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黑龍江雞西雞冠區:構建網格精准服務 黨建引領社會治理

中共黑龍江省雞西市雞冠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5日11: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城市基層黨建基本情況

雞冠區區域面積153.2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32平方公裡,總人口50萬,區域內各類組織數量多、情況雜。目前,雞冠區委共有黨的基層組織421個(黨委10個,黨總支部34個,黨支部377個),黨員10657名。其中,設街道黨工委7個,下設21個“一社一居型”社區,共有社區黨員6634名。全區採取派建、聯建的方式,新建“兩新”組織黨組織71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率分別達到81.7%和89.6%。黨的十九大對基層黨建提出了“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的新要求,雞冠區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煤城中心區城市治理特點和規律的黨建工作新路徑,創新推進“中心功能型”城市基層黨建,實現了黨組織區域化設置、黨員網格化管理、各類資源社會化服務的“統籌式”大黨建格局。

二、問題淺析

1、統籌黨建工作機制不完善。工作開展方式主要依托協商和溝通,建立在傳統的“單位制”組織形式之上,相互隔離、封閉運行的狀況屢見不鮮。統籌協調機制運行乏力不暢通,區域內駐區單位對社區黨組織的工作支持配合不夠。職能部門間合作不夠,公安系統戶籍入戶登記、勞動保障站入戶登記沒有將黨員身份進行確認,導致推行網格化管理過程中入戶調查黨員難度加大。

2、資源整合約束力和融合度不夠。諸多駐區單位在工作機構和職能權限劃分上受行政層級、條塊分割等因素影響,牽頭城市基層黨建的街道社區黨組織對轄區單位缺乏“剛性”約束力。受近年來經濟持續不振的影響,原有大型企業和部分駐區單位可整合的服務資源較少,共建意識較弱,態度較生冷。而大部分“兩新”組織規模較小,開展大型共建活動難度較大。

3、轄區黨員管理和作用發揮問題較突出。作為市域中心區,隨著城市擴容和國企人員社會化管理,大量外區居民黨員、國企黨員、復員軍人黨員、大學生待業黨員等涌入社區,社區黨員隊伍日益龐大,且年齡、職業、收入構成呈現復雜化,給教育管理帶來了極大壓力。同時,社區黨員平均年齡偏大,外出流動黨員較多,社區黨組織中能真正發揮作用的黨員人數不足黨員總數的三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區域化黨建工作的開展。

4、社區黨務工作人員能力素質偏低。雖然近年來,社區工作者隊伍得到不斷充實,但人員配備與繁重的黨建工作任務仍然不相適應,往往是幾個人服務幾千人,幾名黨員管理數百名黨員,且文化素質參差不齊,有社工師資格証的佔比極小,組織能力和服務能力相對欠缺,處理基層黨建事務或復雜的社區事務能力不足。

三、具體實踐

隨著城市擴容、棚戶區改造、城鄉一體化、產業轉型的推進,大量外遷居民以及一批大項目逐漸落戶扎根市域中心區,街道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優化管理、維護穩定的任務日益繁重。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8個方面重點任務,雞冠區委緊盯問題短板,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趟出了具有煤城中心區特色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路子。

1、創新機構設置模式。推行“1+1+3+N”城市基層黨建組織模式,即“一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辦公室、一個城市基層黨建服務中心、三個服務站和N個網格黨組織”。 黨建工作辦公室設在街道黨工委,協調指導社區黨建服務中心開展大型聯建活動,服務中心下設駐區單位、文娛團體、代表委員等不同類別服務站,將黨建服務功能和公共服務功能有機結合,突出基層黨組織建設、社區群眾服務、社區綜合治理、流動人口服務等功能。以區域內樓宇、小區、商圈、物業小區和路街為單位劃分網格,設立網格黨小組,形成管理有方、銜接有序、作用有力的黨組織體系。

2、創建特色先行試點。制發《雞冠區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確定南山街道黨工委、康新社區黨支部為全市試點,組織黨組織負責人到佳木斯、伊春等地學習觀摩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特色做法,舉辦區級街道社區黨務工作者黨務專題培訓和城市基層黨建專項培訓,擴充區域黨建知識容量,交流總結試點工作經驗,已累計培訓200余人次。突出“黨群服務+黨建”特點,投入13萬元對試點街道社區進行整體規劃,切實加強城市基層黨建試點陣地建設,打造具有“中心功能型”特點的一體化黨群服務中心。

