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湖南新田:創新“黨建+流動人口管理”模式強化流動人口服務

中共新田縣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30日15: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加強流動黨員管理,是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龐大的流動黨員群眾的共同期盼。近年來,新田縣按照“黨建引領、兩地合力、服務群眾、構建和諧”總要求,合力打造了 “黨建+流動人口管理”新田模式,建立起流動人口管理長效機制,將黨的組織建在這支流動大軍的“常駐地”,促使流動黨員在服務服務流入地和流出地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正能量”不斷聚集,流動黨員和流動人口管理難、維權難、融入當地社會難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背景與起因】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流動黨員和外出流動人口在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出了嚴峻挑戰。在新的社會形勢下,如何發揮流動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整合資源實現流動人口的有序有效管理,已成為新時期基層黨建工作的一個新課題。新田縣是典型的勞務輸出縣,外出務工人員總共有15萬余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5%,外出務工黨員共有2400多名,佔全縣黨員總數的13.8%。對此,新田縣委立足縣情,順應時勢,以流動人口黨組織為龍頭,健全社會管理組織,突出親情化服務,大膽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流動人口黨組織新田模式,實現了外出流動人口安心務工創業、戶籍所在地及時服務有效管理、務工當地政府和居民滿意的“三贏”局面。

【做法與反響】

一、建立“流動堡壘”,實現“自由人”轉為“組織人”

1、加強組織覆蓋。出台了《關於在外出務工人員集中地建立流動人口黨組織工作的意見》,在縣委組織部設立“流動黨員管理辦公室”,各鄉鎮都建立了流動黨員管理服務站。每年縣委組織部會同鄉鎮、公安、工商、計生等部門,對流動黨員情況進行排查登記,特別是2017年黨員信息採集工作,建立完善了流動黨員信息庫,實現了流動動員信息的動態管理。2012年11月在廣州花都區成立了全縣首個流動人口黨委,2015年1月9日,新田縣流動黨工委駐粵辦正式挂牌,目前,我縣共建立流動人口黨工委1個,下轄黨委2個、支部16個,管理服務流動黨員2200多名。

2、強化組織保障。縣財政按照每個流動人口黨組織每年5.1萬元的標准安排運轉經費,縣委組織部對流動人口黨組織上繳的黨費全額返還,新田縣委還在廣州花都、中山、廣西梧州等地建設固定辦公樓,配置好全套服務設備,為流動人口建設了一個“流動人口之家”。選好“領頭雁”,注重把熱心黨的工作,政治素質好,有一定經濟能力,有較高威信和號召力的外出務工經商人員,推薦為黨組織書記。外出流動人口黨組織班子成員,由黨員大會選舉產生,經鄉鎮黨委審核,報縣委組織部審批后,頒發聘書。流動人口黨組織書記在政治上、經濟上享受村支部書記待遇,參與各項評先評優。

3、推行雙向管理。實行“共管共建”。縣委與流入地黨委簽訂“共建共管”協議,將流動人口黨組織納入當地社會組織黨工委或鄉鎮黨委管理范疇,流入地鄉鎮黨委(街道辦事處)組織委員兼任流動人口黨組織副書記。建立發展黨員“雙培雙審雙公示”制度,由流出地與流入地黨組織雙向培養、雙向審查、雙向公示,主動聽取流入地黨組織和公安、稅務、計生等部門的意見,確保發展黨員質量。在黨員管理上實行異地同域管理,不同鄉鎮黨員在同一區域務工創業經商的,其組織關系轉入同一個流動人口黨組織。在活動開展上靈活施教,2015年,新田縣運用“互聯網+黨建”理念,打造了“新田智慧黨建”平台,通過信息化平台實現了對流動黨員和流動人口的智能、便捷化的服務管理,有效打通了流動人口管理“最后一公裡”,實現了流動黨員的學習教育、組織活動的網絡化﹔向外出人口廣泛推廣了“新田發布”,及時了解家鄉的信息動態﹔同時,鄉鎮各村都建立了流動黨員交流QQ群,及時把戶籍所在村黨組織活動信息進行發布。每年“七一”前,縣委組織部都派專人到廣州花都區、白雲區等地開展入黨積極分子集中培訓。近年來,新田縣委書記、組織部長等多次到流動人口黨組織進行十九大精神宣講、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活動等,推動了外出流動黨員學習教育的經常化和組織生活的正常化。

二、健全組織網絡,實現“組織人”服務“流動人”

1、健全社會組織。我縣堅持“群眾需要什麼組織,我們就建立什麼組織﹔外出流動人口急需什麼服務,我們就提供什麼服務”的原則,加強服務型機構組建。在流動人口黨組織領導下,相應建立社會管理綜治辦、計生協會、商會、人口與出入境業務咨詢服務站、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室等機構。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強和創新流動人口社會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每個機構的職責和配套經費,並在當地配備區域工作信息聯絡員,定期派人開展業務咨詢和業務辦理。外出流動人口工作機構成員,由外出流動人口“公推公選”產生,經縣綜治委、鄉鎮黨委政府審核后,由縣綜治委等單位頒發聘書。

