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亞市吉陽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4日15: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吉陽區按照要求,發揮社區主陣地作用,加強區域統籌,推進社區與駐區企業、機關黨組織互聯互動,依托黨建網格管理服務社區群眾,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取得了一定實效。
一、背景與起因
吉陽區2014年撤鎮設區成立,下轄18個社區、19個村和1個南新農場居,區直管社區,不設街道辦。大東海社區靠近海邊,轄大東海旅游景區,近年來,三亞國際旅游城市升級打造給社區治理帶來不少新挑戰。一是社區組織力量比較薄弱,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與所承擔的職責任務不相適應。大東海社區轄區面積約2.5平方公裡,轄區內有7個居民小組。常住居民人口5629人,流動人口2685人。僅有社區“兩委”班子成員7名,村官1名,聯防隊員6名。二是居委會是社區治理的主要參與者,社區居民的治理參與積極性不高、認同感不強,社區治理還未被有效組織和發動起來。社區內共有10個非公企業黨支部,黨員人數145人。駐有非公企業110家,非公企業涉及酒店、物業、保險、房地產等多個行業。但非公企業及黨員忙於經營,參與社區治理的意願不強。三是隨著旅游景區知名度擴大,旅游以及島外過冬人群大量涌入,給社區服務管理帶來不小壓力。大東海旅游區屬全國4A級旅游景區,2017年景區接待客流量約55.39萬人次。來自全國的游客對社區交通、城管、環衛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區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職能任務愈來愈重,以往的社區單一治理模式應對旅游旺季顯得越來越捉襟見肘。
去年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后,吉陽區為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解決社區管理服務問題,選取了大東海社區作為區域化黨建先行試點,通過整合區域黨建資源,建立區域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推進社區與駐區企業、機關黨組織互聯互動,社區治理情況有了明顯改善。
二、做法與經過
一是建立黨建聯席會制度,促進資源整合。大東海社區與駐社區非公企業黨組織、大東海派出所以及紅沙邊防派出所簽訂了共駐共建協議,初步構建了“1+6+5+X”區域化黨建工作機制,即:以1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核心,6個社區黨建網格為責任網格,5大聯動項目(黨建工作聯創、社區服務聯辦、社區治安聯防、環境衛生聯抓、文化活動聯辦)為重點,“X”(各類基層黨組織)參與的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實現了多元主體參與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區域黨建聯席會,研究解決社區共建中遇到的問題,著力構建和諧社區。先后聯合組織了“文明禮讓斑馬線”“愛護地球,保護海洋”以及赴梅山老區向革命烈士獻禮等活動,密切了社區與轄區黨組織之間的聯系,服務了社區群眾。
二是構建五級黨建網格,共抓區域服務。整合區域黨員資源,構建“區委—駐點機關黨組織—社區黨組織—黨小組—黨員”的五級黨建網格,同一網格內黨員編入一個黨小組。按照“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考慮黨員的居住情況、管轄面積等因素,設置6個社區網格,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面覆蓋的網格化組織體系。及時掌握轄區內每名黨員的基本信息,按照“一人一檔”的要求建好黨員信息台賬,並及時更新。在社區每個網格,明確1-2名專職網格員,負責信息的搜集、反饋和傳輸,更好地服務社區黨員群眾。設立一名水果海鮮網格員,監控周邊水果海鮮市場輿情,協助處理買賣糾紛,服務游客和群眾,維護市場秩序。
