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黑龍江省鶴崗市興安區:破解社區黨建治理難題 打造基層黨建服務格局

鶴崗市興安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30日09: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黑龍江省鶴崗市興安區興建路辦事處沿河社區因與小鶴立河相依而得名,轄區面積1.2平方公裡,居民1.6萬人。三年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人口密集,造成社區超負荷運作,疲於應付,社區的自治功能和服務功能也不能夠很好的體現。社區辦公服務場所和群眾的需求仍有較大的距離,隻有辦公地點,沒有足夠的空間設置居民娛樂活動場所,居民群眾意見較大﹔社區服務形式單一,服務內容以政府部門安排的工作內容為主,在居民大量需要的養老、保健、娛樂、文藝等方面的服務很欠缺,社區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缺乏吸引力,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社區干部隊伍力量薄弱,社區干部要承擔黨建、綜治、計生、低保、養老、醫療、糾紛調解、勞動保障、文化宣傳等繁重的工作任務,加之社區內離退休黨員、下崗失業黨員、流動黨員和學生黨員的逐年增加,進一步加大了社區管理的難度,社區干部力量嚴重不足。

沿河社區黨支部以黨建為引領緊緊圍繞“睦鄰、互助、奉獻、共建”的服務理念,通過從小處著手,從實處抓起,立足於服務居民,開展六微黨建工作法,打造“服務型、學習型、務實型、創新型、廉潔型”五型社區。著力破解社區管理服務的盲區和死角,編織了一張服務“零距離”、管理“全覆蓋”、訴求“全響應”的治理網絡,完善服務體系,全力推進五型社區黨組織建設。沿河社區黨支部還打造集辦公、服務、居民娛樂為一體的建筑面積為1500平方米的綜合辦公樓,修建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的濱河南休閑小廣場,重點破解各項服務難題,推動城市基層黨建與城市基層治理深度融合。

二、做法與經過

堅持黨建引領,強化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整體服務水平。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協調聯動駐區各領域黨組織,以“五化五同步”為工作理念,以“六微”工作法為載體,打造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機制銜接、功能優化的城市黨建格局,實現群眾有愛心、黨員有作用、支部有活力。

開辦“微黨課”,活化學習形式。打破以往長篇大論的傳統學習模式,轉向短而精的“微課堂”。開展“分類”學,互聯網“助”學、制定計劃“精”學、理論骨干“送”學等方式,實現學習教育具體化、精准化、差異化。實行“帶頭”學,激勵每個人都當老師,開展“我要講黨課”評比活動,將黨的十九大報告內容、省市委重要會議精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三會一課”制度等內容,以“微教材”的形式在微信公眾號、黨員微信群同步發布共計百余條。採用“花樣”學,利用“歡度元宵節”“喜迎三八婦女節”等系列活動,設置猜燈謎、問題搶答環節,融入十九大和黨章知識。讓轄區居民參與娛樂活動的同時也在學習政策理論知識,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

搭建“微平台”,提升服務效能。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化的服務,豐富平台內容,在公眾號中設置“微通知”“微動態”“微常識”“微天氣”等多個專題版塊,為轄區居民及時發布最新通知、推送優惠政策、提醒天氣變化、科普生活小常識等共計百余次。開通線上服務,為居民提供線上咨詢,答疑解惑,將社區服務項目和辦公基本流程進行線上公示,提供預約式服務,真正做到居民服務“無時差”。強化網格服務,推進網格化管理,成立7個網格群,對發現的反面言論、負面信息進行及時糾正,發揮網格長的正向引領作用,以創新式、多元化的服務方式,實現與居民服務“零距離”。

點亮“微心願”,搭建夢想舞台。為幫助轄區內的困難家庭、弱勢群體解決生活難題,踐行“微愛心、微奉獻”的理念,傳遞愛心、凝聚正能量。廣泛征集,通過開設熱線電話、“微訪談”、下街走訪等形式,傾聽基層群眾的“微建議”、“微設想”,征集“微心願”,設立“微心願”征集牆,共征集百余個“微心願”。發動認領,上下廣泛發動、加強聯動、全力推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黨內黨外相協同的方式,積極動員轄區企業家、黨員、志願者認領“微心願”,加快實現幫困結對項目的認領。結對幫扶,先后開展“手牽手圓夢行動”、“圓夢微心願•雷鋒在身邊”、“黨員亮身份微認領”“愛心救助”“資助貧困學生”等活動十余次,將“微心願”進行分類,積極與勞動、就業、婦聯等部門聯系,定期組織開展“微講座”、“微義診”、“微培訓”等活動十余次,結合“三知一解一有”工程,通過開展智能手機培訓班,滿足了流動黨員家屬在節假日與親人視頻見面的願望。實現了以黨員做表率、區域化黨建雙向認領的多元化幫扶,營造了友愛互助、共建共享的良好社會氛圍。

