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東城街道工作委員會
2018年10月30日16:3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提出了城市基層黨建要更加注重全面統籌,更加注重系統推進,更加注重開放融合,更加注重整體效益的新要求。翠屏區東城街道黨工委立足區域特點,做實區域化黨建,充分發揮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融入社區、服務居民的紅色領航作用,探索實施城市基層黨建“三聯三提升”工作法,初步形成機關黨建與街道社區黨建共融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
一、背景與起因
宜賓市翠屏區東城街道前進社區、咸熙社區、東街社區和中山社區4個社區均位於宜賓老城區中心地段的標志性建筑——鐘鼓樓附近,該區域是宜賓市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宜賓特支成立地,也是宜賓市委機關辦公所在地,幅員面積0.22平方公裡,有機關黨組織53個、黨員2454人,常住人口16291人。近年來,東城街道黨工委在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過程中,發現該區域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共性問題,一是部分機關單位封閉起來搞黨建,對城市基層黨建的新理念新要求認識不到位﹔二是條塊資源沒有得到有效整合,未搭建起的共商共議平台,無常態的共駐共建機制﹔三是城市社區提供的服務單一、質量不高,不能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上述問題,迫切需要區域黨委加強與駐區機關黨組織互聯互通,協調各方積極參與城市基層黨建。2017年,區委在加快建設黨建示范市先行區中大力度推進城市區域化黨建試點示范,結合東城街道前進社區、咸熙社區、東街社區、中山社區均有市級機關單位眾多、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的共性特征,且轄區人口和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城市管理等類似,因地制宜將其統攬為鐘鼓樓區域,通過區域化黨建使群眾有更多的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做法和成效
2017年以來,在鐘鼓樓區域黨委統領下,每季度駐區單位以聯席會的形式共同商議解決問題,將更多的優質資源引向社區,達到了“1+1>2”的工作效果,辦成了多年來想辦沒有辦成的事。
(一)加強黨群陣地聯建,提升基層黨建硬實力。針對原來街道社區服務場所狹小、偏少、老化等問題,揚優勢、補短板,打造“1+1+2+3+N”黨群服務體系,集中力量服務群眾。一是城市核心區域植入紅色基因。從講好宜賓黨史故事、傳承宜賓歷史文化、弘揚宜賓工匠精神三個維度出發,讓紅色基因融入城市。將城市中心黃金地段步行街的一棟1500平方米的辦公樓建設成鐘鼓樓黨群活動中心,打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宜賓主題黨史教育館展示中共宜賓特支成立以來的發展奮斗歷程,打造宜賓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彰顯對傳統文化自信。協調與該中心毗鄰的2100平方米的市就業培訓中心辦公樓建成新市民學校,集中資源在四樓打造酒都工匠展館,展示宜賓茶、白酒、竹產業等領域的工匠絕技和工匠精神。截止目前,共有120余個黨組織前來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性教育課程300余場次,在潛移默化中讓區域黨員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二是整合部門閑置空間優化服務平台。針對中心城區寸土寸金、多年來社區便民服務的功能難以拓展延伸問題,區域黨委協調轄區市級部門,清理臨街面閑置辦公用房500余平方米,分別新建前進·咸熙聯合便民服務中心和東街·中山聯合便民服務中心。兩處服務中心均設有“兩代表一委員”接待室、調解室、多功能空間等多個功能區域,集學習、教育、活動、交流和服務於一體,實行一站式服務和錯時上班制,最大程度提供“量體裁衣”式服務,讓轄區群眾感受到區域化黨建的溫度。三是統籌零星房產打造特色服務。針對轄區機關干部多、退休人員多、流動人員密集等特點,對分散在轄區1000余平方的零星房產進行資源置換和改造,提供特色服務。通過整合市一醫院、轄區學校力量,利用康養館、益智館、貼心館,提供“一老一少”“四點鐘學校”等特色服務,每年為1500余名社區老年人提供康復理療、文化娛樂等人性化服務,為800余名社區兒童提供學習輔導、義務監督等托管服務,初步繪成以鐘鼓樓黨群活動中心為核心、其他場館服務人群各異、特色活動互補的“10分鐘區域黨建服務地圖”。
