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山東榮成:堅持共建共駐共享 實現城市黨建大融合

中共榮成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4日14: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榮成市共有城市社區25個,管理服務黨員1602人,駐區單位206家。近年來,榮成市堅持各領域統籌、多方面聯動、全區域推進,扎實開展駐區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工作,通過組織紐帶聯接、活動載體聯接和價值取向聯接,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促進了黨組織的互融共通,社區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大黨建格局基本形成。

一、背景與起因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城市基層黨組織處於與居民群眾接觸的一線,聯系群眾最緊密,了解群眾需求最清楚。面對居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迫切需要城市基層黨組織整合各種資源,凝聚各方力量,提供精准高效服務。

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的新要求,榮成市委改變過去就社區抓社區的思維定式和工作模式,以城市社區黨總支為堡壘和紐帶,將機關企事業單位、物業公司、社會組織等駐區單位和在職黨員、志願者、樓長等各種力量進行整合,打破了駐區單位、街道社區的圍牆和壁壘,形成區域共治、居民自治、誠信引導、社會參與的社區治理“四輪驅動”機制,實現城市基層各領域黨建大融合。

二、做法與經過

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榮成市委緊扣改革發展要求、人民群眾期待,從各領域黨組織共同目標、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入手,打破以前的行政隸屬壁壘,探索推進區域內黨組織共建互補,不斷提高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

(一)健全完善“雙報到”機制。一是出台系列制度文件。下發《關於建立駐區單位黨組織到社區報到制度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做好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工作的通知》《榮成市城市社區居民暨在職黨員信用管理實施辦法》等6個文件,對“雙報到”工作進行全面規范、理順,明確“誰去報到、去哪裡報到、報到干什麼、服務啥要求”。二是建立溝通聯系機制。組建“社區-駐區單位”“網格-在職黨員”微黨群,確保黨的聲音第一時間傳達到每個駐區單位黨組織、每名在職黨員。在職黨員微信群成為了社區“網上議事廳”,在職黨員利用晚上和周末,通過微信群議事協商,參與社區事務,為社區建設出謀劃策。全市已建立在職黨員微信群136個,沽河社區征集了20個“微心願”,發到在職黨員群裡,不到1分鐘就被全部認領。三是健全考核機制。對駐區單位黨組織在實施共建項目中的具體表現,納入基層組織工作考核,並與星級支部評定挂鉤。對在職黨員實行積分管理,每年到社區服務積分不少於60分,建立電子、書面數據信息庫,按季度將表現優秀的在職黨員,以喜報的形式向其所在單位的黨組織發送書面表揚信。

(二)多維激發“雙報到”活力。一是充分整合區域資源。按照“群眾寫菜譜、組織來配餐”的原則,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服務社區。每年年初由駐區單位黨組織和街道、社區黨組織分別提供資源清單和需求清單,碰頭配對制定項目清單,實現“任務目標化、目標項目化”。高效利用區域內各類資源,僅區域開放共享的會議室、操場類設施就達160多處,每年年初由各單位提供的資源清單達700多項。二是充分發揮優勢特長。堅持按需設崗、因人設崗,給每個駐區單位、每名黨員提供發揮作用舞台,讓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后能服務、會服務、願意服務,積極打造“八小時以外服務圈”,把駐區單位黨組織服務范圍延伸到社區一線,把在職黨員活動“觸角”延伸到“八小時”以外,實現“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雙崗位”,切實讓黨組織有責、黨員有為、群眾受益。交通局黨委打造的“汽車維修進社區”、公安局黨委打造的“平安365”巡邏隊、教育局在職黨員打造的“暑假系列公益課”等,成為了廣受居民喜愛的共建項目。三是充分兼顧各方需求。既要強化社區主體意識,強化其牽頭抓總作用,又要強化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的主人翁意識,發揮其參與社區建設的主觀能動性。社區在設計項目時,要充分考慮經常性和簡易性,讓在職黨員在業余時間花些精力就可以完成,且可長期堅持。如三環社區、府新社區在職黨員多達600多人,通過“常態項目+實時活動”,確保每名黨員都有參與社區活動的機會。駐區單位黨組織要結合自身的職能優勢,有效彌補社區工作的“盲區”“死角”,積極幫助社區解決實際困難。在2017年多年不遇的大雪中,各駐區單位黨組織積極協調工程車輛,幫助社區清理積雪,有效地保障了居民出行,受到了社區黨組織和居民的一致認可。

