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堅持“一核三化” 促進社區善治

達川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9日14:2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面對城市社區日新月異的變化和要求,達州市達川區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緊緊圍繞城市社區“黨建、治理、服務”3個方面,創新推行“一核三化”聯動工作法,確了社區黨建“抓什麼、怎麼抓”方向和路徑,找到了黨建工作與社區中心工作的著力點和結合點,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充分發揮,為群眾服務能力水平顯著提升,社區治理再上台階。

一、項目背景

達州市達川區位於四川東北部,是四川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最年輕的市轄區,城市面積30平方公裡,城市人口38萬余人﹔隨著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城市社區在城市管理服務、化解社會矛盾、推動城市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為有效提升城市社區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統籌協調功能,達川區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創新推行“一核三化”聯動工作法,引領推動社區治理和服務,有效提升社區黨組織治理和服務群眾專業化、精准化、科學化水平。

“一核三化”聯動工作法打破了傳統社區條與塊的界限,整合轄區公共資源,將人力、物力和財力不斷聚集到社區上來,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確保社區能辦事、會辦事、辦成事。

二、主要做法

(一)堅持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著力構建“區域化”黨建格局

1.組織聯建。集中開展“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攻堅行動,全面推行城市基層黨組織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堅持“社區大黨委”制,。遵循“規模適度”原理,合理劃分管理網格,構建社區黨委—小區(樓棟)黨支部—居民單元黨小組鏈式組織線條。結合“黨支部標准工作法”中“五個基本”的要求,建設標准化基層黨組織。

2.黨員聯管。依托“社區黨校”開展系列形勢教育和政治理論學習,持續開展“傳承紅軍精神,學習時代先鋒”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開展“雙報到志願服務”活動,引導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主動融入社區。對沒有明顯行業劃分的社會組織、群眾組織、商務樓宇、住宅小區和流動人口聚集地等零散分布黨員的區域實行區域兜底管理。

3.干部聯評。健全社區黨組織與轄區企事業單位常態聯系反饋機制,開展“評先選優、干部考核任用、文明單位創建”等須充分征求社區黨組織意見,社區領導班子成員考核任免也應充分聽取轄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意見,著力形成雙向聯系、互相考評、互為補充的格局。建立落實社區兼職委員承諾踐諾述諾制度,探索黨建責任綜合績效工作模式,形成上下聯動的黨建責任鏈條閉環。

4.資源聯用。建立轄區資源共享清單,社區黨委牽頭搭建由共享陣地隸屬黨組織為成員的共享交流平台,把共享陣地納入平台成員“公有化”管理,採取隸屬單位優先使用,其他單位協商使用的方式統籌協商利用共享陣地。深入開展“城鄉黨建結對共建”活動,社區黨委充分整合社區資源,與結對貧困村採取“互派黨員參加對方組織生活、互派干部參與對方工作、互供資源支持對方發展”的模式實現“共贏”。

(二)堅持以“黨建引領治理”為重心,著力構建“科學化”治理體系

5.要事聯商。積極構建以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議事會決策、居委會執行、監委會監督的“一核多元 合作共治”基層治理體系。建立健全“三重一大”議事決策機制。建立常態監督考核機制,充分發揮監委會監督作用,組建監督考核隊,每日點評、每周小結、每月考評,切實強化群眾監督。

6.法治聯抓。依托“市民夜校”開展法治理論學習。推行“互聯網+”模式,建立微信公眾號,全覆蓋設置小區網校,逐步推進“智慧小區”建設。深入開展法律進社區、進企業、進樓院等系列活動,切實提升依法治理水平。規范配備社區綜治中心,探索構建預警機制,建立“民生、訴求、穩定”三本台賬,實行網格化管理模式,配備專職網格員,切實推進法治社區建設。

7.平安聯護。依托規范化社區綜治中心,完善社區治安防控網建設,對社區內網格實時監控管理。大力推行“群防群治”模式,建立區域化統籌調配安保人員庫,組建社區義務治安巡防隊,與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安保力量聯動聯行。積極開展“平安樓棟”、“平安社區”宣傳教育,廣泛開展“和諧家庭”、“和諧鄰裡”評選。

8.文明聯創。充分發動居民群眾和駐區企事業單位自覺愛護環境、自動參與環境保護工作,讓城市社區更規范、更清潔、更宜居。開展“愛在社區”、“愛心捐助”、“文藝匯演”等系列活動,開設“愛崗敬業”為主題的道德講堂,開展“孝善之家”評選,積極培育宣傳先進典型,助推和諧社區建設。全面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社區居民樹立新時代精神。

