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浙江湖州吳興區:探索創新三聯機制 著力激發城市黨建活力

中共湖州市吳興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5日14: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吳興區下轄7個城市街道、63個城市社區,共有社區黨組織300個,其中黨委22個、黨總支26個、黨支部252個,在冊黨員6988人,在職黨員3035人,常住人口26.1萬人,流動人口3.1萬人。隨著城市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城市管理中心不斷下移,街道社區承擔的任務越來越繁重,但街道社區的原有定位與日益繁重的社區治理和服務任務形成巨大反差。街道社區黨組織普遍承擔較重的行政事務性工作,聯系服務群眾、組織發動群眾的功能弱化。同時,大部分單位共駐共建意識不強,局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條塊之間缺乏協調性,互聯互動不緊密,基層黨組織在協調轄區單位參與上能力有限、招數不多。近年來,吳興區牢牢把握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市和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實驗區契機,全面推進街道體制機制改革,探索組織聯合、區域聯動、服務聯系“三聯”機制,創新“一盟兩會四色”載體,著力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的新時代社區治理新模式,努力打造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的“吳興樣板”。

二、做法與經過

近年來,吳興區緊緊圍繞“黨建領航 同心共治”目標,建立健全“三聯”機制,積極構建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轄區單位、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力量共同參與的城市黨建工作格局。在推進過程中,吳興區委高度重視,把加強城市基層黨建作為一號課題,注重謀在先、把方向、抓大局,陸續研究出台《關於加強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意見》等“1+5”文件,並採取項目化管理形式,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有序推進基層黨建機制體制創新發展。

1.街社聯合機制,全面跑出城市黨建加速度。一是堅持推進街道體制改革。大刀闊斧開展街道體制機制改革,相繼出台《關於深化中心城區街道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和《中國共產黨湖州市吳興區街道工作委員會工作規則(試行)》,構建“6+3”內部架構,調整優化街道內設機構,單設黨建辦公室,首次將黨群服務中心設立為街道下屬事業單位。增強人員力量,通過全區統籌調劑方式新增中心城區街道25個事業編制。二是堅持增強街道管理職能。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權力下放、權責統一”,全面調整市場監管所、綜合行政執法中隊、司法所等部門派駐機構,構建“四個平台”基層治理體系,市區兩級逐步下放服務管理事項,下派機關干部110余人。三是堅持減輕基層繁重包袱。實行街道社區公共服務清單准入制度,在明確細化街道工作職責的基礎上,上級職能部門不得隨意將本職工作職責下放到街道及社區。如有新增事項確需街道承擔的,職能部門不能直接下派,須由上級黨委、政府嚴格審核把關,並做到權隨事轉、人隨事轉、費隨事轉,確保權責對等。

2.區域聯動機制,著力增強城市黨建凝聚力。一是強化左右協同。健全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機制,探索建立“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新型街道社區黨組織體制,深入推進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區域黨建共建共融。全面推行兼職委員制度,制定出台《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工作意見》,規范和發揮兼職委員作用。二是加強上下聯動。設立“街市服務管理協商委員會”,由市、區、街道和轄區單位共同參與,強化屬地事務管理的統籌協調能力,協商街道轄區內各級社會服務管理事項,構筑起“上下協調”、“面對面協商”、“專題協商”等多個協商溝通渠道。例如針對老舊小區配套用房分散、服務功能分散等問題,通過與市區有關部門溝通,通過用房產權轉移、分散用房集中置換等方式解決辦公用房不足問題。三是鼓勵跨區結對。堅持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紐帶,打破區域、行業壁壘,健全服務管理機制。推行組織共建,推動43個區級部門機關黨組織、54個高校黨組織與63個社區黨組織開展跨區結對共建,實行黨員共管、活動聯辦。大力推動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行業組織中黨組織之間結對共建,落實“四聯五微”黨建工作法,聯動共建單位、轄區企業、社會組織等以微行動、微項目、微身份、微心願、微服務等為抓手,實現聯組共治、聯企共建、聯社共創、聯群共美。