三是開展雙向服務活動,推進隊伍融合。社區黨支部在黨員中間開展“亮身份、作表率、比奉獻”活動,引導轄區非公企業黨員為企業的科學發展、轉型升級提建議、出點子、謀思路,引導優秀員工尤其是企業骨干向黨組織靠攏。對轄區黨員實行“同步管理”,採取“同上黨課、同過組織生活、同參加活動、同享受黨內關懷”等方式,使轄區黨員融入社區。轄區黨組織積極參與社區創文鞏衛工作,發揮黨員作用,帶動游客積極參與,傳遞社會正能量。配合開展“黨員示范商戶”活動,引導非公企業向黨組織靠攏,增強黨員吸引力。今年上半年共有20名企業員工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其中5人已被列為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培養。
四是機關社區上下聯動,深化區域共治。探索機關、社區互動共建的新機制。針對地處旅游景區的實際,加強社區與旅游等相關部門的合作,努力構建讓游客滿意的旅游環境。配合旅游文體局成立旅游市場黨員突擊隊,為游客、涉旅企業服務。社區與工商、稅務、派出所等職能部門聯動,對旅游市場進行整治。協助城管部門進社區、景區、小區治理,對社區內亂搭亂建、亂涂亂畫、亂堆亂放以及雜草、小廣告進行清理,維護社區良好生活秩序,以整潔、優美的社區環境助力三亞文明城市創建。機關與社區聯動,機關業務向基層延伸,密切了機關基層關系,樹立了干部服務群眾的良好形象。
三、成效與反響
通過區域黨建聯建,推進共建共治共享,打破了社區與社區單位、機關黨組織壁壘,在創文鞏衛、志願服務等工作中,發揮了強有力的作用,破解了部分難題。
一是有效加強黨員教育管理,解決區域黨員管理難題。社區中既有離退休黨員、在職黨員還有“兩新”組織黨員,原有依托社區、單位或者企業單打獨斗進行教育和管理,方式顯得不夠靈活,也比較浪費資源。區域化黨建后,以大東海黨群服務中心為主要空間,整合各黨組織教育資源,集中進行黨員教育﹔以社區6個網格為基礎,所有黨員劃分到網格中,每名網格員負責聯系網格中的黨員,有效加強了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統籌力量對黨員集中教育和管理,該做法受到駐區單位一致認可。
二是有效統籌協調社區資源,解決資源配置難題。過去社區內各基層黨組織存在著“條塊分割”的情況,各網格內社區群眾享有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普遍存在著些許不均衡的狀況。黨建聯席會制度建立以來,注重有效統籌協調社區資源,調動社區黨員積極參與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工作,通過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活動聯辦、資源聯用、服務聯做,為駐區單位和居民群眾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服務和管理。大東海片區聯合成立的黨員志願者隊伍,定位於“為群眾解難,為政府分憂,為發展護航,為黨旗添彩”,在服務駐區單位與群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有效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解決強化社區黨建領導核心作用難題。近年來,在社區黨建的實際運作中,社區黨組織如何在區域性黨建中真正起到領導核心作用,如何不依賴行政權力而依靠各類基層黨組織,發揮影響力和滲透力是社區黨建需要解決的課題。社區黨支部積極發揮協調作用,以“文明出行”“創文鞏衛”“清潔家園”“保護海洋”等活動為載體,調動區域黨組織共同參與,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美化了社區、淨化了環境、教育了群眾。在黨員帶動下,大東海旅游區游客廣泛參與海灘淨化行動,起到良好的社會效應。通過聯建活動,社區黨支部逐漸佔據了黨建主心骨地位。
四是有效推動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沉,解決群眾游客服務渠道難題。推動經費預算向下劃,為基層黨建有限的經濟來源提供補充,投入100多萬元打造大東海黨群服務中心,建強區域化黨建戰斗堡壘,解決服務場所的問題﹔按照社區20-25萬元的標准,落實服務群眾專項經費,解決服務經費的問題﹔推動優秀人才往下走,為大東海社區配備2名“兩新”組織專職黨建工作指導員,針對旅游景區俄羅斯游客較多的實際,專門聘請1名俄語專業的黨務工作者,解決社區黨建力量不足的問題。構建五級黨建網格管理,選齊配強網格員隊伍,完善網格內事項處理機制,特別設置水果海鮮網格員,暢通了服務群眾游客的主渠道。
四、經驗與啟示
