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江蘇南京市棲霞區:黨建引領下的基層治理模式現代化探索實踐

中共南京市棲霞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9日10: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既是對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治理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對新時代社會治理發展和創新提出的新目標和新要求。良好的社會治理是保持社會和諧穩定、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棲霞區堅持黨委主導,發揮社會化多元協同作用,構建開放包容的社區治理格局,全面推行“掌上雲社區”治理模式。即社區黨組織領導、居委會主導,協同社區居民、駐區單位、物業和社會組織,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將小程序植入微信群,與微信公眾號、單項功能程序相配合,塑造並傳播專門IP概念,建成更加強大、更具影響力的線上社區治理綜合平台,在線治理社區事務,並與線下網格融合,提升自治能力,共建社區家園。

二、做法與經過

(一)堅持黨委主導,明確責任分工。為確保“掌上雲社區”工作落地見效,先后印發《棲霞區推行“掌上社區”治理試點工作方案》、“掌上社區”運行指導手冊、《關於建設“掌上雲社區”提升社區治理成效的工作意見》《關於在全區開展“美好社區共同營造”社區微幸福行動的實施計劃》。在建群架構上,按居民小區、商業街區組成的網格劃分建群,線上線下統一對應,網格負責人擔任群主,以“前台自願、后台實名”的形式,按照《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要求,因地制宜,建立群規群約,實現規范化管理﹔在人員責任上,成立棲霞區“掌上雲社區”工作領導小組,強化書記負責制,區級層面區委副書記牽頭、民政工作分管副區長協同,街道層面街道專職副書記牽頭、民政工作分管領導協同﹔明確“掌上雲社區”群主必須由社區兩委成員和黨員骨干擔任,突出黨組織對“掌上雲社區”的絕對主導和管理。社區全體工作人員、街道挂鉤網格人員、社區民警、法律顧問、物業公司、在社區從事公益項目的社會組織負責人等全部入群,參與社區治理,整合各方資源優勢,濃厚共建共治氛圍。在參與互動上,以2019年底實現地區30%常住人口入群的目標,積極擴展群規模,加大服務覆蓋面,提高影響力。同時,挖掘社區“意見領袖”,吸納培養不少於群成員20%的優秀居民作為骨干,鼓勵引導其在群內積極發聲,發揮居民矛盾調解、抵制消極影響,維護群內和諧氛圍、弘揚正能量的作用,促進“掌上雲社區”的健康有序運行。截止9月底,棲霞區“掌上雲社區”共建群數847個,未去重人數169692人,去重后人數達121212人,入群規模覆蓋率為30.49%,群內骨干后台實名14900人。

