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甘肅酒泉瓜州縣:系統推進聚合力 融合發展激活力 著力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發展

中共瓜州縣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7日08:5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黨建工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性、整體性工程,相對於過去的城市社區黨建,相對於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無論在內涵還是外延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是組織覆蓋面逐漸擴大。傳統社區黨建覆蓋面主要是居民區黨組織建設,而城市基層黨建更強調區域的概念,涉及的領域較多,如社區黨建、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建、機關黨建等,需要打破條塊分割、封閉運行的局面,運用系統思維、整體思維,融合發展、統籌推進,發揮出整體優勢。二是社會治理理念逐步轉變。當前,商務樓宇、非公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網絡媒體等新型經濟業態的大量涌現,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比如領導方式逐步實現從封閉的絕對包辦和絕對管理,到強調通過多元主體參與,向協調、指導、服務的方式轉變﹔組織方式從過去以條為主、條塊分割,向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網絡化方向轉變﹔活動方式從較多的依靠社區黨組織自身的力量,向更多地調動社區各類資源的方向轉變。三是利益訴求日益復雜。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征地拆遷、物業管理、勞動合同等引發的矛盾糾紛日益增多,群眾的養老、休閑、精神文化等需求逐漸增多,妥善解決好群眾的合理訴求和滿足多樣化服務的需求,社區需要在其中做大量的工作,這也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如何帶動基層治理創新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組織共建為龍頭,凝聚城市基層黨建合力。主動適應經濟社會新形勢,積極推進組織結構再造和功能優化,引入“看板管理”理念,將“四長四員”和“雙網雙全”模式有機融合,建立起了上下銜接、左右聯動、根基穩固的“黨建聯盟”。縱向上抓結合,結成“一家人”。嚴格規范社區“大黨委”工作運行機制,全面推行“1+N+X”模式,建優建強社區黨組織這“1”個中樞,充分發揮“龍頭”作用,與區域內“N”個駐區單位黨組織建立共建關系,帶頭統籌區域“X”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將4個社區黨總支升格為黨委,搭建起了社區黨委為核心,駐區黨組織為羽翼,業委會、物業公司、群眾團體、社會組織等共同參與的基層治理“一盤棋”體系,並選聘24名有影響力的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進入社區“兩委”班子,通過大事共議、實事共辦、要事共決、急事共商、難事共解“五事聯辦”,實現了社區服務由“單兵作戰”向“兵團作戰”的轉變,為社區黨建高質量發展凝聚了強大工作合力。橫向上抓延伸,擰成“一股繩。將黨組織設置與“網格化”管理相融合,科學設置黨建工作網絡,探索推行“支部建在樓宇上”“支部建在網格上”的黨組織設置模式,依托33個社區黨支部建成“網格服務型”黨組織37個,在樓院、商圈、市場等區域設立網格黨小組59個,將共駐共建黨組織科學分配納入網格管理,建立起“社區-機關事業單位-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的四級管理服務體系,切實將黨組織服務觸角延伸到社區的每個“神經末梢”。推行“四長四員”網格管理模式,配齊配強“四長四員”網格服務力量256名,通過建立實施定時巡查、走訪聯系、工作日志、挂牌服務、監督考核等機制,有效推動資源在網格整合、需求在網格發現、問題在網格解決、服務在網格優化、管理在網格落實,實現了民情溝通無遺漏、社區管理無盲區、服務群眾無縫隙。

