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陝西延安市:抓住試點機遇 加強城市黨建

中共延安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9日11:3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延安市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座談會精神,以全省城市大黨建試點工作為契機,制定出台《關於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的指導意見》《關於全面推行城市社區黨建網格化管理的實施意見》,在寶塔區、安塞區、子長縣試點先行城市大黨建工作。堅持“區域統籌、融合聯動、共駐共建、協調發展”的思路,以此打通行政壁壘、拆除封閉藩籬,把各領域黨組織和黨員動員起來、力量整合起來、作用發揮出來,推動城市基層黨建由上級發力向基層發力、由單兵作戰向整體作戰、由封閉運行向融合發展、由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實現了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升。

一、背景與起因

改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現狀的迫切需要。近年來,經過各級黨組織的不懈努力和多年的積極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市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做了大量探索,城市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不斷增強,工作覆蓋面不斷擴大,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水平逐年提升。但是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以及我市城市實際,但還存在工作進展不平衡、作用發揮不夠理想、服務功能不完善等問題。為此,在深入基層開展調研活動,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后,我們認識到“區域統籌、融合聯動、共駐共建、協調發展”是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是解決城市黨建工作突出問題的迫切需要。

提高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的有效方式。近年來,在抓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過程中,寶塔區通過“多方聯動、共駐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城市基層黨建協同治理、協商共治體系,不斷激發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活力,為做好我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思路。實踐証明,做好“共駐共建共享”,念好“聯”字訣,是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的好方法,是基層黨建工作富有生機活力的成功經驗。通過“區域統籌聯動、共駐共建共享”,我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水平顯著提升。

二、做法與經過

今年,我們按照“區域統籌、融合聯動、共駐共建、協調發展”的工作思路,從優化組織設置、加強黨員管理、強化制度保障等方面著手,推動城市黨建工作水平取得顯著提升。

(一)構筑區域“大黨建”,優化組織設置,夯實社會治理基礎。市委、縣(區)委、街道、社區開展“四級聯創”,和駐區單位“多方共建”,構筑立體式的區域化黨建格局。在市縣(區)級層面,成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推行班子成員包抓社區聯系點制度,建立了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聯席會制度,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指導。在街道層面,全面組建“大工委”,引導、協調和調動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做好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上來,轉移到為城市發展提供良好公共環境上來。在社區層面,吸收區域內有關單位、各類組織的黨組織負責人為委員,建立社區“大黨委”。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在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商務樓宇、商鋪門店建立黨組織,將黨組織的觸角延伸至院落樓棟、居民家庭,形成了“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體系。七裡鋪社區推行黨建“契約化”共建模式,形成了擰成區域“一股繩”、織密社會治理“一張網”等“五個一”的大黨建工作法。

(二)注重激活“紅細胞”,嚴格黨員管理,凝聚社會治理力量。針對城市居住群體復雜、主體多元、需求多樣等特點,全面深化網格管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力量,將轄區內的黨員全部納入網格黨支部,凝聚社區在職黨員、駐區單位、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員力量,通過開展“一個網格一面旗、一名黨員一盞燈”“星級黨員評定”“在職黨員進社區”等活動,搭建多元共管平台。實行轄區黨員分類管理辦法,對在職黨員,採取所在單位和報到社區雙重管理機制,定期雙向反饋志願服務情況﹔對離退休黨員,社區黨組織主動聯系,動員其參加社區活動﹔對流動黨員實行“雙聯雙管”(黨組織與黨員、黨組織與黨組織雙向聯系,流入地日常管理、流出地跟蹤管理)。推行社區與駐區單位互派黨員干部挂職鍛煉機制,拓寬黨員成長渠道,增強社區與駐區單位互信。突出針對流動黨員、年老體弱黨員等重點群體,注重運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設計黨建載體,創新黨組織活動方式。寶塔區社區“大黨委”全部開通微信公眾號,建立網上黨支部,各類黨組織、在職黨員、居民黨員在公共平台上互動交流,使黨組織的聲音第一時間傳達到各支部和廣大黨員,社區群眾的意見建議及時傳遞到大黨委成員單位,通過“線上”和“線下”“鍵對鍵”和“面對面”的有機結合,增強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交流互動。

(三)著力打造“共同體”,建立健全機制,匯集社會治理合力。建立聯席會議、述職評議、雙向承諾等制度,定期研究部署轄區內黨的建設、社會治理等工作。通過簽訂共建協議書、服務雙向認領等,推動街道社區與轄區單位對接需求、資源共享。充分賦予街道黨工委對駐區單位負責人的人事考核權和征得同意權,賦予街道黨工委對駐區單位黨組織和黨員的評先樹優權。各行業主管部門對駐區單位進行年度考核、創佳評差、政風行風評議、精神文明創評,要有街道、社區黨組織參與評價並出具意見。在駐區單位黨員干部年度考核、民主評議、提拔使用時,由社區黨組織出具進社區開展活動表現情況鑒定,對沒有按時報到認領任務或消極應付的,一律暫緩提拔使用。街道黨工委每年底組織轄區黨組織開展抓黨建和履行主體責任述職評議,排出名次,按照倒排10%的比例,對駐區單位黨組織黨建工作和參與街道社區共駐共建情況進行末位排序,並按照黨組織隸屬關系,將排名結果報市區兩級組織部門備案。