(二)強化黨建引領,發揮系統優勢。一是打造黨建IP。打造黨員身份的“小棲”全科智能社工IP形象,8月初“小棲”黨建微信表情包正式上架以來,下載次數累計913次,表情發送總量4262次,“七一”“國慶”等傳統節假日期間的專題黨建海報廣受歡迎傳播,“掌上雲社區”動漫短視頻進入分鏡階段。以“小棲”黨建形象為周邊衍生的3D打印、人偶、T恤、拎袋、貼紙、手機支架、日用品等20多種各類產品設計制作,於第十四屆“農業嘉年華”期間公益推出。二是建立在線陣地。協助區委組織部,打造“掌上雲社區”黨建學習陣地,發布各級黨建工作要聞、活動信息、服務項目﹔通過視頻、音頻、文本等形式發布學習資源﹔發布民主議事相關討論事項等﹔群內黨員亮身份,參與公共事務決策,積極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居委會、居民、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線上交流互助﹔定期公開社區公共事務、發布民生信息資訊,有效擴展社區事務公開渠道,提高信息資訊傳播速度。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7周年,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在7月份前后開展內容豐富、主體鮮明、形式多樣的“掌上雲黨建·初心”慶黨建七一系列活動,依托“掌上雲社區-社區雲黨建”發揮智慧黨建技術支持作用,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展“看·初心”“讀·初心”“評·初心”“聽·初心”“寫·初心”“評·初心”“議·初心”七個環節系列活動,進一步擴大“掌上雲黨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突出黨建引領,增強黨的向心力、社區凝聚力和居民幸福感。三是完善功能拓展。“掌上雲社區”同時還不斷優化單項系統功能應用,建立信息交流系統,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居委會、居民、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線上交流互助﹔建立多群管理系統,有效擴展社區事務公開渠道,提高信息資訊傳播速度﹔建立“不見面”服務系統,微信群中植入小程序,與全區“不見面”服務大數據庫鏈接,居民足不出戶,也無需下載APP,即可實現微信群內市民卡遺失補辦、開具社保繳費証明等590個常見民生事項在線辦理,輔以社工陪辦、代辦實現居民辦事零跑腿﹔建立智能回復系統,通過錄入及不斷更新后台知識庫,智能機器人可按關鍵詞對居民在微信群中的發問自動應答,秒回復,提供社區辦事電話、市民中心地址、公交時間路線、政務辦理流程等便民服務信息和民生服務指南﹔建立工單流轉系統,將居民訴求以工單的形式點對點發送至社工手機,工作時間限期2小時內辦理回復,實現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數據可反查、追責有依據﹔建立協商議事系統,結合微信群和微信公眾號,建立線上居民協商議事模塊,將社區內的重要公共事務提交居民討論商議,通過意見建議征集,激發居民創新智慧,凝聚共識力量,鞏固治理成果,不斷增強社區居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深化雙網治理,凝聚多元力量。為統籌發揮好社區、居民、社會團體在社區治理體系中的不同優勢和作用,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將社區發展成為具有共同情感聯結、共同社區意識、共同文化凝聚的社會生活共同體,依托“掌上雲社區”在線治理平台,融入網格化基層治理模式,並與線下網格相融合,於今年在全區社區開展“美好社區共同營造”社區微幸福行動。全區正在實施兩批社區微幸福項目37個,入圍市級微更新項目5個,9月份再次進行第三批項目、第二批公益創投、第一批大學生公益社團評審,完成全年評審計劃。經嚴格初評和專家評審,通過新增14個支持項目,全年共有7家社區營造支持型社會組織創投項目和18個高校公益社團支持型項目。在行動中不斷增強社區黨組織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強化社區各類共建主體和資源要素深度融合、多元互動,強化黨在城市的執政根基。突出社區居民的主體地位,通過政府引導、民間自發、社會組織幫扶,深化自下而上的居民參與,充分發揮居民在社區治理體系、社區協商機制、社區營造領域中的主體作用,激發社區治理創新源動力。始終堅持把居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作為工作導向,統籌整合社區各類資源要素,並依托雙網治理的線上線下一體化互補,精准解決居民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訴求,加快建立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把提升居民自治意識、社區自治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通過開展系統性的增能賦能活動,打造一支社區營造的骨干力量,不斷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按照誰主張、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建立社區居民、社區組織自主解決社區公共問題、促進基層民主協商的長效機制。

三、成效與反響

(一)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破解傳統基層管理中弱參與和低回應的難題,“掌上雲社區”以即時在線的形式,既展示了社區的工作成效,也發揮了居民的監督作用,群眾的點贊肯定激發了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信心和熱情,真誠務實的工作獲得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社區威望穩步提升。據南京大學2017年民調顯示,針對誰是心目中社區的管理者,我區居民認為是居委會的比例由2016年的52.3%上升為62.4%,提高了10.1個百分點。截至目前,全區60周歲以下黨員入群率達89%,2018年全區各社區開展線上或通過線上反映的黨建活動共計724場﹔通過“小棲日報”發布、轉發“楓紅棲霞”各級黨建工作要聞、活動信息、服務項目96次。有的社區黨支部還嘗試建立了企業、個體商戶“掌上雲社區”服務平台,與政務服務、綜合執法等工作一體化運行,最大限度發揮線上治理優勢,實現了服務更貼心、監管更高效,得到了經營者和居民的一致認可。

(二)拓寬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渠道。“掌上雲社區”打破時空限制,在社區黨組織領導、居委會主導下,居民、物業、社會組織共在,訴求表達和回應更為及時便捷,讓中青年人在社會治理中不再缺位,通過“網格+網絡”的雙網疊加,放大網格化治理模式基礎優勢和作用,拓展線上治理新的空間,建立全天候的多元主體共在的社會治理格局,破解了線下社會治理協調成本太高、工作效率太低的問題,做到線上收集問題、線下解決問題,兩種資源有效整合並在“掌上雲社區”上集中體現,拓寬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渠道,極大地提升工作效能﹔包括社會專業服務組織在內各類團體的接入,有效滿足多元需求,實現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社區內的不同個體、團體以及單位組織,都能通過這個平台幫助別人,或者尋求幫助,最大限度的激發了居民參與的熱情。根據南京大學2017年“掌上雲社區”調查結果顯示,全區入群人員對“掌上雲社區”內信息發布的關注度超過95%。升級后的“掌上雲社區”引入信息化手段、智能化技術、數據化分析,導入更多服務資源,進一步提高了公共服務水平,實現問需、問計、問情於民與社區治理互融互促、精准對接。

