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1234”培育機制 助推社區干部成長成材

中共昆明市官渡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8日13: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昆明市官渡區位於昆明市東南、滇池北岸,歷史悠久,是古滇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主城區與呈貢新區的連接帶,因盛極一時的滇池古渡口而得名。官渡區現轄8個街道、96個社區,全區共有基層黨組織1589個,黨員19951名。全區常住人口88.2萬人,戶籍人口57.72萬人。近年來,隨著居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客觀上對政府部門的社會治理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深入推進城市基層黨建,是落實中央社會治理新要求,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實現社會治理新目標的必然選擇。因此,街道、社區成為了基層社會治理的主陣地。官渡區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在全區推廣建設“小巷總理”工作室,加強和改進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建設,完善選拔培養機制,充分發揮社區書記的傳幫帶作用,大力優化社區工作者成長機制,以手把手、師帶徒、徒變師的方法,創造性地將社區書記的培養在日常工作中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在城市基層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干部感悟、成長、擔當的新路。

一、背景與起因

社區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肩負著城市基層自治和城市管理體制改革與發展的重任,直接影響著一個城市的精神風貌,城市品位,投資環境等。社區工作者是和諧社區建設的主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這支隊伍素質的高低,能力的強弱,作風端正與否直接影響社區工作的整體水平。隨著城市基層黨建的深入推進,社區管理要求越來越精細化,當前官渡區社區存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社區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老中青年齡梯次青黃不接,全區社區工作者共900多人,35歲以下260余人佔比26%,35歲以下的社區工作者所佔比例低,缺乏新鮮血液,不利於社區工作創新。二是專業素養整體不高。大多數社區工作者未受過專業教育,真正學習社會專業畢業的人才少之又少,對於社區工作的規范性進行形成了阻礙。三是社區人才的待遇低、社會認同感低、穩定性差,社區人才極度匱乏。當前社會對社區工作的作用認知程度低、不重視,對社區工作者的地位不尊重、不認可。加之,社區工作越來越細,越來越多,社區干部薪酬待遇偏低,難以留住在崗工作人員,社區人才嚴重匱乏。努力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作風扎實,熱心為民的社區工作者隊伍,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社區建設,成為官渡區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近年來,官渡區在社區干部隊伍建設上一直在做不懈的探索,依托建立“小巷總理”工作室,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公共教育資源,人才資源,積極拓寬社區人才培養渠道,不斷完善教育培訓和激勵保障機制,打造社區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品牌,使社區干部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提高,推動全區城市基層黨建發展。

二、做法與經過

官渡區結合實際,確定了“以黨建帶動社區建設,圍繞社會管理抓好社區黨建,抓好社區黨建促進社會管理”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思路,完善社區人才培養機制,改進和提升社區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形成社區管理人人參與、和諧社區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一)搭建一個平台,健全人才培養機制。

整合街道現有社區人才資源,優選一批資質老、威信高、經驗豐富的社區黨組織書記,挂牌成立“小巷總理”工作室。通過面向社會招聘、社區兩委成員推薦社區工作人員等方式,好中選好、優中選優,精選出“學徒”到“小巷總理”工作室全程跟班社區老書記學習,以“手把手、師帶徒、徒變師”的形式,強化社區后備干部隊伍建設。以建立“小巷總理”工作室為切入點和結合點,組織和吸引公共教育資源,省內高校、黨校以及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走進社區,指導社區和社區人才建設,形成社區品牌和人才品牌效應。通過“小巷總理”工作室這一平台,實施社區工作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在完善各級黨校培訓的基礎上,根據社區工作崗位設置標准體系,有計劃,分層次地加強社區工作人員的在職培訓,利用導師資源,不斷完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培養體系,加強教育培訓,將社區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納入中長期規劃,建立社區后備人才數據庫,不斷完善用人機制,加大后備人才儲備機制,著力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素質較高的社區工作者,有效增強社區后備人才力量。

(二)優選兩支隊伍,強化師資骨干力量。

聘請一批顧問團隊。整合區域化黨建資源優勢,凝聚轄區各方黨建資源和力量,邀請雲南大學、雲南農業大學、昆明學院社會管理學院、市委黨校等資深教授及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區人社局等相關職能部門黨建專家作為“小巷總理”工作室顧問團隊,針對社區人才的工作特點、工作方式和綜合素質要求,以問題為導向,採取工作案例分析、經驗交流總結提升、社區管理理論研究、社區人才培養規劃等形式開展顧問指導工作,開展社區管理,社區建設,社區服務,社區技巧等內容專題培訓,通過顧問團隊,進一步整合工作資源,大力提升了社區“小巷總理”工作室的專業水准。組建一支導師骨干。在各街道轄區范圍,嚴格甄選一批社區工作經驗豐富、能力強、作風硬的老書記作為“小巷總理”工作室導師骨干,被中央、省、市表彰的書記優先推薦進入導師庫。抓好傳、幫、帶,“師帶徒”工作是強化社區人才梯隊建設的有效手段。按照每位導師骨干培養2-3名社區人才干部的要求,每位導師骨干要制定一份符合社區實際情況和區域特色的詳細的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師帶徒”的工作,傳承老一輩社區工作者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扎實的群眾基礎,讓社區骨干力量能夠更全面掌握社區工作的政策知識和業務能力,解決新問題,創造新經驗,為后備人才自身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不斷吸納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使社區干部隊伍結構更趨合理,逐步實現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和知識化,促進優秀人才健康成長。

