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雲南昆明市五華區大觀街道:“一軸四群”探索城市基層黨建新路子

中共昆明市五華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30日15: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五華區大觀街道堅持以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為關鍵、社區治理為主導、居民需求為導向、改革創新為動力,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軸心”作用,引領帶動居民小區黨建群、駐區單位黨建群、商圈樓宇黨建群、社會組織黨建群的“一軸四群”工作模式,整體推進區域內基層黨建工作引領社區治理,得到了轄區單位、企業和居民群眾的好評。

一、背景與起因

大觀街道地處昆明市中心城區,轄區面積2.78平方公裡,人口眾多,商業密集,常住居民達8.4萬人,轄區公共戶單位187個,老舊居民小區195個,有52棟樓宇、3000余家企業,其中,重點樓宇經濟體5幢,入駐有大華銀行、馬來亞和渣打銀行等世界500強企業。街道所屬黨組織151個,其中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113個。隨著經濟加快轉型發展、人口總數大量增加、社會結構趨於多元、群眾利益訴求復雜多樣、信息傳播方式深刻變化,傳統的基層社會治理方式面臨嚴峻挑戰。一是區域共建標准不高。大觀街道轄區內187個省、市、區級公共戶單位,由於缺乏有效載體,沒有建立良性互動、溝通關系,公共戶單位和區域之間資源互補、共享成了“空談”。二是治理方式比較單一。轄區居民小區多、駐區單位多、商圈樓宇多、社會組織多的“四多”問題突出,在進行社會治理的過程中,方式方法缺乏有效創新,運用行政干預手段過多,硬性的規定辦法過多,服務機制沒有完全跟上,沒有做到“疏堵結合”,缺乏與人民群眾交流溝通、協同參與的載體和機制。三是服務能力相對不足。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權利意識的增強,需要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更加多樣化、優質化、科學化和人性化的社會服務。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受資金、人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約,無法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提供給人民群眾的社會服務還存在數量不足、方式落后等諸多問題,亟需加以解決。

針對這些矛盾問題和薄弱環節,大觀街道黨工委把工作重心聚焦到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上,全面整合公共類服務資源,成立街道“黨建聯盟”,搭建“社會協同”資源平台,以“一軸四群”的工作模式,逐個擊破疑難問題,並轉化為組織引領的強有力優勢。

二、做法與經過

(一)聚焦主責主業,建強街道黨工委這個“軸心”。街道黨工委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統籌轄區各領域、各類型黨組織連結成一個整體,實現黨的組織、活動、工作全覆蓋。一是成立黨群活動服務中心。下設為民服務中心和社會協同發展中心,按照“黨員區域共管、黨群資源共享”的理念,將事務性服務全部整合到為民服務中心,將公共類服務、社會類服務納入社會協同發展中心,實現基礎性服務和個性化服務有機融合,為開展黨群活動搭建平台,增強黨員群眾對街道黨組織的歸屬感、認同感。二是精簡優化街道機構職能。對服務事項進行重新梳理,變向上對應為向下負責,將原有10個科室整合為7個科室,社區工作職責聚焦為5項,配強基層黨建、為民服務工作力量,實行雙人雙崗、同崗同責“雙A”制度,推動管理和服務力量沉到基層一線,優化職能、提高效率。三是把牢街道職權改革機遇。針對街道黨工委權責不對等的問題,區委積極探索推進街道職權改革,將城管中隊人、財、物下放街道管理,城管中隊長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兼任﹔街道黨工委對區級職能部門派出機構人員具有人事考核權,對區域內事關群眾利益的重大決策和重大項目具有建議權﹔取消區級職能部門對街道的直接考核,目前正在推進“環衛一體化”,將環衛資源下放到街道,讓街道權責對等,說話辦事更有底氣。

