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中山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4日13: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近年來,隨著大連全域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基層黨建面臨著一些新問題,機關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非公經濟組織的黨建工作條塊分明、相對封閉,優勢資源難以有效整合,發揮不了服務於民的“拳頭”效應,亟待樹立區域化黨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把城市區域內的黨建工作作為一個整體來審視、謀劃和推動。大連市中山區通過“五大機制”建設,構建了“3+N”社區共建體系,形成了“條塊結合、共駐共建、惠民利民”的大服務生態。
二、做法與經過
構建網格化的組織管理體系。中山區實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區大總支(黨委)制,充分發揮非公經濟、社會組織黨組織作用,吸收轄區各領域有一定影響的單位黨組織負責人為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總支(黨委)兼職副書記和兼職委員,建立9個街道“大工委”、52個社區“大總支(黨委)”,任命了183名街道、社區兼職委員和52名社區“第一書記”,建立了2個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進一步加強了區域化黨建工作領導力量。同時,有效整合居民區資源與商務大廈資源,全區推行網格黨支部建設,每個社區劃分若干個網格,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上,支部書記任網格長,轄區單位負責人任副網格長,黨員志願者任網格管理員,將轄區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非公企業黨員、流動黨員等全部納入網格管理,形成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其他各類黨組織為結點的開放、扁平、緊密的網絡化體系,實現了區域內各類黨組織和黨員的全覆蓋。
完善“3+N”社區共建體系。在社區層面,完善以社區黨總支為龍頭,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無物業小區自管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以及多個轄區單位共同參與的“3+N”共建體系。任命居民委員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無物業小區自管委員會)三方負責人中的黨員,以及若干個轄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為社區黨總支兼職委員﹔社區黨總支委員和社區居委會成員分別擔任物業管理公司的監督員和業主委員會(無物業小區自管委員會)的列席委員,通過多方交叉任職、聯合辦公,協調和處理業主與政府、業主與物業、物業與政府以及業主與業主之間的關系,形成了“多位一體”的社區共管共治機制。若干個轄區單位黨組織參與到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中來,實現社區實事共做,社區活動共辦,社區文明共創,社區服務共助,促進社區和諧穩定發展。
健全聯動式的運行機制。為了更好地發揮中山區“3+N”共建體系引領作用,中山區著力抓好五大機制建設,構筑起多元參與、資源共享、齊抓共管的大黨建平台。黨建責任共擔機制是在街道大工委、社區大總支內,“3+N”共建體系各主體人員交叉任職、聯合辦公,定期召開議事會,研究討論轄區內居民群眾生活需求和社會管理問題,真正實現區域內實事共做,活動共辦,文明共創,服務共助的局面。教育管理共享機制是依托區域內的學習教育網站、APP終端等,創辦區域多元課堂、創新黨員管理模式,社區實行在職黨員“雙重管理”、居民黨員“直接管理”、離退休黨員“服務管理”、流動黨員“關愛管理”、非公企業黨員“重點管理”的五種管理模式,達到了區域內黨課共聽、活動共辦、骨干共育、黨員共管的目標。黨建項目共建機制是各街道、社區開展黨建項目“契約化”共建活動,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擬定“服務訂單”,街道、社區與轄區單位簽訂合作共建協議履行“服務訂單”,進一步盤活社區及轄區單位的優勢資源,實現互動有為、互聯共贏。激勵約束共律機制是建立健全了街道大工委、社區大總支區域化黨建工作實績考核和評議述職機制,兼職委員聘任和退出機制,在職黨員雙向反饋和表彰評優機制,不斷提高各類黨組織和黨員參與區域建設的擔當意識和服務能力。運行保障共謀機制是大力實施區域化黨建安家工程、服務保障工程和領頭雁工程,每年對每個社區投入20萬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改造提升街道社區活動場所和服務設施,打造區域性共建共享的社會服務平台。五大機制的有效運行,充分統籌整合了中山區各領域、各方面、各層次的優勢黨建資源和社會資源,讓廣大居民共享黨建發展帶來的豐碩成果。
三、成效與反響
智慧黨建平台暢通民意。依托中山區“益治理”智慧管理平台,搭建全區為民辦事的一張管理網絡、一套運行機制、一個指揮系統、一個服務平台、一支綜合力量的智慧化服務平台,征集和反映企業、居民的利益訴求,打造“十分鐘社區服務圈”,形成了“會民情——惠民生——匯民心”的民情互聯運行體系,提高了為民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有效增強了黨組織服務企業和群眾的能力。
特色載體活動溫暖民心。中山區積極開展在職黨員“一線集結號”、“海之雲”共享小鎮、“三大惠民聯盟”等160余個區域化黨建服務新品牌,積極實施“張麗萍工作法”、“家門口工程”等78個黨建創新項目,推廣張麗萍等55個個人典型和工作典型。全區千名機關黨員深入基層,每人聯系10戶企業和群眾,廣泛聽取企情民意,3000余件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1.6萬名在職黨員積極發揮各自優勢,成立了247支黨員志願服務隊,認領服務崗位40類,組成“幸福集結號”“溫暖集結號”等“在職黨員一線集結號”,走進基層,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受到企業和居民的熱烈歡迎。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張麗萍和她的工作法,成為廣大黨組織和黨員學習的典范。
公益創投項目匯聚愛心。在全區廣泛開展訂單式“公益創投”活動,以小項目破解百姓大難題,將關乎居民群眾衣食住行的“小微項目”統一納入對接服務范疇,吸納社會愛心企業、社會組織、公益人士參與項目認領,讓有愛心的人獻出愛心,讓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全區共征集社會資金500萬元,形成1256個公益創投項目訂單,1044個項目得到有效對接,直接受益10萬余人。
四、經驗與啟示
中山區深化區域化黨建的運行和探索,給我們帶來了幾方面啟示:
要加強政治引領。中山區深化區域化黨建工程凸顯了在一定區域內,街道、社區黨組織對轄區居民區及駐區各類組織實行政治、組織、文化等全面引領作用,通過政治引領煥發出強大的戰斗力、凝聚力和號召力。
要優化組織設置。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上,將轄區在職黨員、非公企業黨員全部納入網格管理,有利於加強黨的領導、有利於開展黨的組織生活、有利於黨員教育管理監督、有利於密切聯系群眾,使黨的工作有效覆蓋社會各類群體。
要創新活動載體。圍繞著區域化黨建工程,中山區打造了“月月林海節”、居家養老“林海模式”等一系列黨員群眾喜聞樂見、滿足百姓切實需求的載體,提高了為民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形成了區域內各單位服務群眾的合力。
要強化組織隊伍。事業發展關鍵在人,提升基層組織力,加強隊伍建設是重點。3+N”共建體系建立了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總支,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及轄區N個單位的黨組織負責人或黨員代表成為街道、社區兩級黨組織的兼職委員,在組織架構上增強了區域化黨建的領導力量。同時,中山區首創街道黨工委委員兼任“社區第一書記”制度,讓處級領導干部真正沉到社區,引領服務,凝聚力量,加強了街道大工委對社區大總支的領導。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