(二)推動供需雙方聯結,提升精准服務執行力。針對將機關黨組織的資源與群眾需求聯結難題,區域黨委將黨建服務項目“打包捆綁”,在明晰責權利的“認領”上穿針引線,讓機關黨組織服務居民群眾發力更精准、措施更到位。一是“認領+項目協議”落實服務責權利。區域黨委將調查掌握的黨建服務需求台賬和資源台賬一一動態對應,列出職場技能培訓、文化生活、關心關愛志願服務、糾紛調解等8大類44個服務項目供機關黨組織自行選擇。目前,35個機關黨組織與區域黨委簽訂《項目認領協議書》,就人財事、責權利等內容明確職能職責。如市委辦、市直機關工委、市委組織部、市婦聯、區科協等發揮各自優勢認領了無物管小區修建花草、職場修復瑜伽、心靈成長讀書會、家庭教育溝通、機器人編程課等10余類項目,各方力量實現互聯互補。二是“認領+分派區域”提升服務精准性區域黨委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為機關黨組織分派一個區域,機關黨組織分派在職黨員領辦服務,既對群眾需求能夠快速響應,又能集中力量“抱團聯動”真正解決問題。通過機關黨建資源的下沉,東街夜市多年油煙噪音污染擾民的歷史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居民小區體育器材、文化宣傳等基礎設施得以升級,協調物業公司低償為109個老舊小區提供基本物業服務,150余名在職黨員組成的文明勸導、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義務巡邏等志願服務團隊在分派區域“接單”服務。三是“認領+積分管理”激活服務積極性。區域黨委每季度對機關黨組織和黨員認領黨建服務項目的情況、與社區共駐共建的情況打分,機關黨組織根據積分評定星級,在職黨員根據積分兌換物資或者服務,讓“雙報到”工作“靠行動積分,憑積分考核”。對積分進行“智慧化”管理,75家雙報到單位、260余名黨員在微信公眾號上按照“黨員申報→區域黨委審核→定期公示”的步驟,實現實時管理,記好“明細賬”。
(三)堅持治理資源聯促,提升黨建引領聚合力。隻有建立更為緊密、更加融合、更好運行的運行機制,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才會更加迅速、更有質量、更出效果。一是輪值主席聚合組織資源。為解決街道社區面對上級領導機關協調難問題,在駐區的市級領導機關中推薦產生輪值主席單位,由該單位機關黨組織負責人擔任主席,負責召集區域黨委聯席會,督促53個機關黨組織認真開展“雙報到”工作,任期半年。截止目前,在輪值單位和輪值主席的協調推動下,《“雙報到”活動實施方案》《區域黨委工作職責》《區域黨委成員單位職責》《區域黨委議事制度》等數10個制度規范出台並發揮作用,轄區單位黨組織“雙報到”達100%。二是社會組織拓展服務資源。通過培育、孵化、發展一批社會組織尤其是公益性社會組織,集聚社會各類服務資源,並通過低償購買服務的方式,承接黨群活動中心的20余類便民、樂民、惠民服務。目前,鼓樓之聲藝術團、鼓樓書韻讀書會、愛家貝親子俱樂部、方糖心靈成長讀書會、青年之聲新媒體工作室30余個社會組織得以培育和入駐,開展150余場特色活動,受到機關干部、居民群眾的一致歡迎。三是志願服務帶動自治資源。針對老城區老舊小區多、基礎設施陳舊等突出問題,社區黨組織牽頭組建居民議事協商委員會,引導問題困難共提共商共議共解決。同時,根據“人、地、事、組織”相似程度劃分14個黨建網格,整合黨小組長、熱心居民成為專兼職網格員隊伍,通過“一個樓棟、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篇和諧”“四個一”黨員服務活動,推動群眾需求在網格發現、資源在網格整合、問題在網格解決,共服務群眾5000多人、解決實際困難500余件。
三、經驗與啟示
(一)整合盤活陣地是首要保障。鐘鼓樓區域之所以能在一年不到的時間裡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面貌得到較大改觀,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整合盤活黨建陣地,對原有的國有資產變“閑”為“用”、變“散”為“聚”,使綜合利用的效益實現最大化。同時,通過合理劃分區域、打造特色場館,把機關在職黨員、社區黨員、社會組織、社會愛心人士的力量都整合起來,共同為基層需求把脈、為基層服務著力、為基層治理增效,確保區域化黨建活動常態化。
(二)健全組織架構是關鍵所在。鐘鼓樓區域要得到駐區機關單位資源、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必須要實現高處發聲、強力推動、統籌推進。在組織架構上要“強”,區域黨委作為功能性黨委要體現作用,關鍵要抓住強有力的部門、強有力的支持、強有力的措施,讓其發揮作用、解決問題、推進工作。在運行機制上要“暢”,要有共商共議議事平台,要明晰劃分責權利,要逗硬考核獎懲,從而推動整個系統的有序運行。
(三)實施精准服務是根本目標。城市基層黨建以增進群眾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鐘鼓樓區域以機關單位、在職黨員和居民群眾的雙向需求為導向,重點要摸清摸透“對方需要什麼”“我能做什麼”,組織開展個性化、精細化的服務活動,實現多方和諧共贏,不斷增強黨員群眾對黨的認同、對黨的感情,筑牢執政之基。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