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創新共享機制 提升共治效能 

中共佛山市禪城區委

2018年10月19日16: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要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為擺脫社區建設“政府投入大而治理效果不佳”的困境,按照國家、省、市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相關意見,佛山市禪城區找准政府服務與民生需求“供需失衡”痛點,依托政務服務改革和基層黨建創新的先行經驗,以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資源共享為紐帶,試點探索共享社區黨建項目建設,打造以鄰為善、守望相助的社區生活共同體,實現“民心在基層聚集、資源在基層整合、問題在基層解決、服務在基層拓展”,從而更好鞏固黨在基層的領導核心地位。

一、探索動因

為進一步突破社會轉型時期的現實困境,實現大社會、小政府的轉變,禪城區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共享社區黨建項目建設的新路子。主要基於三點考慮:

一是上級決策的正確指引。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提出,廣東要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些頂層設計立足當前社會治理最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為我們開展共享社區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目標引領和正確的路線指引。共享社區黨建項目是禪城區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推進基層善治,構建“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有益探索。

二是社區問題的導向需求。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物質極大豐富,但現代城市小區空間封閉程度高、人口密度大、人口結構復雜,在保障隱私和個體感受的同時,也伴隨出現人情冷淡、信任缺失等系列問題,人們開始懷念上世紀70、80年代溫情社會那種鄰裡間噓寒問暖、守望相助。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閑置物品、空余時間在生活中的空間佔比逐漸增大,如何讓資源在社會活動中實現最大獲益,是值得關注的問題。開展共享社區項目建設,以小區為單位搭建“共享”平台,通過居民之間互惠互利的“共享模式”,不僅能夠讓資源得以充分利用,更可以架起群體之間聯絡溝通的橋梁,讓居民找回當年鄰裡之間相互信任、相互依靠的溫暖感。

三是改革惠民的不變初心。禪城區地處廣東省佛山市中心城區,面積154.09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28.4萬人。一方面是民政服務優先是禪城的優良傳統。近年來,禪城區在社區自治、社區服務等社區綜合治理建設方面持續突破,先后獲得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區、全國基層低保規范化建設典型單位等先進榮譽稱號,為我區繼續攻堅突破增加了信心。另一方面,十八大以來,我區積極響應全面深化改革的號召,率先拿起信息化“武器”,創新推動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放管服”、基層黨建等深度融合,逐步勾勒起禪城區現代治理的“雛形”。同時,多項改革推進為工作沉澱的大量動態鮮活數據,為我們運用數據思維革新社會治理的機制體制夯實了基礎。

二、主要做法

共享社區黨建項目是以黨建引領為基礎,依托數據應用創新和信息技術手段,依托“四級聯動”的社區服務體系,在城市社區搭建點對點的“線上”“線下”共享平台,以“物品”“技能”“信息”“經驗”共享,重塑鄰裡信任、帶動居民共商共治,逐步構建新時代的“熟人社會”。截至目前,已在轄區全面鋪開共享社區建設,共有2844名黨員、1.03萬注冊用戶。

(一)黨建統領,以提升組織力筑牢社區戰斗堡壘。一方面是健全社區組織體系。搭建“1+N+X” 的組織架構,充分發揮社區黨委這個“1”的龍頭核心作用,統籌凝聚社區內外其他黨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力量,參與共享社區的建設和管理,帶動社區融合。目前,全區成立“1+N+X”架構52個,將189個市、區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334個“兩新”組織、250個社會組織、176個志願者團隊等各類力量,在社區中結成一張網,社區各類零散的資源得到充分統籌和共享。另一方面是充分發揮社區“領頭雁”效應。充分發揮小區在職黨員、離退休老黨員、流動黨員、“三官一師”的模范帶頭作用,先亮身份、先亮技能,形成領頭雁效應,帶動身邊居民參與,打造以鄰為伴、與鄰為善、守望相助的社區生活共同體。

