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創新“1455”城市基層黨建機制 引領城市社區治理創新

中共烏拉特前旗委員會組織部

2018年11月01日10:1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加強黨領導下的城市基層治理體系建設,烏拉特前旗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途徑,構建起“以‘1+N’聯合黨委為核心,以‘四個黨建聯盟’為紐帶,以‘五微並舉’為途徑、以‘五小事務’為牽引”為一體的“1455”工作體系,形成“統籌聯動、條塊結合、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城市化大黨建工作格局,有效地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建設背景

社區作為城市居民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是城市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城市社區治理工作不僅關系到每個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城市社會的和諧穩定。

烏拉特前旗政府所在地烏拉山鎮轄15個社區,有城鎮人口12萬人,建立4個社區黨總支、11個社區支部,有各領域黨員6800人,佔全旗黨員總數的41%,其中社區直管黨員719人。有各級行政事業單位黨組織295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105個,小區、樓院黨支部28個,各類黨建資源豐富。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涌入城鎮的居民日益增多,使得城市的社會結構、組織形態、交往方式等發生了深刻變化,群眾的服務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單一的社區服務主體和傳統的黨建模式已不能滿足群眾需求。另一方面,轄區眾多的機關、企業、社會組織等單位黨建資源由於條塊分割,難以找到服務群眾的平台。轄區黨組織開展活動缺乏載體,形不成合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為此,烏拉特前旗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積極創新工作思路,破解發展難題,樹立統籌整合、協同發展的理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社區治理的有效途徑,推行了以烏拉山鎮黨委為核心,以社區黨組織為基礎,機關、企事業單位、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各類黨組織共同參與的“1455”工作機制,建成城鎮區域化大黨建格局,將社區區域化黨建工作由單打獨斗轉變為集團作戰,充分激發更多的主體發揮作用,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優勢,將黨的組織活力轉化為服務活力。

二、主要做法

(一)以“1+N”聯合黨委為核心,壓實黨建責任。大力推行“1+N”區域化黨建模式,15個社區全部建立了聯合黨委,壓實了各方黨建責任。“四方聯動”抓協調。印發了《關於調整旗領導及機關企事業單位聯系城鎮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通知》,30名處級領導每人聯系一個社區黨組織,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形成了旗領導、團長單位、社區、共建單位四方聯動、齊抓共管局面。“六聯共建”抓推進。聯合黨委成立以來,按照“六聯共建”(轄區資源聯合共享、基層黨建聯合共抓,轄區事務聯合共管、先進文化聯合共育、美好家園聯合共建、轄區問題聯合共處)方式開展活動,有效推動了各單位服務資源向社區延伸。上半年共計開展“固定黨日”活動68次,進行黨員民主評議16次。“兩項制度”抓落實。聯合黨委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按季度召開會議,議定活動事項。督考聯動機制促進聯合黨委規范化運行,推進工作落實。上半年召開聯席會議40次,承諾幫扶資金12.3萬元,開展輪值活動52次。

(二)以“四個聯盟”為載體,深化區域黨建。整合轄區各種黨建資源,統籌協調,建成了“四個黨建聯盟”,構建了條塊協同、整體推進的大黨建格局。一是建成了社區與共建單位黨建聯盟。15個社區與202個共建單位分別建立了黨建聯盟關系,共享陣地、信息、文化等各種資源。上半年舉辦各類聯盟共建活動58場次,收到幫扶資金3萬元,慰問救助困難群眾763戶,組織在職黨員進社區志願服務群眾5000余人。二是建成了社區與轄區黨組織黨建聯盟。105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28個樓宇商圈黨組織全部與社區建立黨建聯盟,形成社區、企業共駐共建模式。例如,東興一社區每月15日與轄區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共商社區建設事項。烏化公司黨委累計為社區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實施了居民區亮化、美化、硬化工程,極大地改善了社區基礎條件。餐飲企業歡樂牧場為社區殘疾人發放免費就餐卡,關愛弱勢群體。三是建成了社區與社區間的黨建聯盟。根據社區定位、服務群體的不同,按照以強帶弱的模式,每3個社區組成一個聯盟體,在黨建創新、服務居民、開展交流活動、建立大講堂等方面實現互促互贏。四是建成了社區與村級黨組織黨建聯盟。圍繞全旗重點工作,將15個社區黨支部與烏拉山鎮7個村支部結成共建聯盟,開展“六共”(資源共享,黨務共建、活動共搞、問題共決、經驗共學、服務共做)活動,社區干部深入村社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整理內業資料,農村黨組織為社區提供民主議事、居民自治經驗,使區域化黨建范圍由社區拓展到城郊農村,實現了城鄉之間黨建資源有機配置、優勢互補。

(三)以“五微並舉”為途徑,創新治理方式。著眼於滿足群眾多樣化服務需求,聚焦創新體制,從小處入手,從細節抓起,通過各種微組織、採取了一系列“微”措施,加快推進社區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一是建立“微組織”,拓展服務主體。15個社區共劃分了142個黨建網格,成立愛心醫務室、陽光托管班、民間“小法庭”“紅領巾驛站”等微型組織36個,培育志願服務隊伍68支,成立小區支部和特色支部25個,成立業主委員會15個,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強化服務力量。二是點亮“微心願”,滿足群眾意願。在各社區全面推行了點亮“微心願”活動,廣泛征求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組織共建單位、在職黨員、轄區企業和愛心人士等主動認領,共計征集“微心願”456個,幫助群眾圓夢 328個。三是用活“微載體”,提高服務效率。依托手機、網絡等新型媒體,在居民住宅小區和街坊共計建立居民“微信群”、QQ群120個,搭建了群眾溝通交流平台﹔各社區全部開通了微信公眾服務平台,及時有效地傳播各類信息和惠民政策,極大地提高了服務水平和效率。四是建立“微課堂”,提升居民素質。各社區全部建成了“學習講堂”,定期開展“講政策理論、講文化道德、講健康知識、講家庭教育、講科普知識”“五講”活動,組織黨員干部群眾學習培訓,借助手機、網絡、微信等信息平台,開辦政策需求、心理咨詢、健康養生、黨的建設等貼近居民生活的宣傳教育欄目,形成居民“點單”、社區“配菜”的良好氛圍。五是實行“微管理”,推進民主自治。建立了社區黨支部、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四方共議”機制,通過居民代表議事會、民情懇談會等組織群眾議事90余次,著力構建“有事大家議,有話大家聊,有難大家幫” 的工作機制,制訂了《居民文明公約》《小區文明三字經》等一系列共同約定,推進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

