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崇州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7日08: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崇州市以崇陽街道為試點,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群眾和區域中的核心、貼心、連心作用,在黨建“同心圓”鄉村篇工作取得較大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以“為民”宗旨為圓心,以“務實”服務為半徑,立足城市社區,城鄉聯動,探索社會各界與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工作機制,著力推進社會優勢資源向基層聚集,促進社會各界與基層黨組織形成黨建工作區域聯動、互幫互助、攜手共進新局面。
背景與起因
(一)經濟發展的產業化對基層黨建提出新要求
近年來,隨著崇州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黨員突破了組織和行政的限制,在不同的產業鏈上發揮著各自作用。但受傳統黨組織的設置限制,許多黨員與黨組織還只是產業鏈上的“散兵”,自身作用難以發揮。此外,隨著崇州各產業的迅速發展,村社之間的互補性要求更多的合作,而傳統的村社黨組織體系規模小、發展空間窄,易形成資源壁壘,阻礙社會化大生產。
(二)社會組織的多樣化對基層黨建提出新要求
隨著跨行業、跨區域生產經營聯合的不斷推進,崇州市涌現了股份制、聯合體、專業協會、基地、大戶等經濟實體,形成了新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新領域,對基層黨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戰。以村社為單位來設置黨組織的方式,限制了黨組織工作的延伸領域和社會影響力。以挂靠、單獨形式組建的“兩新”黨組織,服務能力欠缺、活動形式單一,業主不支持、黨員不歡迎。如何將黨的作用影響有效滲透到新型社會組織中去,對崇州基層黨建提出了新要求。
(三)黨員從業的多元化對基層黨建提出新要求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重組,黨員就業崗位發生了巨大變化,黨員分布呈現出了流動性與分散性的特征,傳統黨員“靜態管理”模式弊端顯現,崇州基層黨建工作急需從封閉走向開放,從黨組織走向社會,打破傳統“單位制”的黨建束縛,破解資源線性分割局限,激發不相隸屬的黨組織活力,力爭在崇州市內實現黨建資源的配置最優與資源運作的效率最大。
做法與經過
(一)契約化共建
為了規范社區管理,提升社區居民生產生活質量,本著“以人為本、服務居民、資源共享、共駐共建”原則,崇州市充分整合社區各類資源,動員駐區單位積極參與社區發展治理,通過制定服務項目書,以契約化的形式開展共建共駐活動:
1.實行組織聯建
優化黨組織設置,形成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支點,街道區域內小區、街區、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等黨組織與域外黨組織共同助力的組織構架﹔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牽手結對、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書,圍繞共同的目標,明確職責、互融互促、相互提升,避免“建而不聯、聯而不合”問題﹔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強化信息交互,建立流動黨員動態信息庫,積極引導流動黨員參與本社區、本單位黨組織活動﹔依托“三會一課”“固定黨日”等制度,開展開放互動的黨組織活動﹔駐區單位黨組織要教育本單位黨員,自覺接受社區的管理及居民的監督,主動亮出黨員身份,到社區認領黨員服務﹔社區黨組織要對沒有建立黨組織的駐區單位予以支持,指定專人進行黨建指導,促進其成立黨組織,從而構筑起左右聯動、上下協同的區域化黨建“同心圓”格局。
2.實行管理聯抓
駐區單位應積極參加(列席)社區黨建聯席會,認真執行會議決定,主動參與支持社區發展治理具體事務,充分履行社會責任,力所能及的給予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支持﹔社區黨組織要關心關注駐區單位發展,為駐區單位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在區域性、群眾性、公益性、社會性活動中,駐區單位要尊重和主動接受社區黨組織的指導、組織和協調﹔在城建攻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上,聯合發力、共同管理﹔為增進雙方了解,社區黨組織要向駐區單位通報社區建設情況,並征求駐區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每年不少於4次。
3.實行服務聯做
社區黨組織要及時梳理區域內群眾需求、駐區單位需要,形成需求清單。駐區單位要立足自身實際,為社區黨組織提供資源清單。社區黨建聯席會要根據需求清單和資源清單,擬定服務群眾項目清單,雙方按照各自職能按時完成各項工作。駐區單位應積極參與社區志願服務,盡最大努力為社區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社區黨組織要充分利用共建資源,豐富載體、創新活動,為駐區單位搭建展示、宣傳、服務的綜合平台。共建共駐活動每年舉辦不少於6次,駐區單位舉辦不少於2次。
(二)項目化推進
