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廣東省江門市高新區(江海區):堅持“系統、融合、共建、互助、協同”理念 構筑城市基層黨建共同體

江門市高新區(江海區)黨(工)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9日15: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和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精神,江門高新區(江海區)以“系統、融合、共建、互助、協同”的理念,整合區域內社區、企業、社會組織、機關事業單位等4類單位黨建資源,精心打造城市基層黨建共同體,構筑黨建引領輻射圈、黨群服務功能圈、智慧人才匯聚圈,實現區域內各黨組織陣地聯建、資源聯享、活動聯辦、管理聯為。

一、背景與起因

(一)社會環境背景

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正式合署辦公,實現了國家級高新區、市轄區和縣級行政區三重優勢疊加,為地區加快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內生動力。一方面,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城市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基層承接的職能越來越多,基層管理變得碎片化,一時難以找到適合復雜情況的破解之策﹔另一方面,在經濟社會結構變遷、群眾生活日益富裕、民主意識逐步增強的情況下,周邊企業職工和社區居民對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有了更高的需求。

(二)基層黨建背景

社會矛盾問題的解決、基層治理的推進,離不開黨建工作的引領。高新區(江海區)目前有涵蓋農村、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兩新”組織、國有企業、商圈、樓宇等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共494個,擁有黨員近8500名。隨著經濟社會結構轉型的深入推進,單一的單位黨建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江門高新區黨工委、江海區委深入調研后發現,轄區單位多、橫向聯系少,單位資源多、群眾服務少,黨員隊伍多、活動陣地少,流動黨員管理難,“兩新”組織活動規范難,老黨員活動難,是目前城市黨建發展的瓶頸所在。針對“三多三少三難”問題,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在堅持黨的領導之下,積極尋找到解決的路徑,認真謀劃、逐步推動了“黨建共同體”的創新實踐。

二、做法與經過

2018年初,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將新發展理念深入運用到黨的建設領域,與落實“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結合起來、與城市基層治理結合起來,創新黨組織建設模式和活動方式,提出“黨建共同體”創新工程,以“系統、融合、共建、互助、協同”為理念,積極探索打造黨建共同體,並作為該區今后加強城市基層黨建的總體思路和工作路徑。

(一)建立“一體多元”領導推進機制,構建組織“紅色引擎”。堅持區委、屬地街道黨工委對城市黨建工作的通盤考慮、統籌謀劃和具體指導,以火炬大廈片區為城市黨建示范區,組建火炬大廈黨建共同體、基層治理黨建共同體、中環商圈黨建共同體三大黨建共同體。

一是設置“四位一體”組織架構。由街道黨工委負責對火炬大廈黨建共同體進行管理、指導、支持和兜底保障,把區域內各類組織納入黨建共同體的工作范圍,形成“街道+黨建共同體+基層黨組織+其他單位組織”四位一體縱向聯動架構。黨建共同體在街道黨工委的直接領導下,設立黨建共同體片區黨委承擔相關具體工作。黨建共同體片區黨委設書記1名,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兼任﹔副書記1-2名,委員6-9名。黨委班子成員由該片區的黨組織書記擔任,由街道黨工委直接任命。

二是搭建“1+X+Y”共建體系。“1”即以片區黨建共同體為核心,統籌推進區域黨建和發展穩定工作﹔“X”即以道路界限為基礎,把共同體片區劃分成若干網格,以網格為單位選派一名黨建指導員開展黨建工作﹔“Y”即吸納若干個片區內單位積極參與,在街道、社區、轄區單位隸屬關系、黨組織關系不變的前提下進駐共建體系,目前,三個黨建共同體共吸納機關黨組織8個,事業單位黨組織6個,村(社區)黨組織6 個,“兩新”黨組織31個,促進區域內實現共駐共建。

三是突出分類指導統籌推進。根據地域特點、行業屬性以及街道、社區實際情況進行不同分類指導,形成各具特色的黨建共同體格局。如外海街道以全區城市化建設、新興產業發展的橋頭堡——火炬大廈片區作為先行地,以火炬大廈周邊13家企業黨組織為牽引,突出創新創業孵化組建火炬大廈黨建共同體﹔禮樂街道以基層治理這一重點為工作思路,以文昌社區、新民村兩個村(社區)黨組織為龍頭,突出共建共治共享組建基層治理黨建共同體﹔江南街道以城區商業旺地中環商圈片區為核心,整合周邊3家物業管理黨支部和6個企業黨組織服務功能,突出城市品質提升打造中環商圈黨建共同體。

