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長沙市雨花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7日09: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雨花區堅持把城市基層黨建作為“一號工程”,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以解決問題為突破口,在長沙市率先開展黨建引領創建零上訪、零事故、零發案的“三零”社區工作,將黨的領導向小區延伸,向物業覆蓋,有效解決了城市居民關切的一系列問題和常見“痛點”。
一、背景緣起
雨花區作為長沙的核心區和商貿大區,在城市基層黨建方面,雨花區具有“三多”的特征:即城市社區多、城市黨員多、城市黨組織多。雨花區轄1個園區,12個街道、1個鎮,有149個社區(村),其中純城市社區121個,佔81.2%。還有涉農的社區籌委會14個。全區有黨員29119名,設立黨的基層組織1404個,其中“兩新”組織395個、小區黨支部218個。雨花區基層黨組織情況比較復雜,既有城區內街,也有城鎮化進程中的涉農街道,近年來,在著力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推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中,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比如多元參與社區治理仍有滯后,各社區引導各類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群眾等多元參與社會治理不夠﹔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效果仍待提升,解決實際問題效果不理想﹔服務群眾仍有缺位,部分居民群眾對目前社區的服務項目和服務質量感到不滿意等。對此,雨花區立足現實需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刻意識到黨建是做人的工作,要通過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將黨的領導深深根植於人民群眾之中,通過黨組織的領導、號召、協調,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切切實實為群眾解決一大批問題,在全區開展黨建引領創建“三零”社區的創新實踐,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二、主要做法
雨花區堅持黨建引領,把城市社區黨建作為貫穿基層治理的一條紅線,積極創新社會管理,完善治理結構,提升治理水平。
1.全面壓實工作責任,健全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體系。將“三零社區”創建作為城市基層黨建年主要任務和系統工程推進,區委作為“一線指揮部”,街道作為“龍頭”,社區作為“戰斗堡壘”,將三級貫通聯動起來,保証工作落地生根、落地見效。區級層面,由區委統一領導,建立聯席會議,在街道、社區層面,相應建立聯席會議。區委第一時間召開“三零”社區創建動員大會,出台了全區黨建引領問題化解創建“三零”社區實施方案,進一步健全社區黨建工作責任考核機制,把社區黨建及創建“三零”社區情況納入街道黨(工)委目標考核和黨建工作聯述聯評聯考的重要內容。引入第三方機構,創新開展績效評估測評,提高民意測評在考核中的權重。
2.始終樹立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理念,強化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的發揮。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促進和帶動社區治理。全面開展直管黨員、在職黨員、流動黨員、離退休黨員的兜底管理,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治理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每名在職黨員在社區認領2個以上的志願服務,發動引導越來越多的居民群眾走出家門,成為社區的志願者。全區14323名在職黨員100%到居住地社區報到,開展志願服務達15745人次,認領服務項目和公益崗位2000余個,深入參與社會治理,幫助解決居民難題。融城苑社區黨總支立足於“融心、融情、融力”為內核的“融”文化黨群活動中心和樓棟“幸福裡”工程,創設了“紅色監測站、黨員360、雷鋒家族”等志願服務載體,組建7支服務隊全心全意服務社區居民,由過去的“城郊爛泥塘”變為“都市桃花源”,實現了零上訪、零事故、零發案。
3.堅持問題導向,推行黨建引領問題化解。全面推行民情“大走訪”工作,健全“問題集中排查、問題逐一交辦、問題化解訂制、問題對照回訪”四個機制,深入社區家庭,走進項目車間,傾聽居民訴求。全面推行領導干部聯點機制,區四大家黨政班子成員每人聯點一個軟弱渙散社區黨組織,幫助轉化整頓。安排73個區直機關、13個街道,與121個社區開展結對共建和幫扶,結對單位指導社區“五化”支部建設、督促任務推進,每年幫助社區解決3—5個實際困難。推行組織部部務會成員和街道班子成員直聯支部制度,149名成員全部直聯到各支部,參與直聯支部的“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主題黨日”等。全區各街道(鎮)黨工委書記帶頭,班子成員分片包干,實現干部全參與、工作齊結合、服務多方位。同時,規定對退役軍人必走,80歲老黨員必走,困難戶必走,直管黨員、在職黨員、流動黨員、離退休黨員四類黨員必走的“四個必走”原則,並將在走訪中發現的問題制成台賬,解決一個銷號一個。韶山路社區推廣金點子信箱、網上民生信箱等做法,在社區設立“回音壁”,每月定期將問題清單、需求清單、辦結清單“三張清單”上牆公示,對小區反映普遍性問題給予及時回應,成功解決一系列老舊小區治理難題,得到了居民群眾的大力稱贊和積極擁護。
4.堅持多方共治,實現社會治理“四共”模式。堅持把治理模式創新作為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積極有效推行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區域共治,全面實現了社區治理“共治、共建、共享、共融”模式。一是探索推行了社區自治“451”模式。全面推行社區“451”自治模式,在社區建立民主議事、決策、管理、監督“四項制度”,推行民生事項意見收集、公開聽証、民主決策、執行督辦、群眾評議“五步工作法”,在社區建立1個“居民公約”。如韶山路社區居民自發成立了小區停車管理委員會、廣場舞自治小組、電梯維護小組等居民自治組織,將群眾參與進來,自我管理、共同協商,切實解決了社區治理中的具體問題。在全區375個社會組織全面推行“黨建引領·創益雨花”社會組織、社工機構參與服務群眾項目,48家社會組織提供涵蓋黨建、環保、扶老、助殘、救孤、助學等服務。砂子塘街道每年投入20余萬元,引進如孝為先、慈愛、新綠等10個專業的社工團隊和社會組織,立足社區,開展了幫扶空巢老人、關愛殘疾居民家庭,倡導低碳環保、文明風尚等服務,通過引進專業的社會組織做專業的服務,不僅解決了群眾的需求,更實現了全方位、有分類的專業服務。
三、主要成效
