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陝西甘泉縣太皇山社區:創新推行“歸屬黨建”全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中共甘泉縣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30日09: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太皇山社區位於素有“美水之鄉”之稱的甘泉縣,屬於城郊新開發區,同時也是一個年輕的新型社區。近年來,該社區緊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要求、新特點、新趨勢,緊緊圍繞甘泉縣委“三抓三促”模式,匯集資源,整合服務,創新推行“歸屬黨建”,有力的提升了社區黨組織的組織力。

一、背景與起因

太皇山社區轄區面積0.8平方公裡,現有4個居民小區,41棟商住樓,889戶居民,2667人,其中黨員19人。社區居民成分復雜,參差不齊,主要有職工、當地老戶、新進城農民、商販、無業人員等幾大類,因而流動性大,隨意性高,包容性差。

針對這一復雜環境,社區黨支部充分發揮核心引領作用,以“聚精會神抓黨建 服務社區促和諧”為思路,始終堅持抓服務、亮身份、樹形象,通過設置網格、選派黨建指導員、成立志願者團隊,創新推行“歸屬黨建”,不斷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夯實社區黨組織的執政基礎。

二、做法與經過

“歸屬黨建”即強化“四心”服務,提升“四感”指數,創建文明和諧幸福小區,讓居民群眾通過黨建找到歸屬感。

(一)凝心創平安,提升居民安全感。社區黨支部把加強綜合治理,優化居住環境作為最基礎的工作來抓。做文明居民的宣傳員。小區居民大多來自農村,住慣了單家獨院,習慣了自由隨意,車輛亂停,物品亂堆。社區黨員干部入戶向居民宣傳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宣傳文明禮儀常識,通過發傳單、挂條幅、講政策,同時開展科普知識、平安創建知識宣傳。經過不斷教育引導,居民由被動勸阻到主動文明、由隨心所欲到行為規范,快速養成文明習慣,尤其是環境衛生首先得到改觀。做勤跑多問的網格員。社區劃分為4個網格,社區干部、居民小組長兼網格員,樓長作為網格志願者協助開展片區管理。網格員堅持勤跑多問,用“民情日記”“黨員記事本”記錄民情、民意,及時回應群眾訴求,調處鄰裡糾紛。做熱情負責的巡邏員。著力搭建民警、物業、居民為主,志願者為輔的“多位一體”治安防控網絡,組建一支社區義務巡邏隊,常態化輪流巡邏。小區入住以來,沒有發生過偷盜等各類治安案件,居民對小區的治安狀況非常滿意,安全感大大提升。

(二)貼心搞服務,提升居民親近感。社區黨支部通過親情式貼心服務,不斷拉近干群距離,融洽干群關系。社區是我家。對在村上務農,在社區居住的雙重身份黨員定期開展家訪談心,確保候鳥黨員定期歸巢,過組織生活。營造溫馨如家的接待服務環境,社區在接待台放置代理各事項參考樣表,並配備有老花鏡、訂書機、雨傘、膠水等輔助物品。放置各種宣傳冊、業務辦理指南。以小見大,“如家”服務。居民是親人。為方便居民,實行辦事預約制,印制聯系卡,公布聯系號碼,設立預約電話,公開辦事程序,亮牌上崗,隨叫隨到,特別是老年人,有困難隻要招呼一聲,社區工作者馬上就出現在身邊。不當外人,就當親人。生活當管家。在老年幸福院,為社區孤寡老人辦理入托協議,使老年人擁有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通過開展象棋比賽、書畫活動等,豐富他們的晚年生活,使農村辛苦一輩子的老人們在遷入社區的時候,精神生活同樣豐富起來。按照“互聯網+社區”服務模式,借助“美水街道”微信公眾號,提供便民信息、家政介紹、中介信息、代辦老年証、承辦低保等便民服務,通過“e終端”實現存款、電話繳費一卡通,使居民足不出戶就能得到方便的服務。管家周到,主人心安。

