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江蘇張家港市:“黨建+互聯網”集聚新智慧 助推城市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

中共張家港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8日13: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張家港市積極抓住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新機遇,依托“小區域、大黨建”平台,充分運用“黨建+互聯網”思維,牢固樹立政治導向、問題導向和精准導向,緊緊圍繞健全完善黨的組織體系,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構建了線上線下互聯互通、黨員群眾互動參與的開放式黨建工作體系,增強了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和政治功能,讓黨員群眾實時感觸黨建脈搏、感知黨建溫度、感受黨建力量,有效推動了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動因背景

在城鄉一體化背景下,張家港市人口結構、產業結構、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以信息化為標志的互聯網時代正以前所未有的穿透力,自然又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考方式,這對傳統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提出了挑戰。積極探索互聯網視域下的黨建工作模式,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與互聯網融會貫通,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適應長期執政的需要。互聯網是我們黨長期執政面臨的最大變量,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如何將互聯網這一“最大變量”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最大正能量”,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拓展黨的執政空間,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2.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在網絡信息時代,互聯網應用急速擴張,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全新動力,也對黨員群眾的思想觀念帶來沖擊和改變。我們隻有主動適應,積極作為,運用“互聯網+”思維鏈接新形勢下黨建工作,推動黨的建設與網絡信息技術“融合共生”,才能把握主動權,使黨建工作實現與時俱進的發展和進步。

3.適應全面從嚴治黨的需要。新時代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比如“新城市人”群體中黨員管理、 “兩新”領域黨建有效覆蓋等,傳統方式往往難以有效解決,“黨建+互聯網”模式的扁平化特性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為解決城市基層黨建中的問題提供了更多可能,成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的重要抓手。

二、主要做法

1.運用“模塊化”思維,構建開放融合的組織架構。受互聯網“模塊化”理念的啟發,打破黨組織層級管理、條塊設置的傳統模式,構建區域統籌、站點支撐、網格輻射的模塊化組織覆蓋新格局。一是推進區域統籌。按照“單位相鄰、行業相近”原則,在全市劃分112個黨建區域,其中在城區以街道辦事處為核心,劃分9大黨建區域,各區域以所轄村(社區)數量為依據,劃分29個共建小組,把市級機關、城區單位、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等力量全部嵌入區域,推動全區域統籌、各領域融合,共同開展社區服務。二是強化站點支撐。在工業集中區、產業園區、綜合商圈等“兩新”組織重點集聚區,布點建立41家實體型區域黨建工作站,“量身定制”41名專職黨務工作者,借鑒互聯網“互動營銷”理念,推行區域黨建工作站“線上經營+門店體驗”模式,重點加強區域黨組織覆蓋、黨員教育管理、黨群活動開展等。三是擴大網格輻射。推動實施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紅堡”工程,編織網格化工作體系,開發“紅堡”品牌視覺識別系統,高標准建設市、鎮、區域、村(社區)、基礎網格五級陣地群,打造了黨員睦鄰坊、民生茶館、埭上老家等特色鮮明的網格先鋒驛站,實現黨建對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引領,不斷提升黨員群眾對黨建工作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2.運用“大數據”思維,搭建集成高效的智慧平台。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快、受眾廣、交互性強的特點,大力推進新興媒體與工作平台的融合發展,使黨的旗幟在城市各個領域高高飄揚。一是打造綜合平台。創新開發“智慧黨建信息平台”,推廣應用“黨員發展流程管理、黨員積分管理、黨組織動態考核管理、黨代表網上工作、黨費收繳管理”等八大工作系統,無縫對接全國、蘇州黨建信息平台和網格化黨建平台,真正實現了對黨員管理的自主化、動態化、智能化、綜合化。二是建立紅色矩陣。依托“張家港先鋒”微信公眾平台,建立黨建微信矩陣,通過微信平台二次拓展開發,建立線上服務超市,策劃開展“網上新三會一課”,提供組織活動創意、志願服務、公益慈善等多種組織生活開展途徑,通過“線上點單、線下服務”的方式,以新穎活潑的形式,將過去以行政手段難以觸及的年輕“兩新”黨員吸收到組織中來。三是強化數據運用。依托黨建“大數據庫”,在各大信息平台實時按需抓取“區域活力指數”“黨組織活躍度”“黨員積分”“網絡點擊量”“互動關注度”等集成數據,定期編制黨建大數據報告、“數”說基層黨建專題片,讓大數據對基層黨建作出更加翔實、可靠、直觀的解釋,為黨組織及時調整工作方向、關注重點問題提供全方位數據支撐,有效釋放“大數據運用”模式的“紅利”。

