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委組織部
2018年11月01日15: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建設街道地處株洲市中心老城區,面積1.75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51萬,流動人口3.2萬,轄區黨員527名。轄區單位多、樓宇商鋪多、流動人口多、矛盾糾紛多。近幾年來,街道黨工委主動適應社會結構的新變化和城市基層治理的新需求,立足實際,以“打造中心商務區,建設宜居宜業新街道”為目標,以“四個一”即:“一統攬、一網格、一商圈、一鍵通”為抓手,不斷增強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
一、背景與起因
第一,轄區單位黨組織眾多,隸屬關系各有不同,如何發揮以街道黨組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轄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城市基層黨建的作用,從“一花獨放”式的黨建工作模式,轉變到“百花爭艷”、創先爭優的基層黨建工作格局,實現“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區域性大黨建,是街道黨工委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第二,社會深刻變革對傳統社會管理的嚴峻挑戰。越來越多的“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社會的開放性、流動性增強,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人口結構發生重大轉變,群眾對發展社會事業提出新的期待等因素,考驗著社會穩定和社會的有效管理。城市基層必須要有一種有效的管理手段和載體來加強城市基層基礎。
第三,我國已步入老齡社會,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加速,建設街道的老齡化率更是達到了17%。社區內老年人口越來越多,當前社會養老體系尚不健全,社會管理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亟待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來解決。一方面政府興建的養老院已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另一方面老年人又不願意離開自己熟悉的棲息之地。如何讓急需幫助的人及時得到幫助,不讓居民在家因意外而留下遺憾,讓老人病有所醫,困有所幫,是城市基層的街道社區需要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
第四,在建設街道轄區范圍,“兩新”組織眾多,在中心廣場區域尤為集中,這些“兩新”組織具有廣泛性、多樣性、復雜性的基本特點和情況差異大、黨員行業分布廣泛、職業構成多樣的實際情況,近年來,隨著“兩新”組織不斷壯大,他們在發展經濟、擴大就業、穩定基礎、滿足群眾需求、承擔社會責任等方面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加強“兩新”組織的黨建工作,實施“兩個覆蓋”,不僅是“兩新”組織自身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各行各業持續協調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的穩定的需要,更是城市基層加強黨的建設的需要。做好“兩新”組織的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融合文章也是當前街道社區需要重視、探索和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
二、具體做法
第一,堅持“一統攬”
2012年,建設街道將轄區不同隸屬關系的黨組織凝聚在一起成立“大工委”,以黨建為龍頭,統攬轄區資源、力量和管理,實現同心共進、同頻共振,構建了新型的區域化黨建格局。