(二)以服務共推為核心,激發城市基層黨建活力。堅持把服務群眾作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運用“黨建+公益志願”理念,整合各類優質服務資源,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在職黨員“零距離”服務。創新探索在職黨員“雙向報到、雙向服務”機制,引入金融系統“零存整取”管理方式,組織縣直部門單位1856名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報到,建立在職黨員愛心儲蓄銀行,通過固定活動日+業余節假日、社區派單+自發組織、群眾點單+認領心願、共性連通+個性拓展等形式,組織在職黨員常態化、制度化開展務實有效、靈活多樣的服務活動,有效發揮了在職黨員作用。社區黨員“綜合性”服務。積極發掘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的經濟和專業優勢及在職黨員技能特長和社區需求,創新“818(幫一幫)公益集市”項目,按照“總站+分站”模式,吸納黨員志願者組成“紅色文明勸導、綠色環衛保潔、橙色扶貧濟困、金色宣傳教育、粉色醫療送診”等“五色服務先鋒隊”25支,廣泛開展上門入戶常態式服務、魅力周三集中式服務、點亮心願個性式服務、熱線求助應急式服務“四式”精品服務,形成了情系夕陽、你有事我代辦、同心361°、五點半小課堂、手拉手共建宜居家園、心靈氧吧等精品服務,贏得了廣大居民群眾良好口碑。創新實踐“項目化”服務。堅持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全面開展項目化黨建工作,成立社區維權、生活服務、社區事務、慈善公益、文化體育等38個項目功能性黨小組通過公益信息員收集、公益集市微信平台征集、公益項目設計大賽採集等途徑,廣泛收羅群眾訴求和意見建議,建立服務項目數據庫。創新應用“公益眾籌”理念,採取向非公經濟組織“籌資金”、向社會組織“籌服務”、向社會公眾“籌愛心”的項目化運作,廣泛開展貼近實際、富有創意的精品服務活動,深受黨員群眾贊譽。

(三)以資源共享為紐帶,擴充城市基層黨建張力。堅持“一盤棋”理念,強化“破難題”導向,搭建起了駐區黨委及黨組織共建共享的發展格局,推動了城鎮社區“小黨建”走向城市基層“大黨建”。整合資源“一呼百應”。強化區域化黨建的樞紐連接作用,搭建資源共享式平台,組織8個社區黨組織與城區5個黨工委、99個駐區單位、120個黨支部到社區報到,簽訂共建共享協議,整合民政、婦聯、殘聯等部門的項目、資金,建成居家養老、e生活家政、殘疾人康復3大服務中心,開通“12349”服務熱線,為500余名高齡、孤寡老人和殘疾人免費配備“一鍵通”服務電話,使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享受到便捷溫馨的服務。依托組織、宣傳、共青團等部門人力、項目等資源,開辦創客空間、五點半小課堂,各類服務陣地作用的持續發揮,實現了民情溝通無遺漏、社區管理無盲區、服務群眾無縫隙。智慧黨建“雙線融合”。按照“黨建+互聯網”模式,把“網格化”和“網絡化”相結合,緊抓網絡、軟件、終端、數據、人才和業務創新等關鍵要素,構建大網絡、大數據、大服務體系,將黨建、綜治、計生、民政等信息平台數據重組再造,對網格內黨組織、單位、企業、學校和居民家庭進行調查摸底採集信息,建立起了黨建管理、住房人口、志願服務信息庫,為資源配置、優化服務提供了強大信息數據支撐。用點睛之筆促進網格信息互聯互通,用好用活“兩微一端”,精心打造社區綜合信息服務、黨建APP和公眾號等網絡平台,廣泛運用信息化手段和項目化運作,線上線下收羅群眾訴求和意見建議,建立服務項目數據庫,梳理篩選、分類登記、定期推送,構建起了服務事項收集、流轉、反饋的閉路回環,形成了“黨員網中管,服務網上做”的運行格局。