(二)信息化驅動,以區塊鏈創新運用構建社區互信共享生態鏈。一是創新“線上”“線下”互融,對接共享需求。線上開發共享社區手機APP,居民直接在線發布個人共享需求及響應其他居民服務需求,系統亦會根據居民的喜好,主動推送服務信息,實現“服務”與“需求”的精准對接,共享行為簡化為“掌上行動”﹔同時以共享APP為平台,對接禪城區居家養老、慈善幫扶、就業推薦等民生服務系統,實現需求、信息、資源、服務多元共享。線下由社區黨群服務站、共享小屋、共享空間組成,收集群眾物品、技能、時間共享清單,網羅共享物品。通過線上線下的共享,直接穿透鄰裡隔閡,帶動、促進更多居民參與社區自治。二是創新引進“區塊鏈”理念,打好共享“互信”基礎。將區塊鏈技術與大數據結合,通過IMI身份認証進行實名注冊,由政府為個人信用“背書”,全面解決網上人員真實身份確認問題,確保提供服務者身份的真實性,推動共享行為能夠在互相信任的情況下積極開展。三是創新運用“積分銀行”,激勵共享行為。對居民的共享服務進行“積分制”管理,即居民提供服務可獲得“愛心積分”,存入“愛心銀行”,當居民有需求時,可在“銀行”裡支取“積分”換取服務。同時以積分為“代幣”,調動社區居民參與共享的主觀能動性,實現“服務得積分、積分享愛心”的良性循環。

(三)四級聯動,以多元化平台拓展社區特色服務體系。在街道層面建設“微服務中心”,以“大數據、微服務”為突破口,打造共享社區服務樞紐,負責轄區內民生數據和公共服務的歸集與分配,實現民生需求與服務供給之間精准匹配﹔在片區層面建設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打造綜合型社區服務平台,引入社工服務,以專業手法整合社區資源,培育社區組織,營造社區互助氛圍﹔在社區層面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實行服務場所、服務系統、服務內容、服務制度、服務保障的“五統一”,將共享服務向深度廣度延伸﹔在網絡末梢逐步“430學堂”“愛心課堂”“平安通”“居家養老”“長者飯堂”“救濟幫扶”等社區服務納入共享服務網絡,成為共享社區借力、發力的有力補充。目前,共享社區建設已與對口扶貧工作有機結合,與對口幫扶的涼山州、廉江市的學校和困難群眾結對幫扶﹔社會各界也通過共享社區這一橋梁,踴躍向涼山州學校及困難群眾捐贈電腦設備等共享物資。

三、初步成效

截至8月底,共享社區線上平台共有實名認証用戶9644人,其中,黨員干部2822人,群眾6822人,共享物品4482件,發布群眾求助1171宗。期間,涌現出如“禪城好人趙嘉文”等一批優秀黨員,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更多黨員、群眾參與“共享社區”黨建項目。從現階段來看,在推動共享社區黨建項目中,主要取得了四方面的成效,概況起來是“四個更加”。

(一)執政基礎更加鞏固。共享社區以“黨建統領、統籌力量、溝通黨群、共建共治”為理念,借助區域化黨建的良好基礎,將在基層的力量結成一張網,有效解決了條塊分割、力量分散的問題,把“單兵作戰”變成了“兵團作戰”。黨組織就“黨群連心網”,畫好“共治同心圓”,實現以共建推進共享、以共享促進共建的良性循環。各類零散的資源得到充分統籌和共享,極大增強了黨的凝聚力,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更加有力。

(二)鄰裡關系更加和諧。共享社區在現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的良好基礎上,以問題為導向,直面現代社區人際關系冷漠這一痛點,不僅讓各類零散資源得到充分統籌和共享,而且讓人與人之間尚存的隔閡和冷漠得以打破,讓社區居民重新找回當年鄰裡之間相互信任、相互依靠的溫暖感,架起社區群體之間聯絡溝通的橋梁,打造現代城市熟人善治社區。

