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湖南省祁陽縣:“四聯四化”構筑城市黨建治理新模式

中共湖南省祁陽縣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3日11: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湖南省祁陽縣,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故鄉。近年來,著眼於從根本上解決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祁陽縣以實施“四聯四化”工程為統領,實行支部聯建、管理聯治、服務聯心、保障聯享,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發展,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祁陽縣跨入了全省縣域經濟20強,相繼獲得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縣、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全國綠化模范縣等多項榮譽稱號。

一、背景與起因

祁陽縣轄22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547個村,13個城市社區,總面積2538平方千米,人口108萬。近年來,祁陽縣立足縣情,大力實施“四聯四化”工程,不斷提升城市黨建工作水平,主要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1.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四聯四化”,是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省、市委要求的具體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做好城市工作,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推進人力、服務、管理資源向街道社區傾斜。湖南省委提出,要以鞏固黨在城市執政基礎、增進群眾福祉為目標,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以解決突出問題為導向,推進街道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兩新”黨建互聯互動。永州市委強調,要健全社區工作機制,推動城市黨建與基層治理、公共服務深度融合。祁陽縣實施“四聯四化”工程是貫徹落實上級精神、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之舉。

2.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四聯四化”,是積極探索城市治理模式的迫切需要。祁陽城市人口達23萬多,主要集中在13個城市社區工作和生活。近年來,祁陽縣在推進城市基層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於職能定位和角色轉換不夠等因素,城市基層治理始終沒能取得突破性成效,一定程度上還存在政府唱“獨角戲”現象,黨員和群眾參與不夠,居民滿意率測評情況不理想。推動城市治理創新,是一項現實而緊迫的重要任務。這必然要求充分調動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群眾點單、黨組織派單、黨員接單、服務小組接單。

3.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四聯四化”,是切實解決社區建設面臨問題的必然選擇。在體制機制上,一些社區行政化、機關化現象比較突出,少數社區干部官僚化作風嚴重,缺乏服務意識,疏遠了群眾﹔在隊伍建設上,一些社區聘用干部把關不嚴,“進口”寬鬆而“出口”不暢,導致人員超額、人浮於事﹔在社區事務上,一些部門把應屬於本部門完成的工作交由社區居委會完成,卻未按“費隨事轉”的要求落實工作經費,導致社區工作量不斷加大,而工作經費相對不足﹔在社會治理上,一些老舊小區無物業管理,環境“臟亂差”,小區居民意見較大。這些問題的存在,倒逼我們以改革的思維、創新的方法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使黨建這面紅旗在社區高高飄揚。

二、做法與經過

(一)支部聯建,促進城市黨建規范化。一是建組織,選班子。按照社區黨組織“四有一化”要求,以換屆選舉為契機,對13個城市社區“兩委”進行換屆選舉,配齊社區黨組織書記、主任、計生專干、維穩專干人員 89名。各社區黨組織班子產生后,社區黨委(黨總支)在網格(聯組)設立支部,再由支部在小區設立黨小組。二是建紐帶,促共管。廣泛開展機關黨支部與社區基層黨支部結對聯建活動, 縣直機關單位黨支部和街道機關各黨支部按照“共過組織生活、共促隊伍建設、共享黨建資源、共解群眾急難、共推社區發展”的總體要求,認真抓好結對聯建工作的落實,充分發揮縣直和街道機關黨支部與社區基層黨支部的各自優勢,促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提高。三是建平台,激活力。著力打造小區“紅色陣地”,依托小區黨支部建立黨員驛站,內設便民服務室、黨員談心室及矛盾調解室,承接社會保障、勞動就業、醫療衛生等20余項行政事務代辦和創國衛、“五園五化”、“十星級文明戶”評比、居家養老、幼兒輔導等12項公共服務。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活動,引導在職黨員到社區和小區中領取任務,建立台賬,將任務領取情況和完成情況記錄在冊,向居民和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進行公告。廣泛開展黨員“亮身份、踐承諾、當先鋒”活動,深入居民家庭,了解社情民意,通過走訪,居民反饋,電話咨詢等形式收集社情民意,及時解答,得到居民的認可。

