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陝西省延長縣:鍛造紅色磁場,引領幸福生活

中共延長縣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6日14: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背景動因】

隨著城市經濟社會結構的變化,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離退休人員增加,外來務工人員等各類流動人口大量涌入社區,社區服務需求與社區服務資源短缺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對社區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這也使社區黨組織管理運行模式顯現出一些問題。一是黨組織政治功能發揮難。由於社區黨組織政治敏感度不夠,政治意識薄弱,對黨的新時期理論政策向社區居民宣傳的少、落實的少,加之部分黨員干部自身能力和素質跟不上,不能及時更換觀念,導致多數在職黨員“八小時”外參與社區服務活動意識淡薄,管理滯后。二是整合資源提升服務質量難。社區除承擔了大量的社會服務職能外,有時還承擔一定的管理職能,成為政府部門的“腿”,制約了社區服務能力、質量的進一步提升。三是完善機制提升共駐共建協作難。目前社區與各機關事業單位、居民的聯系日趨緊密,但社區與駐區單位在黨的組織上互不隸屬、行政上互不關聯、管理上條塊分割,駐區單位黨組織參與社區工作又缺乏有效的平台和激勵約束機制,致使難以適應城市社會群體結構、社會組織架構的變化和創新推進黨建工作的需要。為了優化社區服務功能,強化政治功能,我縣積極發揮社區黨組織“紅色磁場”的凝聚作用,改變了原來辦公面積小,工作人員少,社區服務不好的狀態,實現了引領社區居民幸福生活的目標。

【主要做法】

社區“大黨委”以“鍛造‘紅色磁場’,引領幸福生活”為主題,通過打造“紅色磁極”、培育“紅色磁體”、發揮“紅色磁力”、凝聚“紅色磁能”,催生了“紅色磁場”黨建品牌。

(一)強化核心,打造集結社區力量的“紅色磁極”

突出“黨建、服務、公益、發展”四大理念,實施“123”工作法,將“大黨委”打造成引領發展方向、凝聚團隊力量、促進作用發揮的“紅色磁極”。一是構建一個格局。社區書記擔任“大黨委”書記,整合轄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非公和社會組織、居民群眾等力量,吸納房地產開發公司、業委會、物業公司為成員單位,利用轄區內各種資源,健全服務體系,強化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條塊結合、共同發展”的共駐共建新格局。二是搭建兩大平台。強化雙向服務,搭建資源共享平台。對轄區公檢法、學校、醫院、企業等進行分類整合,對能夠實現共享的活動場地、設備器材、專業設備等資源進行梳理,供社區居民使用﹔成員單位發揮各自優勢,在改善社區硬件設施、加大社區硬件投入、充實社區工作力量等方面提供支持,促進互惠互利,共同發展。依托書記工作室,搭建協商議事平台。以“傾聽民聲、匯聚民智、接受民議、兌現民願、共享民生”為宗旨,聯合社區“智囊庫”召開議事協商會議,對社區重大決議、重點工作和群眾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進行協商議題,形成“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民主協商新模式。三是完善三項制度。實行黨建聯席會議制,每季度召開黨建聯席會議,通報社區各項工作情況,聽取社區發展意見,商議熱點問題,並由轄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居民代表提案,進行協調解決。實行承諾辦結制,轄區單位黨組織將承諾服務居民事項上報“大黨委”備案並在轄區公示,“大黨委”跟蹤督查其按時履諾、限時辦結,辦結情況接受居民群眾評議。實行評議考核制,將駐區單位參與支持“大黨委”工作情況納入其黨建考核內容,由轄區各級代表、委員和居民代表組成監督組,對情況點評質詢,提高共駐共建自覺性。

(二)懷揣熱心,培育優化社區服務的“紅色磁體”

鼓勵共駐共建單位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引導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努力培育滿足居民服務需求、傾聽民情民意表達、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的“紅色磁體”。一是搭建便民服務的“暖心橋”。建立便民服務大廳,推行“一窗口”受理、“一體化”辦公、“一站式”服務,開通社區服務熱線,實現便民服務全覆蓋,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步路”問題﹔推行首問負責制、一次講清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做到件件有記錄、事事有答復,提供優質貼心的“零距離”服務。二是提供訴求期盼的“應答器”。設立居民議事廳,運用“五事”工作法,通過議事箱、議事欄、議事薄了解社情民意,引導居民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搭建起社區與居民、物業、政府職能部門之間溝通交流、議事商討、解決問題的平台,解決居民的急事、愁事、難事。三是安裝矛盾調解的“減壓閥”。建立矛盾糾紛調解站、法律服務中心,暢通矛盾化解、民情訴求、法律援助三個渠道,完善“網格化排查、兩級化調解”制度,協同“三官一律”進行矛盾調解,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區、大事不出社區。定期開展“巾幗維權,送法到家”、“平安社區”、“法律大講堂”等宣傳活動,助力和諧社區建設。

