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江蘇南京市建鄴區:完善基層組織體系建設 引領城市社會治理創新

中共南京市建鄴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5日14: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基本概況】

建鄴區地處江蘇省省會南京市主城西南部,區域面積80.83平方公裡,現轄6個街道辦事處、59個社區,常住人口約45萬人。目前全區共有黨工委21個、基層黨組織875個,黨員22508名,其中:社區黨組織59個(含社區黨委42個、社區黨總支7個、社區黨支部10個)、社區黨員11828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主動適應城市社會群體結構和社會組織架構的變化,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創新﹔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建鄴區委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下的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深入實施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努力把城市基層黨組織打造成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的堅強堡壘,為建鄴高標准建設南京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做法】

一、以“優架構”建“大格局”。以實現“街道去機關化回歸社會建設、社區去行政化回歸自治、網格去中心化回歸服務”為目標,發揮黨組織統領作用,以網格為基礎,以服務管理為重點,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深入推進街道、社區兩級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做優街道、做強社區、做實網格。一是切實轉變街道職能定位。自2011年起,在全市率先剝離街道經濟職能,區域各項經濟職能由4個功能園區全面承接,推動街道集中精力抓好黨的建設和社會治理。整合街道內設機構,將原來10多個內設科室統一調整為“一辦三科”,增設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著力構建分工合理、權責清晰、資源優化、運轉高效的工作體制。深化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6個派駐執法部門直接將執法人員下到街道,9個聯系執法部門定人定時參與監管執法,成立街道行政執法大隊黨支部,將來自於不同單位的執法人員納入同一個黨組織進行管理,突出街道在屬地城市管理中的基礎地位、統籌職能和保障作用。二是調整優化社區組織架構。深化社區治理結構創新,以黨委統籌全局、居委著眼自治、綜治委牽頭治理、事務服務中心專注服務,充分突顯社區黨組織在社區各類組織和各項事務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強化社區黨組織對社區其他組織人事安排的建議權和審核把關權,對社區重要事項的決定權、領導保障權和管理監督權,確保社區黨組織權責一致、統籌有力,使社區各項工作充分體現黨的意志和要求,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社區治理體制。三是探索創新網格化治理機制。積極開展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試點,實現網格統一劃分、人員統一配備、資源統一整合、信息統一採集、服務統一標准,最大限度地整合基層服務管理資源,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和關口前移。完善“社區建黨委—網格建黨支部—樓棟建黨小組”的組織設置形式,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空白點的網格化黨建組織體系,網格化黨建工作實現全覆蓋。

二、以“強機制”構“大體系”。以創新社會治理工作機制為抓手,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機制銜接、功能優化,建立起銜接配套、整體聯動、規范高效的社會管理工作新格局。一是“共駐+共享”資源整合機制。堅持街道社區區域化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和駐區單位黨組織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資源優勢、文化優勢,通過強化走訪溝通、強化資源整合、強化結對共建、強化雙向服務,形成組織建設共議、黨員教育共抓、重要事務共商、優勢資源共享、惠民活動共辦、區域治理共擔的區域化黨建格局,不斷推動黨建共建區域化、管理治理網格化、惠民服務精准化。二是“線上+線下”精准服務機制。發揮“互聯網+”作用,積極打造以“微平台、微心願、微行動、微實事、微星光”為主要內容的網絡數字化黨建平台“五微共享社區”,“微平台”開辟各級黨組織網上工作“連鎖店”,“微心願”匯集民意訴求“大數據”,“微行動”樹起為民服務“公告欄”,“微實事”設立惠民工程“投票箱”,“微星光”亮起先進模范“光榮榜”,增強基層黨組織了解群眾呼聲、暢達社情民意、化解社會矛盾、提供社區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自2017年5月正式上線以來,注冊用戶及關注人數約16萬人,為群眾解決微心願達40萬條,辦理微實事近700件,在整合服務資源、暢通服務渠道、促進服務落地等方面發揮了明顯作用。三是“建議+評議”民主監督機制。全面推行社區事務聽証會、社區矛盾協調會、社區工作評議會和社區為民服務站“三會一站”社區黨建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社區黨組織統籌各方推進社區建設和管理的能力。通過召開社區事務聽証會,收集民聲民意﹔通過召開社區矛盾協調會,協商解決社區管理服務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召開社區工作評議會,實現社區民主自治和黨內民主監督﹔通過建立社區為民服務站,整合各類社區社會組織、黨員志願者,形成黨組織服務黨員、黨員服務居民的良好局面。

