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雲南省德宏州梁河縣:實施“四心”工程,推進社區綜合治理

中共梁河縣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2日13: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社區是城市社會的基本單元,社區治理是城市社會治理的重要基礎,加強城市基層社會治理關鍵在於做好社區綜合治理。雲南省德宏州梁河縣遮島鎮勐底社區(以下簡稱勐底社區),面積1.06平方公裡,轄遮島三組、五組、六組、蕨葉壩二組共4個村民小組,社區設一個黨總支,下設四個黨支部,共有黨員72名,流動黨員11人。在實踐工作中,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區規模不斷擴大,人口增多,人員情況趨於多樣化,管理難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梁河縣結合實際,在勐底社區積極探索“黨建+”管理模式,大力實施“四心”工程,不斷夯實黨建基層基礎,不斷創新社區管理服務新模式,構建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有效促進了社區規范化治理,得到了廣大居民群眾的認可,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增強黨組織在群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在社區發展中的政治引領作用。

二、做法與經過

(一)實施“凝心”工程,實現黨組織規范化建設。按照“12345”的工作思路,抓實社區規范化建設。“12345”即明確黨組織的一個引領作用,打造兩個活動陣地(黨群活動服務陣地,軍警地聯建共創陣地),強化三支隊伍建設(黨員先鋒隊,志願服務隊,軍民聯防隊),實現四個提升(黨建工作水平提升、干部服務能力提升、黨員綜合素質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提升),構建五個家園(紅色家園、文化家園、活力家園、和諧家園、幸福家園)。一是以社區規范化建設為切入口,通過對社區辦公活動場所亂挂牌現象進行整治,對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進行完善,建立健全社區各項規章制度,努力形成系統完善的工作模式和基本規范。二是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認真開展組織生活,確保黨組織活動規范化、經常化﹔深入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公開承諾、志願服務等活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黨員互評、群眾測評、支部總評,最終評選出自己滿意、支部滿意、群眾滿意的五星黨員。三是建立陽光黨務政務制度,及時、規范、有序地向社區黨員群眾進行公示,使黨員群眾更好地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嚴格實行民主集中制,深入推進“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確保決策民主、過程透明、結果公正。

(二)實施民心工程,著力構建社區服務末梢網絡。一是將社區范圍內的居民小區、市場、學校、駐區單位、樓棟、院落等歸入黨建網格化管理,按照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依據常住人口、流動人口和管轄面積等實際情況,將社區分為4個片區11個網格,4個片區劃分與社區下面4個黨支部范圍相重合,將黨建工作與社情民意搜集、社區治安維護、突發事件處置、環境監督整治、矛盾糾紛排解、計劃生育管理等日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把黨支部融入網格、把力量沉到網格,真正把基層組織的“根”扎進網格、扎進群眾,讓黨組織深下去、強起來,成為黨總支在社區管理中的神經末梢。二是充分整合利用鄉鎮挂鉤工作隊員、黨支部在職黨員和無職黨員力量,分別任11個網格管理員,分解負責社區網格化開展網格管理服務工作。通過網格化管理,讓黨員站出來、動起來。讓每位網格員都有了自己的一份“責任田”,經常深入群眾,了解和聽取居民的意見建議,把工作的觸角延伸到網格,延伸到一家一戶,切實當好黨建指導員、政策宣講員、村情民意調查員、日常事務服務員、矛盾糾紛調處員,實現“人在網格走、事在網格辦”,實現管理在基層落地、服務在基層實現、矛盾在基層化解、感情在基層深化,用小網格服務大民生,讓黨建工作更接地氣。原蕨葉壩二組的村民因地處地質災害地段,從縣城后山搬遷到城裡龍興路、龍興巷,人地矛盾突出,通過網格員協調工作,了解村民的生活和思想狀況,做好安撫和聯絡工作,及時處理社會矛盾,把不穩定因素化解在網格,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勤儉節約等優秀傳統文化,抓好農轉非群眾以及其他群眾的精神引領。