(三)注重三個培養,打通人才成長渠道。

有了平台,有了導師,發現和培養“學生”成為社區后備干部人才培養的關鍵。官渡區加強對“小巷總理”工作室名師資源的引導宣傳,通過“外引、內配、自身孵化”的方式,發現和培養了一批批社區后備干部。一是公開招聘“外引”人才。按照“一社區一名大學生”計劃,發揮公開招聘的“主渠道”作用,面向大學畢業生挑選好“苗子”,吸引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目前,全區96個社區都已經保証有一名大專以上的社會工作者任職。進一步改善社區工作者隊伍結構,使社區干部隊伍結構更趨合理。二是教育培訓“內造”人才。與大學畢業生相比,現有社區工作者具有工作經驗豐富、群眾基礎扎實等優勢,但文化基礎整體較為薄弱。在拓寬社區人才引進渠道、提高社區人才“准入門檻”的同時,加大從現有社區工作者中造就人才的力度,通過舉辦培訓班、外出觀摩、挂職鍛煉等多種途徑,堅持每年輪訓一遍,全面提高社區干部的綜合素質。三是立足實際“孵化”人才。在深化社區黨建工作、不斷完善社區黨組織的過程中,建立社區黨員資料庫,注重從退伍或下崗職工社區黨員中,把熱心社區事業、有一定工作經驗、年富力強的黨員、社區志願者和社區聘用人員吸收到社區工作者隊伍中。同時,根據社區黨員來源、構成和實際工作需要,通過自薦和選舉相結合的方式,發現並培養社區黨務工作者。

(四)強化四個保障,建立長效留人機制。

長期以來,社區工作難以吸引年輕人,更談不上留住優秀人才,社區人才培養的先決條件是“留得住人”。官渡區強化“四個保障”,建立留住人才的長效機制。一是強化經濟待遇保障。著力構建社區工作者隊伍職業化專業化體系,優化社區工作者的考評激勵,根據社區工作者的崗位特點、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關專業水平等綜合因素,建立崗位等級系列,探索社區工作者“階梯式”報酬模式,建立崗位等級系列和動態調整及正常增長機制,形成較為完整的職業發展體系,提升專業化水平。二是強化政治待遇保障。拓展社區黨組織書記發展空間,加大定向招錄公務員和招聘事業單位人員力度,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優秀專職社區工作者擔任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大力選樹宣傳實績突出、群眾滿意的社區工作者。三是強化激勵關懷保障。充分發揮“小巷總理”工作室作用,將社區骨干力量安排上重要崗位,對進入社區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實行跟蹤培養,盡量安排他們在社區重要崗位鍛煉,對服務期滿經考核優秀的社區招聘生,列入社區黨組織書記或居委會主任的后備人選管理。四是強化考核評價保障。“小巷總理”工作室嚴把“出師”關,在實績考核上下功夫,通過“師傅”評、轄區群眾代表評、社區工作人員評,對街道黨工委現場述職的“三評一述”方式,科學客觀地對“學徒”的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評定,為社區源源不斷地培育政治立場堅定、能力素質突出的“領頭雁”。

三、成效與反響

官渡區全面推廣“小巷總理”工作室,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公共教育資源,人才資源,積極創立活動載體,按照條塊結合的原則,採取多種途徑,積極拓寬社區人才培養渠道,不斷完善教育培訓和激勵保障機制,充分挖掘社區人才力量,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素質、專業化、復合型的“小巷總理”人才,使“小巷總理”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提高。“小巷總理”工作室推廣以來,以培養人才為基礎,以深化服務為最終目的,持之以恆服務社區群眾。和平路社區“段永芬工作室”、前衛路社區“廣言堂”、明通路社區“心語明通”、吳井社區“解憂”志願服務隊等服務群眾項目,充分整合社會資源、組織吸引公共資源、培育人才資源、廣開渠道創立活動載體,將服務從1.0深化到2.0版本,從授之以魚進化到授之以漁。每個周五,在太和街道雷鋒廣場,“解憂”憂志願服務隊都會為轄區居民免費進行家電修理,通過口口相傳,這支服務隊目前已為轄區居民群眾修理家電100余件。家住前衛路社區的居民,通過社區“廣言堂”訴說家長裡短,“有困難找社區”“社區是我家”這樣的理念深入到每個居民心中。目前,小巷總理工作室通過“師帶徒”的工作方式已培養出3名社區黨組織書記及36名社區后備干部。

四、經驗與啟示

通過“小巷總理”工作室的建設,拓寬了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層面,對社區工作職責進行定位、分解,出台規范化制度,落實崗位職責,積極探索考核激勵機制,建立激勵與約束相關聯的社區工作考評體系,不斷優化社區人才隊伍,激發工作熱情,更好的吸納優秀人才加入到社區工作中來。

一是形成社區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堅強合力。要建立起組織部門牽頭,民政部門負責,各有關部門及人民團體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形成政府、社會與社區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社區社會工作和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良性互動機制。

二是堅持打造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品牌效應。要通過不斷完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培養體系,加強教育培訓,大力提高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將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納入中長期人才規劃,以社區為重點,建立城鄉社區社會工作人才培訓體系,整合社區資源,廣泛培養社區社會工作人才。

三是推進基層民主和居民自治,培育社區精神。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文化溝通和社區教育,把城市基層黨建“共居、共管、共建、共享”理念融入到社區人才培養中,培養社區責任感、正義感和奉獻精神,消化社會問題,緩解社會矛盾,形成了安定團結的局面。

四是加強宣傳引導,營造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良好氛圍。要提高全社會的共識,努力營造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社區社會工作的環境,形成有利於社區社會工作者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提高社區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威望和職業發展空間,引導更多的社會有志之士投身社區社會工作,不斷發展壯大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加快推進社區社會工作。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