(二)突出基層治理,做實“居民小區黨建群”。針對轄區內居民小區多、人口密度大的實際,把黨建工作向居民小區延伸,把物業管理人員培養成黨的工作力量,使群眾時時處處感受到黨組織的存在。一是把支部建到小區。建立30個小區黨支部,由支部主導組建小區業委會,引導熱心公益的黨員擔任樓棟長、網格長、網格員,動員敢於直言、群眾認可的老黨員擔任小區監事,傳播黨的聲音、收集群眾訴求、解決群眾難題,使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過程,成為黨組織聯系群眾、凝聚人心的過程,成為樹立黨組織威信的過程。例如,篆塘路51號院成立離退休黨員兼合式黨支部,70余名老黨員在小區發揮余熱,管理老小區,傳遞正能量,黨支部在今年還被命名為雲南省首批全省離退休干部“示范黨支部”。二是讓黨員下沉網格。開展“網格化管理、結對式服務”,將街道劃分為33個網格,實施“一格三員”,將1525名黨員劃入格內,在樓棟公示黨員信息,亮明服務承諾,接受群眾監督。開展黨建引領,人員和資源雙下移,提供信息溝通、綜治維穩和疏導救助三服務的“一引雙下三服務”實踐,引導黨員發揮作用。組織有技術專長的黨員成立志願服務隊,為小區居民辦實事。三是以協商推進自治。實行社區協商制度,按照“廣泛征集確定議題,黨組織統籌制定方案,居委會負責組織協商,各利益主體協同參與”的方式商議社區事務,過程由黨組織牽頭組織,落實由黨組織負責督辦,把黨的領導體現在基層自治全過程。順城社區黨委牽頭召開停車議事會,協商劃定停車線、優化停車位,解決了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

(三)突出共駐共建,做優“駐區單位黨建群”。根據區域格局、業態分布,以街道黨工委為軸心,把駐區單位黨組織聯結起來。一是以組織為紐帶。在街道黨工委統籌下,建立駐區單位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由街道黨工委書記負責召集,每季度召開1次聯席會議,將轄區派出所所長吸收為街道黨工委兼職委員,共同協商解決社會民生、社區建設等重大問題。在7個社區成立“大黨委”,與省文化廳、省總工會、雲南日報社等轄區單位簽訂共建協議書98份,明確共建事項、服務內容,把區域共建具體化、責任化。二是以活動為支撐。推行駐區單位輪值主席制度,每季度確定1個主題,共同開展開放式組織生活。駐區單位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明確每名黨員每年到社區開展志願服務不少於2次,志願者可通過積分兌換服務,提升積極性。協同駐區單位開展“我們的節日”文藝匯演、趣味運動會、廣場舞大賽等活動,推動互聯共融。三是以服務為保障。由街道黨工委牽頭,整合駐區單位力量,組成相對固定的服務團隊,明確20名共建聯絡員,設定15項民生工作對接卡,讓駐區單位結合各自職能特點,主動認領服務項目,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省文化廳開展文化惠民進社區項目,在三合營社區9號院設立圖書室,捐贈圖書上千冊。雲大醫院定期組織專家到社區開展義診,免費為社區居民檢查身體,提供健康咨詢服務。

(四)突出有效覆蓋,做活“商圈樓宇黨建群”。街道結合轄區樓宇、重點樓宇經濟體棟數較多,非公經濟組織比較集中的實際,把商圈樓宇作為“立體社區”,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一是建立樓宇黨支部。由街道黨工委統一領導,依托樓宇內的物業公司、產權單位建立黨組織,目前在樓宇建立黨組織30個、在商圈建立黨組織21個。依托街道市場監管所,將企業黨組織和黨員納入“登記申報、年檢年報”范圍,從源頭上摸清黨建情況。二是建立企業服務站。在順城雙塔、大觀商業城、王府井商業街等商圈樓宇建立8個“HR.P”人力資源管理服務站,由街道社區黨務干部擔任服務站長,通過服務站將黨建觸角延伸到商務樓宇、商圈市場,搭建起街道社區黨建和非公黨建雙贏互促平台。三是以黨建助推企業發展。開展“先進黨支部”“黨員誠信商戶”、黨員示范經營戶評選挂牌活動,以示范帶動和影響黨員職工。開展企業交流論壇、微課堂、主題黨日等活動,幫助企業破解經營理念、業績提升等難題,推進黨建與經濟同頻共振,變黨組織“有形覆蓋”為“有效覆蓋”。

