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上海浦東新區洋涇街道:街區黨建助推社區精細化治理

中共上海市浦東新區洋涇街道工作委員會

2018年11月01日14: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推動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提升城市社區黨的建設和社區治理的精細化程度,浦東新區洋涇街道以城市規劃 和商業運營概念中的“街區”為切入點和立足點,積極探索區域化黨建新模式——街區黨建,構建以黨建聚合街區各類黨組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的有效平台,形成黨建引領下的社會共治聯盟,最大程度激發企業社會責任,培養社區群眾和企業參與公共事務的意識,共建共享高品質生活和優質營商環境。

一、背景與問題

一是居民區黨組織和園區、街區“兩新”黨組織類型多、分布散,社區、園區、街區“三區”聯動缺乏連接點,社區治理難以精准對接。以街道東南部南洋涇路一帶為例,有這一區域包括陸家嘴金融街區、天物空間、界龍總部園、融匯898創意園區四大商業集中區域,主要為文化產業、金融產業企業,有商務樓宇15幢、酒店式公寓800套,還有部分餐飲、小型超市,佔地面積50畝、12萬方。此外,還有三菱電機和新興醫藥公司2大實體企業,以及7個居民區。這些園區和企業都成立了黨組織,但是黨組織之間很少有溝通和聯系,園區和樓裡的上班族們除了在這裡上班,和周邊居民區也沒有深入的互動。街道黨工委探索以街區為單位,整合黨建、群建、社建資源,著力將一個區域內具有地緣聯系卻沒有組織聯結的黨組織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各種元素集聚、各類組織共存的獨立循環的黨建生態圈,構建基層黨建新的基本單元和組織模式,即形成區域化黨建新模式——街區黨建。

二是區域化黨建平台覆蓋面大、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難以精准發力,工作盲區多。洋涇街道地處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在商業相對集中的區域,如商業園區、創業街區等,企業辦公區域和社區群眾生活區域相連接,具備高度的開放性,既是辦公型公共空間,也是社交型公共空間,集聚了各種類型的黨組織和社會治理主體,資源和需求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但客觀上居民區“家門口”服務站無論是在地域分布上,還是資源整合上,難以兼顧企業和在職人員的需求,服務功能難以全面輻射,居民區黨建和“兩新”黨建的融合式發展還差“最后一小步”。為應對快速發展的城市化社區,適應各類經濟主體、社會主體對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需求,街道立足沒有圍牆的公共空間,破除體制的“圍牆”,在開展區域化黨建基礎上,積極探索街區黨建新模式,使之服務效能最大化,社區治理精細化。

二、做法與成效

街道黨工委將街區黨建作為區域化黨建品牌,結合美好洋涇建設精心設計,並形成以洋涇港文化街區、羽山路誠信街區、旭輝品質生活街區、萬科東岸濱江街區四個街區率先實現街區黨建全覆蓋,黨建引領下的社區精細化治理總體規劃。根據四個街區的不同特點,確定了不同定位:如文化街區主推文化文創項目﹔誠信街區打造社區誠信、企業誠信經營項目﹔旭輝品質生活街區開展休閑科普項目﹔萬科東岸濱江則圍繞最美東岸打造,推動濱江黨建服務項目。洋涇街道黨工委在四個街區開展廣泛調研,選取黨建基礎相對扎實、條件相對成熟的南洋涇路一帶進行試點,精心打造街區黨建可復制可推廣樣板——洋涇港文化街區。

(一)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為主題,堅持品牌化設計

街區黨建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為主題,包含三大要素,即標准化模式、項目化運作、參與式治理。標准化模式主要通過建立一個黨建聯盟,設立一個黨建服務站,形成一份黨建服務項目清單,即“三個一”。星月集團自2017年底入駐南洋涇路陸家嘴金融街區后,面向社會開放,推出了“五峰書院”文化公益活動場所。在街道黨工委的牽頭協調下,由星月集團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黨支部、上海本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天物空間)、創意總部園聯合黨支部(界龍總部園)、陸家嘴融匯創意園聯合黨支部、上海新興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及周邊7個居民區黨組織共同成立了“文化街區黨建聯盟”,依托“五峰書院”公共文化空間建立了街區黨建服務站。項目化運作,即立足不同街區的特點,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項目,文化街區以文化為紐帶,以文為媒,推動社區文化、企業文化、職工文化相融合,打造共建共享、開放互助的街區文化,充分利用和整合企業和居民區的公共資源,實現整個街區的文化活動、休閑娛樂、社會交往,讓街區活起來、暖起來。參與式治理,即搭建共商共議街區事務的工作平台,形成自治聯盟,由黨組織牽頭、企業配合、群眾參與,共同解決街區公共秩序維護、公共設施管理、公共事務協商、公共空間利用、公共服務拓展等問題。

(二)依托街區黨建服務站,實行項目化驅動

為實現對街區各類人群的精准服務,洋涇街道黨工委依托黨建服務站,下沉黨建、群團、公益等23項服務到街區,並和周邊居民區“家門口”服務站實現了資源共享,讓“家門口”服務站的法律咨詢、健康咨詢、社區事務咨詢等服務可以覆蓋企業白領,讓街區黨建服務站開展的文化創意、親子教育等服務可以惠及社區居民,實現對街區所有人群的社區事務咨詢、活動策劃安排、志願公益服務,推動了黨建和群團工作的有效覆蓋。同時根據街區企業的需求及街區文化特色,策劃了政務服務、文化服務等多樣化的項目。

