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四川蘆山縣:探索小區黨建“三進”模式 激發災后重建城市管理活力

蘆山縣委組織部

2018年11月01日14: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蘆山縣委堅決貫徹中央關於基層黨建的各項決策部署,特別是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以后,縣委牢固樹立“圍繞重建強黨建、抓好黨建促重建”的理念,統籌推進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團結帶領全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兌現“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體跨越”的庄重承諾。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新理念”及習近平同志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進一步擴大重建效應,釋放重建紅利,使更多的黨員群眾參與並融入到基層治理體系建設中,蘆山縣堅持以“一核三治一化”社區基層治理和管理服務體系為統攬,強化組織設置、黨員管理、志願服務重點工作,制發《在縣城小區中開展“三進”活動方案》的通知,深入開展黨建進小區、組織進樓宇、服務進家庭為主要內容的“三進活動”。通過黨建示范引領,以小區治理為切入點,在全縣推動形成“黨建引領,區域統籌,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一、背景與起因

(一)城市發展的現實需要。蘆山縣是典型的山區小縣,隨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全縣涌現大大小小的城鎮居民小區十余個。作為城鎮化發展的產物,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居民小區日益成為社會群體的交匯點、社會矛盾的集聚點和社會治理的著力點。地處山區的城鎮小縣如何提升城鎮治理的水平,如何加強社區建設,城鎮居民小區黨建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它事關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貫徹落實,事關居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基層的和諧穩定。

(二)災后重建的發展需要。“4.20”蘆山強烈地震以來,按照重建規劃,蘆山縣共修建了城區4個集中安置點,總面積達47萬余平方米,安置群眾3800余戶。加之原有小區,居住戶達到6000余戶,佔城鎮居民的40%。 分配到小區居住的人員有異地安置的農村群眾,有拆遷的原址居民,有城鎮其他的社區的安置戶,人員構成復雜,生活習慣差異大。在現實小區生活中,存在溝通不到位,管理不順暢,服務不對接,業委會與物業公司無法共融等問題,在各種紛爭中更需要具有引導力的黨建力量。

(三)人民群眾的迫切需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小區居民在政治理論學習、精神文化活動、社區公共服務、社會信息傳播等方面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同時,物業企業提供的單一服務和管理已不能滿足災區群眾對災后重建美好生活向往,在“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相融的探索上,更需要將黨組織力量融入到小區管理中。通過小區基層治理和管理服務體系完善,進一步展現重建成果和實效,提升災后重建管理水平、助力災區的長遠發展。

