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洛陽市澗西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31日15: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洛陽市澗西區武漢路辦事處武漢路社區位於澗西區漢口路中段,面積約1平方公裡,由13個自然院落組成,共有樓棟109棟,居民6016戶、15969人。社區黨委下設5個居民區黨支部、3個“兩新”組織黨支部,共有自管黨員299名。
近年來,隨著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在“三社聯動”工作全面鋪開的大環境下,武漢路社區黨委以“河洛黨建計劃”為統領,著力在提升社區服務功能上下功夫,在社區“134”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黨建核心引領作用,創新建立“六化”黨建工作法,為社區工作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結合“三社聯動”建設,建立完善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社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社區工作提供有力的陣地基礎﹔立足黨員群眾多樣化需求,吸納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和服務工作,探索形成“黨建+社工”新型社區服務模式,為居民提供“三家七社十色服務”,實現社區服務的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充分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不斷提升了黨員群眾對社區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切實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創新力和戰斗力。
二、做法與經過
(一)堅持黨建引領,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一是統籌資源,構建區域化黨建格局。社區以黨組織為核心,吸納河柴集團等駐區單位同駐共建,吸納市財政局、區發改委等區外單位結對共建,吸納和樂之家、欣和社工、大愛養老、洛陽親子派等社會組織專業共建,形成區域黨委,採取“雙向承諾、聯建共管”的方式,協調研究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開展共駐共建活動,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黨員共管、活動共辦”。二是加強管理,凝聚優質化黨員隊伍。為進一步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武漢路社區黨委建立“四化”法,採取“雙十規范”積分管理制度,實現黨員管理規范化﹔堅持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利用“3+N”主題黨日等載體,實現黨內生活制度化﹔採取“兩生日三關懷四必訪”的形式,做好老黨員、困難黨員等特殊群體的黨內關懷工作,實現黨內生活制度化﹔實行黨員“四亮”,開展“亮身份、當先鋒”等活動,發揮喬文娟、張超偉等榜樣黨員的力量,實現服務奉獻常態化。三是精准服務,打造品牌化工作載體。通過社區社情民意氣象站的“一員一廳一平台”,廣泛征求居民的意見建議,梳理形成工作台賬,並結合實際,及時予以銷號。不僅如此,社區還立足不同層次居民多元化需求,在做好社區常規性服務的同時,打破“碎片化”服務,針對老人、小孩、婦女、困難群體等不同群體的需求,打造了俏夕陽、小太陽、半邊天、“四心”幫扶等特色服務,逐步形成了社區“和立方”品牌項目,真正實現了全方位、多元化服務。四是激發活力,培育專業化“兩新”組織。社區建立“雙培四聯三幫帶”工作法,深入挖掘轄區優勢資源,培育建立了安瑞物業、和樂之家、欣和社工等“兩新”黨組織,有效引導轄區“兩新”組織黨組織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和服務工作。五是規范機制,實現民主化社區治理。針對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社區運用“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實行民主決策,先后解決02小區規劃停車位、電焊條廠家屬院水泵房改造等事項。同時,在居務監督委員會的基礎上,設立社區“四大員”,將老黨員、老干部、熱心居民等吸納進來,採取“三權四式”監督法,對社區干部履職情況、社區政策落實、廉潔從政等實行全過程監督,進一步激發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六是轉變作風,推動和諧化社區建設。為了更好地轉變工作作風,社區進一步轉變工作理念,建立“站崗式”服務、“民情檔案”等有效載體,形成“零距離”工作法,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真正為轄區居民提供了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切實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工作水平。
(二)健全硬件設施,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陣地保障
一是結合“三社聯動”工作,武漢路社區黨委建立社區事務受理中心,通過設立便民驛站和3個業務崗位,提供“站崗式”服務,實現“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類辦理、中心一流管理”,達到“辦事服務零距離、辦事流程零障礙、辦事過程零差錯、辦事對象零投訴”的目的。二是成立社會組織服務中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吸納長樂社工、欣和社工、洛陽親子派、大愛養老等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和服務,引導其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其提供針對性和實用性平台,激發社會組織的內在活力,實現社區服務的專業化、規范化和科學化﹔三是建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以社區正面引導和群眾所需所想為依據,建立黨員之家、閱友之家、和樂之家、創享社、學享社等功能室,提供“三家七社十色服務”,提升黨員群眾對社區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三)突出服務功能,著力凝聚基層黨組織向心力
