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吉林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關於培育打造“紅驛舫”城市基層黨建互融共建服務品牌的探索與實踐

吉林省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

2018年11月01日11: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近年來,隨著開發區發展建設步伐加快,人口數量與結構發生深刻變化,戰略新興產業形成規模,如何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服務中心任務,滿足轄區內街道、社區、企業、居民、社會組織等各類組織的多元需求,成為新時期開發區城市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面對新形勢、新問題,經開區黨工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區域互融、黨群共建”為目標,以“品牌引領,試點先行”為抓手,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全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精神,創新開啟全面統籌、資源共享、協調聯動、功能互補的“紅驛舫”黨群服務模式,著力構建互融共通的城市基層黨建新體系。(“紅驛舫”,代表紅色驛站,象征“紅船”精神,是傳播踐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沿陣地,是黨和群眾密切聯系的橋梁紐帶,重點聚焦“三輪驅動”,即激活“紅”細胞,落實黨建清單﹔開展“驛”服務,規范黨建陣地﹔傳播“舫”文化,創新黨建載體”,有力助推傳統平面化的街道社區黨建向融合立體化的城市基層黨建轉變。)

二、做法

作為經開區“紅驛舫”黨群服務的首批試點,會展街道樹立“核心強化、資源統籌、多方聯動、互融共建”的區域化黨建思路,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重點,以深化區域黨建聯盟為突破,圍繞“四個突出”,構建“四種體系”,創新實施“RED”工作法,整合引領所屬社區、駐區單位和非公企業共同加強區域黨建、共同推動區域治理、共同服務區域民生、共同發展各項事業。

(一)突出開放融合,構建全面覆蓋的組織體系。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區級建立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指導委員會,成立“紅驛舫”互聯共建區域化黨建領導小組,街道實行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社區建立黨建工作指導站,定期召開黨建專題會、工作例會,有效形成三級組織聯動。二是深化區域互通。以街道為單位打造“紅驛舫”黨建聯盟,廣泛吸納駐區單位擔任“兼職委員”,推行輪值主席制度,使轄區單位和街道社區黨組織負責同志雙向交叉任職,深度融合互動。三是強化網格管理。全面建立“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道黨小組”三級架構和“一格五員”協同管理機制,聯系駐區單位46個,服務居民1.5萬戶,有效實現管理服務無盲區、全覆蓋。

(二)突出互聯共建,構建權利同擔的責任體系。一是規范“雙向”聯結。街道社區從共同目標、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入手,與駐區單位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書、設立共駐共建聯絡站、選派共駐共建聯絡員,約定權利,明確內容,壓實責任,激發共駐共建內生動力,凝聚互利共贏思想共識。二是活化“雙向”聯動。深入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銀行醫療法律進百家”“亮身份、作表率、樹形象”等活動,協調駐區單位發揮各自優勢,服務轄區群眾。利用“黨員服務中心、道德講堂、遠程教育站點等資源,主動為駐區單位提供黨建服務。三是強化“雙向”約束。堅持把參與互融共建作為各基層黨組織評選表彰的重要條件,把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情況作為社區黨組織書記“黨建述職述廉述責和黨員評議”的重要內容。街道明確規定,對街道、社區領導班子成員考核評價,需聽取黨建工作協調機構成員單位黨組織意見﹔駐區單位評選先進黨組織和文明單位、考評干部,需聽取街道、社區黨組織意見。

(三)突出項目推動,構建精准高效的服務體系。一是區級層面高位統籌。統一確立“基層黨建攻堅計劃”“智匯黨建平台”“紅驛舫黨群服務中心”等若干城市基層黨建項目,實行課題化設計、項目化管理、制度化保障、工程化驗收,以全區黨建共建引領“紅驛舫”品牌示范。二是街道層面全面推進。建立“紅驛舫”項目化運作規劃書,開展“一查、二看、三促”,形成申報、立項、認領、對接等一系列項目共建制度,穩步推進“區域融合工程”和“黨建聯合體”建設。三是社區層面精准實施。對共建項目實行“菜單式”管理,根據群眾需求擬定“服務項目訂單”,結合企業能力收集“服務資源清單”,最終有選擇性、針對性地簽訂項目意見書,並組織認領項目,監督項目執行。四是駐區單位主動參與。堅持“黨建引領、兩新攜手、服務公益”,非公企業“送資金”,社會組織“送服務”,先后有30多家企業推出醫藥超市、環衛驛站、義務法官、愛心幫扶等公益服務項目,組建12支非公企業黨員志願服務隊,5萬余名群眾從中受益。

