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黑龍江省富錦市:黨組織引領 專委會推進 探索構筑城市社區自治共享新格局

中共富錦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9日10: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黑龍江省富錦市把提升城市社區治理能力作為重要任務,向城市黨建基礎虛化、組織凝聚意識淡化、服務群眾能力弱化等實際問題發力。在充分挖掘本地社區公益組織較多、網格體系健全、“兩新”組織富集等優勢基礎上,借鑒外埠社區專委會做法,在政府職能和居民需求間搭建橋梁,探索出一條“協商自治、共建共享”的社區工作新路徑。

一、背景與起因

城市黨建是個大課題,對應著新形勢、提出了新任務、也呼應著很多新問題,想要實現共筑共建共享的理念,就必須破除痼瘴頑疾,解決城市黨建現存問題。

1、城市黨建基礎虛化。城市黨建現有經費來源渠道狹窄,硬件基礎設施存在“欠賬”。以富錦市為例,13個城市社區中目前擁有1000平方米以上活動場所的隻有6個,且還有2個正在建設,其余7個場所均存在危舊狹小、格局老舊等問題,滿足不了社區居民群眾的活動需要。與此同時,在社區所管理的人員、所經手的事項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政府和各職能部門“費隨事轉、利隨權移”的機制也不夠健全,對社區還缺少必要的支持,影響了城市黨建的發展。

2、組織凝聚意識淡化。過去的城市黨建主體比較單一,始終是社區“單兵作戰”,沒有吸納社區居民、小區業戶、社會組織等各類主體參與,雖然組織開展共駐共建等工作,建立了聯系機制,但聯建活動少、效果差,沒有真正凝聚起工作合力。在推進社區治理工作中“各自為政”,針對社區網格劃分就有社區、民政、公安、城管等多個劃分標准,嚴重影響社區治理成效。

3、服務群眾能力弱化。社區治理中服務職責界定不清,分工不明,政府職能部門和派出機關給社區下任務、定指標、評優劣、施獎罰,有的社區每年要承擔10類50多項任務,可謂“上面千根線,下面一線穿”,嚴重分散了服務群眾精力。社區工作者隊伍也存在年齡老化、結構固化、學歷低化等問題,現有246名社區工作者,平均年齡達46歲,高中以下文化者佔到55%,擁有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証書的僅有3人。還有相當一部分社區黨務工作者的綜合素質還不高,開展工作要麼靠上級安排,要麼憑傳統經驗,這也就使得社區黨建在接受新知識、創新工作方式方面受到了嚴重制約。

二、做法與經過

我市對社區治理問題高度重視,抓住症結根源,以良方猛藥治沉疴頑疾,“協商自治、共建共享”,社區治理工作正如火如荼開展。

1、以服務需求為根本,搭建專委會組織架構,推進社區自治專業化。一是根據服務職能確定職責邊界。以服務居民為中心,區分服務主體,分別明確職責邊界。街道黨(工)委重在“聯結上下”,將市委對城市治理的謀篇布局細化為具體指導,當好服務工作的“總舵手”。社區借勢“大黨委”建設,發揮“穿針引線”的作用,協調駐區單位、“兩新”組織與專委會間搭建對話平台,強化專委會執行效力。明確專委會作為居民自治的主力軍,把志願者隊伍、社會組織等熱心公益的資源力量系統整合起來,打通社會團體和居民之間的“最后一公裡”,借群眾力辦群眾事,用專業化思維解決群眾關注的公共問題。二是根據服務內容設置專委機構。為確保專委會設立的科學化、民主化,深入調研摸底,在各社區發放問卷1000份,召開座談會5次,在精准考量社區需要和居民需求的基礎上,完善專委會架構。根據不同社區特質和群眾關注度高的領域,“自選菜單”成立環境管護、公共安全、民意征集、法律咨詢、社會救助、老幼照理等17個專委會。彈性確定委員名額,環境衛生專委會事務多,委員就多一些,法律咨詢專委會專業性強,委員就少一些,在頂層設計上實現社區服務精細化、專業化。三是根據服務需要充實動能保障。為保証專委會正常運轉,建立完善保障機制。從嚴從優選人,以社區工作者、退休干部、復轉軍人、“兩新”組織負責人等高素質人才為重點,通過志願報名、組織考察、競聘上崗的方式選拔97人入選專委會,做到人崗相適。深化與駐區單位共建,協調4處場所供專委會使用,完善工作制度,排出工作時間表。加強經費保障,統籌社區服務群眾經費,根據年終考評結果,用以獎代投的方式給予專委會獎勵資金,調動工作積極性。

