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江蘇海門市:“三融入三提升”打造城市基層治理“紅色引擎”

江蘇省海門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7日10: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海門市主動應對城市化發展新形勢和創新社會治理新要求,牢牢把握“黨建引領”的工作思路,以提升組織力、提高基層黨建質量為重點,用黨建統領各方思想、統籌各類資源、統合各方力量,構建形成“一盤棋”推進、“區域化”聯動、“開放式”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背景起因】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執政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海門市東臨黃海,南依長江,是南通建設上海北大門的“窗口”,素有“江海門戶”和“金三角上小浦東”的美譽,全市面積1149平方公裡,共有3個城市街道,轄區總面積近200平方公裡,人口約40萬,下轄36個行政村、38個城市社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刻變革,城市居民群眾需求多樣化多元化趨勢日益突出,新形勢下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的任務就顯得更為繁重,城市基層黨建就承擔起重要時代任務。近年來,海門市通過建立全覆蓋的組織體系、精細化的服務網絡、多元化的溝通機制、配套化的服務陣地、項目化的服務機制等措施,推進城市基層黨組織創新發展,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健全“精細化、專業化、標准化”服務體系、提高城市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基層黨組織在城市基層治理中服務改革、發展、民生、群眾、黨員的能力全面提高, 走出了一條切合基層實際的城市基層黨建新路子。

【主要做法】

長期以來,海門市不斷創新基層黨建服務體系,堅持將社區黨建工作融入社會治理創新,以服務群眾為第一要務,深入開展“三融入三提升”服務惠民融合黨建,以“六化”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力、綜合服務力,有效引領和推進城市基層治理創新。

把組織融入網格,提升基層黨組織領導力。在城市基層治理過程中,為順應社會治理“扁平化”的趨勢,堅持在統籌中加強黨的全覆蓋,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領導力。

一是組織體系網格化。先后開展“基層組織提升年”、固本強基工程、“集中攻堅月”和“兩新”組織黨組織“補網”行動,全面深化“網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務”工作機制,將黨員50人以上的社區黨支部全面升格為黨總支,綜合考量樓棟分布、居民戶數、服務資源等實際,以500—1000戶為規模標准,將住宅小區、經濟主體劃分成多個實體網格,成立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明確其“示范引領、組織協調、關愛黨員、聯系群眾”的基本定位,對轄區“兩新”黨組織實行兜底管理,對符合單獨建支的小微企業、商務樓宇、社會組織,納入社區黨總支管理,對僅有個別黨員的,成立聯合黨支部或歸入網格支部,把不同領域黨建工作全部納入社區黨建工作范疇,形成“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樓棟(功能)黨小組—黨員中心戶—黨員先鋒崗”的“五位一體”黨組織架構,構建“小區域、大黨建”格局。

二是服務網絡精細化。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由社區工作人員擔任網格長,同時整合社區黨員、居民小組長、樓棟長等多支力量,將城區劃分成309個網格,建立812個“1+1+X”(1名黨小組長+1名片長+若干名志願者)黨群服務團隊,實現“責任、骨干、服務、發展、穩控”五進網格。去年以來,海門市按照“部分試點、廣泛鋪開、全面推進”的原則,在全市城市社區黨組織全面推廣“365黨建服務站點”建設,聚焦“學習教育、社會治理、綜合服務”3大功能,實行“6必訪”制度,依靠“兩委”班子及黨(居)小組長、黨員中心戶、“五老”人員及黨員志願者、挂鉤聯系的在職黨員、群團社會組織等5支隊伍,打造365天不“打烊”的服務站。目前,城區72個村、社區全部建成“365黨建服務站”,68個人員密集商圈、樓宇黨小組、黨員商戶門面設立“365黨建服務點”,組建各類黨員志願者服務隊118支,2000余名黨員志願者活躍在“站點”上,“10分鐘黨建服務圈”初步形成。設立代理代辦、糾紛調解、政策宣傳、帶富幫困等4大類25個服務項目,通過“設崗定責”“服務認領”“站點派單”的形式,讓群眾話有地方說、事有地方辦、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

