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陝西吳起縣:推行“一二三”點線面服務模式 著力提升城市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水平

陝西省延安市吳起縣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9日14: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服務效能是衡量城市黨建工作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陝西省延安市吳起縣牢牢把握“服務”這個關鍵詞,從服務硬件、服務體系、服務標准、服務團隊、服務機制等方面發力,積極探索打造“一二三”點線面服務網絡,極大地激發了社區黨員群眾開展公益志願服務的熱情,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載體。

一、背景與起因

(一)現有服務平台已無法滿足群眾的多樣化、復雜化需求。“十二五”時期,吳起縣洛源街道通過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打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實行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聯動”模式,實現了黨組織在社區、在網格、在居民小區的全覆蓋。但隨著黨員隊伍老齡化的加速和群眾利益訴求的多元化,區域形態呈現出老年人多、弱勢群體多、特殊對象多、社會矛盾多﹔志願服務形式單一、服務內容不夠豐富、群眾意願反映渠道局限越發突顯、“黨組織和黨員進社區”作用發揮不明顯、現有城市公共資源無法充分有效利用,“線下”區域黨建載體難以做到快速高效精准回應各種復雜問題,已無法滿足居民群眾的不同需求。在全國和省市城市黨建工作推進會召開后,吳起縣從供給側和需求側改革入手,聚焦“服務建設”,通過構建“一二三”點線面服務網絡,著力提升服務效能,助推城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更有“溫度”。

(二)傳統的信息反映渠道已無法適應群眾需求的精准化、及時化要求。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新型媒介蓬勃興起,“互聯網+”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著力點。人們從中獲取信息,掌握新知,並受其影響,成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吳起縣洛源街道正是利用“互聯網+”思維,抓住“微心願”這一不同於傳統幫困送溫暖的載體,以其“微小性、及時性、多樣性、互動性、網絡性”的特點,將群眾需求和黨員、基層黨組織的作用發揮進行有效精准銜接,同時多渠道暢通“微心願”反映渠道,開辟群眾訴求“紅色干線”,完善服務網絡體系,著力打造“微心願”“中轉站”,進一步推進社區資源高度整合,使單純的公益行為上升為黨員、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自覺行為,成為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強化社會治理的“大平台”。

(三)單一的服務形式已無法滿足群眾的多元化、差異化需求。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城市黨建服務建設不斷提升,傳統的愛心公益活動和無償志願服務已無法滿足群眾的多元化、差異化需求與社會治理的多樣化、復雜化形態。吳起縣洛源街道黨工委在積極推廣無償志願服務機制的基礎上,創新推行“適當補貼的補償服務”和“政策捆綁的有償服務”,全方位整合利用各類服務政策和服務資源,充分調動黨群力量參與服務建設,不斷拓寬黨群服務的覆蓋面,滿足群眾的多元化、復雜化需求,提升社會治理質量和水平。

二、做法與成效

(一)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黨群服務一個“核心點”。建立“黨群驛站”,設置“5+X”服務崗位,即便民服務崗、黨員先鋒崗、矛盾調解崗、愛心公益崗、志願服務崗、政策幫扶崗及特色服務崗位,分類建立崗位服務台賬,搭建起黨群暖民心的“愛心通道”。全面推進駐區單位黨組織和黨員到社區“雙報到”,認領服務崗位,推行公開承諾,不斷提升共駐共建治理成效。組建志願服務聯盟,成立志願服務隊和黨員先鋒隊,著力打造完善黨群服務網絡“核心樞紐”。自2017年以來,吳起縣洛源街道8個社區均已建成“黨群驛站”,完善設置“5+X”服務崗位﹔全面落實198個駐區單位黨組織和2600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認領服務崗位2800余個﹔組建志願服務聯盟1個,成立志願服務隊76支、黨員先鋒隊8支,設立“黨員中心戶長”90余個﹔組織開展城區衛生清理、文明宣傳等公益活動200余次、參與服務人數逾萬人次。例如在2018年高考期間,“黨群驛站”共組織各類志願服務隊30余支,開展志願服務學生1000余人次,帶動各界愛心人士、企業團體參與免費接送考生、設置志願服務點、提供免費飲水等服務1500余人次,為廣大考生“保駕護航”,贏得社會各界普遍贊譽。

