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伊春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9日10: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及起因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面對人員流動社會化、利益訴求多元化的趨勢,如何加強城市社會建設管理,日益成為一個緊迫而重大的課題。作為典型的林業資源型城市,伊春市既有開發建設中“先生產、后生活”的歷史問題,又有因林而生、依林而建的城市特點。城市施業區面積大,轄區農林交錯,分布零散,點多、線長、面廣,最遠的區距中心城區130余公裡﹔所轄各縣(市)區大多為政企合一體制,全面停伐后大批林業富余職工轉崗,越來越多社會組織落戶社區,城區內林業局、農場等各類基層組織,以及人員結構復雜,難掌握、難管理、難組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和新業態組織大量涌現,城鄉人口流動頻繁,群眾利益訴求更加多樣……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給社區黨組織發揮作用帶來了許多困難,也成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解題的切入點、連接點和發力點。
伊春市始終研究探索黨建工作向城市基層延伸的有效辦法和實現途徑。2013年,建立了社區居民事務自治機制,重新劃定社區和居民小組,施行社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的工作模式﹔2015年,施行了街道社區扁平化改革,簡化了服務和管理層級。一系列舉措,為伊春市承接新時期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需求奠定了基礎。2017年,全國組織部長會議提出要把城市基層黨建擺在重要位置,與時俱進抓好這項工作。全國、全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相繼召開,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進行了新部署,明確了新方向。2017年末,伊春市以黨建聯盟為載體,全面部署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伊春區林都社區作為黨建聯盟示范社區,在黑龍江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會議上進行了交流發言。
二、做法與經過
經過先行試點發現,通過充分的聯盟能夠較好解決林區城市社區規模小、人員成分復雜、經濟基礎薄弱、服務鏈條單一,以及轉型后各類黨建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為擴大工作成果,伊春市委於2018年初召開了啟動大會,全面推行“城市黨建聯盟”。
(一)城市黨建聯盟基本定位。在准確把握和深入理解中央和省委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后,市委將黨建聯盟定位為——在黨委領導下,以社區黨組織為“軸心”,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社團組織、樓宇商圈等各類型組織,以及黨員、群眾、志願者等類型人員參與的聯盟組織。其性質是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載體,核心是黨委領導、黨建引領,主體是聯盟單位黨組織,旨在為轄區各類組織和黨員群眾,搭建起黨建工作一起抓、創業發展一起干、服務群眾一起上的平台。
(二)城市黨建聯盟框架結構。由縣(市)區現職處級黨員領導干部擔任黨建聯盟主席,社區書記擔任常務副主席,聯盟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輪值主席,負責主持任期內的各項活動和事務。為了使聯盟形式和內容相統一,以“5+1”聯盟為基本框架,突出各聯盟單位職能、行業和服務內容。“5+1”聯盟包括:“弘揚志願精神的公益服務聯盟,強化自我管理的互助共享聯盟,倡導文明新風的文體娛樂聯盟,營造和諧環境的平安治理聯盟,激發創造活力的創業發展聯盟”,加“鼓勵首創精神的特色品牌聯盟”。132個社區黨組織“軸心”,結合自身實際,吸納區域內外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輻射建立黨建聯盟。目前,全市共組建黨建聯盟298個,聯盟成員單位發展到1983家,駐區單位、各類組織加入聯盟分別達到85%和60%以上。
(三)城市黨建聯盟運行方式。為發揮黨建聯盟的優勢作用,從完善工作機制入手,建立了4個基本制度,引導聯盟成員單位同吹“一個調”、同繪“一張圖”、同下“一盤棋”。一是聯絡員例會制度。每月定期召開聯絡員工作會議,落實黨建聯盟工作要求,研究各相關工作舉措,通報聯盟成員單位參與活動等情況。二是成員單位輪值制度。聯盟成員單位“輪流坐庄”,由輪值主席主持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三是共建清單制度。社區黨組織和聯盟單位簽訂共建協議書,建立雙向服務清單,每半年向社區、聯盟單位、社會通報一次。四是動態管理制度。把信譽好、有影響力的非公和社會組織及個體工商業戶吸收為聯盟成員單位﹔向效果發揮不佳的聯盟單位亮出“黃牌”,暫停其參與聯盟活動,並充分了解情況,幫助解決問題,使“黃牌”單位積極整改,切實發揮作用。