(二)建立“兩維協同”管理服務機制,建設發展“紅色地標”。黨建共同體建立起由片區黨委書記牽頭、片區內各黨組織參與溝通協商機制、問題解決機制、聯動服務機制的管理服務三大機制,引導成員單位共商區域黨建、社會管理、企業服務、項目建設。

一是突出“標准維”。制定《江門高新區(江海區)黨組織建設標准體系》以及農村、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兩新”組織五領域黨組織建設清單。注重黨建共同體制度創新,聚焦組織活力、發展動力、行動能力,制定黨建共同體章程,明確共同體黨委區域黨建功能樞紐作用。設計黨建共同體視覺形象系統,明確黨建具體標准,夯實共同體黨建基礎,讓黨味濃起來感化人心、潛移默化。

二是突出“服務維”。強化黨建共同體服務功能,創新服務形式和載體,開展“點單式”服務。由黨建共同體片區黨委牽頭定期組織各黨支部書記、“兩新”組織出資人、社區“兩委”干部代表等黨員就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集體協商、集體研究,制定成員單位需求清單,主動“搭橋牽線”逐項解決﹔定期公布月度活動計劃,鼓勵成員單位黨員群眾共同參與,形成片區黨員齊參與的良好黨建氛圍,推動黨建共同體成為高新區(江海區)發展的黨建標杆。

(三)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打造服務“紅色家園”。為黨建共同體開展服務提供制度保障、陣地保障、人員保障,推進社會公共服務多元化、公益服務常態化、便民服務長效化。

一是推行輪值工作制度。按照“一月一主題”的思路,活動主辦方以輪值的方式制定活動計劃並組織實施,充分發揮駐地單位資源優勢,團結帶領黨員、社工、志願者等解決群眾突出問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加強區域黨建協同發展。各黨建共同體片區黨委每個月至少召開一次黨委會,每個黨委委員聯系1-2家屬下黨組織,實現黨組織和黨員管理的無縫對接。黨建共同體每月召開一次聯席調度會,由成員單位就區域性的黨建、社會管理、企業發展、項目建設、社會穩定等需要共同參與、共建共享、協商配合的事項進行會議決議。

二是高標准打造活動基地。整合資源建設共同體活動陣地為集中展示平台,精准對接黨員群眾需求,科學合理設置服務項目,建設“體驗館+綜合活動中心+特色活動基地”共同體活動體系,推動共建共治共享陣地化、現場化、鮮活化。各黨建共同體片區黨委分別高標准打造了火炬大廈黨建共同體體驗館、基層治理黨建共同體體驗館等活動陣地,構建“10分鐘黨群服務功能圈”,為片區內的黨組織和黨員提供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紅色家園”。

三是組建“黨員+社工+志願者+X”服務隊伍。開展開放式組織生活、組織公益性社會活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社工的專業優勢、志願者的協同優勢、公眾的參與優勢,推動黨群組織隊伍以解決社會問題、滿足社會需求為使命。共同體與5家社工機構、6個社會組織黨組織建立了結對共建關系,推進“社區+社會組織+專業社工”三社聯動機制與黨員志願服務融合發展,建設“愛心”黨建共同體,為片區黨員群眾提供清掃保潔志願服務、關愛慰問、日常照料、心理咨詢、健康義診和義修義剪等便民惠民服務。

三、成效與反響

高新區(江海區)黨建共同體的建設得到了各方響應和支持,在全區上下形成強烈的“共同體效應”,使城市黨建更有力量、更有品質、更有溫度。

(一)黨建孵化加速。黨建共同體將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換為整合資源和深化治理的平台優勢、功能優勢,有效解決了部分中小企業黨組織組建難度大,社區、企業黨員活動場所不多,黨員組織活動較為困難等實際問題。今年以來全區新建黨組織13個,打造“兩新”黨建示范點2個,有效推動了“兩個覆蓋”質和量的提升。黨建共同體還協同區黨員服務中心、園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公共服務站、創業孵化組織、創新服務組織、社會服務發展中心等有影響力載體力量,實現黨員的教育管理從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其中火炬大廈黨建共同體更是成為全區高新技術人才的黨員孵化基地,目前已培育入黨積極分子86名,發展對象24名。

