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鎮江市潤州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31日16:2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潤州是鎮江市主城區,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化率達90%以上。下轄7個街道,39個城市社區、13個涉農社區、8個行政村,黨支部489個,黨員近1.2萬。今年以來,針對城市基層黨建中條塊融合不深、資源整合不足、整體效應不強等問題,潤州區委堅持系統全域思維,樹立開放融合理念,建立起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有機聯結單位、行業等各領域黨組織的“六統十八聯”工作機制,構建起更大范圍、更加開放、更深融合、更高質量的城市基層“全域黨建”新格局。
一、背景起因
(一)時代背景
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主動適應城市社會群體結構和組織架構的變化,探索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和區域黨建互聯互動。全國城市基層黨建會議上,首次提出城市基層黨建並進行部署,將“社區黨建”轉向“城市基層黨建”﹔5月底中組部專題培訓中又鮮明提出“全域黨建”,這不僅是概念的創新,更是內涵的豐富和外延的拓展。省、市城市基層黨建會議也都強調,要突破傳統黨建工作模式,構建開放融合、多元共治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二)現實起因
作為主城區,全區各類組織、個體工商戶近3萬家,駐區市級以上單位99家,其中中央7家、省級9家,但共駐共建一直處於鬆散狀態,共建率不足30%,面臨“守著金山找金子”的尷尬。街道社區黨組織與單位、行業黨組織還未完全從“相互分離”走向“相融共生”,不同程度存在著相互之間“雞犬相聞、疏於往來”,黨建工作“步調不一、參差不齊”的現象。亟須通過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統領作用,有效聯結單位、行業黨組織,增強城市基層黨建的整體效應。
(三)潤州基礎
2016年以來,我們通過試點、推開、深化三步,全面推行以“紅色視覺”“紅色基因”“紅色先鋒”三大工程為主要內容的紅色形象體系建設,相關做法作為全市唯一一家,在全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上交流。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在講話中給予點評肯定。社區黨組織的政治屬性和服務功能實現“雙提升”,核心地位和統籌能力得到“雙加強”。
二、工作理念
運用系統化思維,實現“幾個輪子一起轉”。一是通盤考慮、統籌兼顧。堅持街道社區、機關、“兩新”組織等各領域一起抓,組織、隊伍、活動、制度、保障等各要素一起抓,實現整區推進、整街提升、整社建強。二是上下統領、左右聯結。堅持以區域統領域,街道社區黨組織發揮“統”的作用,與單位、行業、“兩新”組織等黨組織共同釋放“聯”的成效。三是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堅持調動各方、乘勢借力,有效發揮行業主管部門業務監督和黨建指導雙重作用,推動民政、財政、人社等部門在夯實工作基礎方面協同用力。
三、主要做法
聚焦政治統領、組織統聯、陣地統建、隊伍統管、資源統用、治理統抓6個方面,做實18項互聯互動工作。
(一)政治統領,強化紅色主軸
1. 三級責任聯動。在黨建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指導委,吸納與“全域黨建”密切相關的13個部門參與,負責面上工作統籌和推動。做深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制,共吸納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以及業委會、物業公司中的黨員負責人200余人擔任兼職委員,完善工作例會、議事決策等制度,形成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黨建“共同體”。
2. 條塊橫向聯手。統籌抓好行業系統黨建,推動網信、民政、住建等行業主管部門抓業務、抓黨建“一肩雙責”, 研究制定本行業系統黨建工作的指導意見、工作思路和具體舉措。目前,區教育局、市場監管局已分別在民辦學校、民營經濟行業探索出行業黨建初步標准。
(二)組織統聯,打造紅色聯盟
3. 組織共建聯席。引導街道社區與駐區、跨區單位、“兩新”組織等簽訂共建協議,開出“雙向服務”清單,積極推動開展“契約化”共建、“緊密型”聯席。全區7個街道、60個社區分別與210家駐區、跨區單位結成“黨建聯盟”,簽訂“雙向服務清單”300余張,開展活動500余次,實現實質“兼容”。