(四)城市黨建聯盟主要做法。在工作推進中,主要突出“六聯”融合,促進“聯”出優勢、“盟”見效能。一是組織聯建。按照六大聯盟類型,由社區組織發動組建轄區內黨建聯盟,制定雙向服務清單,簽訂共建協議書,推動各方面工作深度融合。二是資源聯用。各聯盟單位黨組織依托自有的“初心學堂”“百家餐廳”“紅色教育基地”,以及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做陣地互相開放、資源互補共用。三是活動聯辦。依托主席輪值制度,定期組織聯盟單位黨員群眾,聯合開展黨建、公益、文體、幫扶等活動,突顯了共建的開放性和時效性。四是網絡聯通。借助“伊春基層黨組織工作平台”“伊春黨建微信平台”等開放型黨建“五大平台”優勢,做到聯盟單位活動用網絡、群眾訴求反饋用網絡、聯席會議召開用網絡,通過互聯網建立了“聯盟網絡超市”,對接聯盟單位,回應群眾需求,實現“網上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五是服務聯民。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多部門聯合,社區協調動員,駐區單位參與,集中力量解決群眾提出的難點熱點問題。比如:整治電線、電話線和網線集中行動,“家庭醫生”“家庭病房”簽約服務,為“招工難、就業難”牽線搭橋服務等。六是隊伍聯抓。落實黨員雙重管理制度,在聯盟單位在職黨員中開展“雙報到雙報告雙評議”活動,黨員根據自身特長提供服務清單,社區和群眾結合實際提出需求清單,防止服務花拳繡腿、霧裡看花。
三、成效及反響
實踐証明,伊春市以黨建聯盟牽動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是黨在城市政治優勢最強化的體現,是黨在城市組織架構最優化的配置,是黨在城市服務群眾最大化的聚合,是黨在城市開展活動最活化的聯動,是黨在城市社會治理最新化的網絡,也是最為符合林區實際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方法論、實踐論。
(一)“領地”成“陣地”,“獨享”變“共享”。過去社區、單位、組織黨建工作條塊分割,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閑置和浪費。通過建立“黨建聯盟資源庫”,將各聯盟成員單位資源進行整合,並與需求有效對接,實現了“1+1>2”的效果。伊春區林都社區“樂信商圈聯盟”創新實施了“志願服務積分獎勵制度”,由社區黨組織提供平台,通過組織和個人提供志願服務,或商家義捐獎品的方式賺取“聯盟幣”,使用“聯盟幣”可換購獎品或服務,實現了資源聯用、活動聯辦和服務聯民。金山屯區育林社區整合社區和聯盟成員單位各類資源,將環境治理、車輛亂停整治、志願幫工、奉獻愛心等12大類216個具體項目的服務清單擺上“黨建聯盟超市”櫃台,將服務以“商品”的形式展示給社區居民供其挑選,使抽象的黨建工作具體化、有形化。目前,全市黨建聯盟已有效整合區域內外黨建資源477處。
(二)“路人”成“家人”,“獨奏”變“合唱”。隨著黨建資源的有效整合,聯盟成員單位之間逐漸產生了“化學反應”,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從“各自為政”到同在“一個屋檐下”,從“自彈自唱”到同唱“一個調”。河北派出所是五營區建林社區“平安治理聯盟”成員單位之一,在一次破獲自行車盜竊案后,他們利用黨建聯盟平台優勢發動群眾尋找失主,並開展了“平安守護•警民聯合”失竊自行車認領活動,第一時間將7輛被盜自行車物歸原主﹔金山屯區育林社區打破以往幫扶救助“單打獨斗”的局面,組織轄區單位成立了“愛心幫扶聯盟”,建立了“聯盟幫扶基金”,基金用於“四點半”課堂、貧困兒童“夏令營”、醫療補助和節間走訪慰問等開支,更好提升了貧困群體的獲得感。伊春區永紅社區黨建聯盟積極創新黨課形式,經常組織開展形式新穎的“聯盟大黨課”。比如,結合建黨97周年開展了一次“聯盟音樂黨課”,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地參與到活動的組織實施中,實現了聯盟共建活動的開放性、多樣性和實效性。
(三)“被動”成“主動”,“獨木”變“茂林”。隨著聯盟品牌不斷打響、聯盟覆蓋不斷擴大、聯盟成效不斷凸顯,越來越多的單位和組織主動走出“大院”“圍牆”,融入城市黨建“大家庭”“大平台”中,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實現了從“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的轉變。五營區6家郵政快遞網點找到建林社區黨建聯盟,主動申請進駐社區服務大廳,不僅幫助將辦事人的辦理結果及時郵寄到家,也解決了以往代收點經常遺失快遞的問題﹔翠巒區春之聲志願合唱團黨支部主動要求加入保安社區、繁榮社區黨建聯盟,並為全區黨建聯盟創作了歌曲《黨建聯盟譜新篇》,為聯盟工作開展增添了活力。
四、經驗與啟示
(一)推進“黨建聯盟”建設,要有黨建引領的“大黨建”理念。黨建引領必須體現“放大化”的組織優勢、政治優勢,聯盟建設更需要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的引領。伊春市在黨建聯盟建設中突出縣(市)區黨委的統一領導、突出社區黨組織的軸心作用、突出黨員的主體地位,為聯盟快速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正是由於組織帶好頭、黨員做示范,聯盟的凝聚力、號召力和向心力才能不斷凸顯。
