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亞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22日10: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海南三亞是我國熱帶濱海旅游城市,並以旅游業為支柱產業。2016年,國家旅游局將海南確定為首個全域旅游示范創建省,三亞提出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目標。市委切實強化城市社區在全域旅游戰略中的定位和作用,積極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通過建強社區黨組織、以黨建統籌各方力量、加快社區景區化改造等,積極探索以城市基層黨建助推全域旅游發展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背景與起因
歷經30多年的改革發展,三亞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蛻變成為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休閑度假目的地之一。2014年三亞撤鎮設區,建立“區直管社區”行政架構。全市現有社區52個。其中,城市社區43個,城鎮社區9個。一些社區“既是社區,又是景區”,是廣大游客“食宿行”的集聚地。隨著全域旅游的推進,旅游市場監管存在短板、城區旅游要素欠缺、城市基層治理存在薄弱環節等矛盾日漸凸顯,對旅游業的轉型升級提出了新挑戰。一是“景區美、社區亂”影響了城市旅游整體形象。三亞擁有獨特的熱帶濱海旅游資源,景區自然風光秀麗,陽光沙灘海水迷人,服務設施較為完備,一直是廣大中外游客的向往之地。相比之下,由於三亞城鎮化水平總體不高,城區規劃不夠科學合理,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特別是舊城區一些背街小巷“臟亂差”現象較為普遍,游客觀感較差,影響了城市的旅游形象。二是“多頭治、各自管”旅游市場監管模式缺乏合力。一方面,旅游市場監管涉及旅游、工商、公安等多個部門,由於缺乏協調聯動機制,時常出現各執法部門單打獨斗、各自為戰的局面,影響了監管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以景區為中心輻射周邊形成的住宿、餐飲、購物等經濟圈,給社區治理帶來了新矛盾新問題,大量游客的涌入,擠佔了公共資源,小商小販、亂停亂放等亂象缺乏有效管理,社區群眾也多有怨言。三是“要素少、水平低”弱化了城市社區的旅游功能。由於城區旅游配套欠缺,旅游要素缺乏,服務水平不高,廣大游客往往隻能“白天看景、晚上睡覺”。推進全域旅游,迫切需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社區打造成為“景區”,開發更多特色項目和產品,為廣大游客提供全過程、全時空的體驗產品,滿足游客的全方位體驗需求。三亞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適應全域旅游的發展需要,積極踐行系統建設、統籌推進的理念,強化社區黨建的統領功能,推動社區與各領域黨組織共建共治共享,因地制宜將社區打造成為“新景點”,有力地助推全域旅游的發展。
二、做法與經過
(一)建強做實社區黨組織,打造助推全域旅游的堅強堡壘。出台《三亞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2016-2020)》《三亞市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方案》,明確城市社區的職責和功能,通過提升社區黨組織的組織力,促進其在推進全域旅游中發揮作用。一是完善工作機制。市委出台《關於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加快構建全區域統籌、各領域融合、多方面聯動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不斷強化社區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功能。推動各區成立基層黨工委,加強轄區內農村、社區和機關、“兩新”組織等領域黨建的統籌指導,促進互聯互動,推動資源向社區集聚﹔創新社區大黨委(黨總支)制,將條件成熟的主城區社區全部升格為黨總支部,打造有效連接各方、協調指揮有力的區域核心黨組織。二是建強黨務隊伍。面向社會公開招錄,給每個社區配備一名黨建指導員,加強社區黨建工作力量。推行以社區書記為重點的“領頭雁工程”,打造高素質的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將社區干部納入市、區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加強黨建業務、全域旅游等內容培訓,採取集中培訓、跟班學習等方式提升干部隊伍能力素質。開展星級黨組織評定,推進績效考核管理,激發社區干部隊伍的干事創業熱情。三是強化支持保障。推進社區黨組織規范化建設,落實好基本陣地、基本制度,按面積不低於300㎡,建有“一站六室三個公開欄”標准對社區活動場所進行升級改造,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加大經費投入,城市、城鎮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每年不低於30萬元和20萬元,社區工作經費每年不低於15萬元,超千戶的社區可增加10—60%,並由社區黨組織統籌整合上級各部門支持社區的政策、資金、項目,讓社區黨組織“有錢辦事”。
