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以走實黨的群眾路線為主題 拓展黨性教育有效方式

中共威信縣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30日10: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背景與起因】

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集結扎西,在這裡開展了為期11天的革命活動,召開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扎西會議”,組建了川南特委和川南游擊縱隊(后改稱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后又發展了雲南游擊支隊開展了為期12年的艱苦斗爭(至1947年)。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無數革命先輩的足跡遍布縣境內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很多彌足珍貴的革命遺址遺跡,提供了開展紅色教育的寶貴資源。中央紅軍在途經扎西期間,紀律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通過標語、歌謠、演講、布告等形式宣傳黨的政策、性質、宗旨。同時,通過打土豪、分田地、散浮財等實際行動,真心誠意地幫助受剝削、受壓迫的勞苦大眾解決實際問題,增進了當地群眾對紅軍的理解和支持。由於黨和紅軍對各族群眾真心實意地付出,因而也贏得了他們的回報。中央紅軍離開時,1934年才建縣總人口僅七萬人的威信就有3927名群眾追隨紅軍而去,這是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最為生動的展現,是開展以群眾路線教育為主線的黨性教育的優質范本。

回顧80多年前的長征歷史,這次征程是在強大敵軍的重兵圍堵、險惡自然環境的影響、黨內嚴重分裂的干擾等困難條件下進行的,是對黨和紅軍在勇氣、意志和信念上的一次嚴峻考驗,其行程之遠、路途之險、困難之巨,舉世罕見,曠古未聞。在這樣的重重阻礙中,黨帶領工農紅軍認真貫徹群眾路線,排除了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震驚中外、光耀千古的長征勝利。紅軍長征的勝利,不僅是一次戰略轉移的勝利,也是我們黨堅持群眾路線的勝利。同樣,在隨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黨也正是在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上,把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來,取得了革命、建設及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和光輝成就。結合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回顧和總結長征途徑威信及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和雲南游擊支隊開展斗爭時期黨領導紅軍貫徹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寶貴經驗和價值意義,對於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在黨性教育中增強各級黨員干部堅持貫徹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做法與經過】

理論教學:突出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教育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是黨性教育的宗旨。在開展黨性教育過程中,我們重點突出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理論脈絡和理論體系,開發了“十九大精神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讀”“紅軍長征精神的內涵與時代價值”“光輝的扎西會議”等教學專題作為必修課。從理論層面總結中國共產黨創立和實踐群眾路線的經驗,闡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歷史﹔解讀黨的十九大對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明確黨中央的工作部署,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進一步認識新時代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重大意義。通過理論教學,增強全體學員在黨性鍛煉、群眾路線、宗旨意識、理想信念、廉潔從政上的理論自覺和政治清醒。

實踐體驗:打通知行距離、感受民心民意

在黨性教育中錘煉黨性,是一個實踐的過程。黨性教育與知識教育不同,不能隻靠單純的說教,它是潛移默化的情感傳輸和價值觀形成的過程。我們通過不同內容的實踐體驗教學活動,豐富和創新黨性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以實踐提升感悟,以感悟增強黨性,使受教者真正觸及靈魂和情感,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把黨性鍛煉與群眾路線教育融為一體,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第一,重走長征路,體悟苦難與輝煌交織中黨性、信仰、信念的力量。實地到雞鳴三省會議會址、庄子上會議會址、扎西會議會址及扎西會議紀念館、扎西紅軍烈士陵園等革命遺址遺跡及紀念場館開展現場教學,邀請烈士遺屬現場訪談,並開展重走長征路、扎西老街,自做紅軍餐、唱紅色革命歌曲,向紅軍烈士敬獻花圈、重溫入黨誓詞等一系列活動。通過一處處舊址、一件件實物、一個個故事,讓黨員領導干部身臨其境、近距離地接觸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奮斗歷程,在豐富生動的實際體驗中感受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無比鮮明的人民立場、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和求真務實敢於擔當的“紅色”革命精神,進一步感悟偉大精神的歷史源頭和堅持群眾路線的偉大意義。

第二,進村入戶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體悟百姓生活狀態、了解人民生活疾苦與訴求。組織用半天至一天的時間,走進實踐教學點——威信縣水田鎮龍洞村、扎西鎮荒田紅軍苗寨普通群眾家中,3至8人一組分住各農戶家裡,與群眾同吃、同住,以小組為單位與群眾一同勞作,真實了解基層群眾原汁原味的生活,讓黨員干部切實回歸本源、回歸本真。通過這種形式,干部與群眾進一步拉近了距離,也能更加真切的感觸到:住在農民的床鋪上,感受的不僅僅是冷暖,是觸及心靈的情感﹔端著農民的飯碗,感受的不僅僅是一粥一飯的味道,是縮短心與心的距離﹔生活在農民的狀態中,增強的是為民務實清廉的責任意識。