3. 運用“眾籌”思維,創新適銷對路的黨建服務。把服務社區群眾作為推動城市基層黨建的切入點,借鑒互聯網“眾籌”理念,深化黨建項目化服務機制,以基層各級黨組織為主導,充分撬動群團組織、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基層能人等各類資源的優勢和特長,推動黨建工作有溫度、有色彩。一是項目化發動。以各級基層黨組織為實施主體,每年從市級、各黨工委和基層黨組織三個層面,將服務項目分為A、B、C三類,通過上級黨委點題,基層申報,形成4900多個項目庫,實行年初網絡公示承諾、年中過程跟蹤管理、年底綜合績效評估,推動項目落實落地,涌現了“港城車大夫”“虹筑之家”“少兒驛站”等一大批基層認同、上級認可的黨建項目品牌。二是社會化推動。會同民政局設立社區發展基金會,按每個社區每年20萬元的標准,將社區黨組織為民服務專項經費納入基金會統籌運作。採取項目微創投方式,針對黨員群眾訴求或焦點問題,面向基層投放黨群服務項目。依托“友愛港城”網絡平台、“兩新”黨建“先鋒超市”等載體,統一發布項目需求,並採取定向招募、自主報名相結合的方式,擴大黨員參與度,催生了紅色檔案、黨員魅力秀、“不曾遺忘的聲音”老兵關懷等一大批黨群服務項目品牌。三是專業化帶動。借助“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以“黨員干部為骨干、吸收專業技術人才共同參與”為原則,不斷強化基層黨群力量社會服務的專業素養。在全國首創“兩新”黨建合伙人制度,發揮網紅書記和能人黨員的聚合示范效應,打造了“陳尚龍書記工作室”“先鋒益友能量站”“紅領開講了”等一批最草根、最有生命力的黨建項目,滿足了基層組織和黨員群眾的多元化需求。

4.運用“分享”思維,提升實時交互的黨建觸感。在“互聯網+”時代,城市基層黨建必須引進和植入“微運營”理念,以用戶為中心,綜合運用各類新媒體平台,推動黨建工作由陣地式向移動式、由灌輸式向互動式、由冗長式向精短式轉變,為黨員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體驗”。一是發揮“微文化”的感召力。編制線上線下“紅堡地圖”,開發線上場館預約點贊功能,推動萬名黨員走進“紅堡”基地。創新推出黨建動漫形象代言人“沙沙”“洲洲”,開發周邊文創產品及微信表情包,推動黨建元素、黨建符號、黨建語言融入黨員群眾日常生活。推行“入黨儀式”“政治生日”“榮耀時刻”等系列儀式教育,頒發黨齡紀念章,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開展微心願認領等活動,喚醒黨員意識和黨員情懷。二是擴大“微作品”的傳播力。注重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黨員學習碎片化的特點,打造短平快的微視頻、微動漫、微電影等“微系列”黨建作品,累計在智慧黨建平台“在線學習中心”上傳400余個精品課件。創新打造《先鋒擂台》直播活動,邀請相同領域、相近行業的基層黨組織書記現場PK,在“騰訊直播”APP上同步播出,讓廣大黨員群眾現場“點贊拍磚”,有效傳遞了黨建正能量,擴大了黨組織的影響力。三是發揮“微社群”的凝聚力。借力“社群經濟”模式,深入挖掘和培養分散在各個社群中的“網絡達人”“自組織領袖”,通過“紅字號”微信公眾號、論壇、QQ工作群等,組建各類“社群”,形成一種“天天有話題,周周有交互,無事噓寒問暖、遇事一呼百應”的情感紐帶,引導弘揚主流價值觀,實現了黨員教育陣地由物理空間向虛擬空間的延伸。目前,全市已成立“和合金塘”“外企黨建服務中心”“梧桐樹下”等120多個黨建“微社群”。

三、主要成效

通過探索實踐“黨建+互聯網”工作新模式,打破了傳統黨建在時間、空間上的界限,改變了黨組織活動方式單一、內容單調、封閉運行的格局,激發了廣大黨員的“紅色動能”,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