(一)整合資源、網格管理,是提高社區管理服務的有效手段。社區區域化黨建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應對社會結構變化后社會治理重心的下移,從原先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多方參與、互動的社會治理模式轉變。社區引入黨建網格管理,把社區、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黨組織和黨員、群眾、黨建資源全部納入網格化管理,實現了社區服務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增加黨小組網格,為社區管理網格員分擔壓力﹔設立網格員為普通黨員提供了就業崗位,激發了工作熱情。在社區層面實行黨建聯席會制度,統籌研究解決區域化黨建工作重大問題,提高了社區治理的科學性。系統構建了黨建網格化管理的責任體系和制度體系,營造了人盡其責、能盡其責、共盡其責的良好氛圍,有效提高了區域服務管理的質量。
(二)促進發展、互利共贏,是維系區域黨建聯建的柔性連接。開展黨建聯建,雙方互利才能長久。就一個區域而言,一方面,環境衛生、治安管理、文明文化等社區治理關系到所有單位,許多工作需要共同參與,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另一方面,許多駐社區黨組織黨員人數少,因工作精力、生產經營等導致黨的活動開展不經常,有必要整合黨建資源,實現黨員共育、文化共享。為維系區域黨建聯建長久發展,區委傾力打造黨群服務中心,以黨群活動中心統領區域化黨建,引導建立區域黨建聯席會制度,政府與企業、社會組織之間一改以往簡單行政性、強制性關系,架設柔性溝通橋梁,根據彼此需求,取長補短,為企業和社會組織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助力社區治理,促進區域共同發展。
(三)共駐共建、共治共享,是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發展方向。隨著城市快速發展,社區成分不斷更新,單靠社區黨組織治理力量日顯單薄,亟需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通過黨建紐帶凝聚駐區黨組織為區域發展共同出力,構建共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是社區治理的發展方向。一方面要擴大活動場地開放共享,引導轄區內各類場地資源向基層黨組織和工、青、婦等群團組織開放,繼續打造區域性、開放性、綜合性的黨群服務中心,為黨員群眾提供場地保障﹔另一方面要鼓勵業務資源互補互用,積極協調駐區單位開展教育、科普、健身等方面惠民活動,引導駐區單位在職黨員組建各類專業志願服務團隊為地區群眾提供服務,實現區域內各類資源有機整合、有效利用,形成不斷推動區域建設發展的工作合力。
五、探討與評論
大東海社區區域化黨建實踐,為構建城市基層黨建聯動體系提供了一種參考模式。能夠把各類組織、資源統籌融合起來,從相互分離走向相融共生﹔能夠推動區域化黨建由感情支持向制度維系轉變,實現利益有效聯結﹔能夠有效貫徹落實黨委的意志,充分釋放和放大各領域黨建“外溢效應”,實現“局部相加大於整體之和”的效果。
如何進一步深化大東海社區區域化黨建成果,還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要完善體制機制。整合組織、宣傳、民政、群團等職能部門力量,探索建立社區“大黨委”,形成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網絡體系和制度體系。建立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制度,把駐區單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等吸收為兼職委員,共同推進區域黨建工作。
二要加大教育培訓。將社區干部培訓納入全區干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通過集中講授、外出參觀等方式,對黨的十九大精神、基層黨建理論、法律法規、公共行政管理等開展專題培訓,不斷提高社區干部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充分發揮黨建網、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優勢,定期推送黨務知識,拓展社區黨員的學習途徑。
三要強化政治引領。持續加大教育宣傳,引導社區、駐區單位站在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高度,樹立“大黨建”格局,主動承擔責任。統籌建立社區、駐區單位資源共享清單,提供菜單式共享服務,讓每個黨組織能自主選擇所需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平台共建、教育共管,推動不同領域基層黨組織有機聯動、有效融合、整體提升。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