(三)堅持以“服務人民群眾”為中心,著力構建“精准化”服務標准

9.信息聯通。建立資源共享清單,搭建轄區黨組織為成員的共享交流平台,協商利用人才、資金、文化、信息等資源。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創新黨建工作載體,以QQ群、微信群等形式建立“網上黨支部”,以app、公眾號等形式創新便民惠民平台,推進便民服務“線上線下”相融合,讓服務更便捷地“到家”。

10.社團聯育。依托社區志願服務站點,積極搭建志願者、服務對象和服務項目對接平台,著力構筑起“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互動的格局。建立社區志願者信息庫,結合居民需求,點對點、面對面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統籌整合社區單位、志願組織等服務資源,實現服務管理高效化、便捷化。不斷孵化社區組織,建立“愛心銀行”“家風銀行”等志願服務回饋制度,推進社區志願服務常態化。

11.民生聯解。建設標准化的社區公共服務站,一站式承接相關部門“下沉”到社區的基本公共服務,對特殊人群採取政府購買服務及“費隨事轉”方式,讓基本公共服務惠及全體居民。推進“城市社區15分鐘服務圈”建設,引導水、電、氣、電信、金融等公用事業單位全面進入社區。

12.創業聯助。以“系統推進、開放融合、整體提升”為社區企業發展目標,組織企業業主等新階層人士參加“頭腦風暴”“眾創思變”等創業者沙龍,引導企業協同共進。成立“社區創業者聯盟”,每月定期對社區有創業意向或有創業困難的業主提供創業幫 助,最大限度調集轄區內創業資源。依托“市民夜校”,開辦社區就業培訓班,開展有職業指導。建立企業人才需求庫和社區人才儲備庫,為居民提供對口實習、謀就業路等服務。

三、經驗啟示

(一)明確街道社區黨組織核心地位。堅持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制度,建立城市黨建指導委員會,明確街道社區黨組織核心地位,定期召開城市基層黨組織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縱向上構建區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片區黨總支—小區支部的城市黨組織主干體系﹔橫向上,不斷完善駐區單位、行業系統、“兩新”組織、新興領域等城市黨組織的多枝發展,形成街道牽頭、社區管總、小區具體負責的城市社區治理體系。

(二)強化街道社區統籌協調功能。街道社區是黨在城市工作的基礎,是推動城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鍵,是群眾聯系最密切的一級組織,要強化街道社區統籌協調功能,不斷為社區賦權減負,讓社區工作者回歸主責主業,真正回歸抓基層黨建、抓社區治理、抓為民服務上來。

(三)加強街道社區隊伍專業化建設。建立社區工作者能上能下工作機制,深入實施“四個一批”工程,實施專業化社區隊伍建設,不斷改善社區工作者隊伍結構﹔拓寬面向社區干部、黨務工作者定向招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編制,疏通進出關口,讓社區工作者有地位、有盼頭。

(四)豐富街道社區黨建活動載體。堅持“社區靠群眾、群眾靠活動、活動靠發動”的工作理念,常態開展“走基層”“城鄉黨建結對共建”“雙報到”活動,創新開展“民情說吧”“民事代辦、民情代述”“雙亮雙進”活動,整合轄區資源成立志願者服務隊,建立社區活動黨組織志願服務、黨員崗位認領、城鄉黨建結對共建三張清單,為轄區居民和鄉村百姓提供志願服務,形成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的良好氛圍。

四、發展探索

(一)提升社區黨組織凝聚力。依靠街道社區和居民小區,常態開展社區居民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為群眾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讓現代社區回歸傳統鄰裡文化,促進居民和睦相處、共育社區文化、小區文化,提高社區黨組織凝聚力。

(二)提高轄區資源利用率。建立社區資源共享制,全面推行智慧黨建,制定資源共享清單,簽訂共享協議書,通過互聯網技術和項目化運作,實現轄區資源、生活付費、公共服務等足不出戶式服務,改善轄區資源利用率低、服務項目缺乏、生活付費繁瑣等問題,實現資源聯用、功能互補。

(三)加大社區工作支持力度。建立城市社區管理委員會,由區委書記親自負責,各級部門和街道黨工委負責同志為成員,定期召開協調會,解決城市社區存在的各種問題﹔加大社區財力支持力度,實施社區財政因素分配法,定月為社區撥付日常工作經費,根據實際需要撥付活動經費,確保社區運轉有力有序﹔落實社區干部“五險一金”補助保障,落實日常工作津貼等,嚴格執行黨建工作經費專款專用,確保社區經費有保障、干事有力量。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