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西寧聚焦高質量脫貧抓實黨建工作——黨建賦能 治窮有力

2018年10月17日10:28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黨建賦能 治窮有力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在全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之際,西寧,這顆高原上的“明珠”,也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

2016年至2017年,西寧實現了180個貧困村脫貧退出,5.1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12.1%下降到2.7%,脫貧摘帽步伐不斷加快,貧困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而更令人期待的是,不久前,西寧市對外宣布,將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剩下的150個貧困村退出、1.45萬貧困人口脫貧,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面對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這樣的底氣何在?

“我們充分發揮黨建引擎作用,將黨建工作與精准扶貧深度融合,為實現高質量脫貧注入了強勁動力,取得了脫貧提速、發展提效、民生提質的良好局面。”西寧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劉志忠作答。

扛起使命擔當,“尖兵”下沉一線,把黨的力量挺立在脫貧攻堅最前沿

站在位於西寧市西山上的標志性建筑“浦寧之珠”,沿山谷而建、呈X形的城市全景盡收眼底。蒼茫的山脈,延綿到天際,成為這個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城市雄渾的背景。

有著2100多年悠久歷史的西寧,集中了西部地區、民族地區、高原地區、欠發達地區所有特點和困難。由於地處偏遠,自然環境惡劣,發展產業欠基礎、少條件,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導致不少農民陷入貧困,難以自主打破貧困循環。

骨頭再硬也要啃。脫貧攻堅戰打響后,西寧市委市政府將其作為一場輸不起的“政治仗”“民心仗”來抓。全市上下牢牢抓住黨建帶動的“牛鼻子”,凝聚脫貧攻堅的關鍵力量,推動“指揮員”靠前指揮,“尖兵”下沉一線,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優勢。

西寧市堅持組織領導全覆蓋,市委書記、市長、市委副書記包縣督戰,全市37名市級領導聯點44個鄉鎮,市縣兩級169名縣級領導干部聯點371個貧困村、后進村,傾聽基層黨員干部群眾意見建議,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抽硬人、硬抽人”,市縣兩級組織部門嚴把選派關口,把各個單位的精兵強將全部派到扶貧工作第一線,全市選派的991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干部中,45歲以下干部達到70%以上,做到了把能扶貧、會扶貧的干部選出來、頂上去。

同時,注重整合資源,集聚各方參與的合力,全市安排了1106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所有“三類村”結對共建,2.5萬余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與貧困戶結對認親,67家企業和商會協會結對幫扶105個貧困村,構建起扶貧治理大格局。

建強基層戰斗堡壘,脫貧才能更有后勁。近年來,西寧市先后調整不能勝任現職、推進工作不力、群眾不滿意的村黨組織負責人114名,其他村“兩委”成員179名,並及時在回鄉青年、退伍軍人、致富能手中,選任優秀人才充實到“兩委”班子中,配強了骨干隊伍。

“過去有幾個人知道包勒村?現在都夸好,名氣可大了!”在距離西寧市區55公裡的湟中縣包勒村,扶貧要素向這裡集聚,昔日的貧困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村黨支部書記秦發旺看著不斷開進村的汽車高興地說。

包勒村地處海拔達2900米的腦山地區,耕地多為陡坡,不利於耕種,人均收入低於2800元。從2015年開始,西寧市旅游局副局長戴航、陳霞接續帶領扶貧工作組來到這裡,帶領全村發展旅游,種植藥材。這幾年,村裡辦起了稻草人創意藝術節,引得游人紛至沓來。村民們感嘆道:包勒村,從“灰姑娘”變成了“俏佳人”!

強化政治引領,引導群眾把思路和眼光放到“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更高質量發展上來,提升產業扶貧質效

來到西寧市湟中縣攔隆口鎮卡陽村,游人如織,漫山遍野的格桑花、非洲菊爭奇斗艷。“卡陽過去守著綠水青山,卻一直很窮。這裡山大溝深,交通極為不便,經濟發展落后,是省定貧困村之一。”湟中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馮元智告訴記者。

2015年,西寧鄉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鮑武章作為第一書記來到了卡陽村。經過調研,鮑武章提出想要建設旅游景區,村民們感覺像天方夜譚,並不買賬。

經過反復講解政策,組織黨員學習,組織村民培訓參觀,村民由抵觸變成了主動參與和配合。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村裡建成了4A級景區。貧困戶開辦了農家樂,養殖戶有了好銷路,其他人員在景區務工,村民們走向了致富之路。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海西、海東、西寧等地考察期間,對青海工作提出“扎扎實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扎扎實實加強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要求。