(二)運用“互聯網+網格服務”思維,拓寬黨群服務兩條“服務線”。推行“社區黨支部+樓宇(小區)黨支部+單元黨小組+黨員中心戶長”“四級聯動”模式,實施“網格化”管理,將8個社區劃分為76個網格,並把社區黨員全部納入網格管理,配備為網格長、樓棟長、中心戶長,帶頭宣傳黨的政策、倡導社會公德、參與社區建設、幫扶困難群眾、搞好鄰裡關系、維護社會治安,搭建起社區黨員群眾服務“大平台”,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開通“440便民服務熱線”和“黨群驛站”微信公眾號、郵箱、微信群、QQ群,建立社區網絡自助服務終端,設立“微心願”信箱,線上、線下多渠道實時收集群眾“微心願”,並在“黨群驛站”分類進行核實整理、即時發布,或按照設定服務崗位進行中轉處置,打造一條“實時收集—分類整理—中轉處置—總結歸檔”的“紅色干線”,讓群眾“微心願”能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解決。截至目前,吳起縣洛源街道各“黨群驛站”共收集各類居民群眾“微心願”1834條,完結服務處置1698條,其中各類服務崗中轉服務4500余人次、處置1206條,吸引愛心人士、社區居民群眾參與服務900余人次、處置492條。

(三)改變服務方式,創新推行“三種服務”機制,全面提升黨群服務“覆蓋面”。根據群眾的多元化利益訴求,創新建立志願參與的無償服務機制、適當補貼的補償服務機制、政策捆綁的有償服務機制“三種服務機制”。“無償服務”是以黨員志願者隊伍為重點,經常性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無償服務為民辦實事解難題﹔“補償服務”是以社區黨員群眾為重點,對帶頭參與社區活動的黨員群眾給予適當經濟補償,通過補償降低黨員居民參與服務活動的成本,提高群眾黨員參與社區服務的積極性,如將在職黨員服務社區與“黨員中心戶”制度結合起來,聘請部分在職黨員為黨員中心戶長,每年給予一定報酬﹔“有償服務”是以在職黨員為重點,將服務居民活動與現有補償政策捆綁起來,探索建立在職黨員進社區有償服務機制,比如將有償服務與司法調解補助政策結合起來,在職黨員在司法所的配合下對矛盾糾紛進行調解,隻要能調解成功,便給與適當獎勵,大大提高了社區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累計開展無償志願服務2000余人次、補償服務800余人次、有償服務200余人次,為民辦實事2300余件、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80余件,社區居民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三、啟示與體會

“一二三”點線面服務模式是吳起縣洛源街道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整合內部外部資源和線上線下資源的制度設計,是持續開展公益事業、推進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強基層建設、創新社會治理的積極探索與實踐。從中,我們得到三點啟示:

(一)轉變黨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是發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作用的關鍵所在。基層黨組織是生存於社會中的組織,是黨連接社會的觸角。隨著社會需求結構和利益結構快速分化,黨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的社會化手段匱乏問題逐步凸顯,傳統的以行政體系為主要依托的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矛盾化解體系已難以適應。吳起縣洛源街道“一二三”點線面服務正以其鮮明的政治屬性、服務功能和完善的社會化運作機制,成為連接黨群、社群關系的紐帶,不僅為社區群眾提供了更貼近主體需求的服務,也讓黨員和駐區單位找到了融入社區、服務群眾、履行社會責任的平台和載體,為基層黨組織引領社會治理、提升治理成效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應用“互聯網+網格服務”思維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是新時代新形勢的必然選擇。提高社會治理實現精准化水平,要注重發揮互聯網渠道作用,加快組織之間、組織與社會群體之間的信息傳遞速度。吳起縣洛源街道充分利用“互聯網+網格服務”思維模式,深化推行“網格化”管理,將小區劃分為若干網格,推行“人在網格上、事在網格辦”,不斷提升街道社區精細化服務水平。同時,依托“黨群驛站”服務陣地和互聯網媒介,打造“微心願”收集整理處置的“紅色干線”,將群眾需求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反映,再經過“黨群驛站”這個樞紐進行優化處置,不僅實現了社區資源的高度整合,也為社會治理的精准化提供了必要條件,進一步完善推進了黨委和政府的社會救助幫扶工作,使公益善舉成為社區黨員和駐區單位及群眾的自覺行動。

(三)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是提升基層治理成效的基礎保障。現代社會治理是一種多元利益主體的民主管理。吳起縣洛源街道創新推行“無償服務、補償服務和有償服務”三種服務機制,進一步優化服務形式,豐富服務內容,根據群眾不同“微心願”靈活採取不同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同時,充分利用公共服務資源和政策資源,大力開展菜單式、代理式、互助式項目,吸引和引導社會大眾力量最大限度地參與公共服務,進一步延伸黨群服務的“覆蓋面”,極大地調動了黨員群眾參與服務的積極性,提升社會治理成效。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