(三)黨員教育管理更加高效。通過思想引領、組織引領和政治引領,以“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活潑形式,吸引黨員積極參加“社區共享”黨建項目,潛移默化的將黨的方針政策傳遞到黨員身邊,增強黨的黨員意識,促使黨員樂於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對強化基層黨建、基層治理,發揮黨組織作用,優化黨員教育、管理、監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居民生活更加低碳。共享資源的流轉不僅實現了居民閑置物品價值的最大化,也為居民節約大量生活成本,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可循環的生活方式。而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融入,使得居民群眾可以利用最新的技術手段直接獲取大量的“共享”信息以及與之相匹配信用信息,讓共享變得更加便捷、高效。拿祖廟街道為例,該街道7個重點社區共享物品超9000件,受益人群超9千人。

四、工作啟示

“共享社區”黨建項目是在禪城區委在落實中央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創新舉措,也是禪城區委強化黨建的基礎性工作。推進“共享社區”黨建項目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項啟示。

(一)政治性。在改革探索和推進中,禪城區全面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嚴格貫徹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原原本本、不打折扣地落實中央的改革部署任務,緊扣現代治理這篇文章,按照中央頂層設計的正確指引,結合地區實際進行改革探索,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重大政治前提。

(二)系統性。禪城區推進改革,嚴格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禪城區切實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不搞“單打一”,不玩“一招一式”,打出系列改革的“組合拳”。一門式改革、社會綜合治理雲平台、大數據區塊鏈到共享社區等重點改革是一個一脈相承、互為依托的整體架構,都是支撐起禪城區推進現代治理“大廈”的“四梁八柱”。

(三)時代性。禪城區推進改革遵循的不變原則依然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問題導向。跟以往改革不同的是,禪城區深刻把握新時代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有針對性地率先拿起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武器”,為現代治理插上了信息化、大數據的“翅膀”。以往都是通過改革促進創新,這一次禪城區是用創新的方法實現了改革,這就是禪城區改革最鮮明的時代特點。

(四)實踐性。獲得感是檢驗改革“含金量”的最重要標尺。從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來看,一門式改革解決的是群眾和企業反映突出的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業務量累計接近850萬件,市民群眾總體滿意率為99.96%。社會綜合治理雲平台運行以來,累計受理社會治理、城市管理事項超過54萬宗,辦結率達98.56%,大量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事項能夠在第一時間解決。基層黨建和共享社區解決的是強化核心、凝聚力量、溝通黨群、融合社群的問題,實現民心在基層聚集、問題在基層解決、服務在基層拓展。從黨委政府自身的獲得感來看,改革促進了機制活化、效率強化、成本優化,整個改革體系沒有增加一個編制,在完成倍增的工作任務外,還騰挪出進行數據分析、執行監督、決策研究的人力空間﹔同時通過整合,避免了信息化設施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改革以來信息化年度財政預算減少約3000萬元。

五、探討和討論

下一步,禪城將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繼續推動“共享社區”黨建項目向縱深發展,不斷拓寬共享范圍,提升共治水平,加快善治熟人社區形成,為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貢獻禪城經驗。

一是強化黨建引領,提升共建水平。按照以點帶面、先易后難的要求,成熟一個,建立一個,不搞一哄而上,確保建設質量。社區黨組織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社區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服務群眾、凝聚群眾。著力豐富共享社區黨建元素、創新活動方式,堅持群眾需求在哪裡,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就要在哪裡,讓群眾知曉惠從何來。

二是強化共通共融,提升共治能力。善用活用共享社區“一張網”,通過APP主動推送,讓群眾更加全面了解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務,通過居民的活動留痕,分析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為實現更好管控提供支撐。發揮共享社區平台作用,將“一門式”行政服務、“雲平台”投訴受理、民政服務推送等政務服務融入其中,將數據、功能復制到共享社區平台上來,更好地為群眾提供服務。

三是強化組織發動,提升共享效果。充分調動廣大黨員群眾的積極性,激發“共享社區”建設內生動力。對於“愛心積分”高、參政議政能力強的居民群眾,可作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人選進行推薦。同時,探索將黨員干部服務積分作為黨員評優評先、評星定級和干部提拔選任的重要依據,延伸對黨員干部8小時以外的監督,實現對黨員干部的精細化管理。

(責編:黃瑾、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