一是堅持社區正向引導,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為實現社區服務的優質化,武漢路社區以社區正向引導和群眾所想所需為依據,充分利用社區網格長、社工和志願者,在廣泛征求轄區居民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科學劃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室,合理設置服務項目,設立了“和立方”工程、“零距離”工作法等服務項目,最大程度滿足了居民群眾的多樣化需求。二是強化社會組織對接,實現社區專業化服務。為了讓社會組織能夠在社區穩定開展工作,武漢路社區成立了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堅持以“引進社會組織,推動共治參與,創新社會治理,服務基層群眾”為發展理念,先后引進洛陽長樂社會組織、洛陽欣和社會組織、洛陽市心理咨詢師協會等社會組織6家,並聘用長樂社會組織中心的3名社工,引導其參與社區建設和服務工作,探索形成“黨建+社工”新型社區服務模式,實現社區服務的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三是發揮黨員示范作用,提高群眾自主參與意識。為了更好調動黨員群眾的積極性,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設置了彭志霞黨代表工作室、喬文娟工作室和尚秀英調解工作室,建立了河柴黨建主題文化廣場等紅色陣地,弘揚焦裕祿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深入挖掘先進典型,帶動更多的黨員群眾參與到社區建設和服務中來。同時,在日常管理上,為充分發揮黨員帶動作用,“三家七社”每個功能室有2-3名黨員分包管理,包含功能室活動的組織開展等,其中,社區睦鄰學堂,選了黨員作為班長,參與到睦鄰學堂的課程安排、學員組織等管理運作中,帶動更多的黨員群眾參與進來。
三、成效與反響
(一)增強了黨員群眾的認知度
武漢路社區黨委充分依托彭志霞黨代表工作室、黨建書屋、喬文娟工作室等特色載體,先后開展了十九大精神宣講、國家政策宣傳等宣講100余場次,覆蓋黨員群眾10000萬余人次,在潛移默化中傳播了紅色正能量,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切實將其打造成為了集傳播黨的好聲音、引領樂學新風尚、促進工作新進展的主陣地。
(二)提高了黨員群眾的參與度
社區黨委創新服務理念,在“黨建+社工”新型服務模式的基礎上,堅持以群眾所思所想為依據,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建議,設置了“放學來吧”、百姓茶館、國學課堂等特色服務項目,激發黨員群眾參與社區建設和服務的積極性﹔同時,依托彭志霞黨代表工作室、喬文娟工作室和尚秀英調解工作室等陣地,深入挖掘了張超偉、石巧智、李新民等黨員模范,帶動了更多的黨員群眾參與進來,進一步提高了黨員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三)提升了黨員群眾的滿意度
社區探索建立的“黨建+社工”新型社區服務模式,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到社區建設和服務中來,依托社區現有的黨群服務中心等陣地資源,立足黨員群眾需求,充分發揮了社會組織的優勢資源,設立了社區睦鄰學堂,開設了春季班、秋季班共兩批次600余名學員,設置了國畫、智能手機、瑜伽、模特、手工技藝等14門課程,形成了初心坊、丹墨苑、國學堂、樂生活、慧成長、芳草地等特色服務項目,開展了“穿越漢代”體驗漢代國學課堂、“小小主持人”培訓課堂、“鄰裡鄰外粽是情”等活動380余次,受益黨員群眾20000余人次,實現了政府轉移職能與社會組織服務的有效對接,形成了社區主導推進、社會組織運作、居民主動參與的良好運行模式,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將基層黨組織打造成為聯系服務群眾、凝聚黨心人心的平台。
四、經驗與啟示
(一)要堅持將服務居民作為重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為基層黨組織,要做好黨建工作,就必須將工作重點放在服務工作上來,要充分發揮正面導向作用,堅持以群眾所思所想為依據,緊緊圍繞居民需求,不斷完善社區服務陣地,豐富服務項目,升級服務功能,讓服務群眾的范圍更廣、渠道更多、功能更全,不斷推進社區服務“全覆蓋”,實現社區服務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雙提升,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二)要堅持將創新理念作為動力
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先進工作理念的支撐。要在傳統社區黨建工作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新形勢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新要求新觀念,進一步優化服務功能,全面推廣以社區為平台、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支撐的“三社聯動”建設,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優勢資源,為社區組織參與社區建設和服務搭建針對性、實用性的平台,形成推進社區建設的工作合力,保障社區工作高效、規范、順利開展。
(三)要堅持將群眾滿意作為目標
要立足居民需求,不斷健全社區硬件設施,從社區事務、社區服務等方面為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提供堅實的陣地保障﹔同時,要不斷完善軟件設施,創新服務方式,針對不同群體需求,設立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服務項目,讓廣大基層黨員群眾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不斷提升基層群眾的滿意度。
五、探討與評論
(一)服務群眾是社區黨建工作的立根之本
服務群眾是社區黨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群眾是否滿意是檢驗社區黨建工作的根本標准。社區黨建工作一定要將工作重心放在服務群眾上,從解決群眾最需要、最直接、最關心的問題入手,持續升級社區服務功能,做到“群眾在哪裡,黨的服務工作就要覆蓋到哪裡﹔服務到哪裡,黨的組織工作就要延伸到哪裡”,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實現服務群眾工作與基層黨建工作的有機融合。
(二)創新理念是社區黨建工作的常新之魂
面對新時代新目標新要求,做好基層黨建工作就要大膽科學地堅持創新黨建理念,深入把握城市基層黨建規律,全面推動社區減負增效,推動資源服務管理下沉,將社區工作重心轉移到服務群眾上來,打破過去固有的思維方式,真正“走出去、迎進來”,確保基層黨建工作實現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三)互聯互動是社區黨建工作的活力之源
城市基層黨建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要做好社區黨建工作,務必要統籌好區域內國有企業、“兩新”組織等各類優勢資源,注重尋找相互間的融合點,發揮整體優勢,發動和帶領區域內單位黨組織共駐共建,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中謀求黨建工作的最優化,為基層黨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在統籌兼顧中不斷把基層黨建工作推向深入。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