(四)堅持突出“惠民生”,注重凝聚人心,創新便民服務載體。堅持以人為本,把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感”作為城市基層黨建的價值取向,通過貼心周到的服務,團結群眾,凝聚人心。街道建立便民服務中心,社區建立便民服務大廳,落實專人負責,做好民政、醫療、社保、衛生等服務事項。開展“全程代理零距離”便民服務活動,群眾張嘴,干部跑腿,全方位服務社區居民群眾。針對社區工作重點和服務對象不同的實際,提出“一社區一特色”的工作要求,打造主題鮮明、富有實效的社區黨建工作特色。北苑社區充分挖掘轄區豐富的文化資源,通過抓實紅色文化、傳統文化、服務文化、廉政文化,打造“文化型”社區﹔向陽社區結合轄區下崗職工多、餐飲企業多的實際,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橋梁作用,建立就業動態信息指南,搭建就業平台,打造“就業服務型”社區。全市萬名在職黨員開展“聖地先鋒”行動暨進社區包扶低收入戶活動,採取“一對一”“多對一”等形式,從助老、助殘、助困、助業、助醫、助學“六助”方面為城市困難群體提供幫助,建立黨員“愛心捐助站”,開展“組團式”服務和認領群眾“微心願”活動,激發黨員創先爭優意識,使社區成為在職黨員踐行“兩學一做”的“大舞台”。開啟了“一崗雙助”新模式,通過政府出資購買公共服務,解決孤寡、空巢、殘疾等老年人生活無人照顧的問題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難題。“一崗雙助”被國務院扶貧辦信息中心等單位聯合評為“2016民生示范工程”。

(五)強化統籌“推動力”,創新工作載體,提升社會治理成效。按照“區域統籌、集約共享、問題聯解”原則,創新載體,搭建平台,充分激發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深化“問題牆+回音壁”制度。將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難點問題,及時搬上“問題牆”,建立問題聯辦聯解聯評機制。堅持民事民議。依托四級組織體系,由各級黨組織牽頭建立民主議事會,鼓勵引導駐區單位、社區居民等圍繞黨的建設、社會治理、服務群眾等方面任務進行研究、解決和落實。開展“十個沒有”系列創建活動。整合公安、安保等力量,指導建立黨員志願聯防隊,重點時段組織開展巡邏,排查安全和治安隱患。慧澤社區建立了“一月一事一議一公開”制度,針對轄區內群眾性、公益性、社會性重點難點問題,集思廣益、協商解決。社區大黨委先后合力解決了“噪音擾民、車輛亂停、物業管理”等一系列關於居民生活和利益的棘手問題。蘭家坪社區居民反映的轄區內多年來沒有路燈、夜行不便的問題,由社區書記親自認領,多次到城管部門協調,解決了積壓多年的“老大難”問題。杜甫川社區創新了“子母問題牆”,在居民小區、網格內設置“子牆”,網格員能力范圍內的問題由網格員自行解決,網格員不能解決報於社區“母牆”,既方便了群眾提出問題,又加快了問題解決進度。

(六)凝聚合力“強基礎”,多部門聯動發力,提升基層基礎保障。以“建強活動陣地、增強服務功能、配強人員力量、加強經費保障”為主要內容,聯合發改、民政、財政、住建、規劃五部門,在全市城市社區實施了“強基”工程。提升陣地標准。對全市48個城市社區進行了改造提升,服務活動和辦公用房實現面積達標、位置便利、環境優美。完善服務功能。建立黨群服務中心,為黨員和居民提供黨務辦理、法律援助、社會保障、醫療保健等“一站式”便民服務﹔建立日間照料中心或居家養老服務站,為社區老人提供托養、休閑、上門照護等服務﹔配備電子信息終端設備,構建互聯互通的信息化服務平台﹔加強網上辦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系統運用,推動智慧社區建設。配強人員力量。按照服務1000-3000戶或3000-10000人標准,配備20-25名工作人員,服務對象每增加1000-1500人,相應配備2名工作人員的原則,有效充實社區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經費。每年每個社區辦公經費、黨建工作經費和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穩步提升。

三、工作成效

聚焦體系、功能、機制、載體和隊伍等要素,從共同目標、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入手,打通行政隸屬壁壘,拆除相互封閉藩籬,把各領域黨組織動員起來、作用發揮出來,推動城市社區與轄區單位、新興領域的黨建工作深度融合,逐步由上級發力轉向基層發力、由單兵作戰轉向整體作戰、由封閉運行轉向融合發展、由粗放管理轉向精細管理。