採取“9+11”配置。街道“大工委”在委員配置上採用“9(專職)+10(兼職)”模式設置,即由9名街道黨工委委員和10名轄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組成。街道“大工委”定期召開聯席會,共同討論、協商解決區域性的黨建、經濟、社會、民生、穩定等事務。建立健全委員任職制度、聯席會議制度、重點工作聯辦制度、矛盾糾紛協調制度、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制度等,調動轄區單位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參與區域性事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構建“四共”機制。大事共決:對區域性黨的建設、文明城市創建、項目建設、社會穩定等需要轄區單位參與配合的大事進行共同商討,形成決議。工作共抓:對社區建設、“兩新”組織發展、計劃生育、勞動保障、扶貧幫困、群眾性文體活動等,會同轄區單位做到工作一起抓,問題一起解決。資源共享:轄區單位的人才、信息文化、辦公場所、活動場地等資源通過大工委這個平台,進行有效整合,共促地區發展。環境共創: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載體,在人文環境、人居環境、投資環境等方面,組織發動轄區單位積極參與,共同維護,共同創建。
實行“三制”管理。推行目標責任制、公開承諾制、述職評議制,強化“大工委”成員單位的責任感。目標責任制:即年初“大工委”根據市區工作部署和要求,立足街道與駐街單位之間的工作結合點,制定黨建工作目標和責任。公開承諾制:即街道將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具體問題收集整理后,反饋給各成員單位,各成員單位再結合自身實際,對當年所要完成的實事進行書面承諾。述職評議制:即年度召開述職測評大會,委員單位對年內所作的承諾進行述職,由相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居民代表、街道社區黨員干部代表按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檔進行民主評議。
第二,做實“一網格”
根據“就近就便,易管易建”的原則,把社區劃分若干服務網格,將黨的建設、人口計生、文明創建等工作納入到網格中進行管理﹔同時,將轄區單位在職黨員、街道和社區黨員干部、樓棟黨員納入到網格中,每個網格成立黨小組,明確網格責任人、黨小組長、樓棟長、志願服務隊長,開展活動和服務,通過“三聯”“三亮”“三評”實現“三落實”。
三聯。一是單位聯社區。社區實行兼職委員制,聘用轄區單位黨建責任人為社區兼職委員,爭取轄區單位資源力量支持,兼職委員單位共辦、領辦社區實事項目,改善社區環境,服務社區居民。二是部門聯網格。街道部門分片分組聯系網格,網格實行黨的建設、人口計生、文明創建等各項社會管理服務一體化,推進黨建和社會服務工作的協調融合,實現社會管理“重心下移、落腳網格、快捷高效”。三是黨員聯群眾。街道和社區黨員干部、樓棟黨員根據雙向選擇和就近服務原則,進樓棟、入住戶、找問題、辦實事,聯系一至兩名重點服務對象,實行組對棟、點對點服務。
三亮。全面開展“黨旗飄樓棟,服務百姓家”活動,讓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服務”。“亮身份”就是由社區發動樓棟黨員主動登記,摸清黨員底子,在樓棟公開黨員名單,亮出黨員身份。“亮承諾”就是在樓棟公示黨員服務承諾,做黨的政策的宣傳者,做文明創建的領跑者,做安全保衛的守護者,做守法護綠的示范者,做矛盾糾紛的調處者,做陽光計生的監督者。“亮服務”就是根據黨員特長和意願分類,公開黨員志願者服務的內容、服務隊伍和服務電話,就近發揮黨員作用,讓黨旗在樓棟高高飄揚。
三評。即對網格責任人、黨員志願者、志願服務點的考核實行“組織考評、網格互評、群眾測評”。組織考評就是社區黨組織根據平時收集掌握的情況,對上述考核對象進行年度綜合考核評價。網格互評就是社區各網格責任人、黨小組長、樓棟長對本社區各網格相互評價,實現“工作情況互通、工作方法互學、工作漏洞互查、工作成果互享”。群眾測評就是社區組織居民及黨員代表對上述對象服務質量進行滿意度測評。綜合評價結果組織考評佔30%,網格互評佔30%,群眾測評佔40%,根據綜合評價結果確定一定數量的先進和優秀名額,分社區張榜公布。綜合評價情況由社區如實反饋到上級黨組織、在職黨員所在單位,屬街道、社區干部的,與績效考核挂鉤。
第三,做強“一商圈”
蘆淞紅商圈樓宇黨委通過實現黨群組織全覆蓋,增強黨的吸引力、影響力和凝聚力,更好地鞏固和拓展了黨的執政根基,促進企業的發展。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7個“兩新”黨支部組成的蘆淞紅商圈樓宇黨委,在組織架構方面,建設街道黨工委書記、副書記分別兼任樓宇黨委書記、副書記,五個“兩新”支部書記為樓宇黨委成員,將黨的工作覆蓋到商圈的每個角落。
加強規范建設。一是指派專職黨建指導員。將街道9名專職黨委委員分派到樓宇黨委內的“兩新”組織作為黨建指導員,指導相關企業開展黨建工作。二是加強陣地建設。與“兩新”組織協調,由“兩新”組織免費提供給樓宇黨委辦公室和黨員活動室,配備辦公設備等。三是加強經費保障。樓宇黨委成立以來,市區共投入40多萬元工作經費,保障了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為促進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的深度融合,街道黨工委以“時尚、青春、夢想”為主題,通過服務先行、雙向共管、融合發展等方式,在中心商圈打造了“一點二線三館四區”樓宇主題黨建文化,“一點”即一個風景點(紅色凝聚),“二線” 即主題走廊、夢想跑道,“三館”即組織生活館、紅色教育館、青春勵志館,“四區”即黨群服務區、創業示范區、文化創意區、文化活動區,實現了黨建工作與企業經營緊密結合,與商戶成長緊密結合的目標。
