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雲南省通海縣:做好資源整合文章 打造共建共享城市基層黨建“紅色陣地”

中共通海縣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9日14: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雲南省通海縣國土面積721平方公裡,人口31萬,是雲南省人口密度最大的縣。2017年末全縣城鎮化率達到51%,城市建成區面積8.7平方公裡,建成區居民8.5萬人,土地資源緊缺,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由於地理條件限制,導致城市公共資源分布不均、服務供給不足,無法滿足廣大黨員群眾的多樣化需求。這些現實問題正考驗著黨在城市基層的治理能力和服務群眾的水平。通海縣委及時回應黨員群眾的呼聲,在進行充分調研后,從實際出發,通過做好資源整合文章,打造共建共享的“紅色陣地”,不斷探索服務黨員群眾的新途徑。

二、主要做法

(一)實施“三個整合”,破解陣地建設難題

通海縣通過整合閑置公共資源、服務資源和項目資源,打造共建共享的“紅色陣地”。一是整合公共資源,把閑置資產“用”起來。通過全覆蓋調研,精准掌握黨組織活動陣地建設現狀,黨組織、黨員和群眾需求,按照“就近就便,便民惠民”的原則,盤活現有政府或集體閑置場地資源,從集約化和標准化角度出發,對合適的閑置場地進行改造,建立縣、街道、社區三級黨群服務中心。在古城區,將原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325平方米的辦公用房改造后,建成秀山街道黨群服務中心,作為33個居民小組黨支部的集中活動陣地,按照不同社區、不同小組黨支部“三會一課”和支部主題黨日計劃,由街道黨工委統籌安排各社區各黨支部輪流排班使用。九龍街道採取街道和社區聯建的模式,整合街道駐地三義社區原居委會辦公樓場地資源,打造九龍街道黨群服務中心。二是整合服務資源,讓服務載體“活”起來。由組織部門牽頭,不斷挖掘駐區單位服務資源,融入黨建元素,打造宣傳黨的政策主張、服務黨員群眾、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紅色陣地”。依托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資源,按照“立足全縣,以服務青少年為主,面向黨員群眾,促進和諧發展”的思路,進一步拓展了服務領域,建成集黨員教育管理、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禁毒防艾教育、科教宣傳等多功能、開放式的縣級黨群服務中心。三是整合項目資源,使項目效應“溢”出來。近年來,各級各部門對基層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每年都有很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公共服務項目落地基層。通海縣各級黨組織在項目規劃時提前介入,將黨組織活動陣地建設納入各類項目統籌規劃建設,讓項目的社會效應不斷“外溢”。秀山街道大樹社區在實施社區居家養老項目時,社區黨總支部提前介入,按照黨群服務中心標准規劃,科學設置功能室,建成全縣首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高大鄉普叢村實施村集體經濟增收項目過程中,創新思路,超前謀劃,建成全縣首家村級黨群服務中心。

(二)建立“三項制度”,強化區域聯建共建

在解決陣地建設“硬”問題的同時,通海縣抓好制度建設,不斷提升城市基層黨建“軟”實力。一是建立“三級聯動”機制,實現上下貫通。形成縣委統一指揮、街道黨工委統籌協調、社區黨組織負責落實、黨員群眾參與的“三級聯動”工作格局。縣級層面制定《通海縣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縣、街道、社區三級抓城市黨建工作責任,成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設計和統籌推進﹔各街道黨工委結合實際制定具體落實方案,抓好統籌協調﹔社區黨組織履行具體責任,負責團結帶領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營造了上下貫通聯動,共同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良好環境。二是推行“兼職委員”制度,打通不同領域壁壘。推行街道、社區“兼職委員”制度,由街道、社區黨組織牽頭,把轄區內隸屬於不同系統、掌握不同資源、聯系鬆散的黨組織的負責同志按組織程序增補為街道黨工委委員、社區黨總支部委員。“兼職委員”通過參加街道、社區黨組織會議,為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出謀劃策﹔同時,結合單位職能職責,在服務群眾方面為社區提供支持。構建起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駐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領導體系。三是實施“雙報到、雙報告、雙考核”制度,實現工作量化考核。在做好單位黨組織到駐地社區、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雙報到”的基礎上,建立單位黨組織履行社會責任報告、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活動報告的“雙報告”制度,各單位黨組織每年向上一級黨組織報告同駐地社區聯建雙推及服務群眾工作的開展情況,在職黨員每年向所在黨組織報告參與社區活動的情況。同時,建立單位履行社會責任考核、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活動考核的“雙考核”制度,由社區黨組織對各單位黨組織和黨員的履職情況進行考核評價,考核結果直接影響單位和黨員個人的年終考核成績。