(二)服務效能提升。黨建共同體的成立,促進了城市社區的服務團隊從“鬆散型”向“緊密型”轉變,服務內涵與外延得到不斷拓展。成立省內首家高新區知識產權服務聯盟﹔舉辦服務外來工活動13場,參與處理勞資糾紛6宗﹔開展“人才沙龍”“家庭歡樂總動員”“黨建大講堂”“踐行新思想、當雙創先鋒”等40余場(次)專題活動,聚焦創文工作開展60余場活動,聯合國家級孵化器江門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眾創空間江門啟迪之星、網商時代舉辦創新服務活動21場,直接服務社區居民、企業職工達8000人次,區域黨建引領創新活力持續加強。

(三)人才集聚顯效。火炬大廈黨建共同體發揮火炬大廈、珠西雲谷、高新創智城及高科技企業的先進理念、人脈、品牌影響力的作用,引進和培養了一批具有實戰力、專業技術緊缺性尖端人才。目前已申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新增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6家,聚集博士后人才15名,萬人計劃1名、廣東特支計劃1名。黨建共同體的成立促進了黨建和人才的同步發展,其中量子高科黨支部組織委員張海花獲得“廣東省勞動模范”稱號,古旗亭設計師林炳塔榮獲“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2名留學歸國人員獲市創新創業項目資助。

(四)實現合作共贏。在共同體統籌之下,黨建共同體牽頭推動機關事業單位、社區、企業“三結對三促進”共建關系,街道、區直機關、社區、企業四方在陣地、經費、激勵、人員、服務方面的資源得到緊密結合,實現了陣地聯建、資源聯享、活動聯辦、管理聯為、互助共贏的發展局面。充分發揮行政服務中心、“僑之家”綜合服務中心、企業服務中心、創新創業服務中心、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企業員工發展協會等六大中心作用,強化江門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啟迪之星(江門)、江門市碩士研究生創業孵化基地、眾創空間、網絡時代(江門)創業孵化基地五家創業平台(其中國字號平台2家),推動創業孵化項目165個,普家福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榮獲省“珠江天使杯”科技大賽決賽三等獎,華輝煌光電科技、大誠醫療器械等4家公司榮獲優秀獎。

四、經驗與啟示

(一)加強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的領導核心作用。街道、社區是黨在城市工作的基礎,街道、社區黨建工作,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抓好城市基層黨建,首先要建堅強的黨組織,突出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力和戰斗力﹔其次是要發揮在職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通過推動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參與社區建設,提升黨員在群眾心中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二)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把服務群眾作為街道社區黨組織的主要任務。社區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場所,居民不論職業、單位如何變化,最終都要落腳到社區。傳統的“單位人”已逐步轉變為“社會人”。街道、社區黨組織的工作重點,要轉移到搞好社區管理和服務上來,從社區群眾和駐區單位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調動以在職黨員為骨干的城市社區志願者隊伍力量,以無償、低償服務為主的原則,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三)理順基層工作協調機制,構建運轉有序的治理組織體系。社區黨建、機關黨建、“兩新”黨建必須統攬起來、按區域化統籌推進。街道、社區黨組織要主動指導、積極協調和大力支持片區的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建立黨組織,集聚成為黨建共同體,始終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構建政社企參與互動的基層治理架構。

五、探討與評論

(一)要注意保持黨建共同體成員單位黨組織參與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的廣度和深度。黨建共同體部分成員單位參與城市社區建設較多的停留在臨時性工作這一層面,接下來的工作中,應注重引導成員單位積極發掘自身優勢,在為社區提供活動場所、帶頭宣傳社區黨建工作、督促在職黨員參與社區黨建等方面加強工作力量,形成持久的工作熱情。

(二)要維持黨建共同體片區黨員參與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的源源動力。由於黨建共同體片區的黨員年齡跨度大、行業類別多、地理分布廣,部分在職黨員日常工作任務繁重,有“單位黨員意識”較強、“社區黨員意識”相對較弱的現象存在。今后應進一步探索實行在職黨員雙重管理、居民黨員直接管理、非戶籍和流動黨員參照管理、困難黨員重點管理等管理制度,將生活、工作、居住在片區內的各類黨員全部“網”進黨組織管理,進一步激發黨建共同體片區黨員參與城市社區建設的動力和活力。

(責編:黃瑾、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