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廣西桂林七星區:“五步為民”工作法 開創社區治理新模式

中共桂林市七星區委員會組織部

2018年10月25日10: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天上北斗,人間七星。七星區位於桂林市漓江東畔,總面積121平方公裡,總人口31萬人,下轄一個鄉、四個街道、一個旅游經濟區,共29個社區,19個村,基層黨組織526個,黨員10399人。近年來,七星區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堅持黨建為引領,以滿足居民需求為目標,以社區治理為抓手,創新推行“五步為民”工作法,開創社區治理新模式,提升社區服務質量,涌現了毛塘路社區、辰山社區、五通社區、空明社區等一批全國和諧示范社區和先進典型。

一、背景起因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而社區是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單元,是宏觀社會的縮影。社區基層黨組織是黨和政府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因此做好社區服務和創新社區管理尤為重要。針對社區工作存在群眾需求不了解、“居民自治”不能有效實現、黨群關系不融洽等情況,七星區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了民需”、“聚民力”、“理民事”、“解民憂”、“凝民情”五個步驟的“五步為民”工作法,促進社區文明和諧。

二、主要做法

(一)“三走訪三登記”了民需。

通過“三訪”和“三記”詳細了解社區居民的所思、所需、所盼,並針對性地開展社區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三走訪”摸清民情。無事隨訪,社區干部對轄區住戶進行分片包干,採取“串門”的方式,不帶工作、不帶任務,純粹到居民家中“拉家常”,了解居民情況,詢問居民訴求,征詢居民意見。重點走訪,針對困難家庭、下崗失業人員、勞教釋放人員、孤寡病殘等重點人群進行重點走訪,動態掌握他們的思想情緒、生活狀態和需求情況。急難必訪,社區有突發情況、刑事案件、鄰裡糾紛、家庭矛盾急難事宜時,社區干部在第一時間到訪,穩住事態,調解矛盾、解決難題。

“三登記”冊清帳明。民情登記,對社區黨員群眾的基本信息實行電子化檔案管理,建立本地居民信息大數據,做到“一戶一冊、一人一卡”,方便動態掌握,適時調用。民意登記,在居民小區、重點路段設置“社區服務意見箱”、開通議事微信群、服務熱線、定期發送《服務意見征詢信》等方式,收集居民的需求和意見,分類匯總,登記造冊。民事登記,社區對居民辦理的事項進行實時跟蹤登記,建立好紀實台帳,對居民辦理事項完成和辦理情況,採取周結、月清、定期講評的方式抓落實。

(二)“三聯合三帶動”聚民力

通過“三聯合三帶動”構建區域化黨建大格局,發揮社區大黨委核心作用、聚合轄區單位和各類組織的資源和力量,實現“共享共治”。

“三聯合”聚合資源。聯合轄區單位,將轄區企事業單位納入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實行大黨委聯席會制度和工作通報制度,共同協商解決轄區重大事項。聯合物業和業主。社區大黨委牽頭,定期組織物業公司管理部門、物業管理公司、業主委員會召開聯席會議,商討轄區內小區建設、居民服務、物業費收取等相關事宜。開展“紅色物業”,將黨組織覆蓋至物業公司和業委會,促進物業與業主之間良性互動。聯合志願者隊伍。建立“志願者服務中心”推行志願者注冊制度,對志願者服務的種類、時間、人數、聯系方式進行細分,制成《社區志願者服務卡片》,開設“志願服務自選超市”讓志願者服務與居民需求“無縫對接”。

“三帶動”凝聚合力。帶動工青婦組織,在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和黨員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帶動社區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全面參與到社區建設之中,各司其職,分工協作,互相促進。帶動社會組織,對轄區內的社會組織進行摸底調查,對其功能定位和活動方式進行認真研究,擴大社會組織中黨組織覆蓋率,選派黨建組織員指導社會組織建立黨組織,並積極協調,全面整合,明確相應的職責,安排相應的任務。帶動活動團體,組織黨員發起並積極參與到群眾性的健身群、舞蹈隊、攝影會等健康向上的活動團體中,擔任召集人和骨干,在活動中凝聚群眾、教育群眾、發展群眾,使黨組織的活動熱起來,做群眾工作的方式新起來,解決問題的途徑多起來。