2、開展親情服務。充分整合公安、法院、司法、計生、民政、勞保等部門力量,以流動人口黨組織為平台,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就業培訓、計劃生育、法制宣傳、醫保社保、權益維護等社會服務工作,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釋疑解惑、排憂解難。實行全程代理服務,為在外務工人員辦理醫保、低保、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服務,真正做到了有效管理,真情服務。

3、強化法律維權。以縣法律援助中心、維權中心這2個機構為依托,開設了外出創業人員維權熱線電話,確定了3名專職律師為駐粵流動人口綜治辦顧問,為外出流動人口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在流動黨員和流動人口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配合流動人口黨組織與當地部門協調溝通,有針對性地開展勞資糾紛和工傷事故維權。

三、強化因勢利導,實現“流動人”服務“家鄉人”

1、雙向聯系“促和諧”。我們充分發揮流動人口黨組織在引領服務務工人員、反映務工人員訴求、化解社會矛盾的作用,建立雙向聯系溝通機制,及時反饋介入,促進社會和諧。近年來,流動黨組織通過及時掌握了情況,積極做好春節、清明回鄉人員的思想疏通和穩控工作,有效的化解了8次群體性糾紛隱患。

2、服務當地“樹品牌”。我縣在流動黨員中大力開展“為加快家鄉發展作貢獻,為促進當地繁榮當先鋒”主題活動,積極組織和引導廣大流動黨員參與當地的“文明創建”活動,爭做“四個模范”,即誠信守法的模范、帶領致富的模范、愛崗敬業的模范、熱愛公益的模范。流動黨員不僅融入當地建設,並且成為傳播文明新風的先鋒,樹立了“新田勞務品牌”。

3、感恩家鄉“助發展”。我縣把流動黨員作為招商引資信息的“第一源頭”,把流動人口黨組織作為匯集招商引資信息的“一線陣地”。一方面,出台回鄉創業各項優惠政策,在資金、技術和信息上給予大力支持,建立“縣級領導+縣直單位+企業”對接模式,幫助返鄉創業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另一方面,積極引導流動黨員心系家鄉發展、積極回報家鄉。在家鄉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幫困、捐資助學等方面,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好事、實事。教育和引導事業有成的外出流動黨員帶頭並帶動外出務工人員,把家鄉更多的人帶出去務工創業,解決家鄉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成效與反響】

一、拓寬了組織覆蓋。近年來,先后在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白雲區、東莞市,江西省南康市,廣西省玉林市等地共建立流動人口黨委2個、支部15個,使2200多名流動黨員、9萬多名流動人口得到相應的管理服務,黨組織覆蓋面和黨的工作得到了拓展,實現了流動人口“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針對近年來到長沙務工經商和隨子女居住老黨員較多的情況,經縣委研究決定在長沙設立流動黨支部,目前相關籌備工作正在開展之中。積極把流動人口中致富帶富能力強的優秀青年培養成為黨員,截止2018年10月,流動人口黨組織共發展黨員90余名。2012年7月,陶嶺鄉駐廣州花都流動人口黨支部2名同志,被廣州花都市新華街黨委分別表彰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新田縣知市坪鄉駐粵流動人口黨總支被中共永州市委評為2012年全市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2016年,新田縣駐花都流動黨委副書記鄭土新被評為湖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