在同心圓圓周覆蓋范圍內,崇州市各共建單位以“七個一”為載體,孵化具體項目,推動各項活動項目落地,努力實現基層組織共建、黨員教育共學、民生實事共做、困難群眾共幫、利民活動共辦、和諧發展共創、創建成果共享的“七共”工作目標。
1.組織一輪共建活動。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共建活動,注重在加強黨員教育培訓、提升基層黨員干部素質、促進產業增效群眾增收上取得新突破。通過確定資源投向,以區域資源聯動的形式實現服務資源共享,明晰服務內容,確定責任義務,確保黨建活動形式由“單打獨斗”轉變為“連片抱團”。在全面推進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大環境下,崇州市各市直機關單位與城市社區結對共建,深入小區院落廣泛開展種花植綠活動,改善城市環境,共同打造了匯蜀花園、愛民小區等美麗院落。
2.幫扶一批困難群眾。各共建單位積極溝通聯系,厘清資源清單與需求清單,通過雙向認領,至少幫扶一戶困難群眾,在幫扶弱勢群體、引領黨員干部群眾互幫互愛互助、樹文明新風等方面取得新進步。石羊、匯蜀等社區建立“臨時救濟資金”,由黨員群眾、轄區單位自願捐款,用於幫扶轄區內困難群眾。
3.做好一批民生實事。以比賽、健身、志願者活動、消防演練、知識競答、座談會、走訪群眾等形式,切實做好民生實事,為百姓謀福利,在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群眾文化生活水平、進一步改進民生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崇州市人民法院曉雙工作室入駐崇陽街道天順花苑,集結了多名優秀法官為社區群眾免費提供法律咨詢,幫助調解各類糾紛。中醫院、愛爾眼科等單位主動到社區開展義診活動。崇州青年救援服務中心廣泛宣傳暑期安全知識,助力提高兒童安全保護意識。
4.引薦一批社區人才。各共建單位至少向村(社區)引薦一批人才,引導人才發揮自身優勢,凝聚智力資源,切實幫助對口單位解決供給側改革的問題。成立“社區人才庫”,引導各類人才分散在各村(社區)提供公益性服務。開展了“蜀州陶藝”體驗、我I學英語、“舞動崇州”啦啦操教學、國學公益課堂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
5.宣講一輪公開黨課。共建單位領導干部每年到結對村(社區)上一次黨課,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不斷增強黨員的黨性意識。加強對黨的理論的學習理解,學習身邊先進典型,爭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講奉獻、比作為,心系群眾,服務民生,推動發展。通過召開壩壩會、院落會等方式,深入群眾身邊廣泛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及時傳達全面從嚴治黨、環保攻堅、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要求,提高群眾凝聚力。
6.深入一輪調研走訪。由共建單位負責人帶隊,每半年到駐村開展一次調研活動,幫助結對村(社區)制定發展規劃,找准關鍵推進“一村一品”主導產業,依托自身優勢,運用“互聯網+”技術整合社會資源力量,實現科學發展。結合“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堅持問題為導向,精准化實施“大調研”把脈問診,有效推動拆遷安置、違建拆除等難點工作提速增效。
7.創建一個“我們的家園”。通過結對共建、拉手發展活動,以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作為載體,共同創建一個“我們的家園”,多方位展示出本村(社區)歷史文化、人文風貌、道德楷模、創新活動,旨在傳承文化,凝聚人心,大力構建和諧新風尚,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了“智慧珈”、崇陽鄉村振興創客基地、城南黨委、“匯愛一家”等多個黨群共建平台,為社會各界服務社區提供途徑、指明方向。
(三)社會化運作
基層黨組織作用的最大化發揮依賴社會各界的踴躍參與,因此,崇州市在崇陽街道試點嘗試城鄉聯動、結對共建的社會化整合與項目化運作,凝心聚力,理順聯結帶聯結面,圍繞城市社區的重點服務領域,結合組織優勢與市場法則,以項目化形式整合財、人、物、信息、政策等資源,聚合企業、政府、中介、金融等要素,引入市場機理,採取非封閉、開放式的模式,破解駐區單位黨組織溝通協調難、資源服務互補難、黨員作用發揮難問題,通過社會化運作“做專服務內容”。
1.在縱向上,堅持黨建引領、促進融合,搭建“層級化”的黨建體系,增強組織的凝聚力量。為進一步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崇州市立足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組織設置,搭建起縣級黨委——街道黨工委——“兩新”組織黨委——社區黨委——社會組織黨支部的“層級化”的黨建體系,推行城市社區“大黨委”制,明確職責定位,制定相關細則,搭建解決區域內黨建、經濟、民生、社會問題的溝通平台,夯實了黨建基礎,確保了各項工作統籌推進、規范運行。
2.在橫向上,堅持延伸觸角、全面覆蓋,搭建“樞紐化”的框架體系,提升組織的承接力量。以社區黨組織、社工、社會組織、社區企業、社區榜樣(社區人才)五社為主體,堅持“條塊結合、分類指導、全域覆蓋”,在搭建“層級化”黨建體系的基礎上,培育、孵化、整合各類社會組織,構建“區——街道——社區”的“樞紐化”的組織體系,提升社會組織對政府轉移職能的承接力,拓展服務半徑。把相關服務從基層黨組織的“獨角戲”演變為社會各界的“大合唱”,企事業單位組織為同心圓活動提供空間場所載體,同心圓為企事業單位組織提供服務扶持,最終實現全社會的共建共享。