(二)管理聯治,促進城市黨建科學化。從構建領導組織體系入手,強化對社區的領導,整體推進社區各項工作。一是制定社區工作責任制。結合實際,每年起步大會上都與社區簽訂了工作目標責任制,包括社區黨建、計劃生育、綜治維穩、信訪民調、社區城鄉衛生文明創建等等,進行工作具體細化、量化,年初簽訂,年底考核、評比。二是建立干部聯點制度。每年初,都下發了《機關工作人員聯系(駐)社區安排表》,領導干部、一般干部、財政、計生等工作人員都有一個社區聯系點,有一個社區聯組聯系點,負責領導、指導點上的各項工作,要求駐點人員與社區工作人員共入社區,共入聯組,共入居民戶,共同開展日常工作。三是建立日常議事制度。建立了縣級領導干部聯系社區制度,縣級領導干部定期和不定期深入到社區聽取社區匯報,研究安排社區工作,走訪群眾聽取居民意見和訴求,走訪慰問特困戶,幫助解決社區實際困難和問題。建立街道月例會研究社區小區黨建工作例會制度,每月召開一次班子會都會進行社區工作安排,每個月駐點領導都要匯報駐社區工作。

(三)服務聯心,促進城市黨建精細化。一是健全社會保障網絡。縣民政局、縣社會保障局延伸到社區的低保員、社保員、醫保員,日常工作在社區,積極開展工作。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居民代表大會評議,上級主管部門審查,程序一環扣一環,嚴格有序,不使群眾有意見,保証了社區大局穩定。二是健全綜治維穩網絡。建立治安信息網絡體系,縱向到戶,全面裝訂了街道路牌、棟牌、樓牌、戶牌﹔建立了以社區主任為社區治安員牽頭,小區長、棟長、聯組長為各成員的治安員隊伍的治安信息網絡體系,把矛盾糾紛處置在萌芽狀態。建立專職巡邏隊。以社區民警牽頭,各社區都組建了專職巡邏隊。實行“1234”管理模式,各社區社會治安巡邏隊人員達到170余人。三是健全衛生同治網絡。共向社會聘請350名工作人員,每天負責清掃小區、小街、小巷的衛生,各個社區都有督查員,採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督促工作日常化、常態化、正常化。

(四)保障聯享,促進城市黨建正常化。一是加大經費投入。縣委、縣政府每年財政預算安排15萬元資金撥付社區,逐年遞增。三個街道也在有限的財力情況之下,不斷增撥社區工作經費、社區黨建經費、社區維穩經費、社區衛生考核經費、社區專職巡邏隊經費。2017年度,平均每個社區撥付共計達到36.6萬元。二是抓好聯姻合作。充分發揮各社區轄區內機關單位優勢。在本轄區內的縣直、市直、省直單位慷慨解囊,大力支持社區建設,如縣財政局、縣公安局、縣衛生局、縣水電局、縣民政局等單位每年都會撥付一定資金,支持社區建設。真正發揮了“縣裡撥一點,單位支持一點,社會捐助一點”的作用,通過這三個渠道來彌補社區建設工作中的不足。三是改善人員待遇。不斷提高社區干部待遇,出台《祁陽縣城市社區運轉經費使用辦法》,明確專職擔任社區黨組織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的工作報酬標准不低於2400元/月,“一肩挑”的專職社區黨組織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工作報酬標准不低於2600元/月,其他專職“兩委”干部工作報酬標准不低於2000元/月,並按企業職工比例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五項保險。將社區聯組長工資由原來每月30元提高到100元,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三、成效與反響

通過推進城市黨建“四聯四化”建設,能將分散的黨群資源有效的整合起來,提升了基層工作能力,提升服務效率,促進了城市黨建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正常化。