(三)實行“四化推動”,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通海縣通過服務功能設置多樣化、服務項目清單化、黨群共建一體化、黨建工作信息化,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一是服務功能多樣化。在黨群服務中心功能設置上把政治屬性擺在首位,不斷拓展服務功能,實現多樣化服務。各級黨群服務中心均設置“黨員政治生活館”“黨建書屋”等基本功能區,定期組織開展黨員黨性教育和“支部主題黨日”等活動。設置“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室,統籌抓好區域內各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實現對全縣3039家非公企業、117家社會組織的兜底管理。縣級黨群服務中心開設“基層黨組織書記學院”,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開設“基層黨校”,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設“黨員實訓基地”,為教育黨員提供有效平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根據黨員群眾差異化、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引導各級黨群服務中心拓展服務特色。縣級黨群服務中心突出服務青少年成長特色,設置“青少年科普基地”“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親子菜園”等功能。秀山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突出服務群眾精神文明活動,設置“文體娛樂室”“瑜伽室”“夕陽紅樂隊”等功能。大樹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突出服務老年兒童,設置“五點半課堂”“夕陽食堂”等功能。二是服務項目清單化。社區黨組織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實地走訪、召開黨員大會、居民代表會等方式收集黨員群眾亟待解決的問題,形成“需求清單”﹔各駐區單位黨組織結合職能職責,開列可提供給社區黨員群眾共享的“資源清單”﹔通過黨建聯席會議的形式,由社區黨組織和駐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協商制定黨群服務的“項目清單”,讓廣大黨員群眾享受到“實打實”的服務。九龍街道大梨社區居民提出的社區綠化美化需求清單,得到了縣林業局的支持,雙方達成協議,由林業局負責調配綠化苗木支持社區實施綠化美化工程。秀山街道桑園社區居民提出解決小區物業管理秩序混亂、盜竊案件頻發問題的需求,得到了駐區單位縣公安局的積極回應,縣公安局同社區達成協議,對各物業公司安保人員進行培訓,同時強化各小區治安巡邏,確保小區住戶的安全。三是黨群共建一體化。以黨組織建設帶動群團組織建設,實現黨群共建一體化,不斷滿足群眾多元化的需求。依托各級黨群服務中心,以社區黨員干部、居民代表、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為主體,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青年志願服務隊、巾幗建功服務隊、醫療衛生服務隊和文藝匯演隊等類型志願者隊伍,常態化開展政策宣講、技術培訓、科普宣傳、文藝演出、課外輔導、敬老愛幼等活動,不斷提高群眾幸福感。四是黨建工作信息化。以“雲嶺先鋒綜合服務平台”為依托,進一步整合拓展為民服務的各類事項,不斷優化服務群眾的模式。推行群眾“下單”、黨組織“派單”、相關部門“接單”處理的精細化服務模式,及時高效地處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化解群眾矛盾。依托玉溪高清互動電視建立“通海智慧黨建平台”,開設“十九大精神宣傳”“兩學一做”“黨員教育”“便民服務”“通知公告”“黨務公開”等板塊,讓黨員在家裡通過電視就能及時學習到黨的方針政策,群眾在家裡就能了解到辦理各類事項的具體程序和所需的各種資料,真正實現了高效便民。

三、成效與反響

通海縣通過實施“三個整合”、建立“三個制度”、實行“四化推動”的“三三四”工作法,在陣地建設全覆蓋、服務載體多樣化和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方面取得了成效。

(一)實現了“紅色陣地”全覆蓋

通過將閑置的公共資源用起來,將單一的服務資源豐富起來,將各部門的項目資源整合起來,用最少的投入實現了最大的“產出”,縣城范圍內已建成縣級黨群服務中心1個,街道黨群服務中心3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8個,基本滿足了黨員群眾對活動陣地的需求。今年以來,縣級黨群服務中心已開展定制組織生活36期,基層黨組織書記學院開展培訓23班次,共接待黨員參觀培訓1300余人次﹔秀山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14期、社區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貫18期、社區黨組織書記培訓3期42人次,各項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二)實現了服務載體多樣化

在黨群服務中心建設中突出政治功能的同時,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和服務內容,設置7類基本功能室、6類拓展功能室,滿足了上至80歲,下至3歲,不同年齡層次的黨員、群眾的需求。通過推行黨建服務項目清單化,全縣120余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與駐地街道、社區簽訂共駐共建協議,配備街道、社區兼職委員70人,共開列居民需求清單150條、單位共享資源清單134條,建立黨建服務項目清單130余項。在各級黨組織的引導下,群團工作齊頭並進,共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85支、青年志願服務隊76支122人次和巾幗志願服務隊6支40余人次,滿足黨員群眾多元化需求。通過整合“雲嶺先鋒綜合服務平台”和“玉溪高清互動電視平台”資源,打造“民情專遞信箱”和“通海縣智慧黨建平台”,有效推進黨建工作信息化,實現了便民惠民,真正使黨建工作從“務虛”向“務實”轉變。

(三)實現了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提升

隨著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深入推進,全縣黨的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戰斗力進一步提升,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顯現,在危急時刻和重大災難面前越加能夠站得出來、頂得上去。今年通海縣發生了“8•13”“8•14”兩次5.0級地震,全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第一時間響應,85支黨員突擊隊、1072個基層黨組織、11000余名黨員投入到應急救援和抗震救災工作中﹔140余人的黨員志願服務隊到各安置點為受災群眾服務。基層黨組織和村(社區)黨員參與抗震救災、服務受災群眾的事跡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可。黨組織真正成為了教育、管理、監督黨員,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的戰斗堡壘。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