三、以“實保障”促“大成效”。大力推動政策向基層傾斜、人才向基層流動、資源向基層集聚,強化基層社會治理人財物保障,增強廣大黨員群眾獲得感。一是抓組織領導。結合建鄴區情實際和基層黨建重點任務,分年度先后確立了“基層黨建提升年”、“黨建深化年”、“基層黨建創優年”、“對標奮進年”等工作主題,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區委主要負責同志領辦“一個社區一個品牌”基層黨建“書記項目”,在2017年全市社會建設創新“十佳案例”評選中,建鄴區有三個社區案例獲選。二是抓隊伍建設。將基層社會治理一線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重要平台,樹立鮮明的選人用人導向,先后從區級機關和街道擇優選派近百名干部到社區任職,今年新提拔的26名區管干部中有5名社區黨組織書記。健全社區工作者管理激勵機制,在全市率先實現社工收入不低於上年度城鎮非私營單位從嚴人員平均工資水平,開展“十佳”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及優秀社工評選,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社區工作者干事創業熱情得到激發。組織開展大規模社區黨組織書記及黨務工作者培訓,選拔優秀社區工作者去先進地區挂職鍛煉,切實提升履職能力和水平。三是抓硬件投入。深入推進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推動社區辦公服務用房達標升級,全面建成6個街道、53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全區14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以上。加大社區經費保障力度,除社區工作經費、社區黨組織工作補助經費外,每年為每個社區新增20萬元管理服務經費。連續3年開展社區為民服務專項資金績效評估,提升資金使用效能。四是抓考核評價。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強黨的建設考核評價工作的實施意見》,實施黨的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百制”考核,注重日常指導與過程性評價,從共性目標、個性目標、創新創優目標和滿意度目標等四個維度,對黨組織的實績做法、特色亮點等進行考核。加強考核結果運用,將考評結果與街道、社區班子成員調整、評優評先、晉升獎勵挂鉤。

三、【體會與啟示】

通過幾年來的實踐,我區初步形成了以社區黨組織為中心的多方聯動、互動的新平台,社區黨建工作引領社會治理創新的能力不斷加強。2018年8月,民政部“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驗收組專家一致認為,建鄴區在以街道“擴權增能”,促進社區“減負增效”上探索了一條有效路徑,可復制、可推廣。繼續深化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相關工作,要注重把握以下方面:

一是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必須以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為先導。街道社區黨組織是城市基層治理的主要依托,隨著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街道社區承擔的任務愈來愈重,必須推動街道聚焦主責主業,突出黨組織在各項工作中的引領作用。通過剝離街道經濟職能和大科制改革,強化了街道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民主法治、基層黨建等重點職能﹔通過深化社區治理結構創新,確立社區黨委統攬全局的核心地位,使社區各項工作體現黨的意志和要求。

二是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必須以強化黨組織的整合社會功能為依托。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結合,要發揮黨的獨特組織優勢,善於用黨的資源來撬動社會資源,用體制內組織帶動體制外組織,將整個社會聚合起來。通過構建區域化黨建格局,打造“線上+線下”黨建平台,將社會各方力量納入黨建引領下的基層治理體系,以扁平化的工作體系、網格體系和網絡體系,系統地挖掘和運用社會資源潛力,有效推動基層治理。

三是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必須以完善黨組織的基層保障體系為支撐。基層黨建工作需要必要的物質和硬件支持,要始終堅持資源向下,大力推動政策向基層傾斜、人才向基層流動、資源向基層集聚。通過健全社區工作者管理激勵機制,加強社區工作者業務素質培訓,推動社區辦公服務用房達標升級,加強社區為民服務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為街道社區開展民生服務和黨建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員、資金、場地以及政策支持。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