3、高效整合駐區資源。完善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雙報告、雙評議”考核評價機制和“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雙向認領”機制。持續更新需求、資源、項目三類清單,促進陣地、服務和信息“三個共享”。明確領導干部帶頭推進、“雙報到”單位區域共建和街道社區考核評價“三個責任”。建立駐區服務資源、轄區內在職黨員、轄區內“兩代表一委員”三本台賬。健全駐區黨建承諾制度和聯席會議制度,在社區成立“陽光議事廳”,與駐區單位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把隸屬於不同系統、掌握不同資源、聯系鬆散的機關事業單位、農村、“兩新”組織聯結為緊密型的黨建共同體,對涉及轄區內黨建活動、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共同議、共同幫、共同辦、共同解決﹔街道社區協調引導駐區單位參加社區舉辦的各類黨建、文娛、公益活動,爭取駐區單位從場所、人力、物力上給予適當支持。在商圈黨組織中建成集黨員活動、聯席共建等功能於一體的“紅色陣地”,開展誠信經營黨員示范戶、黨員服務先鋒崗等活動,讓企業黨員有歸屬感、業主有榮譽感、群眾有獲得感。

4、精准定位服務形式。結合煤城中心區轉型特點,構建“八型網格”。劃分閉礦服務型網格。針對閉礦帶來的經濟發展滯后、就業創業壓力增大、留守人員增多等問題,探索閉礦居民托管服務﹔針對回遷居民訴求增多的情況,劃分回遷服務型網格,以網格黨員為紐帶,整合區域內物業、派出所等單位服務資源,為回遷居民提夠全方位服務﹔針對城鄉混合新特點,劃分城郊服務型網格,整合社區和農村活動場所,構建橫向到農村社區居民,縱向到農村社區家庭的“黨建鏈”, 建立“農村+社區城郊網格”,開展“微服務”,滿足群眾“微心願”﹔針對市區兩級機關、中省直單位混駐的現狀,劃分駐區服務型網格,整合轄區內駐區單位服務資源、活動場所,實現場所、人員、資源充分利用﹔針對園區內企業密集的特點,劃分園區服務型網格,建立“兩新”組織黨群活動和服務中心,探索社企黨組織聯建聯管機制,實現“社企黨員”共管、場所共用、活動聯搞﹔針對商業集中區域黨建弱化問題,劃分商圈服務型網格,引導商圈企業開展“民生互惠”活動,依托社區開展人員招聘、產品推廣等,社區依托商圈企業開展惠民商業服務﹔針對物業行業民生需求集中的特點,劃分物業服務型網格,推進精細化網格服務,建立以社區黨員和物業員工共同參與的“黨建服務聯盟”,在網格內共同發揮綜合信息、物業管理、便民服務、治安巡邏和信訪維穩等作用﹔針對黨員志願服務覆蓋面較小的問題,劃分特設服務型網格,突破區域網格限制,以“志願服務工作室”為陣地,積極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為區域內優秀黨員發揮作用搭設平台。

5、集中管理流動人才。設立雞冠區流動人才黨支部,以屬地管理為主、行業管理為輔,對全區未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復轉軍人黨員進行定期摸排,建立黨員基本信息、流出地、聯系方式等基礎台賬,專人負責組織關系接轉、活化組織生活,採取返鄉集中培訓、遠程教育、網絡匯報等形式,做好黨員管理教育工作。創新落實“五個一”職責,每半月給流動黨員發送一條溫馨短信,每月組織一次網絡集中學習,每季度組織開展一次“黨日活動”,每半年利用微信視頻語音講一次黨課﹔每年組織召開一次網絡組織生活會,逐步實現流動黨員聯系互動經常化、學習教育信息化、發揮作用正常化。目前,已納入黨員53名,累計開展組織生活6次,參與300余人次。

6、開通網絡服務平台。抓實智慧黨建在城市黨建中的運用,積極構建“網絡+”模式,申請開通了“雞冠先鋒”微信平台,突出基層黨建動態、黨組織服務、黨員服務、城市區域化黨建等特點,科學劃分欄目,設置微動態、微黨建、微服務三大板塊內容,每個工作日發布一期,以豐富的內容、權威的解讀、龐大的信息量、較強的可讀性,成為黨員群眾交流的重要陣地。目前,“雞冠先鋒e家”微信公眾號已推送信息1000余條,進入龍江黨建微信平台百強榜。街道社區結合實際,分別開通了網絡信息平台。西山街道設立微信公眾服務平台,並在西山社區建立首個社區廣播站,定期發布黨的各項惠民政策。西雞西街道賽洛城社區創建“依+醫服務”平台,先鋒社區創建“網格服務”平台,幸福裡社區創建“統籌服務”平台。