(三)“三議事三公開”理民事

通過“三議事三公開”民主議事程序和公開的辦法規范居民自治的內容、形式和效果,實現社區民主自治。

“三議事”民主決策。社區兩委班子商議,針對社區黨員群眾提議的社區重大事項,先由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充分討論,認真論証,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形成商議意見。黨員大會復議。針對黨內重大事項、社區“兩委”會提交黨員大會討論審議的相關事項。提前三天發給黨員醞釀並征求居民意見,並召開黨員大會進行復議,到會黨員人數須佔黨員總數的2/3以上,審議事項經應到會黨員半數以上同意方可決定后提交居民代表會議表決。居民代表會決議。對黨員大會審議通過的事項,或社區特別重大事項,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由社區居委會主持,召集居民代表會議討論表決。參加會議人數須符合法律規定,居民代表會議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參加,所作決定應當經到會人員的過半數通過。未通過的事項視情況或終止或暫緩或修改完善后重新進入“三議事三公開”決策程序。

“三公開”全程透明。提議事項公開,經研究通過的提議事項和初步辦理意見或實施方案,由社區黨組織在提交社區“兩委”會商議前3天在公開欄上公示。決議結果公開,經居民代表會議決議通過的事項和決議結果,在公開欄上公示。辦理結果公開,決議事項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由居委會組織實施,實施結果及時向全體居民公示。決議事項辦理結果,必要時可組織黨員和居民代表評議,以利於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辦理質量。

(四)“三服務三平台”解民憂

以“三服務”為抓手,以“三個平台”為載體破解難題,為居民分憂,讓社區和諧溫暖。

“三服務”解憂扶困。政務理事服務。構建了“冊網屏站”服務模式。通過社區便民服務冊、社區便民服務網、LED示屏、社區群眾事務受理站收集的群眾事務進行“上站式”受理,全方位的給居民提供最為直觀的服務。關愛幫扶服務。為社區困難人群提供生存、生活、發展等各方面的關愛幫扶,並形成定期走訪、慰問、培訓的有效機制﹔社區居干、黨員、志願者與社區困難群體結成幫扶,實行“一幫一”、“多幫一”的工作格局,使困難群體盡快脫困。志願菜單服務。整合社區黨員志願者、青年志願者、單位志願者隊伍力量,將志願服務的種類、人員、時間、聯系方式等以卡片和網絡發布的形式制成《志願者服務菜單》,並面向居民公布,有需的居民可以“點單服務”。

“三平台”便民利民。探索“智慧社區”新模式,構建和諧社區。智慧黨建平台,在智慧黨建平台開設“指尖黨建”APP,及時推送黨建動態、支部建設、黨務服務等,強化黨員學習交流。“城事居辦”平台。建設一站式黨群服務中心,開通“指尖政務”社區服務,有效銜接桂林市、七星區、社區相關辦事機構,優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社區指導居民到上級單位或部門辦理或打包代辦,盡量做到“城事居辦”。矛盾調解平台。建立以“法律調解中心”為平台的家庭矛盾和鄰裡糾紛調解機構,樹立“以和為貴”的鄰裡共識,建立“有問題找社區”的鄰裡矛盾化解機制,及時、高效、溫和的解決鄰裡糾紛,促進社區和諧。

(五)“三活動三融入”凝民情

通過“三活動三融入”,搭建居民情感交流的平台,縮短社區居民之間的距離,讓社區成為其樂融融的大家庭。

“三活動”增進感情。宣傳教育活動,全面推廣社區“物語”教育、舉辦紅色愛國教育,全面佔領意識形態領域陣地,持續不斷向居民傳遞“正能量”。娛樂健身活動。積極規劃活動健身場地,動員文體愛好者,積極發動居民參與群眾性健身鍛煉和文化娛樂活動,增強居民的身體素質,提升生活質量。節慶紀念活動。在重大節慶日開展“百家宴”、“親子游園”、“油茶節”、“相親聯誼”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拉近鄰裡之間的距離,增進鄰裡感情。

“三融入”促進和諧。融入群眾活動。社區注重培養文體活動人才,建立文體活動隊伍,組織協調各方資源,為群眾活動創造條件,提供場所,並全面參與其中,社區干部既是組織者,更是參與者。融入當地民俗。社區根據當地民族和民俗特點,組織相應的活動,將當地優秀的民俗民風進行傳承,社區干部利用當地的民俗特點,因勢利導地開展群眾工作。融入群眾事務。社區是居民自治組織,社區的工作圍繞著居民自治和服務居民來開展,幫助居民解決難題,做群眾事務的熱心人,參與者和促進者。