一是實現了黨組織工作全覆蓋。通過實施“四聯四化”,推進了城市基層組織建設,構建了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的黨建工作新格局,切實落實到了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的工作﹔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組織﹔哪裡有黨組織,哪裡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得到了全面擴大。共計建立了286個小區黨支部及1358個樓宇黨小組,構建了街道黨工委為“龍頭”、社區黨總支(黨委)為“骨干”、小區黨支部為“血肉”、樓宇黨小組為“脈絡”的四級聯動組織體系。

二是推進了社會管理創新。通過“四聯四化”,單一支部與共建支部共治共享,將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由“八小時”延伸到“全天候”,提高了自身管理與服務能力,促進了基層黨建與城市“五園五化”、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全縣共處理社區矛盾糾紛478起,拆違控違達300多處,8000余平方米﹔建立綠化帶8千米,種花種樹5萬余株,新建小游園18個,主題小區13個。

三是激發了黨員工作積極性。通過黨員驛站、在職黨員進社區和開展“亮身份、踐承諾、當先鋒”活動等平台,不斷激發了黨員干事創業的熱情,增強了黨員意識和榮譽感。目前,全縣共設立了黨員驛站133個,代辦事項8000余件,吸納6000余名在職黨員和3000余名志願者進小區開展服務,累計開展服務60000余人。如椒園1小區黨員楊雄文讓出自家車庫做黨員驛站,為黨員提供服務場所,解決矛盾糾紛和各類問題86起。椒園2小區老黨員周太平(退休醫生),在驛站設立健康咨詢,經常上門為行走不便的老人量血壓等。徐家園小區82歲的老黨員李雪桂,縣林業局退休女職工,一直佩戴黨徽為社區居民調解糾紛、義務巡邏等默默貢獻30年。

四、經驗與啟示

1.強化四級聯動是關鍵。針對城市小區黨員類型多樣,力量不集中的問題,把城市黨建與小區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完善黨組織體系,構建街道、社區、小區、樓棟四級聯動體系,形成統一領導,進行資源整合,喚醒“隱形”黨員加入到小區治理當中,形成共聯共建的良好氛圍。

2.推進黨群互動是基礎。針對城市小區治理群眾知情率低,參與率低,互動性低的問題,我們健全互聯互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模式,建立“四位一體”的小區治理機制,不斷完善“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協作化體系,由居民自己參與到小區治理中來,形成黨群同向,黨群同力,黨群同心的良好格局。

3.堅持為民服務是根本。針對城市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問題,聚焦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依托小區黨支部設立黨員驛站,圍繞居民目前所急需的11項公共服務,搭建“四點半”助學平台,“愛心超市”助困平台,“孝字為先”助老平台,鼓勵黨員同志在家門口為居民提供服務,形成以共產黨員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的良好形勢。

五、探討與評論

一是隻有整合資源才能壯大黨建力量。社區情況復雜,直接面對老百姓,需要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整合社區內人和物這兩項重要資源,形成精細化黨建工作合力。探索實踐“一方隸屬,多重管理”的黨建工作新機制,把轄區內機關、企業、學校、社會組織、兩新組織內的黨員,以及居住在社區的在職黨員全部納入社區、小區黨組織管理,從而實現組織黨員直接管,在職黨員雙重管,流動黨員靈活管的新機制。

二是隻有創新活動載體才能激發黨建活力。創新是活力的源泉;載體,是工作的抓手。隻有選好黨建活動載體、豐富黨建活動,能夠把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思想、智慧和力量有效地凝聚起來,激發黨員隊伍活力,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隻有投入更多保障才能夯實黨建基礎。組織建立了,相關黨建活動也正常開展了,如何讓黨建工作連續健康地發展下去,這就需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高社區辦公經費,改善辦公條件。充分保障社區黨務工作者的政治待遇、經濟待遇,增強他們的自豪感、榮譽感,掃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責編:黃瑾、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