(三)激發了協同共治的活力。“掌上雲社區”構建了政府、社區、物業、居民多方參與的交互式格局,通過共商共議,開展公共事務意見征集,活動組織發布,疏緩急難愁盼,最廣范圍、最大限度鼓勵居民參與公共決策與社區治理。2017年至今,全區線上收集居民意見建議8000多條,組織在線協商超過1500次,一個個具體的協商案例和具體實踐,使社區居民自我服務管理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一個個具體問題得到回應和解決,一個個願望成為現實,使黨委政府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向心力進一步提升,“掌上雲社區”的作用越來越得到居民認可,日益成為社區常態化治理的重要支撐,居民從成立開始的沉默觀望,到后來主動參與、積極響應、互幫互助。例如通過“掌上雲社區”,動員全區居民加入2018暴雪清理工作,創造了雪后交通無阻的奇跡,怡江苑小區1小時內幫助走失的小女孩找到父母,堯化新村開展線上征婚,龍潭村24小時幫助患兒籌集24萬捐款,長營社區幫助搶救突發心臟病患者,曉庄社區找到走失老人,金陵驛社區通過線上動員線下組織,合力向相關部門反應爭取,解決了區域公交線路少居民出行難的問題。2018年,借助“掌上雲社區”在線協商模塊,全面開展“美好社區共同營造”社區微幸福項目,通過項目線上發布、居民意見建議收集、項目培訓、項目公示、項目實施、考核驗收等讓居民、社會組織參與主導身邊的“邊角料”空間改造,培養居民自治意識,進一步激發公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讓居民線上感受到社區關懷的溫度,線下體會到環境改善的幸福。本年度全區共開展了三批次社區微幸福項目申報評審工作,經過專家評定,共有52項社區微幸福項目成功入圍。

四、經驗與啟示

(一)基層黨建工作應緊跟科技發展步伐。棲霞區“把黨組織建在掌上雲社區”的工作思路,正好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幾年前推行的“網格化”模式有它的優勢和作用,但到了新的階段,也需拓展新的空間。我們推進“掌上雲社區”建設,遵循的是“網格+網絡”的雙網疊加思維,利用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手段,打破時空分隔,建立全天候的多元主體共在的社會治理格局,破解了線下社會治理協調成本太高、工作效率太低的問題,做到線上收集問題、線下解決問題。特別是建好“掌上雲社區”,實際上是在做一件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今后我們很多工作都可以嫁接到這個平台上,通過網絡把觸角延伸出去,比如信訪維穩、環境整治、安全隱患排查等等,有了網格化的基層基礎,又有網絡手段的便捷及時,兩種資源有效整合並在“掌上雲社區”上集中體現,將極大提升工作效能,並為今后很多工作的開展提供框架式的解決方案。

(二)基層黨建工作應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一體化發展。現在的社會治理,一方面是黨組織要發揮作用找不到精准的切入點,另一方面,有些群眾雖然遇到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沒辦法第一時間找到渠道去反映。區裡啟動“掌上雲社區”建設,就可以將工作陣地切實延伸到群眾的手中,並通過黨組織作用的有效發揮,推動問題解決。依托了“掌上雲社區”這個平台,黨員和黨組織作用得到了充分顯現,群眾也正是在這個平台上看到了黨組織的引領和服務作用,也更願意在這個平台上表達訴求,尋求問題解決。從這個意義上說,推進“掌上雲社區”建設,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供了有效抓手,也為強化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現實載體,有助於促進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一體化發展。

五、探討與評論

這兩年,區委區政府在基層黨建、創新社會治理和提升群眾獲得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從之前的網格化治理模式,到適應形勢推行“三化融合”模式,再到“掌上雲社區”的“網格+網絡”雙網治理模式,一直都是以改革不止步的勁頭,直面現實難題、推動持續創新,在實現管理高效、服務到位上取得了顯著效果。現階段,推進“掌上雲社區”建設,也是緊扣社會治理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棲霞區情實際,深入分析后確定要全力推進的工作,這與中央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要求也是一脈相承、高度一致。因此,它不是脫離現實的憑空創新,也不是為了滿足短期需要臨時抱佛腳,而是立足棲霞、面向未來,在努力探索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創新的棲霞樣本,也很有可能成為中國基層改革實踐的現實縮影。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