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江西景德鎮市珠山區:改革城市管理體制 夯實社會治理根基

中共景德鎮市珠山區委組織部

2018年11月01日13: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一)進入新時代對城市基層黨建提出了新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座談會指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更加注重全面統籌,更加注重系統推進,更加注重開放融合,更加注重整體效應。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

(二)城市迅猛發展對城市基層黨建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來,城市建設迅速發展,城市框架不斷優化,征地拆遷回遷城市農民、城市居民拆遷后變更居住地、流動人口急劇增加,導致人戶分離、黨員走讀、人員結構復雜程度加劇。同時,作為中心城區,隨著陶瓷、商貿物流、房地產業等“3+1”特色產業的發展,各類商圈市場、文創街區、商居合一等新業態、新市民紛紛涌入社區,改制企業黨員、轉退伍軍人黨員、院校畢業黨員、央企退休黨員等大量向社區聚集,創業人群碎片化,創業個體、文創企業、工作室如雨后春筍冒出,吸引全國各地乃全至世界的“景漂.景歸“集聚,城市承載力面臨挑戰,各種矛盾逐漸顯現,給城市基層建和社會治理帶來了一系列的難題。

(三)體制機制滯后給城市基層黨建帶來新問題

一是社區設置不夠科學。社區種類多、插花地帶多,導致出現了黨建“薄弱帶”和治理“空白格”。部分社區區位優勢明顯,部分社區長期徘徊在軟弱渙散的邊緣,發展不夠均衡。二是街居角色錯位越位。街道主要精力放在經濟發展和城市治理上,對具體的公共事務管理“有力無心”。社區“行政化”“衙門化嚴重”,成為了上級各項任務的“批發站”和“景點”,不能有效統籌各類資源,為民服務“有心無力”。三是管理體制滯后呆板。居民服務事項審批仍然依托線下流轉,信息化程度低,且各職能部門之間各自為政,導致居民有的時候甚至要“來回跑”,“反復跑”,辦理周期往往較長。此外,由於街道、社區缺乏相應的職權,在處理協調黨組織領導與居委會自治、團結駐區單位參與共建、引導凝聚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協調物業管理公司等各類組織時,時常出現諸多阻力和困難,導致居民對社區服務滿意度不高。

二、做法與過程

針對上訴問題,珠山區主要從體制和平台兩個方面發力:

(一)理順體制

一是試點先行,拉開框架。將體制改革列為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借助中國社科院的力量,進行調研,形成《關於深化社區體制改革,推進社區治理法治化現代化的意見》紅皮書,並按照省委《關於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意見(試行)》的要求,提出了改革的總思路:強化街道黨工委統籌職能,將便民服務中心政務職能下沉至社區工作站,整合各內設機構為“兩辦兩中心”,把街道黨工委聚焦到抓黨建、抓服務、抓治理等主責主業上來﹔優化調整社區為54個,在社區運行“3+X”模式,“3”指“一委一站一居”,“X”指駐區單位、社區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居民等。按照工作覆蓋“一張網”的要求,成立了46個社區黨委,吸納兼職黨委副書記12名,兼職黨委委員46名,組建網格黨支部168個,樓棟黨小組518個,逐步形成“區委為一線指揮部、街道黨工委為龍頭、社區黨委為戰斗堡壘、網格黨支部為窗口、樓棟黨小組為末梢”的五級黨建工作聯動體系。細化運行舉措,出台《關於進一步深化“四化”模式 推進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的實施意見》,提出了16條具體措施。如推出以“社區支部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支部委員會、志願者協會”為框架的“四會議事”連心小分隊,化解物業和業主矛盾,推動物業費征收率從之前的10%提高至80%,合力拆除“兩違”建筑2600余平方米﹔出台《關於強化“黨建+”理念 助推用實干擦亮瓷都對話世界窗口的實施意見》,把城市基層黨建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如推出“黨建+雙創雙修”,在重點項目一線成立18個功能型黨組織,整合綜合執法、公安、城建等部門資源,動員轄區內駐區單位和非公企業、社會組織投入環境治理。