推出“微服務”,創新服務理念。為促進社區功能向服務型轉變,更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完善便民服務制度,實行AB崗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首問負責制、限時結辦制度、崗位責任制等制度。踐行“一線精細工作法”,以黨員牽頭,群眾參與,開展“用腳步丈量民情”活動,帶動社區工作者深入貧困黨員家中,變上訪為下訪,本著問題在一線解決、作風在一線轉變、情況在一線掌握的原則,開展“記民情、暖民心、解民憂”為主題的“民情日記”活動,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民情分析會,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整理,實行銷號制。拓展服務新領域,設立友善之牆,將社會各界捐贈的衣物挂在走廊拐角處,供居民免費領取﹔創辦《興建通訊》雙月刊向轄區居民講述興建辦自己的故事用“微愛心”引領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發揮轄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作用,根據他們的職責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難題。以履行“四零”服務承諾,不斷提升服務水平,解決為民服務“最后一公裡”的問題。

講述“微故事”,使榜樣作用更鮮活。通過自薦、居民互薦、工作人員走訪了解等方式,挖掘身邊微故事,尊老愛幼、身殘志堅、學雷鋒、優秀志願者、中國好網民、文明市民等,還有轄區中具有一技之長又能主動參與愛心奉獻志願活動的普通群眾們的好人好事共計20余例。加大宣傳力度,將已挖掘出的被評為鶴崗好人的王忠誠、省道德模范楊玉芬、身殘智堅無臂藝術家李長江、退休后不忘發揮余熱的老黨員殷福順、崔廣菊等微典型的事例編成沿河小事故,錄制“微視頻”宣傳片,通過大屏幕播放,讓典型故事以文字、聲音的方式在轄區內廣為流傳。發揮帶動作用,開展“微黨課”、舉辦唱響人間最美心靈“微演講”、錄制“微視頻”宣傳片,拍攝微電影《回家的路》傳遞愛心,《回家》、《家裡家外那些事》引導居民學法、懂法、守法,《誘惑》宣傳廉潔自律等,截至目前,這四部微電影在各個平台上的點擊轉載次數共達到十萬人次。微電影的拍攝過程調動了社區黨員、群眾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用身邊的微小故事教育身邊的人,傳遞正能量,形成家庭和睦、鄰裡和諧良好的社會居住環境。

征集“微感言”,活化管理方式。利用每月25日召開網格會議,征集網格員對片區管理的感言和想法共計50余條,鼓勵網格員自主協調網格化管理中的難點、困點問題,發動居民自發解決上下水、鄰裡糾紛等問題共計20余次,並及時反饋解決情況,使黨支部可以清晰掌控問題發展動向。開展調查問卷,利用問卷的方式進行征集居民對社區建設、服務水平的意見和建議。共發放100余份調查問卷,經總結梳理收集到20余條問題,針對居民提出的想法、問題,深剖根源,從居民的角度制定整改目標措施從而解決問題,將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裡。通過深入群眾走訪,在人群密集處了解百姓的心聲、居民需求,動員轄區20余人將自己的“心聲”寫下來,與大家共同商討確定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思路。讓居民提高自治意識,從而能夠更為有效的、有針對性的開展社區管理工作。

三、成效與反響

一年來,沿河社區黨支部抓點帶面,以特色支部創建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全面覆蓋、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2017年以來獲得創新黨建獎、先進黨小組、愛心銀行先進集體、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等稱號。

實行網格化管理,實現黨的建設與社會治理同步。基層黨建工作網格化和社區服務管理網格化同步推進,推行“黨小組建在網格上”,做到“人進戶、戶進樓、樓進格、格進社區”的黨組織設置模式,積極踐行一線精細工作法,記錄民情日記,定期召開民情分析會,實行銷號制管理,把黨組織服務觸角延伸到社區的每個“細胞”,將社區黨建、綜合治理、安全穩定等職能全部納入網格,做到“居中有網,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中有責”,織密基層組織之網,夯實黨在基層的執政根基。