(五)突出黨建引領,做好“社會組織黨建群”。街道黨工委以黨建引領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強化社會組織作用發揮。一是搭好社會組織交互平台。在街道社會協同發展中心設立黨群生活館,把社會組織、行業協會、興趣社團吸引到中心開展活動。成立協同發展中心黨總支,下設大觀商會和大觀社工站兩個支部,讓社會組織在黨組織的引領下開展活動。結合群眾需求,引入社會組織承接政府公共服務職能,逐步形成黨組織引領、群團紐帶連接、部門聯動協同、社會力量參與的工作格局。目前,中心已引進社會組織41個,社會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服務活動500余場,協同發展中心逐步成為聯系服務群眾的資源中心、服務中心、活動中心。二是建好“一心三片”服務支點。以社會協同發展中心為主陣地,將“婦兒空間站”富春片區、“維度印象”新聞裡片區、“文化地帶”三合營片區作為承載延伸服務主戰場,依托大觀社工站,以“黨員+社區+義工志願服務隊”形式,開展“五彩絲帶”志願服務,讓各類組織在中心黨總支的引領下展示自我、服務居民。三是用好“黨建智囊”儲備力量。將省委黨校專家、名校教授、留學博士、昆明好人、退休老黨員、社區老書記等10名黨內外同志納入到“黨建智囊團”,引導他們為黨建工作出謀劃策,策劃社會組織活動,凝聚各方力量共抓黨建,形成良好氛圍。

三、成效與反響

以黨組織為核心引領社區治理是完善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大觀街道黨工委以黨組織能力建設為目標,把各領域民生事務放在黨組織工作的第一位置,通過採取“一軸四群”工作模式,廣泛調動黨員參與共治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黨組織核心職能作用和統籌整合作用,基層社會治理成效明顯。

(一)讓黨員主動融入有所作為。以黨組織活動陣地為載體,貼近群眾需求開展活動,把所屬62個黨組織中的黨員再分類,將老黨員、青年黨員、白領黨員、未就業的大學生黨員作為活動主體,開展黨員分享活動,充分調動黨員主觀能動性,在新聞裡社區黨支部、大觀商業城社區黨支部開展以老黨員為主的“拾遺”活動,通過開辦“拾遺”巡回展,讓老黨員們穿越到年輕時代,回顧過去引發思考。在各支部中以項目引領,使其與社會組織黨組織全面合作,並針對年輕黨員的不同需求,開展各具特色的黨員共享活動。三合營社區黨委與“搞事情”自我成長俱樂部開展年輕人“大腦”分析,以一個話題引發情感思考。富春社區與“在地自然”兒童成長機構合作,開展家長情商培養,通過各類活動的開展,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活動陣地成了黨員群眾精神樂園。

(二)讓組織激發活力凝聚共識。強化黨組織的凝聚力,讓政治功能成為引領發展的力保障。在社區黨組織中,嚴格按照黨支部的會議制度,把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作為發揚民主、集中領導、引領社會組織的基本途徑和保証,定期開展服務群眾工作,目前,社區黨組織以黨員大會的形式決定了聯系服務群眾8個項目已全部落地。如順城社區與春熙社會事務中心黨支部到群眾院壩中開展慰問活動,以老舊品換成新生活用品的方式,引導居民自覺維護良好的生活環境。通過開展支部經常性活動,讓黨員發揮了作用,讓群眾得到了實惠。

四、經驗與啟示

(一)建強核心政治引領是社會治理的關鍵。面對街道社區公共類服務和社會類服務弱化的現象,就是要建強街道黨工委這個核心,通過抓實街道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抓實黨組織政治功能、抓實黨群活動陣地,把同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項集中起來,建立聯系服務群眾項目,深度拓寬服務內涵,切實讓基層黨組織有所作為,形成服務轄區企業、群眾的社會治理工作模式。

(二)區域聚合組織引領是社會治理的重點。按照“黨員區域共管、黨群資源共享”的理念,大觀街道黨工委與轄區內20家單位和組織簽訂了黨建共享聯盟協議 ,成立了“黨建聯盟”,通過把公共戶單位、社會組織、社會企業形成整體,以服務群眾各類項目為樞紐,發揮群團組織作用,切實開展“接地氣”區域黨建服務群眾工作,開展互聯互助互融互補的工作格局。

(三)社會參與良性引導是社會治理的方向。通過成立“社會協同發展中心”,在中心設立黨群生活館,把社會組織、行業協會、興趣社團吸引到中心開展活動。為突出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並結合群眾需求,引入社會組織承接政府公共服務職能,逐步形成黨組織引領、群團紐帶連接、部門聯動協同、社會力量參與的工作格局。

(責編:宋晨、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