三是品牌典型示范化。多年來,在城市社區持續實施“雙強六有”基層黨組織創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貫標行動”等活動,堅持“以點帶面、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的思路,打造了“先鋒領航、大美海南”海南社區、凱盛家紡“新三會一課”、“紅色基因、魅力三南”三南村、寶鋼精密鋼絲“三融入”工作法、“小巷明燈、大愛工房”工房社區、“東城先鋒、幸福廠南”廠南村、英力科技“誠和黨建”工作法等一批基層黨建示范點,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亮點紛呈、群眾認可、影響長遠的黨建工作品牌,形成了一條與濱江經濟走廊和生態綠廊交相輝映的“濱江黨建紅色走廊”。

把黨員融入群眾,提升教育引導群眾向心力。在城市社區基層自治過程過,堅持以黨組織在服務中教育引導群眾,引領回應社會價值的“差異化”導向。

一是黨員隊伍優良化。充分發揮好黨組織的政治功能,首要和最重要的就是要選好書記、帶好班子、凝聚群眾。通過開展社區書記培養“青藍結對計劃”,12名新老書記結成“青藍”對子,簽訂結對幫扶協議書,著力打造社區“領頭雁隊伍”﹔推行社區干部壓擔培養、一線鍛煉,抽調25名政治素質好、群眾威信高、能力素質強的社區干部到拆遷一線鍛煉。把社區干部、“兩新”黨組織書記培訓工作納入市街兩級干部教育培訓整體規劃,每年分層、分批輪訓一遍。通過課堂教學、實地取經等方式,組織社區書記赴無錫水秀、太二等全國、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學習社區治理創新等先進經驗和做法,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加強黨小組長、黨員志願者、“五老”人員等骨干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設崗定責、教育培訓、考核獎懲等制度,充分發揮基層一線工作的黨員骨干在教育引導服務群眾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基層治理民主化。建立充滿活力的群眾基層自治機制離不開黨組織的領導。全面推行“黨群議事半月談”,實施民情征求會、議事懇談會、民主評議會的社區協商“三會治事”制度,通過支部提事、專題說事、居民議事、兩委辦事、群眾評事五項措施,共同議決社區事務,著力形成黨建引領下、自下而上的社區自治議題形成機制。堅持社區重大事項、重要問題“四議兩公開”決策制,實行居務、黨務、財務公開制度,成立社區“黨建顧問團”“民生監督隊”,為社區發展建言獻策,提高社區管理水平。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小區毀綠種菜、私設停車位等一批社會治理難題得到了有效化解,推動了一批文明公約的形成。

三是教育引導和諧化。教育引導群眾是基層黨組織的核心政治功能。社區黨組織黨員干部堅持以滿足居民文化需求為目標,以貼近社區、自編自演為主導,依托各類節日,組織居民廣泛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提高社區居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社區認同感、歸屬感。舉辦社區“藝術節”“鄰裡節”“健身節”,策劃“親子活動”、孝親敬老、留守兒童過六一等主題活動,構建多元化社區文化服務平台。依托市、街道、社區三級黨校陣地,挖掘、培養各類文藝骨干,聘請社區文化輔導員,培訓文藝積極分子,組建社區文藝隊。定制文化“惠民餐”,定期組織“海門山歌進社區”“社區文化節”,實現了群眾文化服務在年齡層次、人口區域、活動形式的全覆蓋。新東社區“法之韻”藝術團每年下鄉巡回演出30多場次,進行法制、科普、廉政文化教育,觀眾達10多萬人次。

把服務融入民生,提升基層黨建引領力。堅持在聯動中加強共駐共建,以黨建資源的有效整合回應社會的“多元化”需求。

一是溝通機制多元化。充分盤活“點”“線”“面”黨建資源,進一步推動形成工作模塊化、任務一體化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模式。在全市城市社區打造區域黨建服務聯盟,建立社區黨組織、駐區單位、商圈企業、物業公司的“四方商談”聯席會議制度,規范區域共建議事規則,確立了事務共商、黨員共管、活動共辦、設施共用、發展共促、文明共創六項職能,推進城市基層黨建橫向上的共聯共建。廣泛開展“民警進社區”,由黨員民警兼任社區黨組織副書記,參與所在社區事務管理決策,專職負責社區綜治、人民調解、消防安全、流動人口管理等工作,有效推進基層社會管理創新。發揮社區政治引領功能和黨建工作優勢,創設了“紅色大學堂”、聯席“三會一課”、組織生活“輪流觀摩”“輪值書記”等互動融合活動形式,方便區域內黨員參加學習、開展活動,實現黨員共育共管。

