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州市番禺區市橋街工作委員會
2018年10月31日14: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為進一步加強市橋街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鞏固和夯實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市橋街主動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新任務,在社區探索黨建引領共融共建工作模式,初步形成了社區黨組織牽頭,轄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社區大黨建工作模式,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不斷夯實,基層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二、做法與經過
一是創新組織設置。成立街道城市基層黨建融合促進會,以地域劃分成立各社區黨建融合促進分會,整合轄區內大型單位黨建場所、信息、人才等資源,促進黨建資源和社會資源集約利用和良性互動,滿足社區內企業、學校、社會組織等力量與居民“共性需求”達成雙贏,推動形成高效聯動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目前,市橋街城市基層黨建融合促進會已有87個成員單位。
二是建強黨建隊伍。成立以社區黨組織負責人、轄內單位負責人共同組成的共融共建治理創新工作團隊,建立健全區域共建責任制,確保共建工作順利開展。健全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聽取轄區黨組織工作匯報,共商涉及區域黨建、公益事業、社區治安等重大事項,由各成員單位共同制訂工作計劃和活動方案。建立共享微信群,為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增進溝通理解、促進共享、人才交流、信息傳遞搭設平台,實現資源有效整合和利用,使黨建工作向服務黨內事務和區域事務並重的方向轉變。
三是構建保障體系。加強人才保障,實行隊伍共育、陣地共用、經費共籌,統籌整合區域力量,壯大社區專職工作者、社區網格員、社會組織隊伍和志願者服務隊伍。加強陣地保障,充分發揮區域黨委統籌整合功能,推動駐區單位、“兩新”組織將活動場地、服務設施向社區居民和單位定點免費開放,解決居民文化活動場地、設備設施不足的問題。加強經費保障,通過黨費劃撥、財政補貼、單位贊助等方式,設立區域化黨建專項經費,多渠道解決區域化工作經費和活動經費問題。
三、成效與反響
一是建立長效工作機制。例如,市橋街德安社區制定《德安社區黨建共駐共建示范點工作制度》,選取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婦幼保健院)、番禺東城小學、番禺東風中學、番禺東城幼兒園、廣州市番禺區機電排灌管理總站5個駐社區單位,在德安社區內開展基層黨建共駐共建活動,建立社區主導、成員單位輔助,以社區公益活動為主的黨建融合促進工作體,落實定期會議機制、項目實施機制、項目對接機制與聯合蓋章制度,明確年度工作計劃,加強資源配置及督查指導,確保黨建融合工作高效高質開展。通過向在校學生、社區黨員派發調查表,摸查社區居民黨建需求。實行社區黨建活動與各駐社區單位黨建活動交叉的方式,邀請社區黨員參加成員單位黨建活動,協助社區黨組織加強黨員教育,提高社區黨員素質,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開展社區喘息服務,如德安社區某居民由於過度肥胖,導致行動能力缺失,由社區聯系何賢醫院為其制定針對性減肥計劃,並上門叮囑相關注意事項,由其家長和志願者監督減肥計劃實施,適當考慮招募志願者照顧該居民,標本兼治,讓其家屬得到喘息。
二是推進黨建資源共享。制作《黨建融合促進工作共建單位人員聯系表》,理清項目對口負責人,細化黨建活動劃分,層層壓實責任。綜合片區資源優勢,社區與成員單位活動陣地互相開放,實現黨建資源利用最大化,滿足群眾多元化利益需求。結合社區建設實際,邀請成員單位組織開展主題黨日、扶貧幫困、走訪慰問、文藝表演等活動,向成員單位開放社區遠程教育點等黨建資源,引導成員單位黨員走進社區、服務群眾。例如,德安社區與區何賢紀念醫院積極開展共融共建工作,實現醫療公益化,何賢紀念醫院每月至少一次與德安社區開展聯合黨建活動,並且參與德安社區貧困戶、臥病老人等慰問活動。聯合打造專題宣傳欄,宣傳醫療衛生知識,建立德安社區轄內教職工醫療微信群,為德安社區居民開設醫療綠道。今年3月以來,已聯合區何賢紀念醫院開展黨建融合促進走訪研討活動、“關愛女性·呵護健康”黨員共學共建社區宣教和義診活動,《婦科腫瘤防治與兩癌篩查》《便秘與大腸癌篩查》講座,參加人數逾280人,派發宣傳材料逾350份。
三是實現社區黨建帶團建。堅持“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片區學校資源優勢,拓建志願者服務隊伍,加強共青團組織建設,積極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強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自我保護意識,促進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德安社區聯合東城小學開展了春節慰問活動、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與番禺東風中學合作開展禁毒宣傳和黨團員進社區活動,參加師生逾300人。
四、經驗與啟示
