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威海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8日08: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5年,威海市在城市社區黨建工作基礎上,提出構建城市黨建大格局理念,制定目標任務清單,連續召開全市城市黨建工作會議,推動城市社區、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等領域不斷融合互動,形成上下貫通、領域聯動的城市黨建大格局。
一、背景
威海市現有城鎮人口61.7萬戶、183.25萬人,街道27個、城市社區254個,機關事業單位1668個、“兩新”組織4673個。據2017年底黨內統計,城市街道、社區黨員40892人,其中:城市社區黨員17371人﹔城市社區設黨委2個、黨總支211個、黨支部41個,社區黨委、黨總支下轄各類基層黨組織1239個,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803個,配備專職副書記的城市社區166個。隨著“全域城市化、市域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加速向城市聚集,發展重心加快向城市轉移,威海市城市化率已經達到66.46%,城市基層黨建也到了亟需整體謀劃、重點推進的新階段。
二、做法
一是強化整體推進,著力建立“立體式”聯動新體制。始終堅持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市第十五次黨代會作出“構建城市大黨建格局”戰略部署,2015、2017年市委連續召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會議,出台了重點任務清單40條,明確城市大黨建工作目標。建立了市、區市、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謀劃推進措施,強化一體推進,形成了上下貫通、四級聯動的工作體制。27個街道全部推行“大工委”,254個社區建立“大黨委”,吸納803名基層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兼職委員,共商解決難題。同時,把城市基層黨建作為書記突破項目列入“一把手”工程,市、區市黨委書記帶頭認領重點項目,並納入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層層傳導壓力,壓實工作責任。
二是強化全面覆蓋,著力健全“網絡化”組織新體系。以建立“縱到底、橫到邊”組織體系為目標,致力織密城市基層組織之網。縱向上,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樓宇黨小組”組織設置﹔在非公企業,建立了“兩新”工委—街道綜合黨委—非公企業黨支部的組織架構﹔在社會組織,建立市、區市社會組織雙創園(孵化園)黨委—街道社會組織孵化中心黨總支—社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黨支部的指導體系﹔在行業上,建立了市、區市組織部—行業協會黨委(總支)—“兩新”組織黨支部模式,依托18個市直行業黨委和25個區市行業黨總支抓好有效覆蓋。橫向上,針對新興領域、新型業態、新生力量大量涌現的新形勢,採取區域統籌的方式推動商圈市場、各類園區、商務樓宇等新興領域“兩個”覆蓋,已成立區域性黨組織162個。
三是強化黨建引領,著力探索“系統化”治理新路徑。把加強組織建設、鞏固基層政權作為貫穿創新城市基層治理的一條紅線,發揮黨組織“龍頭”作用,以黨建統領全局、凝聚人心。健全標准引領機制,市委出台推進基層黨組織標准化建設意見“1+7”指導文件,明確城市、“兩新”組織、國企等領域黨建工作標准,推動工作規范提升。健全網格化管理機制,將縱向上的街道、社區、樓棟與橫向上的樓宇、園區、商圈等劃分為1800多個網格及黨組織﹔建立“兩新”組織區域性黨組織39個,管理基層黨組織265個,黨員4577人﹔由街道、社區兜底管理的兩新組織至2993個﹔推行黨建網格與管理網格“多網融合、一網統籌”,配備服務管理團隊,廣泛開展互動活動。健全社會信用管理機制,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信用應用為重點,開展誠信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發揮聯合獎懲體制的調節作用,將信用信息與經濟價值、社會效益挂鉤,威海入選全國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健全居民自治機制,在通過民情懇談會、黨群議事會、重大事項聽証會等聽民聲、匯民意、集民智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自治功能,推行問需、問計、問效“三步共商法”,已協調解決停車難、商鋪地帶衛生清理難等問題1200多個。
四是強化共建共享,著力構建“開放化”運行新格局。堅持從共同目標、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入手,推動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和區域黨建互聯互動。實行開放式組織生活,在全面推行主題黨日制度的基礎上,採取“跨支部、定主題、開放式”等模式,確定年度組織生活“菜單”,廣泛吸納黨組織、黨員共同參與,已開展“薪火相傳紅色教育”等1860多次。深化共駐共建,推行雙報到、雙認領、雙報告、雙評價的“四雙機制”: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黨組織、黨員到社區報到﹔組織駐區單位和街道社區開展互聯互助活動﹔每年底將駐區單位黨組織、黨員參與工作情況,分別向單位上級黨組織和黨員所在單位報告﹔表現優秀的作為文明單位創建、評先選優等依據,已有1218個駐區單位、3.5萬名黨員到254個社區報到服務。推進信息開放共享,用好燈塔黨建在線等智慧黨建平台﹔推行“智慧城市”建設,整合公安、人社、工商、國稅等綜治資源,提供查詢服務2000多萬次,實現了區域互動、信息共聯、數據共享。