落實總書記要求,西寧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確定了“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幸福西寧”目標。“在脫貧攻堅中,西寧市始終堅持圍繞這一目標,高位推進,聚焦‘西寧藍’‘高原綠’‘河湖清’做文章。”西寧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李積星說。

一個地區可持續脫貧,需要脫貧產業可持續發展。堅持綠色發展,提高附加值,走好脫貧新路,對基層黨組織引領發展的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

為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西寧市加大在農村產業鏈上建立黨組織力度,全市在專業合作社、產業協會、農村企業、生產基地中設立黨組織79個。採取“五星晉位”方式,在全市范圍內排查出13個農村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積極整頓轉化。實施“基層黨建工作規范年”活動,對基層黨建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進行了整改和規范,努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

將扶貧脫貧任務,變為培育地方經濟新增長極,還需要找到貧困村新的“效益生長點”。

著眼於增強發展能力,西寧市在精准培訓上發力,舉辦市級培訓班次,組織2500余名縣(區)、鄉鎮(街道)黨政干部、第一書記、扶貧干部等參加培訓﹔舉辦縣級培訓班17期,鄉鎮黨政班子成員、駐村工作隊干部、致富帶頭人等共3300余人參加培訓,實現了扶貧干部培訓全覆蓋,提高了干部的扶貧能力。

堅持“一戶一法”“一村一策”,精准滴灌。黨組織以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為貧困群體的脫貧提供了組織基礎。行走在西寧,大通縣邊麻溝花海農庄中香味扑鼻﹔湟源縣麻尼台村的家庭賓館一家挨著一家﹔湟中縣田家寨鎮田家寨村整合集體閑置土地,建成溫室大棚、茶葉保鮮庫等現代農業設施……

目前,全市組織實施了3.1萬貧困人口到戶產業項目,5.7萬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現產業扶貧項目全覆蓋。貧困群眾在扶貧產業鏈上找到了發展定位,實現了穩定增收脫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這裡得到了詮釋。

推動“精神扶貧”,促進黨員干部和貧困群眾立志長智,挑穩脫貧攻堅“千斤擔”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脫貧攻堅既是擺脫物質貧困的實踐過程,也是弘揚自強不息精神的實踐過程,更是砥礪黨員干部作風的實踐過程。

著眼於提振黨員干部脫貧攻堅的精氣神,西寧市努力壓實責任,將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列入各級黨組織書記年度“黨建工作責任清單”和年終述職的必述內容,層層傳導壓力,確保各級黨組織切實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上。採取對駐村工作隊推行“一季一考評一通報”制度,及時調換了60名、召回了8名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為全市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干部擰緊了螺絲。

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西寧市為每個駐村工作隊撥付4萬元工作經費,為每名駐村干部購買30萬元保額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兌現艱邊工資補差和鄉鎮崗位補助,讓駐村干部“沉下身子安下心、一心扑在扶貧上”。

現實中,少數貧困村的黨員群眾長期為貧困所困,形成了“一等二靠三要”“破罐子破摔”等懶漢思想,給基層扶貧工作帶來了困難。

為讓貧困村黨員干部的心熱起來、身子動起來,西寧緊緊抓住“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契機,組織了貧困村黨員開展“兩重溫一續寫”“三亮三比”等活動,圍繞班子運轉、履職踐諾、工作實績、群眾口碑等內容積極開展村干部“履職體檢”,督促整改落實,讓廣大黨員干部成為脫貧攻堅的先行者和生力軍。

增智長志,出路才能不愁。西寧市著力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發展的內生動力,組織開展思想脫貧集中宣講活動670場次,對7196名貧困勞動力開展實用技術技能培訓,大部分受訓群眾有了一技之長。深入開展“五星級文明戶”評選,倡導新生活、新理念,推動村民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大通縣城關鎮塔哇村黨支部鼓勵本村長期赴外從事收割作業的7名黨員亮明身份,建立流動黨小組,探索形成了收割市場信息統一收集、收割隊伍統一管理的運作模式,帶動和幫助43名困難群眾實現增收。

湟中縣魯沙爾鎮陽坡村黨支部將全村劃分成4個區域,安排38名“在家”黨員負責區域內的日常保潔工作,每月開展評比活動,建立獎懲機制,有效改變了村庄面貌。

……

行走在秋高氣爽的西寧鄉村,滿眼豐收的景色。以黨建為引領,山野之中,一個個充滿溫度的故事持續上演,西寧奔向“幸福之城”的夢想愈加清晰可觸。(記者 孫忠法)

(責編:謝倩、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