4. 示范片區聯建。創新“1+X”雁陣工作法,以一個名書記或名社區為領頭雁,成立非建制聯合黨委,通過經驗輸出、資源共享、活動聯辦等方式,帶動周邊各類型黨組織整片建強。打造出10個以光華、萬科等名社區為頭雁的示范片區,累計輻射帶動周邊150余家駐區單位、“兩新”組織。
5. 星火計劃聯育。針對新興領域黨建基礎薄弱問題,重點在互聯網業、社會組織、商務樓宇等7個領域,遴選培育引領型黨建工作示范標杆,形成黨建工作標准。成立全國首家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黨支部、全市首個商圈黨委,互聯網金融企業瑞祥集團的黨建工作已經成為助推企業發展“主引擎”。
6. 行動支部聯組。創新組織設置形式,按志緣、趣緣、業緣、地緣等,靈活組建功能型行動支部,將黨員教育管理與民生服務、社會治理有機結合。組建文化傳承、“紅色一條街”等行動支部130多支,已形成“邊行動、邊活動”紅色風景線。
(三)陣地統建,突出紅色視覺
7. 陣地標准聯推。推廣城市基層黨建視覺識別系統,按照“四統一、六個有”(統一標識、元素、功能、風格,有黨旗黨徽、黨章黨規、領袖肖像、經典語錄、制度規定、活動展示)原則,實現全域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達標提升。以“一窗一牆(廳、館)三室”標准(服務窗口、黨建展示牆、黨員活動室、黨建工作室、書記工作室)統籌功能布局。累計建成2000m2以上區域性黨群服務中心16個。
8. 黨建微家聯心。堅持就近服務、便於活動,在小區、街巷、樓宇等區域,打造集學習、活動、服務、調解、議事功能為一體的小微型陣地,構建黨員群眾家門口的“組織生活圈”“紅色服務圈”。共建成室內、室外各類微家105個,評選首批10個區級黨建微家,常態開展以“微學習、微聲音、微承諾、微議事、微服務、微治理”為主的“六微行動”。
9. 網絡平台聯通。搭建“全域黨建微矩陣”,以“潤州先鋒”微信公眾號為基礎,打造鏈接7個街道、60個村(社區)、部分機關部門和“兩新”組織微信公眾號的統一平台。繪制全域黨建“紅色地圖”,初步構建起全域開放的組織陣地網絡。
(四)隊伍統管,激活紅色基因
10. 書記隊伍聯培,將各領域黨組織書記培訓納入全區干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開展區、街道、社區“三級聯訓”,集中培樹“潤州名書記”。每年至少組織1次區級統一培訓,先后赴武漢大學、浙江省委黨校、上海交通大學等開展培訓5輪次。
11. 工作隊伍聯抓,建立基本待遇、績效考核、事務准入、員額管理、招聘考聘轉聘為主要內容的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通過跨區域、跨領域交流挂職、交叉兼職,暢通黨務干部交流渠道。從機關部門、街道社區遴選77名黨建指導員,對200多家“兩新”組織開展黨建業務指導。
12. 黨員隊伍聯管,實行黨員分類管理,對純居民黨員“直管”、在職黨員“雙管”、流動黨員“共管”、離退休黨員“協管”。全面推行黨支部“堡壘指數”和黨員“先鋒指數”考評機制。探索出流動黨員“雙軌制”管理和離退休黨員“一方隸屬、多重管理”等有效做法,進一步提升了黨員管理實效。
(五)資源統用,匯聚紅色力量
13. 區域載體聯享。通過黨建聯盟、“大工委”“大黨委”等平台,打破體制壁壘、行業隸屬和區域界限,建立全域組織、信息、陣地、服務資源清單,定期更新發布,預約使用。目前,全域237個黨建陣地已經實現全方位開放,其中30%以上由駐區單位和“兩新”組織提供。
14. 關愛基金聯籌。通過黨費劃轉、駐區單位捐助、黨員志願捐款和社會捐贈等途徑,設立“紅色基金”,全域統籌使用,對生活困難黨員群眾給予幫扶。迎江路中心社區通過黨費劃轉、共建單位捐贈累計籌集資金3.9萬元,對76名困難老黨員開展慰問。
15. 為民項目聯認。街道社區黨組織牽頭,定期收集群眾需求,項目化對外發布,引導發動區級機關、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和在職黨員等認領承接。今年以來,實施黨建為民項目196個,投入各類黨建資金960多萬元,同比分別增長94%、71%。
(六)治理統抓,彰顯紅色先鋒
16. 紅色網格聯治。結合網格布局,優化調整黨組織設置,建立“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架構,評選10個區級紅色微網格,試點推行“1+1+1”模式,即在1個網格中建設1個黨建微家、成立1個行動支部,由行動支部管理黨建微家、黨建微家服務紅色微網格。上半年,通過在網格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全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解1467起,成功率達100%,公眾安全感滿意度達97.5%,再列全市第一。