三、經驗與啟示

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發展,出發點是凝聚和服務群眾,切入點是教育和管理黨員,落腳點是加強和完善城市基層治理。因此,構建城市“大黨建”工作格局,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加強多層次、扁平化、融合式的區域化黨建平台建設,在健全體系、優化機制、強化功能、加強隊伍建設和組織保障等方面不斷發力,力求消除黨建工作的“盲區”和“真空地帶”,使城市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城市治理能力不斷增強,也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一是以共駐共建為立足點,構建大黨委引領組織融合。區域化黨建的核心是整體聯動、相互融合,要以黨組織為共同紐帶,為不同行業、領域、部門的聯動、合作,提供信任機制,搭建溝通合作平台,充分發揮它們在社區治理中的地位與作用,從而為社區治理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規范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研究制定《社區“大黨委”運行規則》,明確社區“大黨委”職責、黨委委員職責、黨委工作制度等基本規范,通過選聘或委任駐區單位黨員領導干部兼任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等方式,把不同隸屬的黨組織兼容聯系起來,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區域性聯合黨組織,變社區黨建“社區抓”為“大家抓”,凝聚各方工作力量。構建區域共建共聯機制。按照“黨建共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成立由城鎮、社區和駐區單位以及非公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共同組成的“區域共建聯席會”,通過在黨建資源上共享,在黨建平台上共建,在黨組織規范化建設上共聯,在黨員教育管理上共管,統一協商共建事務,暢通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化解渠道,構建良性互動協同體系。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分級負責”的原則,組織駐社區單位黨組織簽訂社區黨建共建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把黨建工作任務進行分解,把軟任務變為硬指標,並設立專人專項負責制度,保証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嚴格落實城市三級黨組織抓黨建聯述聯考聯評制度,推動上下聯動、建強工作體系。

二是以服務群眾為切入點,依托大平台推動資源融合。服務群眾是城市基層黨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隻有把駐區單位、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等服務群眾、關心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各種資源統籌起來,使得各方資源更進一步釋放,才能充分展現區域化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共治效能。打造開放式陣地平台,以共建促共享。強化區域化黨建的樞紐連接作用,通過共建簽約,將“項目需求鏈”與“共治資源供應鏈”有效對接、“雙鏈成環”,努力把群眾需求和社區資源有效對接,以項目化方式相互提供資源清單和需求清單,開展雙向認領,相互提供服務,以黨組織資源整合帶動區域行政資源、社會資源整合,以黨員示范引領帶動社會廣泛參與,共同打造共治共享的“幸福圈”。搭建組團式服務平台,以共抓促共融。按照條塊結合、優勢互補原則整合黨建資源,打破條塊分割、封閉運行的局面,通過資源平台共享共建、日常活動共同開展,整合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黨組織資金、項目、人才等服務資源,常態化開展“十進社區”活動,把服務“打包捆綁”送到居民手中,形成社區牽頭、部門聯動、黨群共建、整體推進的區域化黨建新格局。構建智慧化網絡平台,以共推促共用。積極適應“黨建+互聯網”趨勢,大力打造大數據管理平台,將轄區居民、各類組織信息全部實行數據化管理,並做到城鎮、社區兩級信息互聯互通,電腦、手機等信息終端互聯互通。科學運用大數據,細分空巢老人、殘疾人等12類特殊人群,為群眾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務。

三是以資源下沉為著眼點,強化大保障加快力量融合。當前,城鎮社區承擔的事務越來越多、任務越來越重,但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沒有同步下移,往往處於“有心辦事、無力辦事”的尷尬境地。破解這種困局,必須重心下沉、資源下沉、保障下沉,切實加強基層基礎保障,不斷激發城市基層黨組織活力。建強社區黨務干部隊伍。嚴格落實城市基層黨務干部工資待遇穩定增長機制,將社區黨組織書記納入全縣干部隊伍、人才隊伍總體規劃,加大從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中招錄公務員和事業編制干部力度,注重選拔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鄉鎮領導干部,注意推薦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干部作為各級“兩代表一委員”人選,進一步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活力。增強社區經濟實力。完善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和正常遞增機制,每年從基層黨建經費中按照一定比例向社區傾斜,保障社區工作需要。探索社區商務用房建設,遴選一批條件成熟的社區,採取盤活閑置資源、提供服務項目、入股企業項目以及政府購買、社區自建等方式,探索網店大融合商業化運作,使社區擁有一定的商務用房,逐步增強社區“自我造血”功能。推動社區減負增效。建立城市黨建責任清單,明確縣級、城鎮、社區三級黨組織的工作職責,健全三級聯動體系,引導基層黨組織聚焦主業、突出主業,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基層黨組織建設上來,使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一貫到底、緊密銜接。建立職能部門職責下沉准入制度,禁止職能部門隨意將工作職責下放到城鎮、社區並自行設立各種考核,確需下放的須由縣委、政府審核把關后才能下放,並做到權由事轉、人隨事轉、費隨事轉。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