五是強化基層投入,著力完善“制度化”保障新機制。採取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向基層傾斜等方式,強化基層基礎保障。骨干隊伍逐步配強,建立了790人的黨務工作人才庫,擇優選派擔任黨組織書記、黨建指導員等﹔實施“城市基層黨組織書記素質提升工程”,已組織360多名黨組織書記到復旦、浙大等高校進行培訓﹔推行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崗位專職化管理,在全省率先招聘3名優秀社區書記進入事業編﹔加強專業社會工作人員培養,出台激勵獎勵政策,全市持証專業社工近900人﹔47名社區工作者被推薦為“兩代表一委員”。經費投入逐步增加,對“兩新”組織,每年按照市級不低於55萬元、區市不少於20萬元的標准落實工作經費﹔對城市社區,落實每千戶不少於3.6萬元的運轉經費及全域社區20萬元的為民服務專項經費。紅色陣地逐步建強,下發《做好區域性黨群服務中心工作通知》,全市已建立黨群服務中心259處,2018年在建區域性黨群服務中心50處。
六是強化幸福引領,著力提升“一體化”服務新水平。堅持以“幸福黨建”為坐標,突出以政治功能引領服務功能,通過黨組織搭平台、黨員帶頭服務,推動現代化幸福威海建設新跨越。推動產城融合協同發展,以“建設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為契機,開展黨員先鋒突擊隊、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等立功競賽活動,積極推動城市建設﹔發揮建筑、旅游、衛生、教育等行業優勢,為打造更具影響力的宜居宜業宜游宜學的新型城區保駕護航。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圍繞“產業強市、工業帶動、突破發展服務業”戰略,實施“紅色助力”工程,採取“行業化組團、區域化組團、融合化組團”等方式,集聚科技、工商、稅務、人社等職能部門資源,開展專業化、零距離服務5000多次。推動居民群眾福祉提升,實行項目化運行機制,出台《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實施辦法》等,採取協議認領、創投招標等方式,組織黨組織和黨員分別認領、跨界合作,項目實施情況納入“黨組織星級評定”“黨員先鋒指數評價”量化考評,實施各類黨建項目1.2萬多個,群眾滿意度多年全省領先。
三、啟示
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強企業、農村、機關、事業單位、社區等各領域黨建工作,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將重點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增強整體意識、統籌意識、開放意識,健全上下聯動體系,將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有機結合,統籌推進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區域黨建互聯互動,著力構建“城市大黨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進一步健全上下聯動體制機制。城市黨建工作的落腳點在基層,但要避免就基層抓基層、靠基層抓基層。市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區市黨工委是“一線指揮部”,街道黨工委是“龍頭”,社區以及各領域黨組織是“戰斗堡壘”,健全上下有機銜接體制機制,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的良好格局。在聯動組織體系上下功夫,市、區市完善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度,發揮好城市黨建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作用,加強總體設計,整合各方資源,發揮職能作用,合力推動落實。城市社區“兩委”換屆后,重新選優配強街道、社區兼職委員,共商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在聯動職責任務上下功夫,對照基層黨建工作任務清單,組織各級列出任務清單、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明確推進措施、工作目標、完成時限等,完善各級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指導區市、街道黨(工)委書記建立“三張清單”,結合實際認領突破項目,推動難題化解。在聯動督查落實上下功夫,突出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精准推進,不搞“一刀切”“齊步走”。同時,要健全督促檢查、調度通報、定期評估、動態管理等制度,做到發現問題不遲緩、解決問題不拖延、根除問題不反彈,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是進一步建強街道社區黨組織。按照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的部署要求,落實強化街道黨組織統籌協調功能的要求,深化街道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明確職責定位、夯實基礎保障,著力建強街道社區黨組織。聚焦工作重點,規范明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的職責任務,建立健全街道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全面實行社區事項准入制度,出台減輕城市社區負擔的措施辦法,制定依法自治、依法協助、可購買服務及負面事項清單等,在條件成熟的街道推行工作職能轉變,把街道黨組織的重心轉移到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上來。