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長沙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2日15: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長沙市是湖南的省會城市,常住人口792萬,城鎮化率75%,現轄9個區縣市,有95個街道,596個城市社區,共有53.84%的人口,52.1%的黨員和63.28%的黨組織集中在城區。近年來,長沙市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主動適應城市快速發展的新形勢,“實打實”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創造性實施組織架構、工作機制、骨干隊伍、服務陣地“四項再造”,基層黨建對城市發展的貢獻力明顯增強,長沙連續三屆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連續十年獲評最具幸福感城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大關。
一、實施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街道社區黨組織是黨在城市工作的基礎。隨著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單位剝離的社會功能隻能由街道社區承接,體制外的人群和組織都要由街道社區托底,街道社區在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綜合職能日益凸顯,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直接關系黨在城市執政根基是否牢固,直接關系城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街道社區原有職能定位、權力資源不足以支撐日益繁重的社會治理和服務任務。面對城市化發展帶來的人口急劇增加、資源分配緊張、管理規范滯后、各類社會矛盾頻發等諸多問題,長沙把握省會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主體多元、載體多樣、群體多變的特點,深入實施組織架構再造、工作機制再造、骨干隊伍再造、服務陣地再造,著力把街道黨組織建成聯接轄區內各領域黨組織的堅強“軸心”,把社區黨組織建成堅強堡壘,為全面建設現代化長沙提供堅強組織保証。
二、主要做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有序推進街道社區“四項再造”:2013年出台街道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1+3系列文件﹔2015年起,又連續實施了兩個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7年,出台街道《關於深化城區街道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試點實施街道職能轉換和內設機構改革﹔2018年,市委定為“城市基層黨建年”,年初確定了城市基層黨建六項重點任務,制定出台1+6系列文件,9月又制定出台《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城市基層黨建20條。
(一)實施組織架構再造
一是街道工委聚焦主責。推進街道賦權擴能減負,取消招商引資、協稅護稅等職能,賦予街道“統籌街道和社區區域化黨建”等7項職能,著力強化街道工委的統籌協調功能。探索實行街道內設機構“6+2”模式,將街道原有15-20個內設機構統一設置為黨政綜合辦、基層黨建辦、區域發展辦、公共管理辦、公共服務辦、公共安全辦6個,並組建街道政務服務和網格化綜合管理2個中心。街道職數由9線增加到11線,設立專職副書記抓黨建、實行組織委員專職專崗。實施“聯述聯評聯考”,明確考核評議等次沒有評價為“好”的領導班子在績效考核中不得評為一等班子,引導街道社區集中精力推進黨建工作。開展全省基層黨建述職考核以來,長沙市連續五年排名第一。
二是社區實行“三位一體”。建立“選聘結合、三位一體”的社區組織架構,即社區“兩委”成員選舉產生,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聘任產生,社區書記兼任居委會主任,並擔任公共服務中心主任,實現黨領導下的居民自治和公共服務有機統一。執行社區事務准入制度,明確社區負責的“61項承辦、41項協辦、23項蓋章証明事項”三張公共事務清單,取消與社區相關的各類考核評比活動100余項,為社區減負增效。建立市、區、街三級“聯投、聯管、遞增”的社區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全市社區平均運轉經費達到75萬元,中心城區超過85萬元﹔分3年時間累計投入50多億完成335個社區全面提質提檔,為社區黨組織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是支部建在住宅小區。全面推行支部建在住宅小區,構建“街道-社區-小區-樓棟”四級組織架構。推進小區支部與物業公司黨組織之間的雙向交流任職,構建以小區黨支部為核心,業主委員會、業主監事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各多方參與的“多位一體”小區治理構架。厘清各類主體權責邊界,賦予小區黨支部在業委會候選人推薦、物業服務企業選聘等方面的指導監督權力。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集中解決小區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目前,共建立小區黨支部863個,521個小區黨支部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解決了停車場矛盾、物業費拖欠、業主子女入學入托等問題。