(三)全面提升“雙報到”實效。一是與全市中心工作結合。為助力榮成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各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城市社區黨組織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調動起來,實現資源統籌、優勢互補、協同發力,加快破解社區建設難題、補齊社區建設短板。先后舉辦“在職黨員創城知識競賽”“創城有我在、黨員健步行”“黨員聯萬家”“禮讓斑馬線”等系列共駐共建活動,累計參與活動的黨員、志願者、群眾達到10萬人次。二是與社區治理結合。由“單一管理”向“多元共治”轉變,引導駐區單位主動參與社區治理工作,使城市更加和諧宜居。由社區黨組織統籌,組織在職黨員宣傳方針政策、了解社情民意、發現潛在問題、及時化解處理,切實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社區黨組織與司法局黨總支共同打造的“律師進社區”項目,每年調解各類糾紛300余起﹔與老干部局黨總支打造的老黨員“金牌調解室”,成為了社區協調鄰裡矛盾的“左膀右臂”。三是與服務居民結合。各社區綜合分析駐區單位、在職黨員的行業分布、職業定位、社會資源、個性特點,逐步建立自己的駐區共建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實現“一社一品”。河西社區針對轄區內老年人多,組織衛生系統15名在職黨員成立“愛之翼”健康服務隊,定期進行義診及健康咨詢。三環社區針對小區內青少年較多,與科協黨支部共同打造了“社區科普室”,開展科普社區建設。

三、成效與反響

(一)社區治理水平不斷提高。通過開展“雙報到”工作,組織共建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開展一系列民生事項認領、志願服務等活動,更好地整合了區域內資源,許多久拖不決的疑難問題得到了解決。得潤社區的一個老舊小區,因臨近批發市場,人車混雜,道路年久失修,衛生環境差,居民多次投訴。社區黨總支了解相關情況后,與駐區單位市綜合執法局、宏基園物業走訪商戶查找垃圾根源,發動在職黨員清理垃圾,並且把坑窪不平的路面改造成停車場,經過三方齊心協力,成功解決了困擾居民多年的難題。

(二)服務居民的能力不斷提升。按照“群眾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服務”的原則,組織在職黨員走進社區、亮明身份,各施所長幫助社區居民圓夢,把黨的溫暖送到老百姓心坎上,社區居民的滿意度連年上升。通過整合利用區域內各行業各單位資源,推動了信息及時溝通、場所彼此開放、文化交融滲透、服務互通有無,社區居民和共建單位逐步成為了一家人,老百姓家門口的紅色力量越來越強大,共駐共建共享不斷深化。

(三)城市基層各領域黨建日趨融合。通過探索動態開放的黨員教育管理模式,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一起開展組織生活、志願服務活動,增進了黨組織之間、黨員之間的聯系互動,駐區單位和街道社區也由過去的“老死不相往來”變為現在“誰也離不開誰”的新局面,實現了多方共贏的局面。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在職黨員也自發組建戶外運動、書法、棋藝、國學等興趣愛心團隊,變“被動選擇領單”為“主動開發創單”。各中小學學校黨組織不斷加強與社區黨總支之間的溝通交流,積極組織教師黨員協調利用學校資源與社區聯合開設“四點半”課堂,解決孩子放學后無人看管、無處可去的問題。

四、經驗與啟示

(一)要實現常態長效。切實把活動融入日常、抓在經常,促使活動由表及裡深入,由被動向主動轉變,由集中推進向常態長效發展。圍繞實現駐區單位黨組織滿意、社區黨組織滿意、在職黨員滿意、轄區群眾滿意“四個滿意”的目標,通過組織引領、機制建設、活動設計等,與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社會治理、民生改善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聯席會議共同商定、共同研究、共同推進社區建設工作,真正把共建共駐活動推向深入。

(二)要樹立“雙向”服務理念。定期組織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代表召開座談會,指導三方發揮各自優勢,實現互促共贏,凝聚“社區是我家,我是社區人”的共同意識。一方面充分發揮駐區單位的職能優勢和在職黨員一技之長,主動適應社區居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切實幫助解決社區實際困難。如建設部門協調力量幫助社區治理河道,定期維護河道衛生﹔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的關愛殘疾兒童“愛無缺•情相伴”活動。另一方面要本著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也是社區服務對象的理念,有針對性地舉辦在職黨員親子活動、講座培訓活動等,進一步增強社區吸引力,凝聚力,將他們緊密團結在社區黨組織周圍。

(三)要嚴格考核評定。為進一步強化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參與“雙報到”的積極性,確保“雙報到”工作取得實效,堅持不斷完善考核機制。對駐區單位共建實行項目化管理,通過年初制定目標,半年公示督導,年終述職評定的方式,對共建項目完成情況進行全程監督,並組織居民代表對項目進行評議。對在職黨員每次服務情況進行賦分評定,每季度對得分情況進行公示,對全年表現優秀的在職黨員,給予2-15分不等的征信加分﹔對未完成最低服務積分的在職黨員,通報所在單位黨組織,並建議取消評先選優資格。

五、探討與評論

經過近兩年的積極探索,榮成市到社區“雙報到”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通過調研分析來看,部分社區和駐區單位對共駐共建認識還有偏差,“雙向服務”的自覺意識有待提高。部分共建項目層次低、匹配度不高,沒有達到社區有需求時“一呼百應”的良好局面。這需要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聚焦這部分問題,進一步完善駐區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相關制度,不斷提高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