(二)以黨建統領各方力量,打造旅游市場綜合治理新模式。通過強化黨建統領功能,破除不相隸屬部門之間的壁壘,促進旅游市場共管共治。一是創新旅游市場監管模式。依托“三亞市民游客中心”,從市政府熱線、旅游、公安、法院等16家涉旅重點單位抽調骨干力量,統一進駐中心辦公。針對各單位因隸屬不同,各自為政、缺乏合力等問題,由市委組織部牽頭協調,在中心成立聯合黨總支部,以黨建統領,打破各職能機構之間的“壁壘”,在全國率先建立了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行政執法部門“四位一體”專業化旅游市場監管處置管理模式,得到了原國家旅游局的高度肯定。二是推動旅游監管向社區延伸。堅持行業監管和屬地管理相結合,行業黨建與社區黨建相融合,將12345和12301“兩條熱線”整合進駐市民游客中心並實行並線運行,並推動“兩條熱線”與社區網格化管理共建共治,建立“片長+網格長+12345熱線”管理機制,及時將市民和游客的反映和訴求傳遞給相關職能部門。熱線平台成員單位有159家黨政機關、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設有多語種專席,受理業務范圍涵蓋城市管理、民生民情、游客服務等方面,被市民游客形象喻為24小時“貼心管家”。三是完善旅游監管長效機制。制定“旅游市場綜合整治工作機構常態化工作機制”“一日游管理暫行辦法”等13個常態化制度,以及暗訪、舉報獎勵、督查督辦、信息發布等11個長效機制,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旅游市場治理,營造了人人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同時,通過設立“黨員值班崗”“黨員先鋒崗”,組織黨員上街開展志願活動,在重點區域為游客提供咨詢引導服務,有效發揮黨員表率作用,不斷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三)推進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全域旅游發展新增長極。深化“黨建+全域旅游”,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促進全域旅游全面開花,並因地制宜將社區打造成為新景點。一是推進區域化黨建聯建。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發揮區委、社區黨組織在區域化黨建工作中的統籌協調功能,積極引導轄區內各領域黨組織參與旅游業發展,切實做到全景化、全覆蓋。出台《關於加強全市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明確13項功能設置,統一“六有五室”建設標准,引導轄區內非公企業、派駐轄區的工商、稅務、公安、食藥監等所站黨支部共駐共建,通過黨建工作聯創、社區服務聯辦、社區治安聯防、環境衛生聯抓、文化活動聯辦,將服務中心打造成為宣傳黨的政策、開展黨員活動、服務市民游客的陣地。促進機關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互助共建,組織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開展志願服務等活動。二是以黨建引領社區景區化改造。三亞全域旅游發展建設的重點主要從城市和農村兩方面著手,加快城市景區化改造、推動農村精品化建設、點線面協調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在市委、區委的領導下,社區黨組織主動轉變思想觀念,做好“旅游+”大文章,因地制宜推進社區景區化改造,推動旅游與社區融合發展,帶動居民就業,增加居民收入。通過開發旅游資源、挖掘民俗風情、打造特色街區等,深入開展創文鞏衛、社會文明大行動等,努力使每個社區、每個角落都成為風景,為游客提供觀光消費、體驗民俗、感受民宿等旅游新體驗,有效地將旅游產業鏈延伸至城市社區。三是全面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在區委基層黨工委的領導下,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各領域黨支部同向發力,齊抓共管社區治理。大力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把支部建在網格上,建立區域明確、責任到位、監管有力、整體聯動、責任共擔、成果共享的網格化管理機制,根據網格黨員數量和分布,按照區域相鄰或群體相近的原則,2—3個網格建立1個黨支部,在樓宇或部分區域建立黨小組,形成“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樓宇或區域黨小組”三級黨建網絡體系。針對每年冬季有大批“候鳥”旅居三亞帶來的新矛盾新問題,社區黨組織加強“候鳥”黨建工作,發揮“候鳥”黨員帶頭作用,引領廣大“候鳥”參與城市治理,促進候鳥型人才為社區獻智獻力。
三、成效與反響
