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桂園社區:支部建在網格上 黨員就在樓道中

中共佛山市南海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9日16: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桂城街道桂園社區位於佛山市南海區、禪城區交界處,成立於1980年,轄區面積1.5平方公裡,管轄人口1.6萬(其中:禪城戶籍7000多人,南海戶籍人口3000多人,流動人口5200多人)。社區黨委下設6個黨總支、22個黨支部(其中屬地黨支部4個),在冊黨員560名,是桂城街道黨員人數最多的社區。

作為南海最早的社區之一,桂園社區具有典型的老城區特點:一是居民、黨員年齡結構偏大。社區是南海最早的由樓棟構成的小區,退休老黨員多,60歲以上黨員358人,佔64%。二是公共設施不夠完善、管理滯后。社區建筑設施、樓宇老舊,200多棟5層以上建筑樓齡均在20年以上,且大多數沒有電梯,群眾特別是長者出行較為不便,大部分居民小區沒有專業物業管理。三是流動人口集中、管理難度大。社區共有1964個出租屋,流動人口主要從事制衣、餐飲等職業,流動性大,對社區歸屬感不強。

社區治理水平落后既困擾了群眾的生活,又影響了黨委的威信。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桂園社區黨委確立“支部建在網格上,黨員就在樓道中”治理路徑,一方面優化組織設置,完善組織體系,強化黨委對社區治理的領導,另一方面以樓道為基本單元重建治理網絡、以黨員為骨干打造治理隊伍,激發社區內生動力,帶領群眾共建共治共享,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桂園工作法”,改善了社區面貌,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鞏固了社區黨委的領導核心地位。

二、做法與經過

(一)推行“支部建在網格上”,建強戰斗堡壘。把黨組織建在群眾身邊,讓黨員在群眾身邊發揮作用,使黨組織和黨員真正成為社區群眾的主心骨。

1.“網格化”支部設置強化組織覆蓋。2016年,南海區全面推廣社會治理網格化工作,把人、地、事、物、組織全部納入網格進行管理。桂園社區黨委抓住機遇調整黨組織設置,以網格為依托建立了6個黨總支,實現社會治理網格與黨組織網絡“雙網融合”,由黨總支協調社區資源推進網格化治理,以網格化治理擴展黨總支作用空間、增強黨總支威信。同時,在黨總支之下以院落、樓棟為單位設立18個黨支部,把4個“兩新”組織黨組織納入屬地化管理,與轄區內的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簽訂共建協議,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黨組織網絡。

2.“開放式”組織生活激發隊伍活力。社區黨委既嚴格要求以黨支部為單位開展“三會一課”,又跨支部按年齡層次組織黨員開展不同形式的組織生活,例如,動員老黨員擔任社區學院教師、開設16門課程,發動年輕黨員每月開展黨員志願服務學習交流活動等。向群眾開放,社區黨委定期在社區宣傳欄公開社區黨建工作情況,並從2014年起,將社區黨委年終總結會改在社區公園召開,讓廣大群眾一起聽取、一起評價黨委工作和黨員積分,一起向社區黨委提意見、提建議。

3.“積分制”管理推動黨員爭先。社區黨委認真落實黨員量化積分管理制度,以黨支部為單位,每季度根據參加“三會一課”、參與組織生活、參與直聯戶聯系、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情況對黨員打分,讓黨組織對每名黨員有一個直觀、科學的評價,將社區黨委、黨總支、黨支部委員的得分情況在社區黨員活動室進行公示,讓黨員干部首先接受檢驗。同時,積極開展黨員“五必訪”工作,對逝世黨員、新遷入新發展黨員、住院黨員、與家庭鄰裡矛盾黨員、不參加組織生活黨員進行上門探訪、跟蹤管理,協助解決黨員的難題和矛盾。2017年,社區黨委共組織探訪63名黨員,2018年至今已探訪45名。

(二)推行“黨員就在樓道中”,引領社區善治。把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主陣地放在樓道中,推動黨員通過樓長這一崗位組織動員群眾、推進樓道善治,進而實現整個社區的善治。