四、取得成效

1、區位黨建優勢得到明顯提升。以社區黨員和在職黨員承擔社會責任為突破口,結合社區網格化管理機制,建立“黨員信訪員”制度。目前,已搜集民意700余條,協調解決70余件次。開展“法官進社區”活動,建立法官工作室,為困難居民群眾減免緩訴訟費14萬元,為社區居民提供網絡預約立案服務25件,調節民事糾紛39起。在社區設立了“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對涉及轄區內黨建活動、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共同議、共同幫、共同辦、共同解決,目前,已協調解決區域內實際困難30余件次。在園區和社區分別成立了“兩新”組織黨群綜合服務中心,為區域內“兩新”組織黨員職工提供了活動陣地,實現了社區資源企業共享、社區陣地企業共用,已累計服務“兩新”組織職工270余人次。街道社區累計與“兩新”組織開展聯合服務活動60余次,城市中心區立體式共駐共建格局逐漸形成。

2、黨員奉獻意識得到顯著增強。在全區范圍內開展黨群義工服務活動,通過助老、助弱、助少、助殘、助急“五助”服務,關愛社會弱勢群體,不斷拉近黨群距離。去年以來,開展各類黨群義工活動1560余次、參加9810人次,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1610余件次、受益23000余人,捐贈款項、物資折合共計4.5萬元。組織全區黨員干部開展“牽手行動”,採取“三幫”,即,“幫困難黨員堅定理想信念,有組織歸屬感﹔幫困難黨員堅定生活信心,有解決問題出路﹔幫困難黨員堅定共同奔小康的決心,有創業就業門路”,針對生活、住房、醫療、就業、養老等進行全方位幫扶。去年以來,累計解決實際困難70余件次,幫助11名困難黨員脫貧。

3、共建共享資源得到全面整合。各街道社區共與28家駐區單位簽訂共駐共建協議,協調解決轄區群眾實際生活困難80余件次。充分整合職能單位服務資源,與就業局聯合定期舉辦招聘會,設立就業創業自助角,不定期發布招聘用工信息,已聯合開展招聘會20余場次,發布招聘信息480余條,下崗失業黨員群眾實現就業120余人。紅軍路街道紅旗社區將萬達廣場劃入了社區網格管理,在重要節日,聯合萬達廣場開展文藝匯演。東風街道與雞西大眾醫院建立“友好”單位關系,定期開展“送醫進社區、百姓健康行”活動。向陽街道園林社區聯合和平小學在社區設立流動圖書室,每周三免費供學生閱覽學習。建立2個特設網格,以“志願服務工作室”為陣地,將作用發揮明顯的黨員納入網格管理,積極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為區域內優秀黨員發揮作用搭設了平台。80個民間文娛團體也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在共駐共建中發揮良好作用。

五、啟示

1、開展網格精准服務,需建立派駐共建機制。結合“兩新”組織“雙覆蓋”工作,從街道、社區選派綜合素質好、服務熱情高的黨員進駐區域內“兩新”組織,建立兼合式聯合黨支部,實現黨的工作在“兩新”組織中的全覆蓋,通過黨員的銜接服務和黨建指導,整合區域內更多服務資源,更好地發揮網格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2、開展網格精准服務,需建立協商共議機制。街道黨工委要與駐區單位商議建立“黨建服務協商共議機制”,定期組織召開協商議事會議,把隸屬於不同系統、掌握不同資源、聯系鬆散的機關事業單位、農村、“兩新”組織聯結為緊密型的黨建共同體,解決轄區內聯合活動、群眾服務、公益事業等需求,爭取駐區單位從場所、人力、物力上的支持,實現難事共同議、難題共同解、服務共同做。

3、開展網格精准服務,需建立黨員共管機制。以社區黨建服務中心為陣地,將區域內“雙報到”黨員、在職黨員、黨群義工與所屬單位共同管理,構建跨區域、全天候的黨員教育管理模式,實現煤城中心區黨員服務上的大整合。採取“日巡查、周匯報”方式,隨時隨地收集民情、民意,定期將反饋意見上報社區黨支部,支部通過召開黨群議事會、區域聯建會等方式,協調解決物業服務、子女就學、創業輔導等訴求和問題,給居民滿意答復。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