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太和街道:共商治理聚合力 共駐共建結碩果 黨建引領譜新篇

中共昆明市官渡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8日13: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昆明市官渡區太和街道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黨建引領,始終把提高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質量和水平、落細落實各項服務內容作為第一要務,在全省率先成立“區域化黨建聯合體”、社區“大黨委”,打破條塊分割,實現了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的共駐共建、互聯互通,成員單位出人出力,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通過不斷完善區域化黨建的價值引領、資源整合、凝聚人心、服務群眾的體制機制,有效提升了區域化組織程度。

一、背景與起因

太和街道屬於城市社區街道,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街道、社區管理服務的對象、范圍、層次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黨建引領社會治理面臨新的挑戰:一是區域內黨組織黨建工作協調溝通不到位。由於缺乏有效載體和平台,街道、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橫向協調溝通的力度很小。二是服務資源優勢互補不足。街道、社區服務資源缺口不斷擴大,駐區單位服務資源對外開放不足,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作用發揮不夠。三是在職黨員在工作地和居住地發揮作用不夠。由於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共建的意識淡薄,參與社區活動較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夠。太和街道通過以問題為導向,在2010年推行黨建共建理事會的基礎上,自2017年2月以來,探索街道“黨建聯盟”、社區“大黨委”城市基層黨建模式,通過黨建引領,大力推行“共商共議、共駐共建”,打破以往層級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區域化組織程度,優化轄區資源配置,擴大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覆蓋面,實現了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的互聯互動、互建互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二、做法與經過

(一)樹立區域化黨建工作理念,探索城市基層黨建新路徑。

城市開放包容的特性,決定了城市基層黨建必須做好融合的文章,十指彈琴、握手成拳,形成各領域黨組織共同發展的態勢。通過深入調研,我們認為適應城市化快速發展新趨勢,必須樹立整體、開放、融合的城市大黨建理念。一是樹立創新理念。立足於破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如何從領域到全域、從局部到整體、從碎片到系統轉變的難題,在多年黨建共建理事會實踐的基礎上,更加注重頂層設計、通盤考慮、全域推進,變“單打獨斗”為“協同作戰”,努力形成上下共同發力、整體系統推進的“一盤棋”格局。二是樹立開放理念。以街道為單位,理順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突破層級體制障礙,促進資源開放共享、活動開放共辦、組織開放互聯,推動轄區內各類黨組織由自我封閉向互動開放轉變,讓“平行線”交叉成“立體網”。三是樹立融合理念。把黨建工作與城市發展、社會治理、為民服務相融合,以街道和社區黨組織為主軸,以轄區內各領域黨組織為點和面,推動單一主體向多方參與轉變,變條塊“涇渭分明”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夯實區域化黨建基層基礎,構建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

城市黨員結構多元,城市社會結構多元,街道黨工委推動單一封閉向暢通共享轉變,破除黨員“身份壁壘”,黨組織“隸屬圍牆”,切實激發黨建活力。一是健全組織體系。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等領域77家黨組織融入街道社區,在街道層面建立黨建聯合體,聘請黨建指導員,破解層級體制問題。在社區建立“大黨委”,選聘71名兼職副書記、委員參與共駐共建。實施社區黨員、在職黨員、在居黨員、“兩新”黨員、流動黨員全覆蓋一體化管理服務體系。二是健全責任體系。由2017年簽訂的共建聯評協議書上升為共駐共建目標責任書,通過簽約亮明責任,把工作機制運行情況、工作內容落實情況納入“雙評議”“雙考核”,壓實共建責任,推動區域化黨建由“感情化”維系向“責任化”分擔轉變。三是健全制度體系。每月堅持召開黨建例會,從共同目標、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入手,共商區域發展大事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健全共駐共建、協調議事、考核評議等7項工作機制,全面推行兼職委員和輪值書記制度,實現區域內黨組織整體聯動。四是健全活動體系。開展黨建載體聯創,共建堅強堡壘等“八聯八共”工作內容,豐富活動形式,拓寬活動渠道,提升活動內涵,有效凝聚各領域各行業基層黨組織力量。五是健全服務體系。把大黨建成員單位、街道社區的服務資源與黨員群眾需求清單無縫對接,推進“兩清單一目錄”,建立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堅持開展“雷鋒志願服務星期五”活動,服務功能由“后台”轉向“前台”。六是健全共育體系。以區域化黨建聯聯盟和社區“大黨委”為平台,強化資源“眾籌”,成立“社區黨校”,推出個性化創意組織生活菜單,做到“主題確定由黨員做主、內容安排由黨員討論、參與方式讓黨員選擇”,最大限度滿足不同領域、不同層次黨員的需求。