第三,開展民情懇談,與群眾面對面交流,體悟如何說群眾聽得懂的話、辦群眾需要辦的事。以思想碰撞促進情感交融,組織黨員干部面對面與農村黨員、干部、群眾開展民情懇談,了解群眾日常生活的基本情況﹔與村(社區)兩委工作人員探討新時期同群眾交流的方式方法、密切聯系群眾的心得體會。通過近距離接觸群眾,傾聽百姓的“家長裡短”,了解各階層群眾的生活狀況和訴求,讓黨員干部親身感受新形勢下基層群眾的思維方式、話語方式,體悟黨員干部在同群眾交流融合、為民服務中尚需提高之處,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

第四,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具體實踐為革命老區的發展建言獻策,排憂解難。通過 “我為老區發展獻一策”、“脫貧攻堅之我見”問卷調查及測評,讓各級黨員干部積極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及聰明才智,充分利用好各單位各部門優勢資源,為老區發展、脫貧攻堅等建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持,將黨性修養的本質改造投身於社會生活的具體實踐,進一步加強黨性鍛煉。

第五,牢記初心使命,於細微處突顯黨員身份,強化宗旨意識。扎實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通過晨讀《黨章》,為培訓學員過政治生日等形式,提醒學員時刻體認自然人和政治人的雙重身份,時刻銘記從哪裡來、為何出發,以及到哪裡去、如何抵達。通過演繹教學,組織黨員干部以小組為單位,策劃演繹“三會一課”、召開群眾大會等黨建科目並開展點評,讓黨員干部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參與到集體教學中,通過交換思想來砥礪前行的力量,提醒學員時刻牢記自己共產黨員的責任和義務,強化宗旨意識。

自我淨化:升華實踐體會、明確價值追求

理論教育、實踐體驗教學活動之后,進入自我淨化階段。在培訓小結中,開展自我淨化剖析活動,確定“四個思考、四個剖析”的自我淨化主題:思考黨的苦難輝煌,剖析我們的信仰信念﹔思考群眾的疾苦與訴求,剖析我們的責任使命﹔思考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要求,剖析我們的能力素質差距﹔思考與群眾的感情距離,剖析我們的宗旨觀念。通過分組研討、交流發言,讓黨員干部結合教學內容,從思想深處挖根源、找差距、談認識,把理論教學、實踐體驗與剖析思想結合起來,帶動共鳴、產生碰撞,把黨性教育的學習成果內化於心。

嚴格要求:力戒形式主義、力求取得實效

緊扣轉變作風要求,堅持從嚴施教、從嚴管理,讓黨員干部學先烈、接地氣、轉作風。在培訓過程中,對參加黨性教育的所有黨員干部進行准軍事化管理並強化跟蹤問效、雙向評價。建立學員黨支部模式,明確教學紀律,要求做到從領導干部到普通學員、從工作狀態到學習狀態、從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三個轉變”。嚴格實行帶班組織員、跟班聯絡員、教學評估員跟班及請銷假制度。每次教學活動,由組織員按照教學流程,確定教學目的和主題、制定教學實施方案、全程參與教學活動、對教學活動進行總結和理論提升,有效保証了黨性教育教學目的有效實現。

【成效與反響】

在干部教育培訓中,我們充分利用紅色資源,突出黨性教育核心,不斷優化設計、充實內容、創新方式,提升效果,較好地實現了現場有感動、思想有觸動、回去有行動的“三有”目標,有效發揮了干部教育培訓的輻射帶動功能。

抓實黨性教育,搭建新時代思想的傳播站

理論修養是黨性修養的基石,理論上的“信仰度”,決定對黨的“忠誠度”和對黨的事業的“執著度”。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必須深入學習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推進理論創新,樹牢宗旨觀念。為切實解決好“總開關”問題,我們堅持“為新時代服務”,把握“黨需要什麼”的根本方向,注重強化問題導向和“為干部成長服務”理念,依托扎西干部學院,結合“萬名黨員進黨校”工作,重點開發了“十九大精神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讀”等緊扣時代脈搏的課程,使黨性教育始終與時俱進,始終符合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實際,讓學員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了解紅軍長征精神的同時,又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內容和深刻含義,有效助推了各級黨員干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各級黨員干部進一步正確認識我國社會所處的歷史方位,准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堅持新時代的基本方略,齊心協力完成新時代的新任務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今年以來,已承接、舉辦各級“黨的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專題研修、培訓班31期,培訓黨員干部1613人次。