一是加強了轄區單位之間的溝通交流。如市橋街東麗社區定期與區民政局、街道項目、社區、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社會組織代表召開階段性工作會議,加強溝通協調,著力解決工作重點、難點問題,明確建設目標任務,切實提升實際成效。市橋街創建社區項目團隊分別建立區級、街級微信群並加入 “廣州市三社聯動試點”QQ群,及時發布和傳遞任務及工作信息,加強溝通工作、下達任務時效性。
二是調動了社會組織積極性。引入社會組織“嵌入”社區服務,充分發掘公益資源,改善社會治理結構,滿足公眾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建立健全了社會組織培育孵化機制,探索社會組織培育孵化模式,培養社會組織骨干力量,例如,區民政局採用政府購買“恩派公益組織發展中心”駐點服務方式開展社會組織孵化工作,現已孵化“歡唱隊”“青少年社區出彩志願隊”和“思恩”三支社會組織隊伍,大力提升社區居民參與社會組織能力。依托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等平台,打造“仁人來俱樂部”,為轄內社會組織提供培育指導、項目對接、資源共享等服務,調動社區內外資源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服務。強化對志願者引導教育,開展“有愛無礙”助殘志願者培訓,提升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助殘志願者的出行服務知識。例如,市橋街北片社區黨委、廣東駿和通信設備連鎖銷售有限公司和番禺廣愛簽訂長者配餐志願服務站項目正式啟動,調動社區微公益創投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豐富、貼心的社區服務。為社區居民爭取到更多的社區企業資源,倡導社區互助,活躍社區公益服務。康裕社區黨總支聯合番禺區法院、市橋街司法所、市橋街禁毒辦、廣東百健律師事務所共同在番禺實驗中學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模擬法庭,開展禁毒宣傳,為實驗中學的同學們上了一堂精彩的人生大課。
三是提升了社區環境。結合社區情況以及治理近期目標,解決社區實際問題,促進打造干淨整潔平安有序的社區環境。如轄內東駿苑小區壞境老舊,物業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通過三社聯動工作會議討論,推出《青少年社區參與之“出彩社區”項目計劃》,由社區牽頭,社工輔助、社會組織參與,在東駿苑籃球場邊通道旁的50多米圍牆以及東駿苑小區附近的沙井蓋進行彩繪,圍牆圖案以“三社聯動”為主題,包含有社工、社區網格員、志願者社會組織、垃圾分類環保生活、家庭鄰裡關系和諧等元素,通過彩繪視覺效果影響社區周邊居民,灌輸崇尚家庭美德、重視環保的生活理念,促使居民自覺清理家庭和公共樓道雜物,社區環境更加整潔。
四是創新了社區治理服務理念。社區組建以“崇尚家庭美德、睦鄰友好的和諧社區”為服務宗旨的社區愛心調解室,由專業律師隊伍提供法律服務,以協商調解的方式將居民之間產生的矛盾、糾紛解決於訴訟之前,進一步提高社區居民對待糾紛事件的自主調解意識。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配備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社區安排一名負責調解工作的業務骨干和駐社區法律顧問參與到核心團隊,同時組織發動社區熱心人士、志願者等作為觀察員組成社區愛心調解輔助隊伍,通過多方聯動,共同營造社區互助良好氛圍。聯合公安力量舉辦小區治安防范教育講座,提升小區居民防詐騙常識以及居家治安防范知識,提高群眾自我防護水平。舉辦垃圾分類宣傳活動,聯同環保團隊,以親子家庭為單位,開展“環保我有計”酵素制作使用活動,提高全民環保意識。
五是增強了社區社會影響力。社區與駐區單位建立了共駐共建共治機制,共同對社區的重大事項進行議事決策。例如,先鋒社區與駐區單位番禺區總工會、廣州市公安局番禺分局、先鋒小學、廣發銀行等單位建立了長期、良好的共建機制,與社區結對開展共建活動,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共同研究解決共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又如:番禺區總工會幫扶和慰問困難黨員,幫助轄區“三無”老人解決生活所需。因為其中一名困難老黨員傅開雲家中電線老化存在安全隱患,區總工會黨支部書記陳依淼還想辦法幫助解決家中電路老化問題,讓生活困難的黨員、低保家庭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先鋒小學為社區黨建活動尤其是主題日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節目資源。廣發銀行也定期參加社區活動,並主動承擔防詐騙宣傳任務。區公安分局當前正在進行垃圾分類工作試點,通過經驗分享和指導,使先鋒社區能更好地引導廣大居民群眾接納垃圾分類工作。
六是營造了社區和諧氛圍。各社區黨組織堅持黨建引領,以開展共駐共建的“主題黨日”活動為載體,組織駐區單位、“兩新”組織、流動黨員黨組織等開展包括黨的十九大精神、法律、網格化、垃圾分類、食品安全、控煙、預防登革熱、掃黃打非、掃黑除惡等各類宣傳活動,充分發揮社區宣傳陣地的作用,讓社區居民及時接收各項政策法規、便民服務等資訊。如:橋東社區與南粵醫院聯合開展消防安全講座及應急演練活動,活動講解了消防安全知識、消防用品的正確使用方法。大市社區黨總支開展“環保宣傳垃圾分類”主題黨日活動,現場為居民派發環保宣傳單張,還與社區居民開展垃圾分類、環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互動。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