(二)推進“黨建聯盟”建設,要有組織體系的“大整合”架構。以往的社區黨建是分散的、零散的,開展共駐共建也以機關單位參與為主,融合的廣度、深度都不夠。在黨建聯盟這個大舞台、大家庭中,利用龐大的組織體系架構,通過組織聯建、活動聯辦等措施,延伸黨建工作觸角,強化黨組織的凝聚力、引導力,做到了全覆蓋、全聯盟,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三)推進“黨建聯盟”建設,要有共同踐行的“大服務”取向。“服務社會、服務實體、服務群眾、服務黨員”是伊春市提出的黨建聯盟基礎目標,所提倡的不僅僅是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之間的“雙向服務”,更是聯盟成員單位之間的“多向服務”。通過打造“服務網絡”,把社區以及城市區域內的力量,圍繞“四服務”的目標聚合在一起,做到“以公轉帶自轉、以自轉促公轉”的效果,這就是黨在城市服務群眾、服務城市最大化的聚合。
(四)推進“黨建聯盟”建設,要有不斷拓展的“大共建”實踐。伊春通過建設黨建聯盟,把社區、機關、非公企業,以及各類新經濟、新業態,和新的社會組織整合起來、優勢體現出來,把各個組織調動起來,把黨建工作責任傳導下去,有效解決了抓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封閉式,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問題,實現了各單位、各類型組織的有形進入、有效進入。
(五)推進“黨建聯盟”建設,要有社區工作的“大提升”舉措。社區黨組織作為黨建聯盟的“軸心”,提升工作基礎是開展好聯盟工作的關鍵。通過班子成員包聯社區、處級干部擔任黨建聯盟主席和建立“雙向考核評價制度”等方式為社區“撐腰”,同時夯實社區硬件基礎、配齊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不斷提升社區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資源優勢。社區黨組織黨建資源足、腰杆硬,在黨建聯盟中核心地位凸顯,在資源共享中始終處於“優勢方”, 是聯盟快速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
五、探討與評論
第一,關於林區城市如何解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螺絲擰不緊”的問題。我們常說,書記真抓全局“開花”。“一把手”真正重視,城市基層黨建就會迅速開花結果。因此,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需要縣(市)區委的統籌領導力做支撐,要把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真正上升到縣(市)區委的行為,做到黨委統籌領導黨建聯盟,真研究、真部署、真安排,不搞形式。
第二,關於林區城市如何解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磁性不夠強”的問題。過去抓共駐共建,社區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不強,開展活動要靠感情、“刷臉面”,對於一些轉型后弱化、邊緣化的林業組織,更加缺乏有效的利益聯結和工作抓手。想要通過聯盟把這些單位組織聚合在一起,就要利用街道社區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將各方面利益訴求進行精准對接。隻有充分發揮共建組織的聯動聚合力,聯盟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第三,關於林區城市如何解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小馬拉大車”的問題。以往社區黨建工作時期,在與駐區單位共駐共建時推力不足、溝通乏力,其關鍵在於上級黨組織沒有突出城市主體的核心組織力。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核心主體是街道社區黨組織,想要抓好新時期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不但需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謀劃建設工作,還要從縣(市)區委的角度明確社區黨組織的定位,強化社區黨組織的核心組織力和工作約束力。
第四,關於林區城市如何解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服務水上漂”的問題。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出發點是強化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職責,落腳點是更好服務群眾。過去的社區黨建,職工群眾真需要社區不一定能做到,但是通過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釋放出的聚合力,能夠很好地把職工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好,把社區黨組織想辦的事辦好,隻有這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才不會浮於表面、流於形式。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