四是“兩新”實現全面覆蓋。實施“樓宇建黨委、企業建支部、社區派專人、物業作保障”的商務樓宇黨建模式,不斷擴大新興領域黨的覆蓋,構建街道社區、產權方、物業方等多方進入的“一核多堡”組織架構。目前,共建立58個樓宇商圈黨委(黨總支),覆蓋283個樓宇黨組織、322個商圈黨組織。探索黨建工作進“兩新”組織章程,將企業黨建工作情況納入企業年審登記、評比表彰、項目招投標等指標體系,全面提升樓宇商圈黨建影響力。
(二)實施工作機制再造
一是建立雙聯結機制。市、區、街、社區四級分別與轄區單位建立區域化黨建聯席會機制,共建黨建項目,共簽結對協議,共商區域黨建大事。全面實施街道黨工委“大工委制”和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制”,選聘街道大工委兼職委員426人、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2061人,架起街道社區與轄區單位共駐共建、互聯互通的橋梁。建立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述職評議制度,引導轄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無責”變為“有責”。由街道社區統一調配區域內黨建資源和公共服務資源,街道、社區、駐區單位分別建立需求清單、資源清單、任務清單、項目清單,積極開展雙向認領,相互提供服務,形成良性互動。
二是建立雙報到機制。深化駐區單位黨組織到街道社區報到、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機制,全市500多個機關支部與社區結對,10萬多名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亮出身份、開展服務、接受監督。制定城市社區黨員兜底管理實施辦法,集中採取印發公開信、設立流動登記點、上門入戶登記、張貼黨員報到“二維碼”等方式,對轄區內各類黨員進行專項摸底,建立動態管理台賬,對7.44萬社區直管黨員實行量化積分管理,對8.87萬在職黨員實行所在單位和社區黨組織雙重管理,對0.44萬流動黨員實行雙向管理,對1.69萬離退休黨員實行協同管理。
三是建立雙授牌機制。堅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全面開展黨支部“五化”建設(支部設置標准化、組織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務精細化、工作制度體系化、陣地建設規范化)。區縣(市)黨員領導班子成員帶頭聯系支部“五化”建設,帶頭建設首批100個示范化“五化”黨支部。分農村、社區等11類制定黨支部“五化”建設的共同標准和分類標准,分層次、分類別組織開展業務培訓,提升廣大黨支部書記、黨務專干、黨建指導員的業務能力。建立黨支部“五化”建設指導員隊伍,全過程督查指導創建工作。開展黨支部星級評定,開展規范化黨組織和示范化黨組織授牌評比,推動黨支部爭先創優。
(三)實施骨干隊伍再造
一是三項舉措打造社區專職工作隊伍。實施社區書記區級宏觀管理。改變過去由街道工委管理社區書記的模式,將社區書記統一提升到由區委進行宏觀管理,建立規范檔案,納入干部建設總體規劃。今年以來,全市組織社區書記集中輪訓、高校培訓、赴外交流等2268人次。實施社區書記定向考錄。採取實施“考試+考核”辦法,面向社區書記定向招錄193名公務員,招聘38名事業編制人員,競爭性選拔37名街道班子成員。實施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員額管理。為全市5364名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創設員額管理制度,從源頭上解決社區工作者進入無統一口徑、管理無統一要求、考核無統一標准、退出無統一規定的問題。建立“三崗十六級”薪酬體系和職業發展通道,社區工作人員年均增收1萬元,極大地激發了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二是兩支隊伍加強基層黨務工作力量。支持鼓勵各區(縣)建立黨建指導員和專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立選拔選派、教育培訓、考核管理、激勵關愛等制度。市、區、街、社區四級,從改非領導干部、退休黨員干部等中選聘專兼職黨建指導員1200余名,每位黨建指導員聯系指導3家左右的基層黨組織,實現了基層黨組織指導全覆蓋。面向社會公開選聘專職黨務工作者200名,參照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管理,作為社區后備干部進行培養,在群。