1.打造以黨員為主力的樓長隊伍。桂園社區住宅樓多為七八十年代興建,在原先安排的樓道管理員漸漸退出崗位后,絕大部分成為無物管小區,公共設施和管理秩序每況愈下。對此,社區黨委從2013年起開始推廣樓長制,抓住群眾提升公共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的迫切期望,以一個個具體問題的解決、具體項目的落地為抓手,根據平時掌握情況發動黨員、熱心居民擔任問題項目的責任人或聯絡人,讓他們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取得群眾信任,再通過樓道居民會議推選為樓長,填補樓道管理員退出后留下的空白。期間,社區黨委充分發揮黨員多、政治素質高、服務群眾意識強的優勢,重點將有能力、有意願的黨員,特別是原來各單位的黨員領導干部推選為樓長。目前,社區已推選出正副樓長210名,覆蓋50%的住宅樓,其中黨員樓長80名,佔38%,是樓長隊伍的主力和骨干。

2.建立以樓長為成員的自治小組。為進一步理順各個小區的管理,社區黨委在樓長制的基礎上,推行自治小組管理制度。其中,原有的單位大院單獨成立自治小組,分散獨立的住宅樓,按照地域相近、樓棟相鄰的原則成立自治小組,各住宅樓樓長自動成為自治小組成員,並在社區黨委主持下召開自治小組成立會議,選出組長、副組長。目前,社區共成立了4個自治小組,選出正副組長8名,其中黨員6名,佔75%。

3.健全以樓長制為基礎、以自治小組為平台的治理機制。社區黨委把樓長制、自治小組作為重建社區管理秩序、營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格局的關鍵抓手,出台《樓長管理制度》,規范樓長的崗位設置、工作職責、日常管理,並設立關愛互助資金支持樓長開展公益活動﹔建立定期會議協商制度,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樓長工作室、建立工作台賬,將每月10日設定為“樓長日”、分網格召開樓長會議,與社區黨委一起討論研究小區治理中的重要事項和突出問題﹔建立崗位責任制,本小區的管理事項主要由自治小組負責協調解決,解決不了的提交社區黨委研究﹔建立重大事項牽頭落實制度,社區黨委部署的重要工作,首先在自治小組、樓長層面形成共識,由自治小組負責本區域、樓長負責本樓宇的實施,近年來桂園社區一系列重大建設,例如“樓道亮妝”工程、舊樓加裝電梯項目、路面修復(人車分流)工程等,均由樓長和自治小組負責做通群眾思想工作、協調群眾配合,期間完成了88個樓道翻新、28個樓道安裝電梯﹔建立榮譽激勵機制,社區黨委把表現優秀、發揮骨干作用明顯的樓長作為居民代表的首選,同時安排班子成員參加每個樓道每年2次的樓道居民會議,肯定和表揚樓長工作。

(三)推行“服務融入群眾裡”,促進共建共享。社區黨委統籌各方資源,以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陣地,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服務、自我服務、相互服務,群策群力提升服務質量水平,共建美好家園。

1.立足實際主打長者服務。長者眾多是桂園社區最顯著的群體特征,長者需求是社區最重要的服務需求。為此,社區黨委爭取各方支持,鏈接“兩新”組織資源,集中力量打造了以長者服務為主題的黨群服務中心,內設社區學院、長者日托中心、歌舞室、長者飯堂、康復醫療室等功能場室,為社區長者提供從早晨到晚上,包括學習閱讀、運動保健、休閑娛樂、午間休息、便民餐飲等一站式全鏈條居家服務,得到群眾的歡迎。其中,長者飯堂設立以來,已經為居民提供午晚餐服務8萬多人次。

2.黨員帶頭倡導志願服務。以“凝聚黨員、凝聚群眾、凝聚社會”為目標,以“黨委統籌、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為路徑,完善志願服務隊伍和工作機制,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構建黨建引領、黨員帶頭的志願服務體系。成立23支黨員志願服務隊,社區黨委書記牽頭成立“芬芳個案工作室”,專門為生活出現較大困難、心理情緒不穩定的人群,特別是“人生地不熟”的非戶籍人口,提供針對性跟蹤輔導,已經成功解決了36個案例﹔成立包括黨員骨干、駐點社工、聯建醫生在內的關愛探訪隊,每天上門為3戶單獨居住且行動不便的長者提供送餐服務、每周四下午輪流上門探訪孤寡老人、每季度開展一次義診義剪義修等服務。在黨委的引導、黨員的帶動下,社區群眾積極參與,目前,社區登記志願者已經達到700多人,每年提供服務2.5萬人次,其中,建立於2010年的摯誠義工服務團隊“承包”了黨群服務中心日常服務崗位,160多名隊員分成10支小隊,全天候輪流到中心值班﹔社區墨藝書畫協會每年舉辦樂善手工坊義賣、粵曲義演、小品創作大賽等活動20多場次,進一步豐富了社區群眾的文化生活。