2、以閉合程序為遵循,鎖緊專委會工作鏈條,推進社區自治規范化。一是建立民情快速反應通道。發揮專委會監督員、協調員、巡查員作用,立足於發動群眾參與自治的積極性,建立“線上線下”兩個平台,在活動場所定點接待來訪、公開聯系方式,同時建立專委會微信群,接入城市社區“四級微信矩陣”,由專人負責搜集梳理民情信息。很多小廣告、交通擁堵等城市病,通過群眾“隨手拍”反映到服務號和微信群,梳理錄入到“民情台賬”,跟蹤問效,保証件件有回音。二是推行組團式服務模式。以專委會為核心,構建“1+N”伙伴關系,通過自治聯席會等工作制度,調動職能部門、“大黨委”關聯單位、社會組織、志願者隊伍、社區居民等服務主體活力,將服務資源整合凝聚。通過“轉發”“打電話”等便捷方式,把服務端口真正下沉至城市社區,觸角延伸至一線,解決群眾訴求。三是健全群眾主導的監督機制。實施服務事項銷號制,每項工作完結時,聯系首訴人實地驗收,做到不滿意不收兵。健全公示制度,在各社區設置公示欄13個,對涉及大部分居民利益和大事要事實時公開,確保群眾心中有本“明白賬”。堅持半年述職評議制度,邀請社區黨委、“大黨委”成員單位、社區居民代表參與,聽取各專委會年度工作述職,與會人員參與測評打分,評議結果在社區公開,與專委會委員獎勵待遇挂鉤。

3、以自治共享為指向,突出專委會引帶作用,推進社區自治長效化。一是服務模式更加合理。積極推進“小政府、大社會”的城市治理格局,通過專委會引領帶動,把居民這一主體引入社區自治,使社區服務模式由自上而下變為自下而上,居民自己議事、自己決策、自己實施、自己監督,變“公家事”為“自家事”,夯實了社區民主的群眾基礎,解決了過去行政化、機關化服務模式下“好心辦壞事”等問題。二是服務力量更加聚合。經專委會的協調帶動,共有15個職能部門、100余家駐區單位、10余支志願者隊伍、1000余名黨員有效融入,創新開展了公益暖心角、平價超市、義診進小區等一系列金牌“家門口”服務百余場次,基本形成了政府管理職能逐步退出、社區主動承接自治、專委會具體負責和居民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有效化解服務能力弱化問題。三是服務效果更加滿意。自推行專委會以來,各社區累計解決水電管護、小區亮化、失物招領等實事500多件,許多居民作為事件發起人,在解決訴求的同時強化了個人成就感,並以廣告效應擴散,有效激發社區居民參與自治、投身公益的積極性,居民關注服務人數由最初的“零星”幾十人擴增到800多人,人人都成為戰斗員,獲得感、幸福感得到極大提升,反哺了專委會制度的良性運轉,協商自治、共建共享的工作局面初步形成。

三、成效與啟示

1、“安、專、符”的特有屬性是專委會扎根成長的關鍵法則。專業委員會是要對應社區專門的情況、吸收專業的人員、成立專門的組織、發揮專有的作用,保証團隊的專業化和高素質,為解決社區重點難點問題提供重要保障。比如老舊棄管小區問題多,就相應成立法律咨詢專委會﹔學區附近小區學生多,就成立關心關愛青少年專委會,根據社區稟賦特點成立專委會,保証氣質相容、對應所需,符合群眾訴求需要,也為專委會提供工作空間。

2、“聯、融、統”的工作模式是專委會發揮作用的基本保障。始終圍繞社區黨建“一盤棋”,鎖定居民需要,推動區域一體、共建共享。在人員選配上廣泛吸納熱心居民、小區業戶等各類主體,用群眾力量辦群眾事,大家都積極參與決策、議事的過程,為“自家事”出謀劃策,充實了工作力量,提升了社區自治水平。注重統籌城市區域服務資源,有效發動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社會組織、駐區單位等各主體力量,在服務資源和居民需求間畫出“直線”,保証服務工作科學化、精細化開展,推動治理工作循序漸進、取得實效。

3、“短、平、快”的反應通道是專委會贏取認可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微信群、服務號等現代科技手段,建立民情快速反映通道,群眾通過“隨手拍”等方式發起訴求,把“微圖片”、“微情況”、“微現場”等內容發至平台,專委會成員能夠做到第一時間回應、第一時間處理、第一時間反饋,形成“反映問題——微信接單——問題辦理——情況反饋”的即時工作路徑,既讓社區治理成了“明白賬”,也用高效高質服務贏取群眾信任。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