三、取得成效

“五步為民”工作法有效理順社區服務工作,有效解決了社區事務“雜亂無章”“有力無處使”的工作現狀,強化黨組織在城市社區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得到群眾的認可和稱贊,獲得實實在在的民心。

1.群眾需求實現“心中有數”。“三走訪三登記”讓社區干部下到小區、樓棟和居民開展面對面的交流溝通,真正了解到居民群眾的想法、矛盾和需求,也得到不少行之有效的建議。今年以來,我區隨訪率達到80%以上,完全掌握轄區內困難黨員、困難家庭、孤寡病殘家庭情況,收集民情民意登記在冊近3700項,群眾工作更為順暢,群眾基礎更加牢固。

2.社會治理實現“共享共治”。“三聯合三帶動”讓社區“大黨委”全面整合轄區內的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相關社會組織的資源,並在這基礎上實現優化提升,全年協調處理各轄區單位與居民矛盾糾紛100多起,建立起100多隻不同類型的志願服務隊伍,全面開展志願服務次數累計超過5000次,有效的彌補了社區工作不到位,實現與群眾需求的“無縫對接”,實現了多方的互促共贏。

3.社區事務實現“居民自治”。“三議事三公開”讓社區居民自己當家做主,逐漸參與到社區建設事務中來。今年以來,29個社區,分別就為民服務專項資金使用、物業費收取、無物業小區安裝監控設備等150多事項啟動“三議事”程序,社區居民通過網絡、微信等平台查看各個具體事項的公開情況。如今,社區居民從原來的漠不關心,到現在的積極參與,牽頭主導,社區的角色也從原來的“替民當家”轉變為“由民做主”。

4.社區服務實現“智慧便捷”。“三服務三平台”針對各類的人群、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方式,並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主動式”的服務理念提升社區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全年幫扶困難群眾1000多人,調解鄰裡糾紛、家庭矛盾共900多起。2017年在辰山社區、空明社區試點先行“智慧黨建”,打造“七星智慧社區APP”為居民提供網上辦証預約35件,辦証資料預審15件,受理群眾咨詢服務68件,發布黨建資訊326條,推送其他各類信息共計260條,實現社區的各項管理工作從“傳統型”向“智慧型”轉變。

5.黨群關系實現“魚水情深”。“三活動三融入”讓社區通過“一月一主題”的活動和各式各樣節慶活動,打破樓與樓之間的鋼筋水泥牆,增進了與居民之間的情誼,2018年以來,開展基層政策宣講150多次,舉辦“油茶節”“百家宴”、“包粽子比賽”等各種泥土味十足、群眾喜聞樂見的節慶活動近200多次,激發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黨群關系形成良性互動。

四、經驗啟示

1.“工作法”強化了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工作法”由社區黨組織牽頭研究,並帶頭推行,充分展現了社區黨組織謀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能力和作為。社區黨組織通過黨建研究的成果全面提升社區的服務能力和質量,社區黨員帶頭服務社區,幫助群眾,全面引領社區基層組織堅定不移地為民服務,進一步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2.“工作法”提升了社區的服務效能。“工作法”有效調動社區的全方位資源,使社區工作不再“缺人手”﹔“工作法”拉近居干與居民的距離,使社區工作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做任何工作都能“一呼百應”﹔“工作法”濃縮社區工作的先進理念和方法,使社區工作的優秀基因得以固定和傳承,保証了社區工作的規范、有序和高效。

3.“工作法”得到了群眾的支持擁護。“工作法”對社區為民服務職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居民辦事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從機制上保証了居民自治的質量,從方法上增強了社區的團結與活力,推行以來,得到了居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和擁護。

4.“工作法”理清了社區的工作重點。社區工作千頭萬緒,不抓住重點,就會陷入忙亂和無序。而“工作法”的推行,將社區的重點工作條塊分割,綱舉目張,把社區工作的五大重點和五個步驟逐個列出,使社區黨組織和居民委員會緊扣主題,圍繞中心,較好地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為居民服務當中。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