(四)以“五小事務”為牽引,推進暖心服務。烏拉特前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服務居民造福居民作為社區治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五小事務”,踐行“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宗旨觀。一是化解小矛盾安民。依靠各小區黨支部、黨員志願服務隊、居民議事會等平台,深入居區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保障社區和諧穩定。一年來共化解供熱、排污、鄰裡糾紛等各類信訪矛盾560件。二是解決小困難為民。依托社區愛心超市、百寶箱、圓夢牆等服務平台,廣泛發動機關在職黨員干部、社區服務志願者、社會愛心人士,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從日常生產生活小事入手,如積極幫助貧困兒童解決上學經費、為殘疾人送物上門,為居民排憂解難。一年來各社區共計為各類困難群體解決實際困難382件。三是做好小事情便民。推行代辦、預約、互助、分類等一系列特色服務項目,發放居民“相知相助聯系卡”2200份,發放老年人“家政服務卡”28戶,解決戶口、就醫、家政服務等小困難508件,代交話費、社保費、收快遞等事項1200件。林海社區運用現代媒體手機、網絡等載體,開展“互聯網+”服務,在社區開設了微官網便民服務APP,聯系300多家電商進入社區官網,讓社區居民實現了網上點餐、配送、購物、讀書等各類服務。四是開展小活動樂民。堅持社區搭台、居民唱戲,依托社區活動陣地,按照“周周有主題、月月有活動”的安排,舉辦“德潤烏拉特”“學習十九大”等主題活動88次,開展趣味運動會、家庭才藝表演、書畫展、科普周、攝影展等各類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凝聚黨心民心。五是爭取小項目惠民。發揮旗領導聯系指導、機關企事業單位結對共建、轄區企業區域共建的優勢,積極爭取了背街小巷改造、垃圾池和公用衛生間建設、廣場硬化、污水井建設等各類便民利民小項目,加大社區基礎建設力度,全力打造宜居環境。共計爭取到維修道路、安裝路燈、安裝健身器材等各類小項目126項,涉及資金104.5萬元,極大地便利了群眾,提升了群眾滿意指數。

三、取得的成效

(一)構建了社區共治共享新格局。以聯合黨委為核心,通過四個黨建聯盟,將共建單位、轄區組織、居民群眾等各種社會力量聯合起來,統籌協調社區治理各項事務,提升社區治理的組織化程度。對社區需要共商共議的“大事”、關系群眾利益的“實事”和單一主體無力解決的“難事”進行協商共治,增強了各級單位、廣大群眾的參與意識,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的社區治理新局面。

(二)更好地強化了對群眾的服務。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服務群眾,凝聚人心,讓群眾增強對黨的認同。 “1455”工作機制中的落腳點是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通過“五微並舉”措施,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小事情”“小困難”“小麻煩”等“五小事務”都得到了及時解決,讓居民更直接地體會到了便民、惠民實效,提升了群眾滿意指數。

(三)有效地搭建了服務群眾載體。推進區域化黨建辦法就是搭建一個有效的平台,讓黨組織和黨員伸出的“服務之手”和群眾伸出的“需求之手”互相看得見、拉的上、握的住。通過“四個聯盟、五微並舉”等措施為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服務群眾、發揮作用搭建了有效的橋梁和載體,實現了由黨建到服務的無縫對接。

(四)加快了社區設施建設進程。各共建單位及黨員進社區開展服務,增加了社區服務力量。各單位採取“分塊認領、分頭打造”的形式,幫助社區進行基礎建設和特色化服務,保障了辦公活動場所建設順利達標﹔拓展了社區經費投入渠道,保障了有錢辦事,使得社區“三有一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提高了社區服務供給能力。

四、啟示

啟示一:創新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必須強化社區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我旗聚焦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主責主業,認真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努力把社區黨組織建成堅強堡壘。成立的”1+N’區域化聯合黨委進一步強化了社區黨組織力量,將社區黨組織的統籌協調功能落到實處。我旗建立黨建聯席機制,推動了社區和各種單位、組織和社會力量有效融合,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啟示二:創新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理念。城市基層黨建涉及主體多、涵蓋范圍廣,社區、駐區單位、各個行業等黨組織,雖然同處同一區域,但各自為政,各抓各的,這就需要樹立區域化發展理念,從整體層面來謀篇布局、統籌推進。我旗建立的“四個黨建聯盟”,有效地將各種黨建資源全部整合起來,形成了“大黨建”模式,形成組織優勢、服務資源、服務功能最大化,真正將基層黨組織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作用落到實處。

啟示三:創新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必須健全制度體系,使基層黨建制度與基層治理機制有機銜接。我旗建立的1455工作機制中配套建設了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居民自治機制、民主協商機制、社會參與機制等一系列制度,以制度來規范各聯盟單位的權利義務、職責任務,讓黨建工作有抓手,好操作,能持久。

(責編:宋晨、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