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宿遷市宿豫區委組織部
2018年11月01日08: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位於江蘇北部,2004年3月,宿豫撤縣設區。作為一個朝氣蓬勃、年輕活力的城市,宿豫正以裂變式發展迅速崛起,不到20年,從一片稻田地建成了現轄87個機關單位、3個街道、10個城市社區、59個住宅小區,擁有17.5萬人口、8263名黨員的城區。近年來,面對城市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宿豫區堅持互促共融的區域化黨建工作理念,在機關與社區之間開展組織結對、黨群結親、聯手共建、聯動服務的“雙結雙聯”活動,推動機關黨建與社區黨建融合發展,做到力量下沉、資源下沉、項目下沉、服務下沉,構建城市基層黨建區域化共駐共建工作新格局。
一、背景動因
城市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人們生活的共同體和人居的基本平台,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區,維護穩定的根基在社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類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變成了“城裡人”,“固定人”變成了“流動人”,廣大居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增長迅速,給城市社區帶來了巨大壓力,從宿豫發展情況看,當前城市基層黨建與城市社會發展之間出現了一些“不適應”,呈現出“三多三少”現象。
一是條塊分割多、橫向互動少。2017年7月,在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上,首次提出了“城市基層黨建”這一概念,就是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有機聯結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機制銜接、功能優化的系統建設和整體建設。但是,從實際工作運行情況來看,城市社區中存在著大量的機關、學校、醫院等機關事業單位,他們與社區之間,由於行政關系、組織關系互不隸屬,“條”與“塊”結構相對封閉,缺少互聯互動,可謂“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同時,面對關系互不隸屬、層級高低不同的駐區單位,街道社區往往有“小馬拉大車”“想抓抓不了”的無力感,存在“小廟”難管“大神”的局面。
二是層層壓擔多、上下互動少。當前,街道社區黨建還存在著縣區指揮街道、街道指揮社區,都是行政命令,自上而下交擔子,部分機關單位將社區作為自身的“下屬單位”,習慣於“隻下任務不給錢,隻挂牌子不服務”,對街道社區缺少共建意識,導致機關單位自身擁有的豐富資源及服務職能,不能有效沉入基層,對居民完全開放。同時,城市社區也承擔了大量諸如社會保障、精神文明建設等行政工作,而與之相應的職權和資源並沒有一並下沉,社區黨組織人員力量薄弱、經費不足等問題愈加凸顯,陷入“無權辦事”“無錢辦事”而又要承擔屬地責任的現實困境。
三是體內循環多、內外互動少。當前,城市基層黨建主要以社區黨建為重心,大多靠社區自身力量來推進城市黨的建設。由於機關與社區黨組織之間的制度壁壘,整個城市區域內的黨建工作存在街道搞街道的、機關弄機關的、單位干單位的,在同一區域,黨建工作你抓你的,我抓我的,看似各自都在有條不紊地開展,但到了解決實際問題、互聯互動時,卻存在推諉扯皮、各自獨立的局面,無法形成城市基層黨建的整體效應。同時,隨著社會治理任務的加重,政府公共管理、服務職能的下沉,社區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得到區直單位的充分認同和大力支持,由於條塊分割,互不關聯,造成橫向聯系難,工作推進阻力大,難以形成有效合力推動社會治理。
二、主要做法
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宿豫區結合自身實際啟動機關與社區黨建“雙結雙聯”結對共建工作,下發《關於開展“雙結雙聯”活動推動機關社區黨建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組織全區87個機關企事業單位與10個城市社區進行組織結對、黨群結親、聯手共建、聯動服務的“雙結雙聯”工作。