1.化解了一大批群眾關切的問題。通過堅持問題導向,開展民情大走訪,2018年上半年通過走訪,收集了2300多件黨員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排查出涉及群眾日常生活的各類問題1476個,區委對107個基層社會治理重點問題進行集中交辦,組織大型交辦會一對一交辦,其他問題通過信訪、群工部門,逐一交辦到街道和區直相關部門,目前,首批107個問題已經全部解決,打造了矛盾問題解決多元化的“雨花樣本”。
2.鞏固了多方參與的共治格局。通過黨建引領“三零”社區創建,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實現基層政府、社區組織、駐區單位和社區居民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組建黨員、群眾共同參與的自治性組織,通過其自身力量來解決問題,堅持社區黨組織引領,積極培育社區公益性、服務類社會組織,大力推進“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四點半學校、雷鋒超市、家門口養老”等便民服務,切實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構建社區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共同促進了社區持續發展和進步,目前,全區以侯家塘街道韶山路社區為樣板,34個社區加快申報創建“三零”社區。
3.進一步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方式,通過黨組織的領導、號召、協調,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提高社區事務管理效率,增強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切切實實為群眾解決一大批問題。把工作真正做到了群眾心坎上,進一步提升了民意滿意度,鞏固了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營造了黨群關系密切、干群關系融洽的和諧氛圍。
四、經驗及啟示
在黨建引領問題化解,創建“三零”社區的工作的探索和推進中,雨花區形成的啟示主要有:
(一)隻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增加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通過強化黨的領導,形成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職責明確的管理體系,健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協調運行機制,建設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群眾公認、熱心社區事務的領導班子和隊伍,才能使黨組織核心領導力得到充分發揮。要健全治理機制。建立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社區居委會為主導,社區居民為主體,各類業委會、物業管理、駐區單位、群眾團體、社會組織、工作團隊等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架構。完善居民自治機制和多元主體參與機制,推動居民自治、業主自治和社會團體自治協同發展,發動多元力量有序參與社區建設與服務。建立訴求表達和矛盾調處機制,使居民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有保障。要明晰職能職責。社區黨組織是社區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社區居委會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依法組織居民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各類社會組織為居民群眾提供志願服務、生活服務、文體服務,居民自治組織、業委會、物業管理、駐區單位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要規范運行模式。明確街道(鎮)黨(工)委在統籌城市社區建設、創新社會治理、組織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工作職責。建立社區黨組織牽頭、居委會和駐區單位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領導社區居委會和群眾組織依法依規行使職權、開展工作。堅持居民會議、居民代表會議制度,探索民主提事、民主議事、民主協商等社區議事活動。
(二)隻有堅持黨建引領多方共治,才能實現共建共享共融
要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建立健全以居民自治為基礎,以多元參與、民主協商為主要特征的社區治理機制,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要全面推行居民自治機制。引導居民依法依規參與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動廣大黨員、居民的民主自治、民主管理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參與到社區建設、管理之中。要提倡民主決策,切實發揮聽証會、協調會、評議會作用,健全自下而上的自治議題和自治項目形成制度,提高社區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加強區域化治理。堅持區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健全“條塊聯動、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活動聯辦、資源聯用、服務聯做”的區域化黨建工作運行機制。不僅要強化區直部門聯動作用,發揮各自優勢,加強聯動創制、聯合督導,主動配合、參與社區治理,還要構建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園區企業、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等共同參與的區域化大黨建格局,完善項目、資源、需求三張清單,成立區域化黨建聯盟。整合區域行政資源、社會資源、文化資源、人才資源和物質資源等,推動社區資源優勢互補。
(三)隻有堅持問題導向,才能有效化解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社區黨組織隻有真情實意為群眾化解問題,黨組織才能真正履行好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要堅持工作重點。在社區,黨組織必須把工作重點放到服務居民和解決問題上來,必須全力以赴去領導、協調居民自治組織、社會組織、轄區單位等,盡可能為居民工作、生活、學習,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以服務促進社區的和諧,以服務促進社區的建設,以服務促進社區的穩定,才能最終鞏固黨的執政之基。要切實轉變方式。要主動融入群眾,社區的工作不能坐在辦公室等候群眾來,而是要帶著感情、帶著服務進屋串門,在日常生活中與居民群眾多接觸、多溝通。“大走訪”“民情記錄本”“回音壁”等做法,就是增進黨組織與群眾感情,提升黨組織領導力的有效途徑。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