(四)全民化參與
為進一步服務區域發展、區域建設和區域群眾,黨建“同心圓”工作實施全民化參與,按照同領域、同性質、同類別進行分類歸納,鼓勵人民群眾互學互幫互進,通過“四個共享”,實現同心同德同和,推動群眾和黨組織的聯動互融。
1.宣傳社會文明新風,共享平台。在黨建“同心圓”模式下,崇陽街道結合互聯網手段和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社會文明新風,為“同心圓”活動的全民化參與提供陣地平台。一方面,以“互聯網+”電子政務的形式搭建群眾意見需求微平台,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共商方針對策,從“被動應付型”管理模式轉向“主動參與型”服務模式。另一方面,由基層黨組織牽頭,結合節假日,以寓教於樂的方式組織開展各類社區活動,鼓勵群眾踴躍參與。廣泛開展了尋找“崇陽記憶”、傳承崇陽、“花young年華 假日課堂”等系列活動,引導群眾不斷挖掘、傳承崇陽本土文化,並將其有機融入到“固定黨日”、志願者服務等日常活動中,增強社區“人情味”“生活味”和“文化味”。
2.倡導活動服務聯辦,共享資源。以民生需求為導向,鼓勵社工和社會組織進駐社區配合社區活動服務的聯辦,統籌轄區內的各類資源,根據三本清單,開展特色化、內涵化的社區公益項目,吸引居民踴躍參與,各單位在資金、資源、技術、人才等方面建立雙向服務機制,實現項目對接、資源共享,滿足社區居民不同需求,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駐區單位聯合開展了‘全面落實年’服務社區我們這樣干拉練會、黨建杯籃球賽、“情濃端午、黨員暖心”,區域黨建運動會等活動。
3.推動項目互助聯創,共享服務。針對群眾的需求清單,動員志願者服務力量,以黨建帶群建,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通過“菜單式”服務,搭建起“群眾點單——黨組統籌——企業資助——社會組織實施——社工人員服務——社會各界監督—居民群眾受益”的服務路徑,為社區居民提供暖心服務,讓社區居民擁有更多獲得感。崇陽街道在朱氏街社區引進社工組織,實施“老巷生輝”項目,以“鄉賢文化”推動“老街變形記”“老街生活記”“老街體驗記”。白雲村開辦《白雲報》,將其打造為聯系群眾的紐帶。
4.開展創業就業培訓,共享發展。為進一步推動城市社區的共享發展,崇州市建立了創業就業培養機制。一方面,借助各街道的信息化平台,實現街道社會資源的對接,廣泛動員駐街的企業,為轄區的居民提供就業崗位、籌集慈善基金。同時根據各社區的具體情況,通過項目的形式和周邊企業對接,提升社會資源的雙向利用率。另一方面,利用崇州市現有的就業創業培訓基地,根據不同企業的不同需求,對在崗人員有針對性的開展分期、分層、分批崗位培訓,提升社區居民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
成效與反響
聯建聯動,凝聚了黨建強大合力,實現了凝心聚力、人人參與。通過不同區域、不同層級、不同組織的黨組織聯建聯動,崇州市整合了黨組織資源,以黨員為樞紐構建起了組織網絡系統,有效改變了各黨組織相互分隔自成體系的狀況,規避了組織鬆散化的弊端,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實現了黨組織與崇州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民生建設的同步建設與協調發展的目的。
同向同行,發揮了黨建示范作用,實現了和諧之路、黨建先行。崇州市基層黨組織的聯動共建模式,發掘了一批思想覺悟高的優秀黨員和先進的行業領頭人,模范黨員帶領普通黨員同向同行,路往一處走,勁往一處使,讓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外化為行動的力量,強化了黨委主體責任的落實,提升了干部形象、組織形象,贏得了群眾的支持認可,彰顯了社會治理的有力效果。
共建共享,堅持了黨建服務初心,實現了群眾需求、服務指路。城鄉聯動共畫崇州黨建同心圓、結對共建構筑區域黨建共同體,不是若干基層黨組織簡單疊加,而是通過黨組織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化升級,實現聯建各方優勢疊加和強弱互補,在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同時,讓群眾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真正把黨組織的凝聚力量轉化為群眾共建共享的戰斗力。
經驗與啟示
(一)定位問題是基礎。黨組織的聯動共建必須站在推動科學發展、服務廣大群眾的高度進行定位,以聯動共建引領推動其他工作,根據自身工作特點和經濟建設規律,以聯動共建為平台,以提升黨建水平為基礎,明確努力方向,理清工作思路。
(二)統籌工作是關鍵。黨組織的聯動共建工作在形式、內容、原則等方面是有所區別的,聯動共建的平台、載體和對象要實現良性互動,必須提升“聯”的意識,充分發揮對象的特長,取長補短﹔必須營造“創”的氛圍,以形式各樣的活動加強黨員間的溝通交流﹔必須豐富“建”的內容,以“互學互助、互教互為、互比互評、互促互贏”為原則,在組織聯建、管理聯抓、服務聯做等方面做文章。
(三)組織基礎是保障。黨建工作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工程,黨組織的聯動共建工作首先必須加強自身建設,落實黨內制度、學習黨的傳統、提升黨性修養,練好“內功”,才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當然聯動共建的黨組織水平是參差不齊的,這就要求聯動共建的對象間相互幫扶指導,形成“互促共贏”的良性局面 。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