二是服務陣地配套化。大力實施社區“陣地工程”,採用新建、改建、擴建、置換等辦法,高標准建立社區公共服務中心,設有“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多功能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糾紛調解室、居家養老服務站、衛生服務站、健身活動場所等,把與黨員群眾密切相關的便民服務、黨內活動、文化娛樂、教育培訓、矛盾調解等各類服務管理平台和服務資源納入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統一管理,增強了為民服務能力。創新“企業黨建+區域黨建”模式,在國家級和省級兩個開發園區建立面積超400平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圍繞“突出黨建統領,服務黨員、服務企業、服務職工”的“一突出、三服務”功能定位,設立服務大廳、教育培訓區、文體活動區、綜合服務區,使園區黨群工作更加貼近黨員、貼近職工、貼近企業。

三是服務群眾項目化。把創新服務載體、提優服務質效作為基層黨建實事工程,推行“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實行社區干部集中辦公、坐班值班制度,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實行“區域黨建項目聯建制度”,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簽訂“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雙向反饋”共建協議書,通過課題化設計、項目化管理、工程化驗收的方式,推進共建項目落地見效、惠及民生。通過政府購買、項目共建、志願服務等形式,實施了“四點半課堂”“代理女兒”“黨員律師進社區”等為民服務項目120多個。持續實施“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活動,4000余名機關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同社區直管黨員共同納入網格支部管理,在職黨員到社區實施服務項目280余個,認領“微心願”1.1萬個,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黨員達2萬余人次。

【初步成效】

通過“三融入三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模式,海門市基本形成一個“開放融合、多元共治”的城市基層黨建格局,黨建引領城市發展和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顯著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品牌效應日益凸顯,居民群眾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高。

一是有區域化的格局,城市基層黨建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全市區域化黨建的格局進一步完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體制、運行機制、責任體系不斷健全,基層黨組織的主體責任落實到位,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牢固確立,城市街道黨組織統籌協調功能全面強化,社區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黨在城市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不斷擴大,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形成濃厚氛圍和良好發展態勢。

二是有多元化的融合,城市基層黨組織整合力進一步增強。通過三融合工作法,傳統領域的黨建工作得到鞏固加強,新興領域黨建扎實推進,網格化黨建全面深化,各領域黨組織能打破行政隸屬壁壘,破除各自為政障礙,拆除相互之間封閉,更好地實現街道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效應逐步顯現。

三是有精准化的服務,增強城市基層黨組織引領力。城市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進一步強化,黨的建設融入社會治理的各項工作,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嵌入社會治理各個環節,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治理方式更加科學,精細化、專業化、標准化的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層黨組織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的能力全面提高。廣大黨員“四個意識”更加堅定、先鋒模范作用更好發揮。

四是有標准化的保障,增強城市基層黨組織戰斗力。通過標注啊的保障,把工作重心落在基層,對基層黨建的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形成一種“政策向基層傾斜、人才向基層流動、資源向基層集聚”的工作導向,城市基層黨建基礎保障進一步夯實,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更加堅強,黨建工作力量不斷充實。

【經驗探討】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城市基層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任務就更加繁重。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對於加強和改進黨對城市工作的領導,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厚植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海門市通過“三融入三提升”,凸顯基層黨組織在城市基層治理中的核心動能,健全社區黨組織“黨建+服務惠民”融合體系,進一步提升社區黨組織政治引領力、綜合服務力,引導群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增強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堅定性,推動城市基層黨組織在城市區域融合發展重大戰略、城市開發建設重大項目、城市文明創建重大活動、城市環境治理重大任務中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