(一)強化了政治引領。通過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制,將黨組織服務觸角向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新興領域延伸,拓寬了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普遍建立黨建工作聯席會、雙向承諾制,全面推行街道黨員代表會議制度,建立互聯互動的組織體系和機制紐帶,推動黨員教育管理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解決了傳統方式黨建覆蓋難、黨員資源整合難、黨員共同管理難的問題,實現了“三個融合、三個密切”的目的(融合社區與駐區單位黨組織,密切社區和駐區單位的關系﹔融合社區黨員與駐區單位黨員,密切黨員之間的關系﹔融合黨員與群眾,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

(二)推進了社會治理。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制,通過組織紐帶把各方緊密聯系起來,駐區單位黨組織與街道社區黨組織共同謀劃社區管理服務、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事宜。整合各種資源,每個街道建立“文明大課堂”,社區組建“道德大講堂”,充分吸納轄區各級黨組織,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舉辦宣講活動,充分調動廣大居民群眾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帶頭做現代文明城市人。東苑、南橋、鳳凰山等社區,以在職黨員自編自演的形式,舉辦廣場文藝演出,倡導群眾講文明、樹新風﹔慧澤、王家坪等社區在居民群眾中廣泛開展“文明家庭”創評活動,杜甫川、東關街等社區組織開展“傳承好家訓,建設好家風”,使文明新風處處洋溢﹔北苑、北關街、南橋等社區建立文化牆,宣傳先進文化,教育轄區群眾﹔王家坪、楊家嶺、棗園等社區利用轄區干部學院、延安大學、市區黨校人文資源,組織教師進社區、進學校,進一步強化了社區文化的引領能力。

(三)促進了區域聯動。採取村社、政社、企社、校社、景社聯動等方式,激發各方優勢,促進城市管理和服務工作大融合、大提升。寶塔山街道將轄區7個村與7個社區結成對子,強化互動融合,提升整體水平。積極探索動態開放的黨員教育管理模式,通過組織生活聯過、支部活動聯搞,加強不同領域之間交流和互補。王家坪、棗園、鳳凰山等社區經常組織社區干部和在職黨員到延安革命紀念館服務游客,協助整治景區附近環境衛生和小商小販﹔景區黨組織利用自身優勢,定期深入到社區開展紅色文化宣講活動,免費為社區提供文化活動廣場,義務提供活動主持服務和舉辦“小小講解員”培訓班,實現互動共融。

(四)提升了服務水平。通過黨組織資源的再分配、再組合、再優化,打破條塊管理、單位行業之間的壁壘,實現資源有效整合。定期召開黨建聯席會議,及時通報情況、交流信息。通過簽訂共建協議書、雙向認領服務等,推動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之間相互提供服務。蘭家坪社區積極與延安卷煙廠黨支部之間溝通協調,增加停車位300多個,有效解決了轄區群眾“停車難”的問題。橋溝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向轄區居民、單位之間開放活動陣地、會議場所,實現陣地共有、服務共做。

四、經驗與啟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結合試點工作,按照我市基層黨建工作“四化”建設總體要求,我們認為,今后一個時期,在全面加強城市黨的建設中要把握好這樣一個重點、核心和方向,即加強城市黨建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服務發展、服務群眾。

(一)在黨建資源配置上,要積極探索社會化黨建新思路。面對社會資源日趨多樣和分散的趨勢,積極挖掘共建資源,探索多元化的資源整合的有效形式,進一步改進領導方式,將過去傳統的以縱向控制為主要特征的行政化領導方式轉變為更加注重橫向聯合互動的社會化領導方式,進一步轉變活動模式和管理關系,努力實現各類黨建資源共享,整體推進城市黨建工作。

(二)在組織體系構架上,要積極探索區域性黨建新體系。要按照“有利於實現全覆蓋,有利於加強黨組織建設”的原則,以“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活動聯辦、服務聯升、品牌聯創”的五聯共建新模式,建立區域性黨組織,重點加強城市商貿活動區、大型商務樓宇、產業集聚區、專業市場、工業園區和外來人口集中居住區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確立區域黨組織為核心、區域內各類組織協同配合的組織領導機制,從而建立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立體式、網絡化、全覆蓋的城市黨的基層組織新體系。

(三)在黨建功能轉型上,要積極探索服務型黨建新途徑。堅持把服務群眾作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健全服務網絡,在區、街道、社區三級分別設立服務中心和服務站,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方式、創新服務載體、創新主題活動載體,吸納轄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形成縱橫交錯、條塊結合的服務網絡,開辟暢通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新途徑。

(四)在黨建工作模式上,要積極探索“智慧黨建”新體系。要充分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傳感網等技術手段,對黨的組織活動、黨務管理、網絡問政、公眾服務等活動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構建起黨建發展的智慧環境,形成一個具備實時感知、互聯互通、智能分析、扁平管理等主要功能的全新的黨建工作體系。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