(三)溫暖民心,發揮激活社區公益的“紅色磁力”

堅持“服務心相悅,公益心相連”的宗旨,通過“微+”模式,營造公益正能量,充分發揮社工、義工、駐區單位公益服務的“紅色磁力”。一是續航微心願。發揮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孵化基地)的公益力量,成立微愛社,通過愛心超市、心願樹、微愛社公眾號,結合在職黨員進社區、“認領微心願,傳播正能量”等活動,實現愛的傳遞。二是緊抓微服務。依托社工聯盟、課后樂園、日間照料中心和養生館、健康室等場所,為社區居民提供家庭健康教育、青少年成長服務、老年人服務、社區資源信息服務和義工服務。三是踐行微行動。社區積極開展“五個一”行動,即在每個網格區配備一名黨員聯絡員、設置一個中心戶、發放一張便民服務卡、樹立一個公示牌、安放一個意見箱,做實小網格,減少居民跑腿,方便居民辦事。

(四)不忘初心,凝聚筑夢社區文化的“紅色磁能”

積極整合文化資源,實施“四個一批”工程,凝聚傳承傳統文化、弘揚紅色文化、創建人文社區的“紅色磁能”。一是培育一批文化團隊。組建合唱團、演奏隊、秧歌隊、廣場舞等文化團隊,聯合社區書法、繪畫、剪紙愛好者定期開展文藝表演、書畫展、藝術交流、文娛競賽等文化活動,吸引居民參與互動,擴大社區先進文化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二是搭建一批文化平台。建立社區書吧、黨校、文化長廊等,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豐富居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居民群眾知黨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三是開展一批文化培訓。依托社區黨校,開展普法知識、健康養生、防盜防騙等各類培訓,推動平安社區建設﹔開辦“社區大講堂”,為不同層次、不同年齡居民調制“文化大餐”全方位提高社區居民素質。四是展示一批文化典型。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化,利用主題黨日活動與當地紅色資源,依托紅色文化典型講好延長故事,講好社區故事,傳播正能量,共筑中國夢。

【工作成效】

社區“大黨委”成立后,不斷強化“紅色磁場”,通過標准化體系與人性化服務推動載體品牌化建設,並依托黨建雲平台、兩微一端等不斷推進管理信息化進程,主要取得以下四點成效:

一是組織效能發揮最強化。推進社區黨建從單一型走向復合型,從垂直管理走向區域整合,有效提升黨組織“兩力兩率”,通過 “五引四聯六作用”工作模式,形成了以“大黨委”為核心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條塊結合、共同發展”的共駐共建新格局。

二是社區服務功能最優化。通過鼓勵共駐共建單位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整合轄區內優勢服務資源,有效化解了社區服務需求增長與服務資源短缺之間的矛盾,減少重復建設造成的資源浪費,社區服務功能更加多樣化、精細化、人性化 ,實現了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三是社會公益效果最佳化。通過“微+模式”,在黨員干部、居民、志願者及社會愛心人士與社區殘疾家庭、低收入家庭、留守兒童、大病患者、空巢老人之間架起了愛的橋梁﹔減輕上班族和打工族照看老人和子女的負擔﹔做實了小網格,減少居民跑腿,方便居民辦事。

四是居民幸福指數最大化。通過便捷化、精細化、人性化的綜合服務,營造干淨整潔、安全舒適的社區環境,形成民主科學、文明先進的文化風尚,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引領社區居民邁向小康。

【幾點啟示】

社區“紅色磁場”黨建品牌的成功實踐,對於當前進一步推進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突出政治功能是前提。把政治性原則擺在首位,把握正確方向,堅持黨建引領,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深入細致做好群眾工作,發揮社區黨組織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提升其凝聚力、輻射力、戰斗力。

二是完善服務機制是保障。建立完善以黨建為統領的立體化、規范化服務運行機制與監督考核機制,強化組織協調,引導黨組織、黨員干部、駐區單位、社會組織等參與常態化服務,提高共駐共建、服務群眾的自覺性與自發性。

三是整合區域資源是關鍵。打破黨建行業、區域界限,堅持共駐共建,整合轄區內空間資源、服務資源、社會力量、資金力量,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資源高效利用,滿足居民群眾多元化服務需求。

四是提升服務質量是根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及時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困,改進服務作風、提高服務能力,簡化辦事流程、提升辦事效率,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通過服務更好地貼近群眾、團結群眾、引領群眾。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