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浙江省德清縣乾元鎮:“社區黨組織+社會組織”推動社區治理

中共德清縣乾元鎮黨委

2018年11月01日14: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社區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基礎環節,也是國家治理能力建設中的重要一環。乾元鎮黨委深刻領會十九大精神內涵,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將重心下移到社區治理中來。通過引導“社區黨組織+社會組織”的形式運作,形成各具社區特色的治理模式。

一、背景與起因

黨的十九大為創新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也為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提供依據。報告提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並強調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從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近年來,乾元鎮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大力培育社會組織,為社會自治提供平台保障。乾元鎮下設社區5個,社區戶籍人口總和 18654人,截止2017年8月已實現社區社會組織全覆蓋,其中運作時間最久的北郊社區“蒲公英”開展公益服務已有6年,在其群眾口碑和項目效果的有效帶動下,其他社區紛紛轉變治理模式,打開公共服務市場。依托鎮社會組織培育中心,在社區黨組織指導下,補充社會新生代力量,成立社區社會組織,共同構建乾元鎮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治理模式。

二、做法與成效

(一)“睦鄰議事會”助力美麗社區。北郊社區與“蒲公英”社會組織聯合創建“睦鄰議事會”項目,以城北一區為試點,探索以議事會形式推動居民自治。城北一區是建於80年代末的老舊開放式小區,雖經美麗城鎮建設改造,但仍存在例如外來車輛佔據小區有限停車位、電瓶車擺放雜亂無章、樓道垃圾口污染環境等與“美麗社區”目標格格不入的問題需要解決。為此由社區負責,社會組織協同運作,面向城北一區居民招募議事骨干10名,組成議事團,會長召集社區工作人員、居民代表定期召開議事會,群策群力協商解決居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設立“議事宣傳欄”,及時將議事結果及睦鄰活動通知張貼,及時告知小區居民。在“睦鄰議事會”的推動下,僅運行2月,已為城北一區順利解決各類問題近10個。通過回收地下室,新增非機動車停車位70個,並配備充電,有效規隨意停放避以及撕拉電線充電等問題﹔向不文明停車車主發放溫馨提示卡片,用人性化的軟方法應對不便用執法來解決的硬問題﹔在老年人居多的樓道內設置“轉角遇到愛”愛心座椅,方便老人上下樓梯間隙休息﹔封堵樓道自由落體垃圾口,增加垃圾桶數量,嚴格按照垃圾分類要求執行﹔設置建筑垃圾集中堆放點,凡新裝修居民要向社區報備並繳納垃圾處理費200元。充分發揮了社區熱心人士的余熱,提升小區的自管模式水平,促進居民自治,共贏小區睦鄰文明新風尚。

(二)“社區管家”優化群眾自治。今年5月,東郊社區與“紅棉花”社會組織聯合創建“三治堂”項目,在“三治堂”展館內入駐社會組織工作室,以鄉鎮綜合治理“一室四平台”為原型,打造集信息收集、問題反饋、相關部門協調、問題處理為一體的“社區管家部”形式綜合平台。平台以服務居民為宗旨,為轄區居民提供安全隱患、民生服務、政策咨詢、監督舉報、文明創建等便民服務,架起居民與社區間的溝通橋梁,承諾直面群眾所需、竭盡全力解決問題,對於調解、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內容,當天能解決的必解決,當天解決有困難的第二天給予明確答復。對於社區居民生活中的問題,做到小事不出社、矛盾不上交,涉及社區職權范圍外的問題做到及時上報,及時答復。以線上線下聯動推動運行,線上由社工負責,通過公眾號、微信短信平台廣泛宣傳“三治堂”功能、發布活動信息,線下由社工、志願者隊、小組長、裡弄長、樓道長等群體共同參與,為居民提供服務。並成立“紅棉花”志願者隊伍,除黨員、學生、熱心群眾外,吸納鎮“紅爐支部”整轉教育黨員、社區矯正人員、社區服刑人員 共同參與,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參與社區自治。

(三)“創投項目”服務“特殊群體”。溪街社區聯合“陽光善行存取中心”社會組織創建“民族情一家親”項目,溪街社區有少數民族居民百余人,是全鎮少數民族最大的社區。通過舉辦少數名族文化節、春節聯誼會、少數名族學習知識競賽等形式增進各名族間的了解和感情,拉近社區與少數民族間的距離,為推進中心工作贏得多方位支持。西郊社區聯合啟善社會組織創建“啟善暖空巢,銀領耀空巢”項目,西郊社區總人口3976人,其中70歲以上老人817人,空巢孤寡126人。凡退休不足十年的低齡老人皆可以志願者身份參與服務活動,兩人一組,為70歲以上高齡老人提供談心、家政、醫療等服務。以“今日我奉獻,明日我享受”的理念鼓勵低齡老人參與項目活動,有效保証志願者人員更替不斷檔、年齡可控、數量充足。直街社區聯合社會組織“同心緣”創建“藍絲帶與肩同行”項目,服務社區殘疾人。通過舉辦殘疾人趣味運動會、近郊旅游、組織參與文明創建等活動,鼓勵殘疾人發揮余熱,參與社區中心。

三、經驗與啟示

一是以黨建引領為社會治理的前提。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紅色引擎”作用,鎮黨委以推進兩新組織工作為抓手,積極培育社會組織,通過聯建方式成立黨支部規范社會組織管理運行,與各團體階層同頻共振、聯合發力。以社區黨組織+社會組織的運作模式,實現資源共享、活動共辦、責任共擔的良性聯動。

二是以服務群眾為社會治理的目標。把服務群眾的有效性作為衡量社區治理模式優良的標杆,把群眾參與度、需求度作為評價社區治理質量好壞的標准。在服務群眾的目標下通過群眾的事與群眾商量、群眾的事依靠群眾解決,提升群眾自治能力。

三是以務實長效為社會治理的本質。攻堅克難抓好社會組織服務項目的落實,不僅要抓一項成一項更要久久為功,在項目中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逐步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的社區自治局面。

(責編:宋晨、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