(四)突出資源優化,構建規范有形的保障體系。一是強化陣地保障。挖掘紅色資源,緊扣城市文化,分領域建立“紅驛舫”組織生活基地,首批打造六大類特色開放式的組織生活基地。按照每100家非公企業不小於300平方米的標准,營造“黨建陣地活躍圈”,開設九台農商黨群服務站、博文物業黨建聯合體、281志願者服務中心、長春骨傷醫院黨員之家等城市基層黨建紅色陣地。二是強化制度保障。結合開展 “企業服務日”“社區工作日”“雙崗雙責”等活動,先后出台聯系包保駐區單位制度、黨建工作經費列支使用管理制度、派駐黨支部管理細則、精品示范黨組織建設標准等配套制度措施,形成“紅驛舫+N”制度體系。三是強化隊伍保障。全區新配備15名專職黨務干部,社區配齊專職黨務副書記。面向社會公開選聘2批50名非公黨建工作指導員,納入社區工作者管理序列。發展黨員向駐區企業和社會組織傾斜,近年來新興領域發展黨員數增加近3倍。四是強化資金保障。區財政設立“紅驛舫”黨建經費200萬元,街道每年投入80萬元用於“紅驛舫”互融共建服務站點建設。以每個黨支部每年不少於1000元、每名黨員每年200元的標准,落實駐區單位黨組織共建活動經費。

三、成效

一是政治引領,加快凝聚了基層黨建合力。“紅驛舫”互融共建體系的建立,真正把各類型黨組織動員起來、黨員作用發揮出來,讓轄區內“每一個支部都成為一座堡壘,每一個黨員都是一面旗幟”,推動了街道社區與轄區單位、新興領域的黨建工作深度融合。城市基層黨建由上級發力轉向基層發力、由單兵作戰轉向整體作戰、由封閉運行轉向融合發展、由粗放管理轉向精細管理,全區形成了基層黨組織共抓黨建、共惠群眾的強大合力。

二是創新驅動,有效增強了社會治理能力。創新建立“紅驛舫”互融共建體系,明確了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的大黨建格局,優化駐區單位、自治組織、黨員群眾等力量,搭建區域利益共同體,有力化解各類矛盾沖突,全面提高了街道社區黨組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有效實現了市容環境、市場管理、群防群治、安全生產等各項工作的“一網整合”,全區基層黨組織與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上實現有序互動、良性發展。

三是強基惠民,全面提升了群眾幸福感滿意度。全區設立的20余個“紅驛舫”基層黨群服務站,有效整合轄區內黨建、教育、文化、衛生計生、法律援助等服務資源,促進了黨建活動、為民服務等功能在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集成,切實增強了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最大限度地實現“企業有參與度、群眾有滿意度”,黨在城市的組織基礎和工作基礎進一步得到夯實。

四、啟示

啟示之一:構建城市互融共建新模式,核心是強化政治功能。通過實施“紅驛舫”黨群服務模式,我們體會到,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是黨的基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根植於黨的執政基礎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作出的戰略選擇。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上提出“四個更加注重”表明,適應時代發展步伐,融合發展、協同推進,是當前城市基層黨建的新要求,更是硬任務。

啟示之二:構建城市互融共建新模式,關鍵是引領社會治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長春經開區的城市黨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實施“紅驛舫”黨群服務模式,就是以黨組織為核心,通過黨建引領,打造區域多元化治理模式,動員街道社區內的各類社會組織、駐區單位、轄區商戶和社區居民等廣泛參與,最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推動城市各領域黨建相融互動。

啟示之三:構建城市互融共建新模式,重點是加強聯動機制。在實施“紅驛舫”黨群服務模式的工作實踐中,我們感到,隻有打破地域、行業和資源界限,持續推動黨組織之間、黨員之間、黨群之間的聯系互動,才能真正形成活動聯辦、陣地聯用、工作聯推、輻射帶動的黨建模式﹔隻有健全領導體制、考核機制和聯動機制,構筑嚴密的組織體系、責任體系和制度體系,才能實現城市黨建組織優勢、服務資源和服務功能的最大化,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向融合、開放、聯動邁進。

啟示之四:構建城市互融共建新模式,根本是提升服務水平。提升黨的群眾組織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城市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的最終目標。實施“紅驛舫”黨群服務模式,正是長春經開區立足開發區發展實際,堅持基層黨組織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的創新成果。通過政治功能引領服務功能,從“聚人氣”向“聚人心”轉變,從而全面提升基層組織凝聚人心、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能力水平。

五、探討

城市黨建是黨的基層黨建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紅驛舫”黨建品牌的創建,有效推動我區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模式的創新,但是在實踐中仍面臨著諸多的新情況、新問題,還需進一步找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一是落實創建責任。建立工作機制,指定專人負責,強化要素保障,激發創新活力。二是優化創建方法。堅持務實化部署,堅持痕跡化管理,堅持精品化落地。三是營造共創氛圍。認真總結推廣,鼓勵同級借鑒,有效推進創建,努力營造“學先進、樹標杆、創亮點、比實績”的濃厚氛圍。

(責編:宋晨、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