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建設街道:推行“三融三共”黨建工作模式打造社區治理共同體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建設街道辦事處

2018年10月30日15: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東勝區建設街道主動適應城市社會群體和社會組織架構變化,深入推進“一核心三融合”黨建工作機制,緊緊圍繞黨建引領、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工作基調,以開放融合型社區建設為基本思路,創新推出以“思想融合,共樹‘四個意識’﹔組織融合,共抓基層黨建﹔隊伍融合,共同服務居民”為主要內容的“三融三共”黨建工作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有效統籌整合轄區內多方資源參與社區建設管理,打造社區治理共同體,形成“共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進一步構建起社區治理共同體,並在街道億利金威社區試點推行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全面推廣。

一、形成背景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群眾需求復雜多樣,傳統的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求,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社區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領導地位不突出,核心作用發揮不明顯﹔二是社區黨組織服務職能發揮不夠充分,服務能力不足、水平不高,服務資源離群眾的要求還有距離﹔三是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動性不夠,居民自治收效甚微,社區治理依然偏向於“政府包辦”。

2017年7月在上海舉辦的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提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更加注重全面統籌,更加注重系統推進,更加注重開放融合,更加注重整體效應。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明確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要求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引導駐區單位、社會組織、群團組織等各類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東勝區建設街道在反復探索和考察研究的基礎上,基於解決實際工作難題和落實重大會議精神的現實需要和重要意義,通過推行“三融三共”黨建工作模式推動基層黨建從傳統封閉走向開放融合。

二、主要做法

(一)思想融合,共樹“四個意識”,建立區域一體和諧有序的運轉體系。街道社區把政治建設作為開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從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厚植政治文化,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等方面入手,提升黨組織的政治功能,通過黨組織的引領帶動,引導轄區各領域組織和廣大居民共同開展學習教育、共同引領輿論導向、共同舉辦文化活動、共同開展文明創建、共同研究社區事務、共同解決群眾難題,把隸屬於不同系統、掌握不同資源、聯系鬆散的各類組織緊密聯結,使區域內工作目標、機制、行動與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實現思想全面融合、高度統一。

(二)組織融合,共抓基層黨建,建立區域共建動態覆蓋的基層組織體系。按照“便於組織協調、便於資源共享、便於機制銜接、便於服務管理”的原則,採取“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方式,派駐黨建指導員的方法,把社區黨支部人員與轄區共建企業、社會組織負責人及商圈代表進行了有機融合,設立“先鋒驛站”,形成聯合黨委、聯合黨支部、聯合團委、聯合工會、聯合婦女之家的聯建組織。通過建立驛站,暢通各類群體之間的訴求表達和協商渠道,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區域統籌和領導協調能力,實現組織服務管理從“兩張皮”到“融合式”的轉變,推動區域黨建工作互聯互動,齊抓共管。

(三)隊伍融合,共同服務居民,建立區域共享集約高效的服務體系。社區堅持以滿足居民群眾多樣化需求為導向,不斷延伸基層黨組織服務管理觸角,努力使各類社區工作人員與社會組織、志願服務隊伍、黨小組、業委會、小區治理委員會等成員角色互融、同向發力,實現服務主體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服務力量由分散向集中轉變,服務內容由粗放向精細轉變,形成多元聯動、無縫對接的社區服務網絡。同時社區與業主企業、物業公司、社會組織聯合辦公,共同開展黨務服務、政務服務、民生服務、文化服務等途徑,進一步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

三、工作成效

(一)區域內思想共識得到凝聚。街道社區同社會組織、志願服務隊、黨小組、業委會、在職黨員和駐區企業人員共同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採取集中學習、專題黨課、送學上門等形式開展各類學習教育133次。實施居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培育8支本土文藝隊伍,編排二人台、漫瀚調等一系列弘揚主旋律的文藝作品23件。充分利用“億利金威社區大舞台”、文化廣場、社區活動陣地和小區活動場所等平台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與駐區單位和各類組織共同開展了社區“百家宴”“中秋團圓夜”“端午節民俗運動會”等文化惠民活動160余場,推薦並選樹了身邊好人40人,形成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實現思想意識的充分融合。

(二)基層黨組織區域統籌能力得到提升。街道社區統籌轄區企事業單位及居民組建了1個聯合黨委、8個聯合團委、8個聯合工會,8個聯合婦女之家,42個黨小組,14支志願服務隊,42個小區治理委員會,設立4個“先鋒驛站”,組建1個社區“愛心聯盟”,實現各類組織有機連接、全面融合。在各類組織全面融合的基礎上,通過加強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各類組織帶頭人建設,強化陣地管理,健全工作制度等有效途徑,有利推動區域內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升。

(三)區域服務效能實現最大化。街道社區通過與轄區各類組織隊伍的融合,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發揮全社會的力量,為居民提供各類代辦、預約服務1287件次,提供就業服務42次,調解矛盾糾紛118起,幫扶和慰問生活困難群眾108戶,開展各類志願服務220余次,對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整治改造,幫助居民解決問題400余件,受益群眾達2.3萬余人次,區域治理服務效能實現最大化。

四、幾點啟示

一是理清了工作思路。街道社區工作包羅萬象,工作推進缺乏系統思維。通過 “三融三共”黨建工作模式的系統整理,為更好的理清思路、系統思考工作提供了遵循。有利於系統推進社區黨建和社區發展兩個目標,通過打造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使黨組織在為民服務的過程中增強了自身凝聚力、戰斗力。

二是理順了工作關系。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協調下,將居委會的社區管理、業委會的自治管理、物業公司等的專業管理相結合,以服務居民為工作的落腳點,分工合作、形成合力。有利於有效整合社區內部和社區外部兩種資源,吸納財政資助、企業投入、社會捐助等外部投入,調動駐區單位、社會組織和居民等內部潛力,增強了社區本身的造血功能。

三是便於形成工作合力。有利於全面統籌社區建設和社區保障兩個機制。既完善社區共治和多元服務機制,又完善責任落實和保障機制,確保建設目標與保障手段的有效對接。形成社區黨組織領導,社區居委會主導,社區公共服務機構、社區社會組織、業主組織、駐區單位和社區居民多元參與、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四是便於強化社區職能。有利於不斷深化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兩項職能。通過構建開放融合的社區平台,一方面依托管理體系整合服務資源,另一方面發揮服務功能提升服務管理職能,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服務中加強管理。  

(責編:宋晨、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