(三)實施人心工程,健全完善社區各項功能。一是建立高效辦事服務體系。設立黨務服務、居務服務、商務服務、政務服務、群團服務、綜合服務六大便民窗口,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的快捷服務方式,落實首問負責、服務承諾等制度,打造“社區服務零距離、服務流程無障礙”的工作運行機制。二是針對勐底社區多個村民小組農村群眾與城鎮居民雜居、村組管理難、矛盾糾紛多的實際,設立了黨群訴求室、警務室和民調室,暢通了黨員群眾的訴求渠道,及時化解了矛盾糾紛,截至目前,已調處矛盾糾紛50多件﹔三是建立黨員活動室、黨群圖書室、文體活動室和才藝展示室等功能室,既滿足了黨員群眾學習、娛樂的需求,又增強了黨員群眾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四是以建黨聖地嘉興南湖為起點,串點成線打造一條以黨的光輝歷程為主線的“紅色走廊”,通過搭建紅色課堂、開展紅色體驗、組織紅色活動、傾聽紅色經歷、回顧紅色歷史等方式,以“紅色走廊”為中心輻射到各級基層黨組織,帶動轄區內各領域的基層黨組織建成具有各自特色的黨建示范點,形成紅色體驗區、紅色學習點。

(四)實施暖心工程,穩步提升為民服務能力。社區通過與駐區單位實行黨群民主議事會議制度,使各駐區單位黨建資源充分發動起來,形成“大黨委”格局,發揮出轄區單位的資源優勢,共創共建、聯調聯動,共同提升了黨建工作水平,激發了轄區內所有縣直單位和群眾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共同管理和服務過程中,做到“五必訪”“五必到”和“五必報”。一是建立健全醫療保健、環境衛生、扶貧幫困等社區志願者服務隊,進入小區、樓院和學校等場所,開展美化環境、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務活動,為黨員群眾提供了和諧、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共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30余場次。二是創新方式方法,助力群眾增收。圍繞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農民、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和再就業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黨支部+勞動力培訓+勞動力轉移+崗位就業服務”模式,成立勐底社區福鑫家政服務部,提供家政服務260余人次。三是以“軍警地共創平安駐地,軍民共筑平安家園”為載體,建立軍地聯防協調機制,組建社區治安巡邏員隊伍,每季度組織開展一次聯合執勤,形成了軍警民聯防、聯治、聯管的工作機制。

三、成效與反響

(一)推進了管理人員責任化。在網格化管理中每位社區工作人員都將巡查作為日常工作,堅持每天巡查,實現人到格中去,在網格中察民情、訪民意、解民憂、促和諧,成為發現、受理、處置、協調、報告第一人。對於網格工作中的任何問題都由該負責人第一時間接手處理,對於能夠現場解決的問題現場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再與社區其他網格負責人碰頭,共同協商解決。

(二)有效轉變工作作風。變“坐等群眾來社區”為“主動下社區服務”,變“讓群眾跑腿”為“為群眾跑腿”,使社區工作重心下移,消除了機關化工作現象,進一步縮小溝通服務群眾距離,更加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同時利用黨建綜合服務平台開展線上服務工作,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同時,通過與梁河縣武警中隊開展軍警地聯建共創活動,官兵走進社區、走進村寨,接受民族文化熏陶﹔地方干部群眾走進訓練場、軍史館、榮譽室,接受光榮傳統教育、感受軍營生活,構建“軍民魚水真情”。開展軍地聯防協調對社區治安巡邏執勤、重點監控、化解和調處各種矛盾糾紛,近年來雙方合作調處土地糾紛20多起,解決家庭糾紛、鄰裡糾紛等群眾反映強烈,急需解決的問題50多件,維護了社區的穩定和安寧。