二是明晰職能,有序運行。社區黨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健全城市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擴大城市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覆蓋,依托社區黨委、商圈黨委,組建非公企業黨支部97個、社會組織黨支部11個,成立了首家“景漂”流動黨員黨支部,把城市各個角落的黨組織和黨員以及居民群眾、從業人員凝聚在一起,共同服務城市,共同治理城市﹔社區工作站實行“一站式”服務和全程代理服務相結合的運行模式”,居民辦事“最多跑一次”。社區居委會強化自治功能,實行網格化管理,完善居委會內部治理結構,實現為民服務精准化。

三是強化保障,穩步推進。公開招聘389名社區工作者,全部納入人才隊伍重點培養,鍛造專業化、職業化的社工隊伍。保障區級黨建工作專項經費150萬元,社區活動場所建設經費1000萬元,社區黨員活動經費每人每年100元,每個社區工作經費不少於 20萬/年。實行“基礎工資+工齡工資+崗位補貼+績效工資”階梯式報酬機制,社區干部最低可達到2700元右。制定《組織機構、工作任務、評比考核進社區准入審批表》,實現“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事費配套”,健全和完善《社區工作站職責清單》和《社區居委會職責清單》,將13個職能部門的行政事項分為8類84條,將居委會依法所需要履行的職能分為4類30條,編制了16條社區服務蓋章事項目錄,18項社區便民代辦點服務事項通用目錄。

(二)全域布局

一是區域化布局。按照“在城市基層黨建中定位、在社區體制改革中布局、在城市雙創雙修中提升”的工作思路,在街道社區、景區和較大的樓宇商圈、大型項目工地,分領域、分區域打造一批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樓宇商圈、景區黨群服務中心、“兩新組織”黨群服務中心等綜合性、開放性的黨群服務中心,著力形成“15分鐘區域化黨建服務圈”,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以“大平台”集聚各類組織服務城市的“大作為”。

二是項目化推進。按照“一核多點”的要求,充分利用閑置廠房、老辦公用房、開發商提供等渠道,通過“財政和項目投入為主、上級補助為輔、挂點單位支持”等多種途徑,籌集和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新建了11個1000㎡以上的黨群服務中心,改擴建了37個500㎡左右的黨群服務中心(站)。

三是標准化實施。規范平台建設,統一按照“社區一站式辦事大廳和黨群活動、文體活動、衛生服務、平安聯創、社會保障、養老托幼助殘等六大功能區”的“一廳六區”功能布局,並結合實際打造諸如紅色港灣、青年創客空間、志願服務驛站等特色區域。服務大廳開通工商、稅務和水電氣等窗口,制作服務手冊,公布服務人員、服務時間、辦事流程等信息,並根據需要逐步增加服務項目。

三、成效與反響

一是創新服務群眾新機制,“小社區”有了“大資源”。以“百姓說事”“社區論壇”等平台為抓手,把共建共享從“友情支持”上升為“分內之責”。今年以來,街道社區與轄區單位簽署共建協議260余份,聯合開展文明創建、環境整治等活動480余次,特別是在城市“雙創雙修”、棚戶區改造等工作中,街道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共擔義務,取得良好效果。

二是大力培育社會組織,“小社區”有了“大服務”。以“孵化”“賦能”“創新”等途徑,大力培育在社區開展糾紛解決、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活動的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鼓勵和支持建立青年空間、4點半課堂、居家養老等多元互助的社區公益組織,搭建各類人群參與社會治理的平台,打造諸如“一米陽光”、“慈緣義工”等一批群眾歡迎的志願服務品牌,居民無不交口稱贊。

三是強化“黨建+”理念,“小社區”有了“大格局”。遵循“一街一景”“一居一特色”理念,實施了200余條背街小巷的綜合整治,完成上萬戶居民棚戶區改造,新建了一批小游園、微綠地,打造了突出生態的五龍山社區、突出文化的馬鞍山社區、突出服務的梨樹園社區等一批特色社區,全面推進陶溪川、御窯景巷、三寶國際瓷谷、陶藝街等項目實施,努力優化社區產業新業態,居民獲得感顯著提升。