3.屬地聯動開展協同服務。社區黨委大力推進與各領域黨組織共建共治,在每月常態化參與社區黨建暨駐點聯系聯席會議協商議事同時,通過認領工作項目、服務項目緊緊結合在一起。目前,社區共有4個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4個屬地“兩新”組織黨組織,全部參與共建活動、認領社區項目。例如,區老干局黨支部認領了“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工作項目,安排1名黨務專干指導社區黨委規范化開展基礎黨務工作﹔區人民醫院黨委認領了老年人康復保健服務項目,每周一、三、五安排1名骨干醫生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康復室上班,該項目已經開展了8年,累計服務群眾20196人次﹔“兩新”組織黨組織認領了“長者飯堂”資助項目,6年來捐贈錢物共15萬元。

三、成效與反響

(一)黨的領導有效覆蓋社區,社區黨委組織力明顯提升。社區黨委通過靈活設置黨組織、開展創新性經常性的活動,提供針對性多樣化的服務,把黨員凝聚起來,把組織活躍起來,把群眾發動起來,把服務豐富起來,健全社區黨的組織體系,統籌各領域資源力量開展共建共治共享,做到了“黨建引領一呼百應”,充分體現了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屬性和政治功能。

(二)有效破解老齡化社區治理難題,社區面貌明顯改善。由社區黨委主導、以樓長制為基礎、以自治小組為平台的治理機制,對桂園社區老齡化、無物業小區治理起到關鍵作用。在小區居住、由群眾推選的樓長和自治小組成員,明了小區治理中的突出矛盾及群眾期盼,既能夠盡心盡力、協調群眾拿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又能夠以身作則、以自我犧牲精神化解群眾不滿情緒,引導和促進群眾相互理解、和諧共處。例如,由於車多位少,水運大院由車位“十分緊缺”造成了鄰裡關系“十分緊張”,自治小組成立后,每年都重畫一次停車線、安排車主抽簽停放,並且號召黨員主動把好的停車位讓給其他群眾,迅速改變了小區面貌。在黨員、樓長和社區群眾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桂園社區獲評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全國社會工作示范社區。

四、經驗與啟示

(一)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格局,必須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隻有黨組織才有足夠的威信和能力,統籌協調各方資源,凝聚力量實現善治。在桂園社區的實踐中,無物管小區治理、長者服務等重大項目,都是社區黨委的主導下實施﹔樓長、自治小組、志願服務隊等關鍵力量,都是在社區黨委的支持下運作、以黨員為骨干力量。社區黨委雖然不是每一項具體工作的實踐者,但是整個工作格局的設計者、推動者。

(二)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格局,必須充分相信群眾、組織群眾、支持群眾自我管理。桂園社區以樓長制為基礎、以自治小組為平台的治理機制,實際上就是社區黨委把小區治理的主動權交到群眾手中,轉而提供群眾充分參與治理的平台和抓手——樓長、自治小組,讓群眾當“主角”、社區黨委做“導演”,充分利用群眾智慧,在群眾自我博弈中達到平衡、達到和諧。

(三)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格局,必須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入手。例如小區樓道清潔衛生問題、停車難問題、老年人上下樓梯困難問題、老年人餐飲問題,等等,通過這些“小問題”的解決,贏得群眾信任,吸引群眾參與,喚醒群眾主人翁精神,共同推進社區治理這個“大工程”。

五、探討與評論

桂園社區黨委推進“支部建在網格上 黨員就在樓道中”,是針對當前城市中大量老舊社區的設施老化、管理弱化、服務退化情況,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加強和改進社區治理的有益探索和嘗試。一方面,找准了群眾關注的焦點,通過黨組織和黨員有效發動和引領群眾,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另一方面,找准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切入點,把黨的領導有效融入到社區治理和服務群眾中,讓黨的領導與群眾日常生活同頻共振,從而進一步夯實了基層黨組織核心領導地位。

(責編:黃瑾、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