(三)愛心幫貧困,提升居民溫暖感。社區積極協調整合資源,充分發揮聯建聯動優勢,推動干群參與,社企共建。做愛心使者。針對小區安居移民中困難戶佔比高情況,借助“幸福港灣”開設了愛心超市,設立了衣物捐贈櫃,鼓勵居民通過愛心超市傳遞愛心,奉獻愛心。今年,先后發動美水酒業、“越野一族”“壹基金”等一批企業和社會組織,以及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參與捐贈。先后捐贈衣物5000余件,向“愛心超市”捐助6萬元物資,扶貧幫困,助推脫貧攻堅。做陽光使者。推行“陽光低保”,為轄區孤寡困難戶申請辦理低保,為困難家庭申請醫療救助,為孩子申請困難學生助學金,為貧困家庭申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幫助協調低保房,確保每一戶每一個符合政策的困難群眾享受政策優惠和照顧。積極協調中醫院、婦幼保健醫院開展“免費義診進社區”活動,及時為困難群眾送醫送藥,通過殘疾人器具展室,為殘障人士提供購前體驗、訂購等服務,為行動不便者提供便利。做暖心使者。對新入住的就業困難戶,推薦到美水街道辦或就業服務中心參加就業培訓,聯系轄區企業介紹工作。通過推薦公益性崗位、居民小組長、企業招工等方式幫助社區居民實現就業。

(四)眾心促和諧,提升居民歸屬感。社區黨員干部爭作“三員”,甘為參謀,甘做“橋梁”。做志願服務員。整合社區黨員、志願者、物業辦等資源,開展志願者服務,通過“幸福港灣”組建了“陽光救援隊”志願者服務隊﹔小區的2名志願者老師每周六、周日利用黨員活動室,面向小區中小學生開設“國學經典誦讀”專座,引導大家學國學、愛國學。做小區建設參議員。小區建設發展過程中,基礎設施不完善,群眾有意見。社區積極向街道辦和相關單位匯報爭取,為4個住宅小區規劃停車位230多個、安裝太陽能路燈193盞,維修小區單元門、增添休閑娛樂設施、劃分環衛責任區、設置廣告欄、雇佣專職環衛人員等,同時動員居民清理野廣告,淨化小區環境。做感情聯絡員。社區黨員、網格員組成“談心”工作組,深入社區,帶著感情走訪走近群眾,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困難,對居民提出的各類困難和問題傾力幫助,方方面面提升歸屬感。

三、成效與反響

(一)社區服務深入人心。社區通過經常入戶走訪,做好做優撫對象、困難群體、弱勢群體的保障救助工作,與駐地單開發就業崗位,積極幫助社區失業人員再就業,努力把惠民政策落實到實處。細致人性的服務,為群眾創造了健康、文明、和諧、舒適的物質文化生活空間,讓群眾享受到了便利的生活條件,使社區有了家的感覺。

(二)有效促進和諧創建。社區治安巡邏隊伍的建設,鞏固完善了治安聯防網絡,加強了對暫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的管理,及時消除了社區不穩定因素﹔環境綠化美化、文衛創建、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工作,為群眾營造出了良好的居住環境﹔社區文化志願者經常上門服務、義務教學,通過“學習堂”讓未成年人樹立了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使社區居民培養樹立了繼承弘揚傳統的思想觀,養成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三)共駐共建形成合力。在社區黨支部的牽頭下,社區單位、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共駐共建,為加強綜合治理,共建文明和諧的新型社區建設出謀劃策,在社區建設中積極給予人、財、物支持,組織黨員到社區亮身份、樹形象、辦實事,履行黨員承諾,同時積極開展幫扶貧困戶,為社區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

四、經驗與啟示

(一)整合資源是做好社區工作的基礎保障。建立好共駐共建組織網絡和組織體系,確保共建工作共同抓、共同做,同時經常與駐社區單位、群團組織溝通,研究工作進展情況和討論共建事項,既要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又要關注具體服務事項,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二)拓展服務是做好社區工作的目標任務。一個社區就是一個完整的社會,做好現有便民服務的同時,還要不斷延伸服務觸角,作為個人,要志願做政策宣傳員、治安巡邏員、鄰裡糾紛調解員、法律法規咨詢員﹔作為組織,要持續擴大服務覆蓋面,做到服務群眾零距離。

(三)文化建設是做好社區工作的現實需要。社區文化建設有助於增強居民群眾的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同時也有助於強化社區黨支部的核心力量,加快和諧文明社區的建設。建設新型社區,就要充分發揮社區文化陣地的作用,匯聚各種資源,共同參與社區建設。

(責編:宋晨、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