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北京市西城區:共繪黨建同心圓 激發城市基層治理新活力

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5日15: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西城區作為首都核心區是黨和國家首腦機關的辦公所在地,轄區內中央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609家,部級以上中央單位120家,另有“一行三會”等國家金融決策和監管機構,13家全國性金融行業組織。特殊的區位特征、首善的服務標准、復雜的社會結構等特點意味著傳統的黨建工作理念、領導體制、方式方法存在與新形勢不相適應的問題。如何搞好超大型城市核心區的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把特殊的區位優勢轉化為區域治理優勢成為區委積極思考的問題。區委認真貫徹中央、市委關於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全國、全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精神,牢固樹立全域黨建工作導向,以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構建起“區委統、街道聯、社區攏”三級聯動、條塊融合的區域化黨建工作體系,有效整合黨建資源,推動區域共治共享,共繪黨建同心圓,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向縱深發展。

二、做法與經過

1.建體系,構建“縱向同軸、橫向同心”區域化黨建工作體制。近兩年來,西城區委堅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制定《西城區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施方案》,從構建工作體制、健全運行機制、完善保障體系三個方面,進一步明確區委履行抓城市基層黨建主體責任,把方向、建機制、定標准、抓重點﹔街道黨工委全面兜底,是“一線指揮部”,發揮“龍頭”作用﹔社區黨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延伸社區黨組織鏈條,將黨支部建在網格,黨小組覆蓋到樓院。構建起“區、街、社區”三級黨建聯動體系的“動力主軸”,強化黨建引領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一體的基層治理格局。建立統一領導、區域內各類黨建力量共同參與,區、街道和社區三級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制定區域化黨建“三項清單”: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和“六項機制”:需求征集、議事協調、合作共管、項目化服務、問題報處、評價監督六項運行機制,推動形成了全區域統籌、多方面聯動、各領域融合的區域“大黨建”工作格局。

2.推改革,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區域統籌協調和綜合治理能力。區委始終把推動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轉型作為筑牢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基礎的關鍵環節,從2017年開始,啟動街道管理體制改革,聚焦街道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主責主業,通過“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權力下放”等舉措做實基層,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梳理、制定122項《街道工委、辦事處職責清單》,明確街道履職依據。實施街道機構綜合設置,整合現有內設機構為綜合辦公室、黨群工作辦、平安建設辦、城市管理辦、社會建設辦、民生保障辦和地區協調辦,形成扁平高效的運行體制。設置黨群服務中心、街區治理中心(全響應大數據中心)和市民服務中心,加快街道由“行政機關”向“民生窗口”轉型。建立實體化綜合執法平台,健全地區管理委員會機制,賦權街道對派出機構指揮、考核和相關負責人的提拔建議權,增強了街道統籌綜合執法權力。調整機構編制設置,建立街巷長制,1392名街道管理力量下沉到街巷,形成街道干部一線工作的運行機制。街道體制改革后,基層組織的社會動員能力和群眾工作能力明顯提升,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背街小巷治理、街區整理的硬仗中,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換來整治任務節節勝利。

3.促共建,推動形成駐區單位與街道社區互聯互動共建共享格局。開展“進千門走萬戶”行動,區領導帶頭主動走訪中央單位、駐區企業,了解需求、幫助解決困難。全區黨員干部走訪5000多人次,解決問題3000余條,各級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進一步增強。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依托黨建協調委員會的平台,引導駐區單位參與社區治理,實現事務共商、平台共建、資源共享。月壇街道積極發揮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作用,針對三裡河一區周邊生活服務業設施不足的問題,在國家發改委基建物業管理中心大力支持下,建立月壇街道百姓生活服務中心三裡河一區站,讓疏解整治成果惠及地區群眾。廣內街道西便門動力社區,優化黨建網絡,打破黨組織隸屬關系的限制,採取聯建、聯管的方式,形成以社區黨組織帶動駐區單位的“1+N”共建黨組織的區域化組織體系架構,協商解決社區停車難問題。居民們紛紛表示“能有這樣的‘好鄰居’,我們很幸福!”