二、主要做法

(一)延伸設置,創新模式,推動黨建工作“進小區”。一是延伸組建小區黨組織。按照“利於管理、便於活動、發揮作用”原則,我們全面梳理統出小區中黨員數量,並建立工作台賬。同時,積極優化組織設置,探索優先在重建的安置點小區全覆蓋建立黨支部或功能型黨支部,黨支部組織關系隸屬於社區黨組織。按照“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的工作思路,由社區黨組織牽頭抓總,統一管理和指導各小區黨支部開展工作,同時通過下派黨建指導員,為新成立的小區黨支部提供精准化的業務指導。二是創新小區管理體系。在安置點小區內部,通過召開小區黨員大會,從退休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中配備政治素質好、辦事公平、服務意識的小區黨組織書記,並由小區樓棟長、網格員、“五老”志願者擔任小區支部委員。同時,創新建立了小區黨支部為核心、業委會和物業公司協同配合的“1+2”小區管理機制,整合三方力量共同參與小區管理和服務,拓寬小區服務力量,促進黨支部核心作用的發揮。三是規范小區黨建服務站建設。在4個安置點小區底層選擇適當的功能性用房,建立集黨員活動室、物業管理室、圖書閱覽室、糾紛調解室等功能為一體的黨群服務工作站,面積不少於30㎡,規范設置小區黨務、院務公開欄和便民宣傳欄,切實將社區黨建的觸角延伸到樓棟、到戶、到人,不斷提升社區黨建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四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由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社區民警、居民代表組成的小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定期開展聯席會議,積極探討解決小區治安環境、房屋漏水、拒交物管費等綜合治理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其中平安苑小區通過聯席會解決住戶小車充電、搭建車棚等問題88起,逐步完善小區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主議事決策機制,在小區管理上形成了信息互通、多方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強化管理,提升實效,組織覆蓋“進樓宇”。一是強化隊伍建設。樓宇是小區居民的生活和居住點,是黨組織建設的著力點,我們通過延伸小區黨建的服務方式,建立“黨支部書記負責小區”—“黨小組長負責樓棟”—“黨員服務家庭”的網格服務責任區,以樓棟為單元,每棟樓建立3名黨員組成的樓院黨小組,負責本樓棟的管理工作,並選取一名熱心公益或德高望重的黨員同志作為黨小組長,切實實現小區居民樓及家庭全部納入黨組織的有效覆蓋。二是開展黨建聯建。結合“城鄉黨建結對共建”行動,積極與縣級聯系部門機關黨支部、駐區單位黨支部開展結對聯建,由小區支部召開黨建聯席會,主動邀請聯建單位參加小區活動,積極征求單位意見建議,將聯建事項延伸至小區。通過整合各方資源,推進小區社區共治。針對德沁小區農村群眾比較多,縣人事勞動局、園區黨工委等部門充分發揮聯系點作用,積極開展務工就業服務,目前解決21名小區群眾的務工就業,得到小區群眾的廣泛認可。三是小區黨員“雙報到”。深入推進“雙報到”活動,推動住家在小區的黨員主動到社區支部,到小區支部報到,利用假日休閑時間參與小區管理,帶頭參加小區創建工作,積極主動對接小區支部安排的志願服務活動。通過實行“黨員積分制管理”管理好在職黨員,建立黨員活動工作台賬,對小區黨員參加活動情況進行量化評分,將評分情況作為機關黨員的評先評優的依據,服務的情況納入個人年底考核,全縣389名小區黨員參與小區管理。

(三)創新載體,因地制宜,志願服務“進家庭”。一是建立清單台賬。小區黨組織採取戶籍查詢、上門登記等方式摸清小區居民戶基本信息,根據居民具體情況分類建立困難家庭、居民需求和存在問題等相關台賬,開展入住一戶登記一戶工作,實現對整個小區居民精細化、動態化管理。開設好關心關愛服務窗口,平安小區針對留守兒童,組織蘆陽三小的黨員教師利用下午無課時間,輪流到小區輔導學生作業。堅持“靈活、適度、實效”的原則,為黨員設立政策宣傳崗、公益服務崗、環境美化崗、信訪調解崗、治安維護崗等崗位,引導黨員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公開承諾,並在小區黨建公開欄公示,切實發揮黨員作用,以黨員的示范引領,把群眾力量聚集起來,為和諧社區建設貢獻力量。二是組建服務隊伍。根據黨員特長和居民需求,積極引導小區離退休黨員、機關事業單位黨員、社區黨員等組建矛盾調解服務隊、鄰裡互助服務隊、文體活動服務隊和民意收集服務隊等隊伍,通過入戶宣傳、文藝活動、走訪慰問等活動,營造起全民參與、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圍。同時,利用網絡平台,發揮小區年輕黨員群眾的優勢,組建小區工作交流微信群、QQ交流群,通過網絡收集群眾的社情民意,對群眾關注高的私搭亂建、亂停車輛等問題及時關注,通過線上收集,小區黨組織線下解決。跟蹤發布各級便民信息,方便快捷解決群眾需求,真正搭建集教育、宣傳、服務於一體的網上宣傳陣地,切實讓廣大居民參與小區建設和管理,共同維護美好家園。三是開展志願服務。結合傳統節日、社會事件、群眾需求及上級要求,以“民生工程”為重點,組織樓棟黨員開展多種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常態開展政策宣講、文藝表演、關愛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矛盾糾紛調解等為主要內容的志願服務工作。截止目前,建立黨組織的小區共調解糾紛500余次,開展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走訪慰問490余人次,文藝演出活動110次,惠及居民6380余人。同時,依托全縣“共產黨員示范行動”的開展,黨員將服務延伸到小區外,實施“清河護河”行動、鄰裡守望“敲敲門”等志願服務項目,通過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方式,豐富了樓棟黨建活動,增強了基層黨建活力,筑起黨員干部與居民群眾的“連心橋”。