3.黨群聯系機制,充分發揮城市黨建戰斗力。一是“一盟兩會”搭台唱戲。積極創新基層治理載體,出台《關於加強街道黨建引領建立“一盟兩會”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推進街道“一盟兩會”(區域黨建聯盟、物業公司聯合會、業主委員會聯合會)建設,在街道工委層面建立區域黨建聯盟,成立物業公司聯合會、業主委員會聯合會,逐步推動“兩會”黨組織建設,促進基層黨建工作融合,全力構建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深度參與,駐區單位多方聯動的基層治理新格局。二是“網格支部”精細管理。依托住宅小區、樓棟樓群、商業街區等,科學調整網格分布,在中心城區建立376個網格黨支部(黨小組),構建起“社區黨委(總支)—“網格”黨支部—黨小組”三級組織網絡,真正把支部建在網格上。堅持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充分發揮網格黨組織實質作用,合力推動居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社區落實落地。三是“四色民情”入戶交心。積極推動社區干部走出辦公室、走進群眾中,推行“四色”民情服務機制,根據社區居民生產生活實際按“色”劃分為紅、黃、綠、藍“四色”人群,按照“一戶一檔”建立“四色”民情檔案室,把脈居民需求,對症開展服務,有效提升社區服務水平。

三、成效與反響

一是全面編織了街社聯合“一張網”。隨著街道體制機制改革的順利完成,街道職能的轉變進一步加快,街道的職責定位更加明晰。同時,減負增能不僅強化了街道社區黨組織的自身建設,而且還把人、權、財、物等資源精准有效投放到基層一線,讓街道統籌有平台、有抓手、有底氣,領導和引導基層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二是成功實現了區域聯動“一盤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各部門各行業同向發力,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基本建立,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推動了城市基層黨組織共駐共建、互聯互動,城市黨建同頻共振、整體推進工作格局初步建立。目前,已吸納95名來自兩新組織、物業公司等共建理事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兼任社區黨委委員參與社區共建﹔通過街道與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市城市集團等部門溝通協調,新增解決老舊社區辦公用房面積4500平米。

三是真正凝聚了黨群聯系“一股勁”。有效整合了居民自治、社區物業、社團組織、志願者團隊等各方力量,把分散資源調動起來,有效化解矛盾問題。截至目前,63個社區已全部成立黨建聯盟,聯盟成員單位領辦服務項目325個,累計解決各類民生需求215個。建立起以社區干部為支撐,黨員為骨干、網格員為補充的“小紅磚”黨員志願服務隊,已組建“小紅磚”志願服務隊400支,走訪居民8.5萬戶,收集意見建議1235條,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05件。

四、經驗與啟示

1.體制改革打通了城市黨建大動脈。城市黨建就是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有機聯結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機制銜接、功能優化的系統建設和整體建設。做好城市黨建工作,必須加強街道社區黨組織自身建設,充分發揮其領導核心作用。要推動街道聚焦主責主業,街道體制機制改革勢在必行,要持續為街道社區減負增效,突出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能力。

2.“一盟兩會”加快了城市黨建微循環。“一盟兩會”作為“大黨委”、“大工委”的具體延伸,在發作實效、創新載體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在實踐當中,城市黨建的落腳點往往在解決城市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是針對居住小區,通過加強社區黨組織對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的指導和監督來化解各主體的矛盾糾紛,通過黨建聯盟單位的資源共享實現潮汐停車等個人的實際困難就成了很好的做法。

3.創新驅動凝聚了城市黨建強動力。城市黨建是順應新時代潮流孕育而生的黨建新課題,沒有成熟的經驗做法可以參考借鑒。我們不能隻用以往的視角和思維來理解城市黨建,在實踐當中更要大膽創新的魄力,尤其是在機制體制方面要勇於突破陳舊觀念的束縛,構建責任清晰、分工明確、溝通順暢、監督有力的制度,使基層黨組織自覺落實責任制,不斷增強城市基層黨建的內在動力。要想方設法創新載體依托,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搭建高效的數據服務平台,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讓黨建時刻跟隨新時代發展的步伐。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