實行區域化融合,實現縱向管理與橫向協調同步。強化社區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吸納轄區內有關單位黨組織負責人進入社區黨支部擔任兼職委員。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簽訂共駐共建協議,共商議事,社區與駐區單位簽定共筑共建協議書,開展“微公益”系列活動,實現事務共商、平台共建、資源共享。通過廣泛開展機關企業單位、街道、社區之間的“結對共建”活動,建立了黨員教育聯管、思想工作聯做、普法教育聯抓、社會治安聯防、公共設施聯造、困難群眾聯幫、社區環境聯治、社區文化聯辦、社區文明聯創、和諧社區聯建的“十聯”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發各級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實行服務化帶動,實現黨員引領與群眾呼應同步。以“三助”、“三帶”、“三社聯動”為主線,黨員引領駐區單位、社會組織、非公企業、社區群眾參與社區服務中,開展“結對“1+N”,利他N件事”活動,1就是一名黨員,N就是幾個成員,可以是轄區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醫院、公安、學校、流動黨員、團員青年等,結成幫扶對子,開展愛心救助、法律援助、協商議事等活動。積極孵化社會組織,現已孵化了興安書畫院、工藝美術家興安分會、興安象棋分會、文學社、星光志願服務、快樂舞步等6個社會組織,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到社區建設中,提升社區服務水平。通過黨建帶團建、帶婦建、帶工建,使社區各項工作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大大提升的社區服務水平。

實行智慧化聯通,實現線上互聯與線下互動同步。運用“互聯網+”技術,主動了解社區居民實際需求和接收渠道的新變化,搭建黨建信息化管理服務平台,創建了“興建e家親”微信公眾號、居民微信服務群、QQ群等,成立流動黨員線上黨支部,異地黨小組,實現線上繳納黨費、網上簽到、網上教育管理,通過線上線下同時開展組織生活等一系列精准化、人性化的服務手段。讓居民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第一時間接收社區各類通知,搭建集居民咨詢、百姓訴求、學習、交流、服務為一體的網絡平台建設

實行品牌化提升,實現理念創新與實踐探索同步。按照省、市、區的要求,精心設計黨建載體,創新黨建工作理念,開展“愛心銀行”、“六微”工作法和“三知一解一有”工程。其中,愛心銀行就是通過用“服務兌積分,用積分兌實物”的獎勵機制,激勵黨員發揮作用,形成了人人奉獻愛心,人人比做貢獻的良好氛圍。截止目前,共有400余名轄區企業家、黨員、流動黨員家屬、普通群眾通過捐贈物資、撿拾白色垃圾、愛心送考、上門理發等形式奉獻愛心。

四、經驗與啟示

啟示一:踐行一線精細工作法是落實“五化五同步”的工作理念的重要保障。居民是接受服務的主體,隻有更好的了解轄區內居民情況,才能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各級黨組織要全面推行“政策在一線精細體現、情況在一線精細掌握、工作在一線精細落實、問題在一線精細解決、情感在一線精細提升”,沉入社區直接聯系群眾和服務群眾﹔社區工作人員更要深入街道的居民區,與社區群眾面對面零距離交流,了解社情民意、宣傳黨的政策、溝通黨群感情,著力解決居民急難愁實際問題來服務群眾。

啟示二:探索服務體系標准化是落實“五化五同步”的工作理念的核心基礎。要想更好地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社區黨組織必須找到一套適用於本社區區域特點的服務體系。這套體系要標准化、規范化、專業化、信息化,要深入分析群眾需求,發揮好黨組織覆蓋面廣、基層黨員直接面對群眾的優勢,推行“全方位、零距離、一站式”服務,為群眾提供快捷、高效、優質服務,要能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實現群眾有愛心、黨員有作用、支部有活力的管理目標。

啟示三:堅持黨建引領品牌化是落實“五化五同步”工作理念的現實途徑。堅持黨建引領,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協調聯動駐區各領域黨組織,以“五化五同步”的新模式推動社區基層黨建的發展,打造“一社區一品牌一特色”。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原則,結合社區工作實際,創新黨建工作理念、工作方法,通過以“微”見大,開展“六微”黨建工作法。

五、探討與評論

沿河社區黨支部初步形成了以“六微”為載體的服務型社區,通過“五化五同步”探索建立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明顯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顯著。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