二、贏得了民心。流動人口黨組織不僅是務工黨員的家,也是萬名務工人員的家。近年來,流動人口黨組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把組織勞務輸出,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各流動人口黨組織共轉移家鄉勞動力10000多人。2013年6月,我縣駐廣州花都流動人口職業技培訓基地成功與當地企業實現對接,在基地免費培訓合格的新田籍外出務工人員可以在對接的當地企業直接就業,實現了從培訓到就業的“一條龍”服務,目前,開展技能培訓14期4600余人,1330人實現就地就業。以流動人口黨組織為平台,積極為外出務工人員辦理戶口遷移、二代身份証、養老保險、技能培訓等服務,幫助落實各項惠民政策。2012年來,共幫助收取農村合作醫療經費780余萬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金620余萬元、計劃生育社會撫養費413萬元,為流動人口補錄人口信息、辦理落戶手續4427人次,辦理二代身份証5210人次,為146名務工人員子女解決了入學難問題。2017年,廣州白雲區某村廠房突然失火,在該廠務工的新田陶嶺籍務工人員鄭某某全身大面積燒傷,被送進廣州某醫院住院治療,先后花去近百萬元醫藥費,家裡變得一貧如洗,負債累累。流動黨委主動出面協調廠方賠償事宜,同時組織流動黨委黨員和愛心老鄉無償捐款30多萬元,躺在病床上的鄭某激動地說“感謝流動黨委和愛心人士為我救回了一條命。”現在,許多在外務工人員遇到問題就會想到流動人口黨組織,有困難都願意求助流動人口黨組織,他們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三、推動了經濟發展。廣大事業有成的流動黨員,積極響應縣委、政府號召回鄉投資興業。駐粵流動人口黨總支書記蔣灶玉,帶領5名產值達5000萬元以上的創業能人,共同投資1.2億元,返鄉建立“湖南華泰家俬產業園”。通過流動黨員牽線搭橋,共幫助家鄉引進投資5億元的深圳泛藍電子科技集團在內的各項項目20多個。通過流動黨員的宣傳推介,新田富硒品牌廣為傳播,陶嶺辣椒馳名廣東、四川、湖南。同時,廣大黨員積極為家鄉基礎設施建設、困難群眾捐款幫扶。知市坪鄉駐粵流動黨總支在知市坪鄉鄧家村成立了首個村慈善資金,重點幫扶貧困老人、困難留守兒童和支持家鄉建設,先后幫扶困難老人50多名,資助失學兒童35人。近年來,流動人口黨組織共發動在外人員為困難群眾捐款達600余萬元,為家鄉修路、空心村改造、舊集鎮改造等公益事業捐款2000多萬元。大批外出流動黨員回鄉創業,支持家鄉建設,全縣呈現出“鄉情回歸,人才回鄉,資金回流,信息回饋”的蓬勃發展態勢。

四、促進了社會和諧。外出流動人口黨組織從穩定大局出發,主動開展法制宣傳培訓、便民維權服務,幫助維護合法權益,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特別注重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發揮流動人口之間溝通“零距離”的優勢,確保第一時間找到開啟有效對話窗口的流動黨員,協助黨委、政府及時掌控局面,真正體現“一呼百應”的內涵。如2012年6月21日,在廣州花都區新華街發生了一起因交通事故引發的務工人員集體到企業鬧事事件,不僅影響大而且情況復雜,駐廣州花都流動人口黨支部經過11天的艱苦努力調解成功,最終做到了企業、員工和當地政府的三方滿意。2011年5月知市坪鄉黃家舍村一肖姓村民在廣州白雲區遇車禍死亡,駐白雲區流動人口黨總支了解情況后,主動找當地政府交通部門協商並安排家鄉到粵人員的食宿交通,使案件得以順利處理。近年來,流動人口黨組織為外出務工人員調解糾紛、排憂解難400多起,先后幫助500多名在外務工人員依法追討拖欠工資1200萬多元。外出務工人員的幸福指數得到提高,社會也更加和諧。

【經驗與啟示】

一、建立流動人口黨組織,是新形勢下擴大黨的覆蓋面的現實需要。大量流動黨員外出務工創業,如何加強他們的管理,搶佔流動大軍的“政治高地”,實現有序有效管理,是新時期下黨建工作的重要課題。流動人口黨組織的建立,不僅為流動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實現自身價值提供了舞台,更重要是實現了黨對外出務工人員這一群體的領導。通過發揮流動人口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流動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教育引導和示范帶動外出務工人員合法經營、勤勞致富,依法維護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對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擴大黨組織覆蓋面、延伸黨的工作觸角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建立雙向共建共管機制,是流動人口黨組織實現常態穩定的重要途徑。流動人口黨組織要保持常態穩定,不出現“一陣風”的現象,僅靠流出地或流入地的“一頭熱”,是很難實現的。流出地與流入地黨組織必須共建共管,建立健全雙向交流溝通工作機制,確保陣地共建、資源共享、聯動共管。流出地要做好信息採集,外出登記,教育引導流動黨員和外出務工人員參加流入地黨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及時掌握流動人口黨組織工作開展情況,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同時加強流動人口黨組織班子建設,抓好在外出務工人員中發展黨員工作。流入地要把流動人口黨組織納入當地基層黨組織管理范疇,實行“同等待遇”,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和經費保障。對流入人口實行“市民化管理”,為其解決辦証、就業、就醫、子女入學等問題,贏得流動人口的理解和支持。

三、堅持服務與管理共融,是流動人口黨組織保持生機活力的關鍵所在。流動人口黨組織要想得到流動人口的支持,要始終堅持以惠民為基本目標,圍繞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和現實需要提供服務,切實保障和維護外出務工人員參政議政、平等就業、勞動安全、勞動報酬、社會保障、子女就學、就醫等合法權益,幫助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將管理寓於服務之中,在服務中實施管理,使外出務工人員反過來配合、協助管理工作,調動流動黨員和外出務工人員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流動人口黨組織才能有活力、有吸引力,才能真正融入流動人口的“心裡”。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