(三)提高了服務效率。實施黨建網格化后,在原有單一的社區服務人員基礎上,整合進了物業、駐片民警、機關干部、網格黨員以及社區醫療衛生人員等多種社區服務資源,實現了由“單兵作戰”向“組團作戰”的轉變,節約了社會管理成本,提高了服務效率。如在以前居民區發生矛盾糾紛,往往要先反映到居委會,再由居委會進行調節,現在隻要與網格員聯系便能解決。2017年受重大氣象台風“天鴿”影響,克家巷排水不暢,造成大量積水,嚴重阻礙了村子裡30多住戶的正常通行,網格員巡查發現后,立即上報相關情況,有關部門及時派來抽水機將水抽干,恢復道路暢通,極大的提高了服務效率。在網格員的帶領下,各級干部經多次在識別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動態管理精准識別評審后,勐底社區現有在冊建檔立卡貧困戶29戶,123人,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堅實基礎。結合網格員日常巡察,切實抓好環境衛生、“牛皮癬”、違規廣告、亂停亂放等環境整治,帶動轄區群眾自覺參與維護環境衛生、社會治安,共建和諧社區。

(四)確保黨組織作用發揮。將黨支部融合在了網格上,充分發動黨員在網格中模范帶動作用,以在網格內居住的黨支部書記和黨員網格員去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網格事務的管理服務中來,實現基層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全覆蓋、服務群眾經常化,進一步增強黨員與社區群眾的密切聯系。依托社區黨組織主陣地,把社區為民服務站、軍警地基層黨組織聯建共創活動陣地(與武警梁河中隊黨支部結對共建)、“兩新”組織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整合起來,把駐區單位等各類黨組織統籌起來,抓實社區黨建網格管理、在職黨員進社區、流動黨員管理、基礎黨務四項重點工作,深入開展共駐共建活動,不斷推動黨建工作結對互助、資源共享、平台共建、黨員共管、人才共育,充分釋放黨建引領的倍增效應,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促進了和諧社區建設,用實際行動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服務發展。目前,共開展為民服務250余件次﹔開展軍警地基層黨組織聯建共創活動8次,上黨課6次﹔“兩新”組織黨群活動服務40余場次,工作成效惠及到轄區各族群眾,得到了社區黨員及群眾的廣泛認可。

四、經驗與啟示

(一)強化組織建設。建全以黨總支為核心,以社區服務機構、社會組織為主體的社區工作網格化組織網絡,從而建立黨總支抓各類組織,各類組織抓片區,片區抓樓棟的網格化管理體系,形成有組織、有人員、有目標、有保障的工作格局。

(二)加強隊伍建設。精心選拔熱心社區事業的同志,擔任網格員,依托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將黨建工作與日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把黨支部融入網格、把力量沉到網格,讓基層組織的“根”扎進網格,讓工作隊員及社區黨員在網格中站出來、動起來,把工作的觸角延伸到一家一戶,實現干部與群眾零距離互動,確保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常態化、長效化。

(三)完善服務體系。在網格中力求做到“一個組織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扁平化管理,在社區全方位聯動,使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成為現實,全面提升了社區服務管理的高效化水平,形成了“黨政統領、區域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新格局。

五、探討與評論

做好新時期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要以鎮黨委為核心、社區總支為基礎、社會全體黨員為主體,以做好地區性、社會性、公益性工作,推進社區建設、服務社區居民為目標,社區各類基層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性黨建工作。組織發動好駐區單位、群團組織、“兩新”組織等各類力量有序參與“多元共治”,形成“大黨委”格局。社區每年與縣直各部門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明確共駐共建內容,量化指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建立“大黨委”輪值書記和聯席會議制度,每年組織召開不少於4次大黨委聯席會議,征詢對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推動區域化黨建工作。健全雙向服務機制,相互提供需求清單、資源清單,搭建載體平台,共商區域發展,共抓基層黨建,共同服務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健全雙向評議機制,結合每年綜合考核工作,開展駐區單位與社區相互評議工作,評議結果作為其黨建考核、績效考評的重要依據。推進區域協同共治,全面構建以鄉(鎮)黨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轄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領導體系,建立並嚴格執行基層黨建情況通報、動態管理、巡查檢查、跟蹤問效等四項制度,實現大事共議、實事共辦、要事共決、急事共商、難事共解“五事聯辦”,合力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按照“發展共謀、人才共育、社區共建、文化共融、資源共享”的“五共工作法”,廣泛開展共駐共建活動。

(責編:黃瑾、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