三、成效與反響

西城區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實踐,搭建了平台、聚集了資源,激發了駐區單位參與多元共治的新活力,解決了區域內不同領域、隸屬關系單位黨建工作自轉問題,推動各領域黨建工作有機融合、共建互補,共同繪就了區域發展的“同心圓”。

(一)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在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實踐中,創新提出“黨建+”模式,把黨建工作融入到城市安全、背街小巷整治、環境建設等重點工作、重點項目中,創新組織設置和服務方式,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與中心任務有機融合、同向發力,讓黨的旗幟在每個基層陣地上都高高飄揚。在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天安門周邊安保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大柵欄街道工委充分發揮黨建協調委員會作用,向張家口市駐北京大柵欄流動黨委吹響“集結哨”,2小時內動員120多名張家口在京流動黨員就到達了安保點位。十九大期間,累計800多人次的張家口在京流動黨員堅守在前門地區安保執勤一線,在首都北京樹起了一面鮮艷的流動黨旗,協助街道圓滿完成了安保執勤任務。

(二)黨建融入民生,全面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始終緊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增強居民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區委堅持把“環境要優美”擺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解決城市管理的痼疾頑症,積極推進和諧宜居示范區建設,打造群眾滿意的生活環境。堅持切實增加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在全市率先推行“民生工作民意立項”機制,發揮黨組織領導居民自治的作用,兩年來,共實施包括老樓加挂電梯、老舊小區准物業管理等民生工作民意立項項目45個,讓圍繞民意需求制定政策、實施工程,成為全區各部門、各街道民生工作的根本的遵循。

(三)推動各領域黨建工作有機融合、共建互補。通過發揮黨組織紐帶作用,淡化了區域內各類組織的體制、隸屬、領域觀念,實現了互聯互動、資源共享。區委專門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引導社會單位資源開放推進區域共建共享的指導意見》,率先開展“社區之家”試點,設立了駐區單位資源共享獎勵項目,引導駐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廣內街道創建“紅牆同心”社會公共責任體系,把地區發展目標和群眾關心的公共問題納入責任體系,促進更多單位為地區發展貢獻力量。

(四)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黨員干部與居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結合市委關於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雙報到”的要求,開展了“社區統一行動日”行動,組織城市清潔日、月末大掃除、周末小巷當管家、小巷值日生、最美街巷隨手拍、背街小巷環境提升論壇、我家街巷最好看等系列主題活動,駐區單位的黨組織、黨員積極響應,積極認領服務崗位,積極參與社區建設與服務。截止目前,全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已基本完成報到工作,到社區報到的單位黨組織1483個,在職黨員53789人,開展“部長進社區”、“社區統一行動日”等區域化黨建項目375個。

四、經驗與啟示

1、堅持共同價值引領,凝聚共同發展共識。在工作實踐中,西城區將不折不扣落實中央方針政策和凝心聚力推動區域發展相結合,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紅牆意識”,並以此作為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紅色引擎,讓“絕對忠誠、責任擔當、首善標准”成為全區各級黨組織、黨員共同價值標准。在紅牆意識的引領下,有全國聞名的“西城大媽”,默默守護著千家萬戶的安全,提供各類違法線索萬余條﹔有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新302餐廳堅持十年為22個社區老人送餐,全年平均累計就餐送餐人次達4萬余人的中央單位,正是有了“紅牆”這一共同的意識,凝聚起區域共同發展的力量,實現了黨的旗幟在每個基層陣地上都高高飄揚。

2、堅持共商共治方式,形成互通聯動合力。推動不同領域、不同層級黨建工作融合、融入是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難點。區委根據駐區單位層級高、行業分布廣的特點,從拉近距離、加深了解、增進感情入手,區委建立了區領導聯系服務駐區中央單位、重點企業的制度,搭建駐區單位黨組織與區委、政府溝通的橋梁,邀請駐區單位負責人列席區政府常務會﹔舉辦區政府向駐區單位報告工作等活動。探索實施“黨建+”工作模式,深入開展基層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雙報到”工作,推動形成了黨員教育聯管、思想工作聯做、普法教育聯抓、社會治安聯防、公共設施聯造、困難群眾聯幫、社區環境聯治、社區文化聯辦、社區文明聯創、和諧社區聯建的“十聯”的區域化黨建良性運轉,激發了駐區單位及在職黨員參與區域治理的熱情,統籌下好區域化黨建“一盤棋”。

3、堅持共贏共享導向,迸發區域發展活力。區域化黨建工作如果抱著‘吃大戶’的邏輯,無法深入開展下去,隻有合作共贏才可持續。西城區將服務中央與服務百姓相統一,打造黨建資源精准對接平台,在街道設立黨群活動中心,在商務樓宇、產業園區、商圈,建立黨建工作站實現信息、陣地、文化、服務共享,為駐區單位解決停車難,提供健康義診、法律咨詢、文化藝術、愛心募捐、為大齡未婚青年牽線搭橋等服務,駐區單位黨組織也熱情為街道服務,形成良性互動。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組織部每季度來社區為居民群眾講黨情、世情﹔國家發改委、光大銀行等120多家中央駐區單位資源與社區居民需求精准對接,推動與駐區單位的形成了資源共享、利益共贏的區域化黨建運行機制。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