傾斜政策措施,區市加強工作統籌,承擔街道基本支出的兜底責任,引導區市逐步將轄區內公共服務實施規劃的建議權、對上級派駐機構履行職責的考核權、對部門職能進社區的征得同意權、對上級公共服務項目落實情況的監督權等賦予街道黨工委,增強街道黨工委統籌協調功能。提升工作標准,全面實施“黨建+標准化”工程,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要求社區全部建立黨組織星級評定、黨員量化積分管理制度,通過制度建設和嚴格落實,推動工作規范提升。下沉工作力量,統籌整合用好各級各部門投入到城市基層的經費、項目、資源,研究編制資源向基層傾斜的措施辦法,推行街道后備干部和新錄用人員到社區挂職鍛煉政策,強化社區工作力量,持續用活優秀社區書記考錄公務員、進入事業編政策,按照區市事業單位同類人員工作水平確定社區干部工資,真正讓干得好的受尊重、有奔頭﹔按照“務實管用、共建共享”的原則,加大黨群服務中心建設使用力度,以區市為單位規范建設標准,統一外觀標識、功能布局,搭建敞開式、全天候網上智慧黨建平台,為轄區內黨員群眾提供精准有效服務。
三是進一步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社會治理不是簡單的維護社會秩序,而要把黨的領導植根於基層,植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強化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能力引領、機制引領,保証基層治理的正確方向,實現黨領導基層治理、依靠群眾加強社會治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街道社區黨組織為城市基層自治組織、群團組織和其他各類社會組織、經濟組織定好位、把好向,把黨組織的意圖變成各類組織參與治理的舉措,把黨組織的主張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讓黨組織成為團結凝聚各類組織和廣大群眾的核心,成為基層治理的主心骨。深化網格化管理機制,按照城市大黨建的思路,把黨組織覆蓋到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實現“一網聯動”、同頻共振,深入組織開展“城市黨建聯做、基礎設施聯建、群眾文化聯興、公益事業聯辦、社會治安聯防”活動,引領推動城市基層治理精細推進、精准有效。深化居民自治機制,健全民情懇談會、黨群議事會、重大事項聽証會等制度,創新居民自治內容和形式,及時聽取意見建議,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協商解決訴求問題。完善“社區參與”民主協商機制,探索“開放說事、分類理事、民主議事、明責辦事、公開評事、追蹤查事”的微治理六步法,推動居民參與社區共治良性互動。大力發展社會組織,建立政府專項扶持資金和公募基金,採取項目化運行辦法,通過委托、購買、授權等形式交給社會組織承擔,既為社會組織成長提供必要的成長空間,又為居民群眾提供專業化、精細化服務。深化社區物業聯建機制,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組織優勢、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和物業管理部門的行業職能優勢、組織管理優勢,健全由社區黨組織領導,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位一體”,黨員群眾共同參與的社區物業管理黨建聯建工作機制,不斷提升物業管理服務質量,做到“與居民同心、創溫馨家園”。
四是進一步抓實共駐共建共享工作。推進城市黨建工作,既要遵循各領域、各行業黨組織的特點和規律,也要強化系統思維方法,打破行政隸屬、級別、領域限制,整合組織資源,推動各領域融合互通、共建共享,提高工作整體效應。堅持共駐共建,積極探索組織鏈接、利益鏈接的有效方式和載體,深化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聯系社區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工作,增強街道社區黨組織為駐區單位服務的意識,建立區域化黨建資源、需求、項目“三張清單”,採取服務項目雙向認領、“契約化”共建、認領“微心願”等方式,做好區域內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工作,參加各類志願服務和社區活動﹔開展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引領行動,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切實探索創新,強化結對共建,市級適時評選宣傳一批“奉獻社區好單位”“奉獻社區好黨員”“奉獻社區好書記”,調動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互利共贏,圍繞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的目標,在條條塊塊構成的“坐標系”中,找到橫向縱向交叉點,做好融合互動文章,可通過開展“黨建助力”活動,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與街道社區、“兩新”組織“結對創優”,既推動本單位本行業發展,又推動區域整體發展,實現資源共享、互惠共贏,讓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堅持開放共享,深化實行開放式組織生活,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實現從單位封閉式向區域開放式轉變,增強黨組織、黨員、群眾之間的溝通互動。同時,探索以“互聯網+黨建”為載體,打破以往“限時、限地、限人”束縛,建立網上黨建便民服務平台,開展“線上”“線下”服務,以信息互聯、數據共享推動區域互動。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