17. 黨群事務聯商。社區黨組織牽頭,針對物業矛盾、環境整治等黨員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網格內快速響應﹔邀請駐區單位、職能部門、黨員群眾等利益相關方,召開居民代表議事例會、社區事務會商會,對居民反映集中的問題,在全域內綜合協調。
18. 六項服務聯辦。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聚合社會組織、專業社工、社區志願者、在職黨員等力量,推行以“政務、生活、法律、文體、關愛、黨員”為主要內容的“六項服務”,著力提升為民服務質效。全區目前共有62家社會組織駐社區開展服務,組建116支為民服務志願團隊開展志願服務516次。
四、工作成效
“六統十八聯”機制形成了各層級、各領域共抓基層黨建的良好局面,基層黨組織在統籌力量和資源中樹立了威信,在“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中擴大了影響。經驗做法召開現場推進會在全市推廣,得到省委組織部領導和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的點評肯定﹔中組部組織二局調研組現場調研我區街道社區,對“全域黨建”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華日報頭版、省委快報等報道刊登,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交匯點新聞等轉發刊載。
1. 組織的存在感和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全域黨建”的實施,推動了街道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從“我是我的、你是你的”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禮貌性接觸”“感情化維系”到“契約化共建”“雙向型服務”。社區的“朋友圈”越來越廣,統籌資源的能力越來越強,部分“沉睡”的單位、行業、“兩新”組織黨組織也被喚醒,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不斷鞏固。
2. 黨員的歸屬感和向心力進一步增強。針對不同領域黨員群體組成多樣化、學習需求多元化、活動方式差異化的實際,探索推行“參與式”“創意式”組織生活,既突出“黨味”又融入“趣味”,全區黨員活動參與率普遍提升到95%以上。通過推動機關黨員、流動黨員、“兩新”組織黨員積極參與社區服務,使各領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實現了管好自己的、管住外來的、管活駐區的、輻射空白的黨員管理目標。
3. 群眾的認同感和支持力進一步增強。“全域黨建”的實施,使得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等實現各類資源的共享共用,有力推動了各領域黨組織開展“組團式”服務,打造出了一批惠民服務亮點。比如,機關部門、“兩新”組織等認領的“愛心小飯桌”“惠民洗浴坊”“黨員家庭責任醫生服務團隊”等一批為民服務項目,彌補了老城區社區資金缺乏、資源短缺的短板,提升了服務厚度和溫度,群眾的點贊越來越多。
五、經驗啟示
“全域黨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參與,街道社區要理直氣壯地“統”,行業單位要積極主動地“聯”。
1. 建強組織架構是核心。推動全域黨建,必須依靠責任清晰、分工明確、溝通順暢、監督有力的組織架構。一方面,縱向上建強區、街道、社區三級黨組織上下聯動的領導核心軸,區級統籌好、街道社區具體落實好﹔另一方面,橫向上推動單位、行業黨建與街道社區黨建雙向壓實責任、雙向溝通協調,形成工作推動的合力。
2. 實現互聯互動是根本。“互聯”就要統籌兼顧,不斷提高基層黨建的覆蓋面,探索建立“以大帶小”“以強帶弱”的基層黨建結對共建模式,形成街道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齊頭並進的局面﹔“互動”就要開放融合,不同領域、不同行業黨組織間的互動,要注重尋找相互間的工作融合點和利益契合點,發揮出整體優勢。
3. 抓好新興領域是重點。商務樓宇、商圈市場、互聯網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引擎,也是“全域黨建”的薄弱點。要針對新興領域黨員流動性快、獨立性強的特點,開展創意組織生活,提供人性化服務,強化政治引領。重點培育新興領域黨建標杆,抓好地標樓宇、明星企業、標杆組織、代表人物,實現“抓住一個帶動一片”的效果。
4. 有效整合資源是關鍵。街道社區是各類資源要素集中的地方,但集中集聚不等於集成集約,要以更加包容的機制,將區域內各單位的組織資源、資金資源、信息資源、陣地資源、服務資源等有效整合起來、集約利用起來。通過建立資源清單、發布資源開放目錄等方式,實現動態更新、實時共享,形成“1+1大於2”的良好局面。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