三、初步成效

一是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通過在城區安置點小區建立黨組織,延伸了組織設置,理順黨組織隸屬關系,進一步擴大了黨的組織覆蓋范圍,構建起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小區黨組織和黨員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格局。新建的小區黨建制度,讓黨員在社區中、在鄰裡間,做到亮明身份、以身示范、服務群眾,也提醒黨員時刻牢記黨員身份,主動兌現服務承諾,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同時,將機關黨員在社區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情況作為干部選任的重要參考,實現干部考察從“八小時之內”向“八小時之外”延伸,激發黨員干部參與社區事務的內生動力。

二是黨群關系進一步密切。通過黨組織宣傳、黨員活動的開展,小區黨建工作的開展將黨的宗旨落實到樓棟、黨的聲音傳遞到樓棟、黨的活動開展到樓棟、黨的溫暖輸送到樓棟,突出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讓群眾感受到黨員的身影時時可見,黨員先鋒的事跡處處可現,密切了黨群關系,傳播了黨員的正能量,激發群眾的感恩之心,進一步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傳播了正能量,密切了黨群關系。

三是服務觸角進一步延伸。小區黨建網格服務將“人、地、物、事”串聯起來,使每一個管理網格成為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基本單元,使基層黨建工作的觸角延伸到社區管理各方面,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使小區居民親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享受到社區建設給居民帶來的實惠,進一步發揮災后城市建設的作用,不斷增強了災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社會治理進一步優化。黨員干部圍繞群眾關注的民安、民利、民難、民怨等問題,自覺開展服務,在第一時間掌握群眾矛盾的苗頭,在第一時間安撫群眾激動的情緒,在第一時間受理群眾合理的訴求,最快速度化解矛盾糾紛,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諧因素,真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尤其是災后重建期間,通過小區黨組織及時解決各類信訪問題134件,有效的防范了各類群體性事件發生,有效促進了社會治理,確保了社會穩定,為災區的綠色發展振興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四、經驗啟示

一是必須健全黨組織網絡。抓好城市基層黨建,首先要搭建堅強的黨組織網絡。蘆山縣把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通過小區黨建“三進”模式的實施,編織起全面覆蓋每一名黨員居民、充分整合各類資源力量、平衡協調各方利益關系的黨組織網絡,強力助推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和服務功能的有效發揮。

二是必須整合黨建合力。面對重建后期的現實需要,面對當前城市社會治理面臨的新情況新變化新要求,如果單靠街道、社區黨組織“孤軍作戰”,作用非常有限。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必須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在基層落實,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的整合功能,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資源,實現握指成拳、五指合力。

三是必須精准銜接供需。城市黨建工作的好壞,廣大居民群眾滿意度是根本衡量標准。要以居民群眾為主體,認真聽取居民群眾需求、精准對接群眾需求,針對百姓所急所需,既有物質文化上的需求,又有精神文化上的追求,根據小區居民的特定,及時提供各具特色的社區服務,使居民充分體會到“組織就在身邊、黨員就是鄰居”,從點滴小事中真切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最終實現黨員志願服務精細化、精准化,群眾滿意最大化。

四是必須拓展黨建領域。城市黨建,既要解決“有沒有”問題,更要解決“強不強”問題。要不斷拓展黨建陣地,延伸黨建服務領域,豐富服務方式和服務載體。在打造平台上下功夫,建設開放式、集約性、共享性的創新服務平台,在以點帶面上下功夫,注重培樹典型,培育一批能夠示范帶動黨員自願服務、群眾自主治理的小區先進典型,在守正出新上下功夫,在總結實踐經驗,借鑒其他地區先進做法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豐富黨建治理模式。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