一是強化了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功能。通過樹立“大黨建”觀念,堅持大抓城市基層黨建導向,建立健全體制機制,把社區黨組織建強做實,推動各種資源和力量向社區集聚,促進社區黨組織加強與轄區內機關、“兩新”組織和群團組織等的溝通協調、共建共治,對上能夠很好地承接區級職能部門的任務,對下能夠很好地管理黨員和服務群眾,不斷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功能。
二是提高了旅游監管的整體效能。面對以往旅游市場監管的難題,通過發揮黨建統領作用,以市民游客中心黨總支部作為治旅“集團軍”的作戰指揮中心,依托“四位一體”機制,開創了旅游市場“一體化”監管的先河,為游客提供安全優質的旅游環境。2016年3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三亞市民游客中心視察,對此給予充分肯定。同時,推動行業黨建與社區黨建共建共治,通過“兩條熱線”為廣大游客提供24小時“一對一”服務,使得各種涉旅問題得到及時解決,提升了中外游客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三是培育了全域旅游的新業態。充分發揮社區在全域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進“黨建+全域旅游”,提升社區黨組織抓黨建促全域旅游的思路和能力,通過有序推進社區景區化改造,既改善和提升了居民的生活環境,又吸引了游客到社區觀光消費、體驗不同文化。同時,依托社區的資源稟賦優勢,加大財政投入,因地制宜將社區打造成新景點,豐富了旅游產品的供給,成為全域旅游發展的新增長極,轄有4A景區的大東海社區、全國最美漁村——西島社區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
四是提升了城市基層治理水平。通過以社區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把各方力量組織起來,把各種資源調動起來,實現了多元共治、齊抓共管,凝聚了社區治理的強大合力。同時,依托網格化管理,把支部建在網格上,讓黨員在網格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完善黨建工作網絡體系,確保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無縫隙。特別是以候鳥黨支部、候鳥人才工作站等為載體,引領廣大候鳥參與城市治理,集聚候鳥型人才為三亞發展貢獻力量,促進了居民、游客、候鳥的和諧共處。
四、經驗與啟示
(一)服務大局、凝心聚力是城市基層黨建助推全域旅游的出發點。發展全域旅游是國家戰略之一。三亞作為專業型旅游城市,正在積極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村(社區)是落實各項任務的主戰場,肩負重要使命。要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推動各領域黨建向中心聚焦,為大局聚力。要按照中央關於城市基層黨建的新部署新要求,立足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來謀劃和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二)建強核心、完善機制是城市基層黨建助推全域旅游的保障。街道社區黨組織是城市基層黨建的領導核心,是承上啟下、聯結四方的“軸心”。但對於三亞“區直管村(社區)”行政架構來說,社區直接承接區級職能,因而對社區黨組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完善“市、區、社區”三級黨建機制,推動人財物向社區傾斜,鼓勵和引導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管理,建設高素質的社區干部隊伍,切實將社區黨組織打造成為引領發展、基層治理的主心骨。
(三)聯建聯動、共建共享是城市基層黨建助推全域旅游的基礎。基層黨組織擔負著領導社區治理的重要職責。要樹立“大黨建”理念,以黨建統領社區治理,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打破傳統條塊分割、封閉運行的工作模式,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推動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各領域各行業積極融入,黨員群眾共同參與,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區治理格局,提升居民和游客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四)改善環境、促進產業是城市基層黨建助推全域旅游的落腳點。發展全域旅游為加強社區基礎建設,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居民就業提供了良好契機。上級黨委、社區黨組織要提高思想認識,大力推進“黨建+全域旅游”,找准結合點、切入點,結合實際推進社區景區化改造,大力改善社區人居環境,加強完善基礎措施,提升社區品味。同時,充分挖掘社區的旅游文化資源,因地制宜將社區打造成為“新景區”,更好地帶動社區集體經濟的發展,促進居民就業,打造全域旅游的新增長極。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