抓實黨性教育,澆注東西部協作的潤滑劑

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是新時期黨中央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為有效推動扶貧協作的各項部署,我們創新思維,主動作為,通過抓實黨性教育,為東莞、中山對口昭通扶貧協作作出了積極貢獻。我們加強與東莞、中山兩市組織部門的對接協調,積極爭取培訓班次到威信開展紅色教育,並在培訓過程中穿插交流座談、農特產品推介會等內容,通過培訓讓東莞、中山兩市黨員干部在接受黨性洗禮的同時了解威信風土人情、特色產品,通過交流讓當地村(社)干部、“兩新”組織書記接觸到沿海城市的發展經驗和先進理念,使黨性教育成為了東西部協作的溝通紐帶、宣傳窗口、推介平台,走出了一條“紅色”協作之路。截止目前,我們已承接東莞市新任領導干部培訓部、中山市處級干部培訓班等兩市黨性教育培訓班12期,培訓黨員干部575人次。

抓實黨性教育,架起黨建促脫貧的加油泵

干部教育培訓的最終目的是服從服務於改革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承擔的“第一個百年目標”,為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我們抓實黨性教育,為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大合力。我們聚焦基層一線,重點抓實鄉(鎮)、村(社區)兩級干部和扶貧工作隊員兩支隊伍建設,通過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為扶貧干部“補鈣”,進一步增強信心決心和責任擔當,為打贏脫貧攻堅硬仗提供思想保障﹔通過開展業務培訓、政策解讀、組織到鄰近村鎮現場觀摩等,為扶貧干部“增智”,切實幫助他們轉變觀念、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明確差距﹔通過壓力疏導、心理調適等課程,為扶貧干部“減壓”,引導大家保持健康的心態,科學減輕來自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壓力,進一步提升扶貧干部干事創業、開展精准扶貧的積極性。截至目前,我們已承接和舉辦了雲南省貧困地區黨組織書記專題培訓班等針對鄉(鎮)、村(社區)兩級及扶貧干部的培訓班次11期,培訓黨員干部2247人次。

【經驗與啟示】

黨性教育須構建科學合理的內容體系

黨性教育不同於普通教育,因此開展黨性教育必須結合自身特點,緊扣黨的奮斗目標和社會發展,充分考慮受教育對象的成長和發展需要,科學設計內容體系。一是基礎理論內容。重點安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及黨的歷史、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等內容。教育引導黨員干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准確把握當今世界發展大勢,准確把握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准確把握改革發展實際和新時代的脈搏,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二是根據分類分層原則設置不同對象的學習內容。針對不同類型教育對象的不同特點,按照不同要求,安排相應的內容,切實增強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深入研究新時代黨員干部的成長規律與學習規律,研究增強教學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方法路徑,不斷提升教育培訓的質量和水平。三是緊扣中心工作。黨性教育必須聚焦中心,突出重點,要與時俱進把各種抽象的理論具體化,闡明黨性教育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增強感染力和號召力,促進黨員干部把黨性教育內容轉化為促進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際行動。

開展黨性教育須改進方式方法

一是改進理論教育。理論教育是黨性教育的主渠道。長期以來,多採用講授方式進行理論“灌輸”,學習氛圍沉悶,學習者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因此,在理論教育過程中,首要的是轉變教育觀念。黨性教育應富有人情味,教員不僅是“傳道者”,要以人為本,尊重教育對象的內在需求,讓受眾在融洽民主的氣氛中接受教育。其次要改變教育過程。由“單向傳遞”向“雙向互動”轉變。通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思想上的雙向交流和有效傳輸,充分調動教員和學員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做到教學相長、學學相長。

二是加強現場體驗。具有現實感的黨性教育基地,較一般課堂教育有更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組織黨員干部前往革命遺址遺跡參觀、聆聽講解和點評,黨員干部能在實地學習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緬懷革命先烈的同時,直觀感受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堅定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牢記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更加深刻領會紅色革命精神的真諦。

三是拓展社會實踐。黨性錘煉僅靠學習是不夠的,還必須靠實踐鍛煉才能真正做到。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基層走村入戶了解民情、開展調研指導發展、住在農家同吃同干、宣講政策釋疑解惑,讓黨員干部深入一線“頂崗上班”“出席現場”,在社會實踐中磨練意志、反躬自省,通過親身體察社情民意、了解糾紛矛盾,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方法和本領。而一次成功的社會實踐往往會給人留下“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深刻印象。

四是做實黨性分析。黨性分析是運用理論解決思想問題的自我教育活動,是黨性鍛煉的重要方法和關鍵環節。做實黨性分析,評議標准要“高”。要以《黨章》的要求為標准,從講政治的高度,從黨性黨風的高度,從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高度,深入開展黨性分析。自我剖析要“准”。要緊密結合自己思想和工作實際,找准自己存在的問題深刻剖析。聯系本職工作談問題、結合周邊事件談看法、深入社會實際促思考,真正做到舉一反三、觸及靈魂。

(責編:宋晨、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