四、經驗與啟示

一是必須堅持整體謀劃、系統推進。要牢固樹立城市“一盤棋”,強化黨委“指揮部”作用,由組織部門牽頭,會同民政等部門單位,研究確定城市基層黨建主要任務、重點項目和投入保障等重大事項,建立年初承諾、月度交流、季度巡查、年度述職、末位約談等六項制度,對街道社區和各單位、行業、領域黨建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強化街道“作戰部”作用,進一步做強街道,深化街道職能轉變,推進街道“兩辦兩中心”順利運轉,推動改革向深層次、寬領域發展,探索賦予街道在城市規劃、轄區單位干部使用等方面更多的建議權和話語權,推動街道黨工委把精力集中到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主責主業上來﹔強化社區黨委的“戰斗堡壘”作用,完善“一委一居一站”運行機制,進一步做實社區,出台系列政策制度,進一步明確街居角色定位,細化街居職能任務,對各項工作進行流程再造,形成“扁平化”服務機制,推進居民辦事“最多隻跑一次”改革,提升社區居委會自治功能,完善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的工作機制,構建縱向聯動、橫向互動的城市基層黨建“大框架”。

二是必須堅持開放融合、統籌聯動。要建立健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共建機制,按照“就近就便、相對均衡”的原則,推動單位與社區結對共建,加大選聘轄區單位協調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熱心社區事務的領導干部擔任社區黨委兼職副書記、委員,進一步完善在職黨員社區報到制度﹔要建立健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開放機制,設置開放組織,推行開放活動,設立開放課堂,共享開放資源,打破行政隸屬壁壘,破除各自為戰障礙,拆除封閉運行藩籬,全區域統籌、各方面聯動、多領域融合,促進城市內各單位、行業、領域黨建工作全面發展﹔要深化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平台,健全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的制度,深化“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雙向認領”機制,落實“雙報到”“雙報告”制度,促進資源、服務、信息共享,實現黨建、工作、感情三融合。

三是必須堅持改革創新、攻堅克難。要聚焦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的問題短板,抓住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取得新突破。要把基層黨建融入基層治理,推進黨建引領下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一體化實踐。總結“四會議事”“准物業”等民主自治模式,試點“紅色物業”,著力破解物業管理難的問題﹔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城市基層治理,全面推廣以社區為平台、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支撐的“三社聯動”工作模式,成立社會組織引導基金,用於扶持社會組織發展,重點培育公益慈善、專業社工、草根協會三大領域社會組織,對專業化服務項目探索實行政府購買,著力破解服務能力弱的問題﹔加大智慧社區建設,促進基層黨建、基層治理、公共服務等各類信息資源整合,實現與居民密切相關的公共事務“一站式、一張網”辦結,提升便民服務水平。

四是必須堅持精准發力、務求實效。要加強社區干部隊伍和專業社工隊伍建設,培養一批抓城市基層黨建的“把樁師傅”﹔要根據社區大小、工作量等實際情況,建立“總體平衡、局部傾斜、逐年遞增”的經費保障機制,推進有關職能部門下到社區的資金、項目進行捆綁,統一由社區支配,進一步強化社區綜合功能。全面實施“基礎工資+工齡工資+崗位補貼+績效工資”的階梯式報酬機制,並形成動態調整和正常增長機制,進一步提升社區工作者薪酬待遇,讓更多優秀的、年輕的、熱心的社工人才進入社區工作﹔要拿出更多的崗位、職數,選拔一批優秀的社區黨委書記進入街道領導班子、公務員隊伍或享受事業編制待遇,切實解決社區黨組織書記或社區工作者的后顧之憂。

五、探討與評論

近年來,珠山區認真貫徹全國、全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有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關於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意見(試行)》的工作部署,緊緊圍繞我省“立足中小城市為主的實際,走具有江西特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之路”的發展定位,構建兩種領導體制、做強做實兩個基礎平台、建立健全四項工作機制,深化全市“三基四化三起來”基層黨建工作模式,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取得了實質進展和明顯進步。

(責編:宋晨、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