由街區黨建聯盟策劃,街區黨建服務站運作,多層次多樣化的項目陸續啟動。黨群項目為街區注入滿滿正能量,黨建公益電影先后播放《厲害了,我的國》《戰狼》《紅海行動》等、工會“愛心冰箱”服務職工近百人次、團工委“涇夜思”青年講壇開展半年來已舉辦9期,成為街區青年思想碰撞的平台,“社區黨校流動課堂”讓社區黨校老師走到企業黨員身邊,讓微型黨課成為黨員教育的有益補充﹔政務項目為街區企業職工答疑解惑,“午間一小時 政務服務進街區”項目引進市場監管所、稅務所、經濟發展促進中心、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社區衛生服中心等單位的講座,為企業和白領提供政策宣講和咨詢、項目初審、健康衛生、人才招聘等公共服務項目﹔文化項目為街區營造濃厚文化氛圍,“文化客廳”引入 “媽媽咪呀”小劇場演出、上海輕音樂團專場演出兩場大型演出,既豐富了文化生活又吸引了大量人氣。 “白領周末課堂”開展兩期共11次課程,把中華傳統文化、家庭親子教育的知識送到街區白領身邊。2018年5月成立洋涇社區公益文化專項基金,為街區文化發展提供專業化的資源和保障。公益項目為職工解決各類生活問題,“愛心管家”提供醫療健康、法律咨詢、金融防詐騙等各類咨詢和宣傳。各類項目的開展把社區資源送到了企業的門口,有效地服務了企業員工。而企業也反哺社區,開展民俗文化展示、街區的公益市集活動,為居民區的活動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選擇和活動場地。

(三)讓每個人都成為街區的主人,倡導開放式管理

在項目的推進中,逐步成立多個社團,在街區穩定、長期地開展繪畫、書法、尤克裡裡學習等活動,並探索自我管理。街區黨建服務站每周七天,每天9:00-21:00開放,依托社區志願者,實現了有效運轉。這支志願者隊伍共有近300人,包括企業白領志願者、青年黨員志願者、退休黨員志願者、暑期學生志願者。其中企業白領志願者主要由街區企業黨員組成,青年黨員志願者由洋涇街道團工委從社區青年中招募,他們共同承擔晚上和雙休日的管理和服務。退休黨員志願者是黨建聯盟的居民區黨組織招募選拔的,承擔周一至周五白天的志願者服務。暑期,來自進才中學、進才北校的中學生成為街區的小當家,開展志願服務。通過開放式管理,每個人都成為了街區的主人,街區的隔離帶隱形了,樓宇之間的圍牆消失了,人和人之間開始走近、聚攏,園區和居民區互相融合起來,人們在南洋涇這條路上重新獲得了歸屬感和溫暖,這裡是奮斗的地方,也是生活的地方,這裡是人生的一段路,也成為了共同的家園。

三、啟示和展望

街區黨建通過成立黨建聯盟,建立黨建服務站,形成工作平台,開展黨建項目,提升了公共空間和公共資源的利用率,增進了各主體之間的互動,有效推動了街區共治共建共享。

一是實現了各種元素的有機聚合,為破解服務企業、服務群眾 “最后一公裡”提供了新的思路。街區黨建包含不同層次和維度的要素,從黨組織類別看,包含居民區黨組織、非公企業黨組織、社會組織黨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等﹔從工作內涵看,涵蓋黨建群建、公益服務、公共文化、自治共治等方面﹔從輻射和覆蓋的人群看,包括社區居民、企業職工、青年學生等人群,是一個多維立體的有機體。街區黨建、群建的工作內容相比樓宇聯合支部、園區聯合支部來講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生動多樣,可以開展多種層次、多種類型的項目和活動,創新的空間更大。

二是實現了各項工作的有力推進,為提升組織力奠定了工作基礎。黨建聯盟、黨建服務站的有效運轉,增強了黨建、群建工作的統合性、整體性。“兩新”組織“兩個覆蓋”工作穩步推進,街區招商的同時同步關注企業的黨組織建設情況﹔街區濃厚的黨建氛圍,讓黨員主動亮出身份,立足崗位發揮作用。同時,得益於居民區、“兩新”組織、駐區單位的互動,外來人口管理、經濟普查、社區綜治、食品安全等職能部門、職能條線的工作也能夠順利地推進。

三是實現了各類主體的有效互動,為激發社會活力積聚了各方力量。形成了多元主體參與區域治理的格局,激發了企業責任感和社區群眾、白領參與社區治理的意識。街區范圍內的各類企業、組織可以依托街區黨建聯盟平台,建立更緊密的聯系,開展更深入的互動,如文化街區開展的“洋經匯”企業家沙龍,讓企業家共同商討街區治理的重點難點問題,形成解決街區治理難題的聯動機制,營造街區發展共謀、黨的建設共抓、優質資源共享、社會責任共擔的局面,共建和諧街區環境、居住環境、營商環境。

目前商業開發注重街區設計理念,街區的“BLOCK”可以解讀為B-Business(商業)、L-Lie fallow(休閑)、O-Open(開放)、C-Crowd(人群),K-Kind(親和),即居住和商業的集中融合,代表著未來社區形態的發展方向。街區黨建將在產城融合中進一步凸現優勢,有效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社區治理優勢、社區發展優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滿足社區群眾和企業白領對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