一是深化“條塊融合”,構建共駐共建的組織體系。打破機關與社區之間的“條塊”固化結構,深入推動區域組織融合,建立自上而下四級組織共建體系。區級層面,建立由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組織、民政、住建等單位和街道共同參與的“雙結雙聯”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會辦,協調工作推進﹔街道層面,成立3個街道“大工委”,吸收公安、城管等22家資源較為豐富的區直單位主要負責人作為兼職委員,每個季度至少召開1次街道“大工委”工作會議,統籌推動“雙結雙聯”共建工作﹔社區層面,成立10個社區“大黨委”,吸收街道轄區內的87家機關、學校、醫院等單位分管負責人作為兼職委員,按月召開“大黨委”工作例會,共同會商推動基層黨建、社區建設等工作﹔小區層面,組織87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分別與59個城市小區結成“N+1”共建對子,簽訂共建協議,明確在人力投入、智力保障、資金支持、結對幫扶等方面的共建責任。
二是深化“隊伍融合”,構建多方參與的工作體系。通過自願報名、組織推薦、雙向選擇等方式,集中選派87名機關事業單位年輕干部擔任小區黨支部第一書記,明確推動基層黨建、發展社區經濟、興辦民生實事“一崗三責”。通過“每周巡查、按月總結、季度述職、年終總評”的方式,對小區第一書記履職情況進行考核,結果納入個人年度考核,實現年輕干部墩苗培養與社區發展“雙贏”。推動公安、城管及住建職能力量下沉,公安分局分別向每個社區派駐1名社區民警,城管分局向每個社區派駐1—2名城管隊員,住建局分別向每個社區派駐1名物業管理人員,為居民辦理各類事項,實現服務職能關口前移。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亮身份優服務當先鋒”活動,推動3800余名在職黨員到結對社區黨組織、居住地社區黨組織“雙報到”,加入黨員志願服務隊,定期開展政策宣傳、便民服務、技能培訓等各類志願活動,實現“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雙崗位”。建立駐區單位黨員與社區困難家庭結對認親制度,362名黨員與287戶低收入戶、困難家庭“結對認親”,為居民解決各類問題2600余件,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
三是深化“資源融合”,構建精准高效的服務體系。項目化推動“雙結雙聯”共建工作開展,建立“雙結雙聯”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每年初,由街道及社區黨組織摸清居民需求,找准存在問題,結合實際制定需求清單﹔結對機關單位結合自身職能,充分發揮自身資源、人員優勢等,重點在加強黨組織建設、參與社區治理、支持社區建設、開展共建活動等方面提供資源清單。社區“大黨委”在統籌需求清單及資源清單基礎上,通過召開專題會議、多渠道征求意見等方式,確定“雙結雙聯”項目清單,並分級推動實施。區級層面推進市民之家建設、政民互動平台建設等10項重點民生項目。各結對機關與社區,圍繞加強黨的建設、強化基礎設施配套、開展文體活動、幫扶關愛特殊群體等內容,有序推動落實共建項目674個,建設了“大先生”國學講壇、“殘疾人”之家、“夕陽紅”愛心助餐點等30余個黨建特色項目。同時,區委組織部每季度組織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對“雙結雙聯”共建項目進行現場觀摩、互評,按月督查共建項目完成情況,按季度發布督查通報。每年底,以社區為單位,組織各結對單位進行現場述職,社區黨員群眾代表對共建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評議打分,作為各單位基層黨建考核重要內容。
四是深化“機制融合”,構建區域聯動的治理體系。依托“雙結雙聯”推動社會治理機制創新,在城市社區探索建立以社區“大黨委”為核心,居委會、社會治理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及社會組織發展委員會共同參與的“一核四委”治理模式,充分整合機關與社區力量,共同推動城市社會治理提質。在城市小區,創新建立以小區黨支部為核心、業主委員會充分履職、物業公司優化服務的小區“三位一體”運行機制,小區第一書記常態參與推動,實行集中辦公,共同解決小區治理難題,小區物業費收繳率提升近20%。同時,充分發揮機關黨員在小區中的帶頭作用,建立小區黨員志願服務崗、干部作風監督台及物業服務監督台“一崗兩台”,將小區內的機關單位黨員干部信息及小區物業服務內容標准進行全面公開,接受居民監督,引導機關黨員在小區內帶頭交納物業費、帶頭參加志願服務等“五帶頭”。
三、工作成效