加強精准服務。蘆淞紅商圈樓宇黨委以服務企業、黨員、員工為切入點,開展就業、安全、健康關愛、進樓宇等服務活動,為樓宇中的企業提供如招商、投資、政策咨詢等有針對性的各項服務。針對青年員工舉辦紅歌搖滾藝術節及“馬克思青年說”等講座,凝聚了人氣、擴大了影響。
第四,做優“一鍵通”
建設街道的老年人多,許多老人不是缺錢、缺條件,而是缺關懷。近年來,建設街道黨工委堅持以黨建為龍頭、服務為根本,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居民群眾叫好的黨建服務品牌。從“一鍵通”到“一點通”,服務居民的方式更加人性化、多樣化和高效化。
1.“一鍵通”,服務弱勢群體。針對轄區弱勢群體多的實際,街道為老人、計生特殊家庭、殘障人士和留守兒童等重點服務對象免費配發一台專用手機,他們如有需要,隻要按下一個預設鍵,就可接通“180”黨員志願服務中心,及時得到黨員志願服務者和社區24小時義務服務。為做好這項服務,街道成立了“180”呼叫中心,聯系轄區內35家相關超市、餐館、醫療服務點、蔬菜攤點、理發店、水電維修店作為志願服務點,為服務對象提供相應的便捷服務。許多居民稱贊“180”是真心實意的“要幫您”。
2.“壹點通”,提高辦事效率。為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我們拓展了“一鍵通”的服務范圍,將“一鍵通”的服務從網下拓展到網上,在沿河社區試點,率先推出“服務零距離,辦事壹點通”網上辦事大廳,居民隻要關注社區微信公眾號,足不出戶便可用手機微信申請下載打印居住証明、無工作証明等多項電子証明。這項新的便民服務舉措實現了三個轉變: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變“群眾來回跑”為“網上自己取”,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三、成效與體會
通過堅持“一統攬”,黨建引領聚合力。大工委的建立,既加強了轄區單位的橫向聯系、整合了轄區單位的資源和力量,又強化了轄區單位服務地方、服務居民的責任感。近7年來,大工委各成員單位共承辦實事126件,投入建設資金600多萬元。實現了從“事不關己”到“有呼必應”的轉變。
通過做實“一網格”,精細管理常態化。網格在密切聯系群眾、收集社情民意、為民辦實事、促進社會和諧、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對網格實行的精細化管理,讓居民群眾時刻感受到基層黨組織的管理和服務無處不在,讓“小事不出社區、網格,大事不出街道”成為了現實。如:針對居民反映的小區設施陳舊問題,街道整合力量對42棟老舊房屋實施穿衣戴帽工程、徹底改造3棟房屋下水設施、1處臨江護坡,惠及1532戶居民﹔針對居民反映的“燈不亮”問題,街道爭取各方支持,籌集資金為何家坳鐵路生活區、四通路等處安裝路燈60多盞。居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通過做強“一商圈”,相互融合促發展。在中心商圈打造的“一點二線三館四區”融入了時尚文化,已成為中心廣場的一個景點,過往的旅客、商圈內的商家、顧客都會感受到黨建文化的熏陶。在蘆淞紅商圈樓宇黨委的引領下,黨的建設、群團工作、文明創建、企業發展協調推進,商圈內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推進商圈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正發揮著積極作用,“經濟熱土”逐漸成為“黨建高地”。
通過做優“一鍵通”,細節關懷暖民心。有效推進和完善便民服務“一鍵通”工作,有效實現了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統一,讓居民群眾更多地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貧病有人問,困難有人幫,切實增強居民群眾的認同感、歸宿感、幸福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已成為街道社區黨員、居民的共識。“一鍵通”黨員志願服務開展以來,涌現了多個不同的服務群體:以20多個老年人組團成立的鄰裡互幫互助的“銀發幫”、以社區書記名字命名的“西西微公益”、以社區老黨員黃鵬飛發起的“Uncle黃”公益聯盟、鐘鼓嶺社區非公黨組織組建的紅色聯盟等黨建服務載體,成為享譽一方的黨員志願服務品牌,尤其是以“銀發幫”為代表的黨員志願服務新模式在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向全國推廣。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