1.有效突顯了政治功能。“黨建+互聯網” 模式強化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理念,借力互聯網這個“超鏈接”,黨建工作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廣度融入人們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將各級黨組織、黨員職工和社會群眾聯接成一張黨建網,形成了“黨建引領、多方參與、多元共治”的格局,密切了黨群聯系,延伸了黨建觸角,提升了黨在基層各領域的統籌領導力和組織力,體現了黨統領全局、協調四方的作用。

2.有效提升了黨建質量。通過互聯網“有痕有圖有真相”的實時記錄,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及時發現黨建工作中已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問題,開發適銷對路的“黨建產品”,並通過線上線下同步推送,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提高了黨建工作規范化和科學化水平,實現了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由傳統向現代遞進、由靜態向動態提升、由單一向多元演變、由單邊向互動轉化,使黨建工作更有溫度、更富創意、更具內涵、更具時代氣息。

3.有效激發了黨建活力。“黨建+互聯網”模式下,打造了以“智慧黨建信息平台”和“張家港先鋒”微信公眾號為核心平台的融媒體矩陣﹔挖掘和培養了分散在各個行業中的“網紅”黨組織書記和“名人”黨員﹔催生了接地氣、受歡迎、有實效的黨建項目和黨建品牌﹔“紅堡”工程的強力推進,有效激活了黨建神經末梢,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潛能充分涌流,勃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四、經驗啟示

1.“黨建+互聯網”模式要致力於整體布局,統籌規劃。當前,各地積極探索“黨建+互聯網”工作,但仍存在步調不一致、兼容共享程度不足、資源分散等突出問題,如何實現“一盤棋”布局、“一張網”管理,是深化“黨建+互聯網”工作中需要思考的問題。上級黨委組織部門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加強頂層制度設計,給予下級黨組織更為具體的指導意見,在“黨建+互聯網”形成整體效應上有更大作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就要更加注重全面統籌、系統推進,更加注重資源整合,避免低效重復,推動“黨建+互聯網”工作全面協調發展。

2.“黨建+互聯網”模式要致力於建強組織,擴大覆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跨越時空、跨越疆域,許多問題因網而生、因網而增、因網而變。在無限廣闊的網絡世界,黨的工作沒有及時覆蓋,其他勢力就會悄然搶佔。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及時性、交互性、扁平化和“全程全網”優勢,按照“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的工作﹔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的組織﹔哪裡有黨的組織,哪裡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的要求,構建網絡黨建工作體系,形成以黨支部為主體的橫跨現實和網絡的組織架構,將黨的工作觸角延伸到黨員群眾習慣活動的陣地和空間,把黨的聲音傳播到線上線下每個角落,充分利用互聯網,搶佔基層黨建工作的制高點。

3.“黨建+互聯網”模式要致力於思維運用,拓展內涵。當前黨建領域對互聯網技術的認識還不清晰,往往把傳統黨建工作方式直接應用到互聯網領域中,導致“黨建+互聯網”工作模式收效甚微。要深刻把握互聯網運行規律,以受眾更樂於接受的“網言網語”的表達方式,將黨建內容以更具新穎性、趣味性、豐富性的形式傳遞出去。要注重互聯網思維的深度應用,不斷拓展“黨建+互聯網”模式的新內涵,從而真正實現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轉型。

4.“黨建+互聯網”模式要致力於抓住重點,解決問題。“黨建+互聯網”的創新不是“政績工程”,要通過調研、大數據分析等渠道,從海量數據中捕捉、提取、分析有用信息,及時掌握基層黨建痛點難點和黨員群眾實際需求,而不是將“互聯網+黨建”簡單復制化,其實還是“新瓶裝老酒”,落入形式主義的窠臼。黨建是內容,“互聯網+”是形式,創新形式,豐富內容,這是不斷推進城市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但並不是唯一的途徑。黨建本質上還是做人的工作,“鍵對鍵”的互動交流不能完全替代“面對面”的真情實感,要圍繞現實世界的人的所思所想所好所在,運用互聯網世界的技術、平台和方法,在人活動的“兩個世界”內都做好教育、引導、影響人思想和行為的這篇文章。

5. “黨建+互聯網”模式要致力於培養骨干,壯大隊伍。 積極引進專業的互聯網技術人才,解決“黨建+互聯網”模式下的人才和技術瓶頸。要通過業務培訓和實踐鍛煉,培養和選拔一批熟悉黨建業務、精通互聯網技術,既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又善於運用互聯網手段開展黨建工作的專業化黨務人才。另外,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用好互聯網這個重要平台,隻有深學、真懂,才能會用、善治,科學謀劃、推動、引導“黨建+互聯網”良性快速發展。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