通過實施機關與社區“雙結雙聯”結對共建,充分整合區域黨建力量,將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黨建活力轉化為發展活力,切實把黨的建設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推動組織聯系更緊密、開展工作更順暢、服務群眾更有效、居民生活更幸福。
一是實現區域組織融合發展。通過實施機關與社區“雙結雙聯”結對工作,打破駐區機關單位與城市社區之間的行政隸屬壁壘,拆除體制、身份、職級之間的無形之牆,重建組織架構,建立組織連接。通過“雙結雙聯”常態化的考核督查推動,將組織共建、資源共享、社會共治等作為駐區機關和社區黨組織的重要職責,使得機關與社區黨組織能夠充分認識區域化共駐共建的重要意義,樹立城市“大黨建”的理念,主動走出單位、走進對方,加強溝通聯系,常態化開展共建工作,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從局部推進向整體融合轉變。
二是推動社區服務提檔升級。推動機關與社區“雙結雙聯”結對共建,改變了以往資源不開放、不共享,使用效率低下,群眾需求得不到滿足,意見矛盾多等現實問題,有效的推動機關的資源、職能、力量等沉入社區基層一線。在社區便民服務大廳,設立了公安、城管及住建部門專門服務窗口,可以辦理相應服務事項及受理各類投訴問題等,極大方便了社區居民的生活。同時,機關與社區充分聚焦群眾的多元化需求,發揮各自優勢,將群眾需求轉化為共建項目,整合多方面的資源力量,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服務,社區“四點半課堂”、老年人“愛心午餐”等一批共建項目深受社區居民歡迎,大大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數。
三是促進社會治理協同發力。通過“雙結雙聯”平台載體,將駐區單位和街道社區黨組織有效凝聚起來,產生了聚合效應,每個單位不論層級、不論身份,都成為了社會治理的參與者和推動者,由“兩家人”變成“一家親”。定期召開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工作會議,駐區單位和街道社區共商共議、群策群力,解決轄區各類社會治理的矛盾問題。同時,大家本著“一家人”的理念,針對城市社會治理工作能夠共同謀劃思考,創新思路,推動實施了“一核四委”“三位一體”等治理新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社區內信訪和網絡問政數量顯著減少,獲得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名的好成績。
四、經驗啟示
推動機關社區“雙結雙聯”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於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區域化共駐共建的具體舉措,也是適應新時期城市社會發展需要、加強城市基層黨建以及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創新做法。
一是強化組織引領是推動區域共駐共建的基礎。抓好城市基層黨建、推動區域共駐共建,就是要發揮好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敢於打破當前行政隸屬壁壘,拆除相互封閉藩籬,通過組織紐帶把駐區單位與社區緊密聯系起來,把雙方積極性調動起來,把雙方優勢發揮出來,推動區域內黨組織結對共建、深度融合,使得黨組織由封閉式向開放型轉變,實現城市基層黨建整體進步、整體過硬。
二是聚焦群眾需求是推動區域共駐共建的關鍵。要堅持始終把服務群眾作為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居民的需求作為共駐共建互聯互動的結合點,針對社區居民多元化的服務需求,創新服務項目載體,興辦一批深受群眾歡迎的惠民項目,讓群眾感知黨組織的溫度,使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過程,成為黨組織聯系群眾、凝聚人心的過程,成為樹立黨組織形象威信的過程,這樣工作才能持續、才具有生命力。
三是健全制度機制是推動區域共駐共建的保障。制度問題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制度建設是推動任何一項工作的基本保障,隻有制度化才能常態化。推動機關社區黨組織互聯互動也是如此,必須健全共駐共建制度體系,針對組織結對、項目推動、考核評價等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制度規范和約束,推動區域組織融合發展由外部推力轉化為黨組織的內生動力。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