(三)提升區域化黨建系統思維,彰顯城市基層黨建新作為。

區域化黨建實踐,為太和街道黨建工作引領發展、引領社會管理創新提供了方向。一是發揮了政治功能。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區域化黨建堅持服務大局,凝聚最大共識,圍繞中心充分發揮其優勢,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在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上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二是創新了社會治理。通過建立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形成有效的組織和工作機制,在構建黨委領導、行政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中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加快推動社會管理新格局的形成。和平路社區基層民主協商以“大黨委”成員單位、社區各黨派各民族各界人士、居民群眾有序參與基層公共治理﹔前衛路社區“廣言堂”,讓權力運行公開透明。三是提升了服務水平。區域化黨建以黨建聯建為基本方式,在不改變黨組織隸屬關系和各類資源所有關系基礎上,調動了不同隸屬關系、不同性質單位黨組織的積極性,在區域經濟社會整體發展、和諧發展中發揮作用。區域化黨建“雙報到、雙評議”讓黨員先鋒無處不在、77家黨組織“資源共享”讓志願服務不停歇,“菜單定制”特色服務讓黨員點贊群眾滿意。四是提高了干部素質。區域化黨建格局中,黨組織之間更多地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形成共識,通過協商協調、溝通合作進行資源整合。區域化黨建創新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基層干部開展政治工作和社會工作的能力。

三、成效與反響

官渡區太和街道區域化黨建模式,打破了社區與駐區單位之間原有的組織壁壘,以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引領社會治理為突破口,瞄准現代化背景下的城市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多元參與”這一關鍵契合點,堅持把加強城市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推動城市化進程和優化社會治理的一根“紅線”,橫向整合區域化黨建資源、縱向延伸網格化黨建服務,駐區單位變“漠不關心不願做”為“熱情參與積極做”,變“礙於情面幫著做”為“樹立形象主動做”,變“個別參加”為“廣泛參與”,變“各自為戰”為“共同奮戰”,充分釋放基層黨組織強大領導合力、持續激發社區治理內生動力,不斷提升城市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四、經驗與啟示

一是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新經濟和新社會組織大量涌現,越來越多的“單位人”變為“社會人”,大量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和流動人員進入社區,使街道、社區管理服務的對象、范圍、層次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街道“黨建聯盟”、社區“大黨委”城市黨建工作模式,就是堅持了問題導向,以推進區域化黨建為方向,構建組織聯動體系,堅持條塊結合、共建共享,強化利益聯結、資源整合和力量統籌,有效實現了各主體統籌聯動,推動了各領域基層黨組織融入街道社區,解決了黨員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二是必須堅持需求導向。做好城市基層黨建,要堅持以重心下移凝聚服務群眾,讓群眾從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服務中增強對黨的認同。街道“黨建聯盟”、社區“大黨委”城市基層黨建模式,就是以群眾、黨員、社會的共性需求為導向,堅持重心下移凝聚服務群眾,整合轄區服務群眾資源,編制服務項目書,建立服務清單,明確服務內容,打造服務品牌,確保了城市基層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有平台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精准有效的服務,不斷提升了服務群眾、服務黨員、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讓群眾從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服務中增強對黨的認同,把更多群眾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

三是必須堅持價值導向。社會治理能力體現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是基層黨建工作的職責所系和生命力所在。街道“黨建聯盟”、社區“大黨委”城市基層黨建模式,牢固樹立了“促進社會治理、讓群眾滿意”的價值導向,把城市社會治理與基層黨建工作職能有機結合,推動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組織資源轉化為社會治理資源、組織力量轉化為社會治理力量,提升了黨組織引領改革發展和基層治理的能力,得到了黨員群眾的好評和認可。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