三是一個引擎助推基層骨干作用發揮。開展“紅色先鋒”引擎創建活動。按照“一社區一黨員先鋒工作室”的目標,依托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小區鄰裡中心、黨員中心戶等陣地,設立黨員先鋒工作室508家,以典型示范帶動全體黨員服務群眾。按每年20萬元的標准建立城市社區惠民項目資金,由社區黨組織根據居民提議,建設群眾身邊的惠民項目,真正將服務延伸到城市各個角落。
(四)實施服務陣地再造
一是提質社區綜合服務陣地。出台政策規定新開發建設單位按一定比率無償提供社區辦公服務用房,配套市、區、街三級陣地經費,實施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現每個社區服務用房面積不少於600平方米,平均面積達到873.3平方米,90%以上的社區做到社區標識、外牆裝飾、機構門牌、服務窗口、宣傳欄目“五統一”。為更好發揮服務功效,推行錯時服務,配套“全崗通”、社區幫帶辦等制度。在住宅小區打造370個“鄰裡中心”,為居民提供日間照料、親子早教、運動休閑等便民服務,暢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二是規范樓宇商圈黨建陣地。對新建樓宇商圈,探索由開發商配套提供黨建服務陣地﹔對已建成的商務樓宇商圈,按照“貼近需求、一室多用、陣地共用”的原則,採取共享、租賃、購買等方式,統籌解決黨建陣地。規范黨建陣地功能布局,逐步實現黨群服務中心有場所、有設施、有標志、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的“六有”目標。啟動48個樓宇商圈黨群服務中心,分別給予20—40萬元建設啟動經費、10—20萬元運轉經費,配備專職樓宇黨建指導員,打造集黨建服務、社會服務、企業服務“三位一體”的黨群服務陣地。
三是豐富線上黨建陣地。以“長沙黨建”微信公眾號、先鋒潮、市兩新黨組織綜合服務平台為載體,構建市、區、街道、社區多級“智慧黨建”服務平台,打造覆蓋全市的立體型線上黨建陣地。發揮平台功能,闡述大政方針、講述紅色故事、宣傳先進典型。推動各級“智慧黨建”平台與綜合治理、政務服務等信息系統融合,在線開展便民服務、黨務辦理、黨內生活、黨員教育等工作,將黨建工作和便民服務延伸至網絡空間、下沉到居民身邊。
四是創建新時代講習陣地。以黨群服務中心、紅色教育基地、市民學校等為依托,在區、街、社區開辦新時代講習所、講習夜校、學習社等學習陣地,在岳麓山、橘子洲等旅游景點設立流動講習點,在清水塘湘區委員會舊址建立學習社,在毛澤東創辦的湖南自修大學舊址建立黨員政治生活館。全市已建立講習陣地1375個,開展講習3000余場次,授牌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15家。同時,充分挖掘各類紅色元素,在新建樓盤、通透圍牆、歷史步道、主次干道兩旁等,建設永久性紅色主題長廊、走道、雕塑。
三、成效與啟示
長沙在推進城市基層黨建過程中,堅持以鞏固黨在城市執政基礎、增進群眾福祉為目標,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明顯增強,黨領導城市和治理城市的能力顯著提升。
一是加強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抓好街道、社區建設,首先要建設堅強的黨組織,隻有發揮好街道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才能組織起各種資源力量、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關系,真正提高引領社會、組織社會、管理社會、服務社會的功能。長沙市通過實施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充分抓住街道社區黨組織這個基礎,把社會治理創新與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結合起來,強化了街道社區黨組織總攬全局、整合力量、統籌各方的領導核心,為推進新形勢下黨建引領街道、社區建設和治理提供了根本保証。
二是加強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不斷探索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議指出,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面對居民群眾期盼更高、任務更重、矛盾解決難度更大的情況,街道社區黨組織隻有在探索新思路、開創新方法、化解新矛盾、解決新問題上面狠下功夫,做到超前預見、主動適應,才能使基層黨組織始終保持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加強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注重提升黨建工作的整體效應。基層黨組織建設要做到“組織有活力、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加強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要深入研究城市基層黨建的重點難點,緊緊抓住影響整體效應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始終堅持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把為群眾服務、讓群眾滿意作為落腳點,以服務實現引領凝聚,獲得群眾的廣泛認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